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直角三角形(1)-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1.2 直角三角形(2)-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1.4 角平分线(1)-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1.4 角平分线(2)-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精练
展开(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8分)
1.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E,若AE=2,则B,E两点间的距离是( )
A.2 B.3 C.4 D.5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2.如图,在△ABC中,AB边上的中垂线DE分别交AB、BC于点E、D,连接AD,若△ADC的周长为7cm,AC=2cm,则BC的长为( )cm.
A.4 B.5C.3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如图,△ABC,AB>AC>BC,边AB上存在一点P,使得PA+PC=AB.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P是AC的垂直平分线与AB的交点B.P是BC的垂直平分线与AB的交点
C.P是∠ACB的平分线与AB的交点D.P是以点B为圆心,AC长为半径的弧与边AB的交点
4.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DE垂直平分AC,∠A=50°,则∠DCB的度数是( )
A.15° B.20° C.25° D.30°
5.给出下面两个定理: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应用上述定理进行如下推理:
如右图,直线l是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
∵点A在直线l上,∴AM=AN.___________
∵BM=BN,∴点B在直线l上___________
∵CM≠CN,∴点C不在直线l上.
这是∵如果点C在直线l上,那么CM=CN, ___________
这与条件CM≠CN矛盾.
以上推理中各橫线上应注明的理由依次是___________ 第5题图
A.②①① B.②①②C.①②② D.①②①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5分)
6.如图,在Rt△ABC中,∠B=90°,AC的垂直平分线DE分别交AB,AC于D,E两点,若AB=4,BC=3,则CD的长为________.
7.如图,已知BD为△ABC的角平分线,EF垂直平分边BC,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CF,若∠A+∠ACF=90°,则∠FCB等于_________.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8.如图,AB=AC,∠C=36°,AC的垂直平分线MN交BC于点D,则∠DAB=_________.
9.如图,在△ABC中,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交AC于点D,若AB=6,AC=9,则△ABD的周长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3小题,第10题10分,第11、12题各15分)
10.如图,在Rt△ABC中,过直角边AC上的一点P作直线交AB于点M,交BC的延长线于点N,且∠APM=∠A.求证:点M在BN的垂直平分线上.
11.如图,在△ABC中,∠BAC=80°,DE,FG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连接AE,AF,求∠EAF的度数.
12.如图,△ABC中,∠A=∠ABC,DE垂直平分BC,交BC于点D,交AC于点E.
(1)若AB=5,BC=8,求△ABE的周长;
(2)若BE=BA,求∠C的度数.
试题解析
2.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DE垂直平分边AB,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BD,又由△ADC的周长为7cm,即可求得AC+BC=7cm,然后由AC=2cm,即可求得BC的长.
解:∵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交BC于D,
∴AD=BD,
∵△ADC的周长为7cm,
∴AC+CD+AD=AC+CD+BD=AC+BC=7cm,
∵AC=2cm,
∴BC=5cm.
故选:B.
3.B
【解析】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解:作BC的垂直平分线PQ交AB于P,连接PC.则BP=PC,∴PA+PC=PA+PB=AB.
故选B.
4.A
【解析】首先由AB=AC可得∠ABC=∠ACB,再由DE垂直平分AC可得DC=AD,推出∠DAC=∠DCA.易求∠DCB.
解:AB=AC,∠A=50°⇒∠ABC=∠ACB=65°..
∵DE垂直平分AC,∴∠DAC=∠DCA..
∴∠DCB=∠ACB-∠DCA=65°-50°=15°..
故选A.
5.D
【解析】解:根据题意,第一个空,由垂直平分线得到线段相等,应用了性质,填①;
第二个空,由线段相等得点在直线上,应用了判定,填②;
应用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填①.
应所以填①②①,故选D.
6.258
【解析】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CD=AD,故AB=BD+AD=BD+CD,设CD=x,则BD=4-x,在Rt△BCD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即可.
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
∴CD=AD,
∴AB=BD+AD=BD+CD,
设CD=x,则BD=4-x,
在Rt△BCD中,
CD2=BC2+BD2,即x2=32+(4-x)2,
解得x=258.
故答案为:258.
7.30°
【解析】设∠ABD=∠CBD=x°,则∠ABC=2x°,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求出BF=CF,推出∠FCB=∠CB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解:∵BD平分∠ABC,
∴∠ABD=∠CBD,
设∠ABD=∠CBD=x°,则∠ABC=2x°,
∵EF是BC的垂直平分线,
∴BF=CF,
∴∠FCB=∠CBD=x°,
∵∠A+∠ACF=90°,
∴90°+x°+2x°=180°,
解得:x=30,
∴∠FCB=30°.
故答案为:30°.
8.72°
【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36°,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CD=AD,得到∠CAD=∠C=36°,根据外角的性质得到∠ADB=∠C+∠CAD=7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
解:∵AB=AC,∠C=36°,
∴∠B=∠C=36°,
∵AC的垂直平分线MN交BC于点D,
∴CD=AD,
∴∠CAD=∠C=36°,
∴∠ADB=∠C+∠CAD=72°,
∴∠DAB=180°﹣∠ADB﹣∠B=72°,
故答案为:72°
9.15
【解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B=DC,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
解:∵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
∴DB=DC,
∴△ABD的周长=AB+AD+BD=AB+AD+DC=AB+AC=15,
故答案为:15.
10.证明见解析
【解析】先利用两角互余的性质得出∠A+∠B=90°,∠N+∠CPN=90°,再由对顶角相等可得出∠CPN=∠MPA,因为∠APM=∠A可知∠N+∠A=90°,故∠B=∠N,由此可得出结论.
解:证明:∵∠B+∠A=90°,∠N+∠CPN=90°,
又∵∠CPN=∠MPA=∠A,
∴∠B=∠N,
∴BM=MN,
∴点M在BN的垂直平分线上.
11.20°
【解析】在△ABC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定理易求∠B+∠C,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易求∠BAE=∠B,同理可得∠CAF=∠C,再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而可得∠BAE+∠CAF-∠BAC=∠EAF.
解:在△ABC中,∠BAC=80°,
∴∠B+∠C=180°-∠BAC=100°,
∵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
∴EB=EA,
∴∠BAE=∠B,
同理可得∠CAF=∠C,
∴∠EAF=∠BAE+∠CAF-∠BAC=∠B+∠C-∠BAC=20°.
12.(1)13(2)36°
【解析】(1)由等边对等角可知AC=BC=8,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CE=BE,进而可求△ABE的周长;
(2)由BE=CE可知∠C=∠CBE,由外角性质可得∠BEA=2∠C,由BE=BA可证∠A=∠BEA=2∠C,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列式求解即可.
解:(1)解:∵△ABC中,∠A=∠ABC
∴AC=BC=8
∵DE垂直平分BC,
EB=EC
又∵AB=5,
∴△ABE的周长为:
AB+AE+EB=AB+(AE+EC)=AB+AC=5+8=13
(2)解:∵EB=EC
∴∠C=∠CBE
∵∠AEB=∠C+∠CBE
∴∠BEA=2∠C
∵BE=BA
∴∠AEB=∠A
又∵AC=BC
∴ ∠CBA=∠A=2∠C
∵ ∠CBA+∠A+∠C=180°
∴5∠C=180°
∴∠C=36°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时作业,共8页。
初中数学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精品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精品习题,文件包含答案docx、原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后测评,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