![防网络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5250683/0-170564269504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 防诈骗反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反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反诈骗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预防网络诈骗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 防诈骗反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防网络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防网络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练习,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结论,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电信诈骗和电信诈骗的种类。
2.引导学生认识电信诈骗的危害,学会基本的防范措施。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自我反思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法及防范措施。
2.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电信诈骗的识别能力及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真实案例导入 ,引起学生兴趣和重视。
近日,深圳海普瑞药业:子公司遭电信诈骗超9000万元,专家称追回概率较小。
(1) 教师讲述一个真实的电信诈骗案例,引导学生关注。
(2)提问:你们听过这样的骗局吗?你们会怎样防止这种骗局呢?
2.知识讲解:教师进行电信诈骗的基本知识和类型的讲解。
(1)通过课件展示电信诈骗的定义、类型和案例。
电信诈骗: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和招嫖等形式进行诈骗。从2000年新千年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系列技术工具的开发出现和被使用,许多技术人员和一些平民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的技术等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可以说是迅速地发展蔓延,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2)分析各种电信诈骗的手法和特点,重点讲解 "冒充公检法"、"冒充客服"等常见骗局。
3.小组讨论:分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看法。
1.刷单诈骗。犯罪分子许诺在各种网络平台刷得消费记录后,将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受害人在完成前几单任务后都会很快收到回报,而当完成更多的业务时,骗子就会切断与受害人的联系,从而实施诈骗。
2.代办信用卡、贷款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发送虚假贷款App链接,或者直接拨打受害人电话、诱使受害人下载假冒贷款App,之后,通过贷款App内客服,以受害人流水不够、信用不够、银行卡账号输入错误等理由,诈骗受害人资金。
3.冒充客服退款诈骗。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买家订单信息,之后冒充客服人员,谎称买家的网购订单存在问题要求给买家退款。通过手机短信或QQ给买家发送退款链接,一旦买家点击链接并填写信息,犯罪分子就可获取买家的账户名、卡号、密码等付款信息,完成诈骗。
4.网络交友诱导赌博、投资诈骗(俗称“杀猪盘”诈骗)。犯罪分子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在婚恋网站、社交软件上发布交友信息,诱骗受害人,前期跟受害人聊天、谈感情,时机成熟之后以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前往虚假的投资平台或者赌博站进行投资或赌博等方式,进而骗取受害人钱财。
5.注销“校园贷”诈骗。犯罪分子冒充银行或贷款公司工作人员,以“不注销之前办理的贷款会影响受害人银行征信”为由,进而诱导受害人进行汇款实施诈骗。
6.游戏装备诈骗。犯罪分子在游戏、QQ群、微信群中发布买卖游戏装备的广告信息,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游戏交易平台交易。随后,犯罪分子以金额不足需要充值、不能自动发货、交易需要交纳保证金等为由,进一步实施诈骗。
7.虚假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途径,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等廉价转让信息,一旦受害人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8.伪基站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发送网银升级、三大运营商的积分兑换现金等虚假链接,一旦受害人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可以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进一步实施诈骗。
9.引诱裸聊敲诈勒索。犯罪分子通过社交软件与被害人建立联系,步步引诱受害人进行“裸聊”,从而获取受害人不雅照片、视频,以此敲诈受害人。
10.冒充公检法。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以受害人名下的银行卡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由,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继而实施诈骗。
11.冒充领导、熟人诈骗。犯罪分子非法获取受害人的电话号码、姓名、虚拟身份信息等资料,以打电话或微信聊天等方式联系受害人,冒充受害人的领导或亲友,要求帮忙转账到指定的银行账户,实施诈骗。
常见情形
冒充社保、医保、银行、电信等工作人员
冒充公检法、邮政工作人员
以销售廉价飞机票、火车票及违禁物品为诱饵进行诈骗
冒充熟人进行诈骗
利用中大奖进行诈骗
利用无抵押贷款进行诈骗
利用高薪招聘进行诈骗
利用虚假广告信息进行诈骗
利用银行卡消费进行诈骗
虚构汽车、房屋、教育退税进行诈骗
冒充黑社会敲诈实施诈骗
(1)小组内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防范电信诈骗的经验。
(2) 讨论:如果你遇到了电信诈骗,你会怎样应对?
4. 安全演练:模拟一个真实的电信诈骗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演练。
(1)教师扮演骗子,与学生进行模拟对话。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应对方法。
5. 总结反馈: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加深印象。
(1) 学生总结: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感悟?
(2) 教师补充讲解学生应注意的要点和易忽视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实践与反思。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信诈骗的相关知识和案例,提高教学效果。
3.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1.课堂练习: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分析一些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并给出应对建议。
2.作业:课后布置相关主题的观后感或读后感,让学生反思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1.多媒体课件:包含电信诈骗的相关知识、案例及图片等。
2.教学视频:播放一些关于电信诈骗的宣传片或新闻报道,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电信诈骗的危害。
3.角色扮演道具:用于模拟电信诈骗场景,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和应对能力。
4..图片资料:提供一些关于网络电信诈骗的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其形式和手段。
5.视频资料:选择一些有关网络电信诈骗的新闻报道或警示视频,进行播放。
6.图书资料:推荐一些关于网络安全和防骗方面的书籍或资料,供学生课外阅读。
七、结论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生了解了电信诈骗的基本知识和常见手法,掌握了防范电信诈骗的基本措施和方法。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安全演练,学生提高了对电信诈骗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防范意识,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八、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更符合他们认知的教学内容。
2.在安全演练环节中 ,教师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准备更为丰富的道具和场景,以便更好地模拟真实的电信诈骗场景。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主题班会课件PPT,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什么是电信诈骗,电信诈骗的常见形式,上当后的补救措施,补救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防诈骗反诈骗主题班会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课教学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