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全套精品专题】物理人教版专题复习 第4.1课时 光的直线传播(解析版)

    【全套精品专题】物理人教版专题复习 第4.1课时 光的直线传播(解析版)第1页
    【全套精品专题】物理人教版专题复习 第4.1课时 光的直线传播(解析版)第2页
    【全套精品专题】物理人教版专题复习 第4.1课时 光的直线传播(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课时 光的直线传播,4608×1012km,294s,这样就提高了他的成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光源
    定义:能够__发光__的物体都叫做光源.
    分类:按其来源分为__天然__光源和__人造__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是天然光源;电灯、蜡烛是人造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条件:光在__同种均匀__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事例: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等.
    光线: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通常用一条__带箭头__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注意:在小孔成像中,物体通过小孔成一个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只跟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孔的形状无关.
    3.光的传播速度
    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不同__的,在__真空__中传播速度最大,约为c=__3×108__m/s.在水中的速度约为eq \f(3,4)c,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eq \f(2,3)c.
    光年:光年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它是__长度__单位.
    考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条件: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是不同种,或者同种不均匀介质,那可能会发生反射或折射。)
    光线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人们为了表征光的传播而引进的一个抽象工具,它是一个理想模型,而不是真实存在的。(光线的定义,利用初中物理中的理想模型法。同样利用理想模型法的,是磁感线。)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不透明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相对黑暗的部分就是物体的影子。影子部分并非没有光照到,而是光相对比较少。

    ②日食、月食:
    日食:如图2,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在地球上月球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的整个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全食,如Ⅰ区。在月球半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某一侧的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偏食如Ⅱ区,在月球本影延长的空间即伪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中部发出的光,只能看到太阳周围的发光环形面,这就是日环食,如Ⅲ区。简单说,日食就是月球的影子。日食现象印证了光的直线传播。
    月食:如图,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同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如下图所示。当月球全处于Ⅰ区时,地球上夜晚的人会看见月全食;若月球部分处于本影区Ⅰ、部分处于半影区Ⅱ时,地球上夜晚的人会看见月偏食,但要注意,当月球整体在半影区时并不发生月偏食。
    简单说,月食就是地球的影子。月食也印证了光的直线传播。
    ③小孔成像: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体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如图4所示。
    成像特点:倒立、实像(所有实像都是倒立的)。
    成像大小: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和小孔的距离,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小孔成像的一个常考的经典案例:太阳穿过树叶缝隙,在地上留下的圆斑。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①利用激光准直引导掘进机直线前进。
    ②排队时看齐。
    ③射击瞄准,瞄准点、准星、缺口三点一线。
    【例1】2018年1月31日,月亮上演了“月全食血月+超级月亮+蓝月”三景合一的天文奇观,距离上次出现有150多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这轮“超级蓝色血月亮”。天空出现的“超级蓝色血月亮”是月全食奇观。月全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
    C.平面镜成像D.光的折射
    【解析】
    当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太阳发出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地球完全挡住,光线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月球的现象就是月全食,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A。
    【变式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
    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析】因为光只要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就沿直线传播,并不只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也不是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对于不均匀的介质,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其传播方向也有可能发生改变;
    故选:D。
    【变式2】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B.
    C.D.
    【解析】(1)C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C符合要求;
    (2)AB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
    故选:C。
    考点二 光速
    (1)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458×108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真空中的速度,计算中取c=3×108m/s。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
    (2)光年: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光年是距离单位,用来描述宇宙中天体间的距离。1光年=9.4608×1012km。
    (3)光与声传播的区别
    【例2】运动会上,终点计时员应根据什么现象开始计时( )
    A.听到枪声和看到白烟都可以
    B.看到白烟开始计时,因为烟雾看得清楚
    C.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因为枪声听得清楚
    D.看到白烟开始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解析】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在看到发令时散发的白烟按秒表计时较为准确,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变式3】光年是光在 传播的距离,如果一年按365天计算,1光年= m.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距我们4.3光年,如果我们乘坐的航天器的速度是17 km/s,到“比邻星”旅游一趟大约需用 年时间。(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光年=365×24×3600×3×108m≈9.5×1015m。
    到“比邻星”旅游一趟(往返)大约需走的路程:S=4.3光年×2=8.6光年=8.6×9.5×1015m;
    乘坐的航天器的速度:v=17 km/s=17000m/s;
    需用时间:t==≈4.8×1012s≈1.5×105年。
    故答案为:一年内;9.5×1015;1.5×105。
    1.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够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鸟的影子的形成B.潜望镜观察物体
    C.两镜相连,鼻子“长”在上D.铅笔在水中弯折
    【解析】
    A、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借助潜望镜观察物体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两镜相连,鼻子“长”在上,属于平面镜成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铅笔在水杯中弯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的像是正立的像,遵循光沿直线传播原理
    B.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C.木板上的小孔可以是三角形的
    D.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虚像
    【解析】AD、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AD错误;
    B、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小,故B错误;
    C、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不一定是圆形的,木板上的小孔也可以是三角形的,故C正确。
    故选:C。
    3.下列关于光的传播速度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B.光和声音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最大
    D.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大
    【解析】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所以A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可以在在真空中传播,所以B不正确;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所以C正确;
    D、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比在真空中小,所以D不正确。
    故选:C。
    4.百米竞赛时,关于终点计时员计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发令枪冒白烟时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低
    B.看到发令枪冒白烟时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高
    C.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低
    D.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高
    【解析】百米赛跑场上记时裁判从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记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时计时。如果听到枪声才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多,这样少计了些时间,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少的时间为t==≈0.294s,这样就提高了他的成绩。
    故选:D。
    5.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叙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反射现象解释
    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同
    【解析】
    (1)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特点:倒立的实像。正因为小孔成像是倒立的,才有“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的现象,即二者的移动方向相反。故A正确、CD错误;
    (2)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影子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光被挡住了,没有光的区域才变暗,所以选项B错误。
    故选:A。
    6.在模拟日食、月食的实验中,王老师画了图示。如果地球上观察到日食,这些人应该是位于 (选填“甲”或“乙”)处,此时月亮在 处(选填“A”、“B”或“C”)
    【解析】日食是我们看不见太阳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太阳,是由于月亮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太阳;如果地球上观察到日食,这些人应该是位于甲处,此时月亮在B处。
    故答案为:甲;B。
    7.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塑料薄膜,制作成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a所示)。
    (1)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将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若将易拉罐做成可左右伸缩的结构(如图b所示),保持圆孔到灯泡距离不变,将薄膜所在处向小孔右方拉伸。拉伸过程中,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
    【解析】(1)①灯泡发出的光经过小孔后照到孔后面的塑料薄膜上形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
    灯丝上部的光线经小孔后照到下部,下部的光线照在上部,因此像是倒立的;
    因此物体经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倒立的实像;
    ②孔到塑料薄膜(光屏)的位置不变,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灯(物)与孔的距离变小,像将会变大;
    (2)保持圆孔到灯泡距离不变,即物与孔的距离不变,将薄膜所在处向小孔右方拉伸,孔到薄膜的距离变大,则像变大;在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物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所以若只将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
    故答案为:(1)倒立;变大;(2)变大;不变。
    8.综合实验活动: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决定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 (填“合理”或“不合理”)。
    (2)为验证猜想b,小明让带孔卡片,离地面白纸较近,如图甲所示,发现白纸上的光斑都是圆形,说明小孔成像时的形状与小孔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3)为验证猜想c,如图乙,让带孔的甲纸板离地面白纸的距离不变。让乙纸板向左运动,使孔径越来越小,你觉得选 图实验最科学,实验时,当孔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现白纸上的光斑由孔的形状变成圆形。这说明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4)通过探究,他们初步得到了以下结论, 光斑(填光斑的形状)一般是太阳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有关。
    【解析】(1)猜想a,光斑是树叶的影子,因为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不是影子,所以不合理;
    (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即孔的形状)有关”时,改变孔的形状,观察光斑的形状,当白纸上的光斑都是圆形时,说明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
    (3)为验证猜想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要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如图乙,让带孔的甲纸板离地面白纸的距离不变,让乙纸板向左运动,孔径越来越小,故选C最科学;
    实验时,当孔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现白纸上的光斑由孔的形状变成圆形。这说明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4)小孔成像发光物体是太阳,通过探究,他们初步得到了以下结论:圆形光斑一般是太阳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有关。
    故答案为:(1)不合理;(2)无关;(3)C;无关;(4)圆形。
    9.如图,PQ为一光屏,M、N是一个窗户的上下边沿,S是光源,试在PQ上确定光源S能照亮的范围。
    【解析】从S点发出的光线经过M的最下端和N的最上端,照在PQ上的范围就是光源S能照亮的范围;
    如图:
    。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可以在固、液、气体中传播,但传播需要依靠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
    空气中15℃时的声速为340m/s
    一般情况下声速快慢关系为:

    能在固液气等透明介质中传播,也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时不一定依靠介质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光在三种介质中的快慢关系为:

    相关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2节 密度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2节 密度课后复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课时 密度,密度,单位,换算关系,常见物质密度表,9×103kg/m3、ρ铁=7,5kg,则盛满水时水的质量为,5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质量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质量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课时 质量,质量,天平的使用,常见物体的质量估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课时 透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