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全套精品专题】物理人教版专题复习 专题1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和运动描述-《压轴挑战》培优专题训练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1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和运动描述-压轴培优专题训练(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1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和运动描述-压轴培优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
    专题1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和运动描述-压轴培优专题训练(原卷版)第1页
    专题1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和运动描述-压轴培优专题训练(原卷版)第2页
    专题1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和运动描述-压轴培优专题训练(原卷版)第3页
    专题1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和运动描述-压轴培优专题训练(解析版)第1页
    专题1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和运动描述-压轴培优专题训练(解析版)第2页
    专题1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和运动描述-压轴培优专题训练(解析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时作业,文件包含专题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和运动描述-压轴培优专题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和运动描述-压轴培优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A.24B.1440C.86400D.43200
    【答案】B。
    【解答】解:
    秒针转动一周是1min,
    一昼夜有24×60min=1440min,所以秒针转动1440圈。
    故选:B。
    2.如图所示,秒表外圈刻度盘的分度值为 1s ,秒表指示的时间为 195 s。
    【答案】1s;195。
    【解答】解:由图知:
    在秒表的中间小盘上,5min中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5s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1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5s,即秒表的读数为3min15s=195s。
    故答案为:1s;195。
    3.有个同学用一个停表对照一个电子表进行时间比较。当同时起动计时的时候,停表的读数为0S,而电子表示数为00:02:38.当停表的秒针转过5圈,即经过了150s后,再看电子表,此时的电子表示数为 00 : 05 : 08 。
    【答案】00:05:08。
    【解答】解:起动时,电子表的读数为00:02:38,经过150s=2min+30s后,电子表的示数为:00:02:38+00:02:30s=00:05:08。
    故答案为:00:05:08。
    4.如图1所示仪器的名称叫做 打点计时器 ,它是用来测短暂时间的仪器。实验时,手握纸带的端点将纸带拉出,就能看到纸带上打下的一系列可分辨的点。图2所示纸带中,A~D的时间间隔为 0.06 秒,纸带从A点到B点所用的时间比纸带从C点到D点的时间 一样 (选填“多”、“少”或“一样”)。A点为第一点,则该纸带拉得越来越 快 (选填“快”或“慢”)。
    【答案】打点计时器;0.06;一样;快。
    【解答】解:
    (1)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2)因为打点计时器每秒钟打点50次,所以每次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A、D两点的时间间隔为3×0.02s=0.06s;A、B两点的时间间隔为1×0.02s=0.02s;C、D两点的时间间隔为1×0.02s=0.02s;所以纸带从 A 点到 B 点所用的时间比纸带从 C 点到 D 点的时间一样;
    因为每次间隔所用时间相同,纸带的间隔距离得越来越大,说明该纸带拉得越来越快。
    故答案为:打点计时器;0.06;一样;快。
    5.如图,秒表的读数为 5 min 38 s= 338 s;电子秒表显示时间的格式是:00:00:00如果是电子秒表这个时间应显示为: 00:05:38 。
    【答案】5; 38; 338; 00:05:38。
    【解答】解:①小盘的分度值是1min,指针在5min和5min之间,分针示数为5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2s,秒针示数为38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38s=60s×5+38s=338s。
    ②若电子秒表显示时间的格式是:00:00:00,则电子秒表这个时间应显示为00:05:38。
    故答案为:5; 38; 338; 00:05:38。
    6.如图所示,停表所记录的时间是 36 s。

    【答案】36。
    【解答】解:
    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3min中间有3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0”和“1”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5s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36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6s,即秒表的读数为36s。
    故答案为:36。
    7.如图所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多半瓶水,用刻度尺标出水的深度为h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为h2,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瓶底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大概为( )

    A.πD 2(h 1+h 2)B.πD 2(h 1+h 2)
    C.4πD 2(h 1+h 2)D.πD 2(h 1﹣h 2)
    【答案】A。
    【解答】解:
    饮料瓶的底面积为S=,
    第一次正着放,瓶中水的体积V水=Sh1=πD2h1;
    第二次倒放,瓶中水的体积不变,瓶中空气体积V空=Sh2=πD2h2;
    饮料瓶的容积为V瓶=V水+V空=πD2h1+πD2h2=πD2(h1+h2),故A正确。
    故选:A。
    8.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圆形物体的直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B.
    C.D.
    【答案】D。
    【解答】解:
    A、刻度尺的零刻线没有与桌面对齐,故A错误;
    B、没把三角尺的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无法确定直径的大小,故B错误;
    CD、测量圆形物体的直径,需要用两只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圆柱体的直径;C图中左边三角尺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9.某同学用一把最小刻度为1mm的直尺,先后测量同一木块的厚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3.12cm、3.13cm、3.32cm、3.12cm。下列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3.12cmB.3.123cmC.3.13cmD.3.1975cm
    【答案】A。
    【解答】解:根据四次测量结果,可以观察出3.32cm与其他三次结果偏差较大,属于错误数据,应去掉,依据取多次测量平均值的方法,在最后结果除不尽时采取四舍五入,保留到小数点后面两位,
    则木块的厚度=(3.12cm+3.13cm+3.12cm)÷3≈3.12cm。
    故选:A。
    10.如图所示,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甲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1cm ,乙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1mm ,使用 乙 刻度尺测量更精确,被测物长度为 3.25 cm。
    【答案】1cm;1mm;乙;3.25cm。
    【解答】解:由图甲所示刻度尺可知,其分度值为1cm,
    由图乙所示刻度尺可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1mm,
    使用乙图所示刻度尺测量较准确,其分度值为1mm;物体长度为5.25cm﹣2.00cm=3.25cm;
    故答案为:1cm;1mm;乙;3.25cm。
    11.在活动课上,老师请同学们设计合理的方案测量1元硬币的直径,活动小组的同学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小华:直接用刻度尺沿着硬币的直径测出硬币直径的长度。
    小红:先用长纸条绕硬币一周,在交叠处用大头针钻一个孔,展开细纸条,用刻度尺测量出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便可以得到硬币周长c,再运用公式d=算出硬币的直径。
    小丽: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来测量。
    (1)其中, 小华 同学设计的方案是不够合理的,理由是 硬币直径不容易直接找到 。
    (2)请用简短的语言,对另两位同学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估 小红、小丽设计的方案采用的都是间接测量法,都能测出硬币的直径 。
    (3)1元硬币的直径是 19.0 mm。
    【答案】(1)小华;硬币直径不容易直接找到;(2)小红、小丽设计的方案采用的都是间接测量法,都能测出硬币的直径;(3)19.0。
    【解答】解:(1)小华的测量方案不够合理,因为硬币直径不容易直接找到,测量的误差较大;
    (2)小红采用先测出硬币的周长,再算出硬币的直径的方法。因为是圆形的硬币,小丽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硬币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小红、小丽设计的方案都能测出硬币的直径,采用的都是间接测量法;
    (3)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硬币的左端对准的刻度是5.00cm,右端对准的刻度是6.90cm,所以1元硬币的直径是6.90cm﹣5.00cm=1.90cm=19.0mm。
    故答案为:(1)小华;硬币直径不容易直接找到;(2)小红、小丽设计的方案采用的都是间接测量法,都能测出硬币的直径;(3)19.0。
    12.我国是自行车王国,常见的自行车有“28”、“26”和“24”等型号,这些型号是按车轮直径的尺寸命名的,如“26”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26英寸,1英寸=2.54cm。
    (1)“26”型号车轮的直径是 0.66 m,周长是 2.07 m。
    (2)给你一把量程为2m的卷尺和一辆“28”型自行车,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测量学校跑道的长度,请你写出测量步骤,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你测得的物理量:
    ①用卷尺测出 自行车轮的直径D ;
    ②算出车轮的 周长C=πD ;
    ③用红布条在自行车轮上做一个记号(或用气门芯做记号),让记号与跑道的起点重合,推着自行车沿跑道移动一圈,记下 自行车轮胎转动的圈数n ;
    ④跑道长度的表达式为: s=nπD (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答案】(1)0.66;2.07;(2)①自行车轮的直径D;②周长C=πD;③自行车轮胎转动的圈数n;④s=nπD。
    【解答】解:
    (1)由题意可知:“26”型号车直径即为26英寸,英寸与cm的换算关系是:1英寸=2.54cm=2.54×10﹣2m;
    所以“26型号车的车轮直径d=26×2.54×10﹣2m≈0.66m,
    则其周长L=πd=3.14×0.66m≈2.07m;
    (2)学校跑道的长度比较大,无法直接测量,可以借助自行车进行测量;
    ①用卷尺测量出自行车轮的直径,记为D;
    ②算出车轮的周长C=πD;
    ③在自行车上绑一个红布条,推着自行车,数出绕操场一圈自行车轮胎转动的圈数n(可以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带着另一个人,后面的人数圈数);
    ④跑道长度为:s=nπD。
    故答案为:(1)0.66;2.07;(2)①自行车轮的直径D;②周长C=πD;③自行车轮胎转动的圈数n;④s=nπD。
    13.为了利用刻度尺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张玲和陈欢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张玲同学实验方案:
    ①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缠绕5周;
    ②用刻度尺测量出所绕线圈的长度L;
    ③算出细铜丝的直径D=;
    ④用上述方法再测两次,取平均值;
    ⑤整理器材。
    B.陈欢同学实验方案:
    ①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缠绕30圈;
    ②用刻度尺测量出所绕线圈的长度L;
    ③算出细铜丝的直径D=;
    ④整理器材。
    (1)这两位同学在进行交流时,都发现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着问题。请你分析在该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①张玲同学的问题是 缠绕圈数太少 ;②陈欢同学的问题是 没有紧密缠绕 。
    (2)请借鉴上面的实验方案,设计测量小钢珠体积的实验方案(球的体积公式,V=R3,式中R指球的半径).实验器材:一对三角板,一把直尺,小钢珠10个。(可以画图来说明)
    ①实验方案:
    ②钢珠的体积表达式为:V= r3 。
    【答案】V=r3;②r3。
    【解答】解:(1)分析张玲同学实验方案可知,其缠绕圈数太少,会造成误差很大;而陈欢同学实验方案中没有说明是否紧密缠绕;
    (2)如图所示:

    用两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把小钢球夹住的方法,将两块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刻度尺对齐,然后用两个三角板的另外一条直角边夹住小钢球,读出刻度尺上两个直角顶点之间的长度;然后多测几次求出平均值,即为小钢球的直径r,则由球的体积公式可知小钢球的体积为:V=r3
    故答案为:(1)缠绕圈数太少;没有紧密缠绕;
    (2)①用两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把小钢球夹住的方法,将两块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刻度尺对齐,然后用两个三角板的另外一条直角边夹住小钢球,读出刻度尺上两个直角顶点之间的长度;然后多测几次求出平均值,即为小钢球的直径r,则由球的体积公式可知小钢球的体积为:V=r3;②r3。
    14.甲、乙、丙三人各自乘坐升降机,甲看见建筑物在上升;乙看见甲在下方并正在靠近自己;丙看见甲、乙都在下降,则甲、乙、丙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可能上升
    B.乙可能上升
    C.丙必定上升
    D.甲、乙、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答案】D。
    【解答】解:研究三架升降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应以地面、建筑物为参照物,
    甲看见建筑物在上升,说明甲一定下降;
    乙看见甲在下方并正在靠近自己,因甲在下方且甲在下降,则说明乙一定下降,且下降的速度比甲快;
    丙看见甲、乙都在下降,则丙可能静止,也可能上升,还可能在下降,且下降的速度小于甲乙的速度,所以甲、乙、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5.(多选)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可能向左运动、乙车只能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答案】AD。
    【解答】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
    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 2、静止 3、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
    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
    综上分析可知,只有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16.一列火车在平直的铁路上向东运动,若观察者在路旁看到机车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说明此时风向为 向东 ,若看到车冒出的烟是向东的,则说明此时的风向为 向东 ,且风运动得比火车 快 (填“快”或“慢”)。
    【答案】向东;向东;快。
    【解答】解:火车向东运动,而其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说明空气的流动速度与车的速度相同,即相对静止。所以风向为向东。
    若车冒出的烟是向东的,这说明火车相对于风是向西运动的,所以风向是向东,并且速度比火车快。
    故答案为:向东;向东;快。
    17.请仔细观察以下A、B两组照片,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 B 组照片可判断出汽车和飞机中 飞机 一定运动。
    (2)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参照物 。
    【答案】(1)B;飞机;(2)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参照物。
    【解答】解:(1)图A中,飞机和汽车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可能是飞机向图中的右方运动,也可能是汽车向图中的左方运动,也有可能二者分别向不同方向运动。所以无法判断汽车和飞机的运动情况。
    图B中,出现了一个固定不动的树,汽车相对于树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汽车是静止的;而飞机相对于树在向右运动。
    (2)由(1)和(2)可知,要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就要选择地面上不动的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1)B;飞机;(2)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参照物。
    18.若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直道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的树木向西运动,那么,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请作出正确的分析。
    【解答】答:(1)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丙车向东运动;
    (2)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说明甲车也向东运动,并且甲车的速度比丙车大;
    (3)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乙车向东运动,但比甲车和丙车的速度都小;二是静止;三是乙车向西运动。
    综上,甲车、丙车必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但比甲、丙车要慢一些,可能静止,也可能向西运动。
    19.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说的是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当船停下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问船夫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
    【解答】答:不能找到剑;寓言“刻舟求剑”是以“船”为参照物,“记号”的位置没有变,所以是静止的,而“剑”相对于“船”和“记号”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所以刻舟人最终不能寻到剑。
    20.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升降机,他们从自己乘的升降机往外看。
    (1)甲看见丙乘的升降机匀速上升;
    (2)乙看见甲乘的升降机匀速下降;
    (3)丙看见地面匀速上升。
    请分析甲、乙、丙三人乘的升降机相对于地面是怎样运动的?
    【解答】答:丙看见地面上的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匀速上升,可以判断丙飞机是匀速下降的。
    丙飞机是匀速下降的,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可以判断甲飞机也在匀速下降,比丙下降的速度大。
    甲飞机匀速下降,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乙可能停留在某一高度,可能匀速下降,但是比甲速度小,可能匀速上升。
    以地面为参照物,甲乘升降机匀速下降,丙飞机匀速下降,乙飞机可能停留在某一高度也上升也可能下降。
    21.如图甲是某同学在不同时刻对公路上的公共汽车和轿车所拍摄的两幅照片,由此照片你能否判断公共汽车和轿车的运动状态?若将照片拍摄如图乙,你得到的结论又怎样?说明理由。

    【解答】解:(1)甲图有多种可能:①以轿车为参照物:假如轿车不动,公共汽车向左行驶;
    假如轿车和公共汽车都向左行驶,公共汽车也向左行驶速度会比轿车速度大;
    假如轿车向右倒车,公共汽车可能是静止的,也可能是向左行驶,也可能公共汽车也倒车,公共汽车倒车速度比轿车倒车速度小。
    ②以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假如公共汽车不动,轿车向右倒车;
    假如公共汽车都向左行驶,轿车也向左行驶,公共汽车也向左行驶速度会比轿车速度大,也可能轿车静止,也可能是轿车向右倒车;
    假如公共汽车向右倒车,轿车也倒车,轿车比公共汽车的倒车速度大。
    在上面几种情况中,有相同现象,共有五种情况:
    ①轿车不动,公共汽车向左行驶;
    ②公共汽车不动,轿车向右倒车;
    ③轿车和公共汽车同时向左行驶;
    ④公共汽车向左行驶,轿车向右倒车;
    ⑤轿车和公共汽车同时向右倒车。
    (2)乙图,以树参照物,轿车和树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轿车是静止的。公共汽车和树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公共汽车是向左行驶的。
    故答案为:(1)甲图五种可能:
    ①轿车不动,公共汽车向左行驶;
    ②公共汽车不动,轿车向右倒车;
    ③轿车和公共汽车同时向左行驶;
    ④公共汽车向左行驶,轿车向右倒车;
    ⑤轿车和公共汽车同时向右倒车。
    (2)乙图:轿车不动,公共汽车向左行驶。

    相关试卷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专题4温度-压轴培优专题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4温度-压轴培优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2节 运动的描述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2节 运动的描述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课时 运动的描述,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专题2运动的快慢-压轴培优专题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2运动的快慢-压轴培优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