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八上生物:第一次月考A卷(考试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251582/1-170565615335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八上生物:第一次月考A卷(考试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251582/1-1705656153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八上生物:第一次月考A卷(考试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251582/1-1705656153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八上生物:第一次月考A卷(答题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251582/0-170565614589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全套精品专题】初中生物 苏科版 专题复习 第一次月考1(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全套精品专题】初中生物 苏科版 专题复习 第一次月考1(解析版),文件包含苏科八上生物第一次月考A卷考试版+解析docx、苏科八上生物第一次月考A卷答题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15章、第16章(苏科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为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示意图,1、2、3代表三种血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是静脉B.2是毛细血管C.3是动脉D.3内血流速度最快
2.中医四诊包括望、闻、问、切,是中医辨证治疗的重要依据。“切”指的是脉诊和触诊,脉诊就是通过切脉掌握脉象,诊断出身体的某种疾病。这里的“脉”是指( )
A.动脉B.静脉C.神经D.肌腱
3.小明用手捏猪的新鲜心脏时,发现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不同。下列心脏的四个腔中,腔壁最厚的是( )
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4.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
A.血液B.血管C.心脏D.肺
5.人的血液组成包括( )
A.血清和血细胞 B.血浆和血细胞 C.血浆和红细胞 D.血细胞和血小板
6.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血小板的功能是( )
A.吞噬病菌B.运输氧气C.促进止血D.运输代谢废物
7.下列血管中,流着动脉血的是( )
A.主动脉、肺静脉 B.主动脉、肺动脉 C.肺静脉、上腔静脉 D.上、下腔静脉
8.下图为心室、肺与心房之间的关系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此图可表示体循环
B.乙类血流回至左心房
C.甲类血为动脉血,乙类血为静脉血
D.图中的心室壁为心脏四腔中最厚的
9.每年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下列关于献血和输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B.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于烧伤患者的血液输入可以只输入血浆成分
C.不同血型之间相互输血,可能发生血浆凝集现象
D.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10.如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 )
A.①是动脉,血流从主干流向分支
B.③是静脉,其中的血流速度是最慢的
C.②是毛细血管,血管中的红细胞单行通过
D.用湿纱布包裹小鱼头部及躯干部是为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11.泌尿系统最主要的器官是( )
A.尿道B.输尿管C.膀胱D.肾脏
12.尿液形成及排出的顺序是( )
A.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C.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 D.膀胱→尿道→输尿管→肾脏
13.小李发现自己排出的尿液发红,去医院检查尿液后,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成分,据此推断小李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体B.输尿管C.肾小管D.肾小球
14.人体内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分布在( )
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
15.根据《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驾驶人和搭载人应当规范佩戴安全头盔。正确佩戴符合要求的头盔可以有效保护脑。以下“管理着人的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的生命中枢位于( )
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
16.如图所示结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该结构是( )
A.神经元B.肌肉细胞C.树突D.神经末梢
1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反射弧B.脑C.脊髓D.反射
18.如图是人体的缩手反射的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
B.被针扎后,先感觉到疼痛后缩手
C.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
D.若③处损伤,则没有感觉,不能完成缩手反射
19.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天要下雨,你就会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去。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你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大多来自( )
A.听觉B.嗅觉C.触觉D.视觉
20.人体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形成视觉的部位是( )
A.视网膜B.大脑皮层C.视神经D.瞳孔
21.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容易形成近视。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成像与矫正方法的是( )
A.①和③B.②和③C.②和④D.①和④
22.文艺晚会上,演员们悦耳的歌声赢得观众阵阵掌声。观众接受歌声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耳郭B.鼓膜C.听小骨D.耳蜗
23.耳的结构中与晕车、晕船有关的是( )
A.耳蜗、前庭B.前庭、半规管C.鼓膜、听小骨D.咽鼓管、鼓膜
24.我们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耳内受到声波的刺激能产生振动的( )
A.耳郭B.鼓膜C.听小骨D.耳蜗
25.每当国歌奏响,我们肃然起敬,其中能够接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6.人体内有多种多样的激素,都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体缺少了下面哪种激素会患糖尿病?( )
A.生长激素B.胰岛素C.肾上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
27.国家教育部提出,中小学生要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促进人体分泌生长激素,下图中能分泌生长激素的器官是
A.①B.②C.③D.④
28.马戏团有位男演员,身材矮小,25岁了身高只有85厘米,身体灵活,表演技术很高,他可能患的是( )
A.佝偻病B.侏儒症C.呆小症D.甲亢
29.巨人症患者的症状是过分生长,身材过高,其病因主要是( )
A.胰岛素分泌不足B.缺碘而造成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生长激素分泌过多D.体育锻炼过度
30.王大爷的身体出现了如下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且蚂蚁喜食。王大爷身体内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胰岛B.垂体C.甲状腺D.肾上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40分。
31.(5分)小丽同学学习了血液循环相关知识后,绘制出如图所示血液循环模式简图,图中a、b代表血管,A代表器官,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图表示体循环,则a内流的是 血。
(2)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图中血液只能由b流向a而不能倒流的原因是心脏具有 结构。心脏的四个腔中,腔壁最厚的是 。
(3)经测定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为0.03%,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是4%,增加的二氧化碳来自组织细胞内 (填结构名称)对有机物的彻底分解,再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若A表示肺,则b是 。
32.(5分)如图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的相关图示,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某同学对图乙中的③十分好奇,观察发现此细胞在视野中个体最大,因此判断它是 。
(2)若使图乙的视野更清晰,需调节图甲中的 (填序号)。
(3)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按图丙所示,该同学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4)图丁为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示意图,可以判断④是 (填血管类型)判断依据是该血管 。
33.(5分)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器官和系统相互协调配合完成。下图所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①,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却是间断的,这是因为图1中 (填序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2)图2中a是 (填结构名称)。依据图3,分析a、肾小囊、b中的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可知b具有 作用。
(3)如图4是血液流经肺部的示意图,c和d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则c血管内尿素、尿酸的含量会 (填“增加”或“减少”)。
34.(5分)在202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运动员们的速度与激情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营养物质,②和③表示气体,④表示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运动员准备的配餐中都含有淀粉。淀粉在消化系统中被消化分解成① 后,经吸收进入血液,最终运输给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 作用将其能量释放出来。
(2)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速度提升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与气体②相比较,气体③中的 含量明显减少;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将变为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会产生大量的废物,其中尿素主要通过尿液、汗液等方式排出。尿液中的尿素是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④ 与血液分离。
35.(5分)下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甲是指脊髓结构的 (填“灰质”或“白质”) 。
(2)图中[ ] 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3)看到酸梅分泌唾液的神经活动方式是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
(4)若此图表示某人吃酸梅分泌唾液的反射弧,则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传导的顺序是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5)假如此反射弧控制的是排尿反射,如果一个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结果此人出现大小便失禁,无法进行有意识排尿,说明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受 的控制。
36.(5分)如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刚走进灯光昏暗的电影院时几乎什么都看不见,片刻后才可看见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的 (填名称)变大了。
(2)不同人种“眼仁”的色不同,这与图中[②] 内有色素有关,常说的“白眼球”是指[⑦] 。
(3)正在答题的你能看清试卷上的图形和文字,视觉是在 形成的。
(4)部分中学生由于看书、看手机时距离太近,常导致近视发生,很多学校都会定期给学生进行视力筛查,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 镜加以矫正。
37.(5分)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离不开脑和感觉器官。如图是人体耳与脑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上课铃响时,同学们迅速跑进教室,这属于 (填“简单”或“复杂”)的反射,其神经冲动是在耳的[d] 内产生的,最后听觉形成于图乙中的 (填序号)。
(2)为保护好耳和听觉,遇到巨大声响时,我们应迅速 ,或闭嘴、堵耳,以保持结构e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3)跳绳比赛时,绳儿飞翻于选手头顶与脚尖。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主要依靠图乙中 (填序号)的调节作用。
38.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随着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控制糖尿病,保持健康生活刻不容缓。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位于胰腺中,它分泌的 直接进入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随血液运到全身,发挥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属于 调节。
(2)胰岛素能有效降低血糖浓度,但不能口服,因为它是一种蛋白质,进入消化道后会在 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
(3)李奶奶患有糖尿病,一直靠肌肉注射的方法来维持血糖的稳定。若李奶奶在注射胰岛素时,先是肌肉会不自主地战栗,然后感到疼痛,这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和 功能。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A卷·基础知识达标测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为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示意图,1、2、3代表三种血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是静脉B.2是毛细血管C.3是动脉D.3内血流速度最快
【答案】B
【解析】A.从图中箭头可以看出1血管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1是动脉,A错误。
B.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呈单行通过,2是毛细血管,B正确。
C.从图中箭头可以看出3血管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3是静脉,C错误。
D.1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管腔小,血流速度最快;3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管壁较薄,管腔较大,血流速度较慢,D错误。
2.中医四诊包括望、闻、问、切,是中医辨证治疗的重要依据。“切”指的是脉诊和触诊,脉诊就是通过切脉掌握脉象,诊断出身体的某种疾病。这里的“脉”是指( )
A.动脉B.静脉C.神经D.肌腱
【答案】A
【解析】A.脉搏是心脏射血时血液对动脉血管产生的压力变化造成的,正常情况下心跳和脉搏数相等。正常成人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切脉是汉族独创的诊法,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所以“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这里的‘切’指的是‘切脉’”。这里的脉指的是桡动脉,A符合题意。
B.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日常采血都是静脉,是因为静脉在皮下分布较浅,且管腔大、血流慢、管壁薄且易止血,B不符合题意。
C.一般来说,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树突以及包裹在轴突外的髓鞘构成有髓鞘纤维。神经纤维集结成束,构成神经,C不符合题意。
D.每一块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由肌纤维构成,色红质软,有收缩能力,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色白较硬,没有收缩能力,D不符合题意。
3.小明用手捏猪的新鲜心脏时,发现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不同。下列心脏的四个腔中,腔壁最厚的是( )
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答案】B
【解析】由于心房只是把血液从心房压入心室,而心室需要把血液压入到全身,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而右心室是肺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短,压力不需太大,所以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要厚,因此心脏的四个腔中,腔壁最厚的是左心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4.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
A.血液B.血管C.心脏D.肺
【答案】C
【解析】A.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细胞间质)组成,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循环流动。因此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结缔组织,不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A错误。
B.血管属于器官,是血液流动的管道,不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B错误。
C.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它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C正确。
D.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D错误。
5.人的血液组成包括( )
A.血清和血细胞B.血浆和血细胞
C.血浆和红细胞D.血细胞和血小板
【答案】B
【解析】由分析可知,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因此ACD错误,B正确。
6.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血小板的功能是( )
A.吞噬病菌B.运输氧气C.促进止血D.运输代谢废物
【答案】C
【解析】A.白细胞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A错误。
B.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B错误。
C.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C正确。
D.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D错误。
7.下列血管中,流着动脉血的是( )
A.主动脉、肺静脉B.主动脉、肺动脉
C.肺静脉、上腔静脉D.上、下腔静脉
【答案】A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详解】A.主动脉和肺静脉内流有动脉血,A符合题意。
B.主动脉内流有动脉血,肺动脉内流有静脉血,B不符合题意。
C.肺静脉内流有动脉血、上腔静脉内流有静脉血,C不符合题意。
D.上、下腔静脉内流有静脉血,D不符合题意。
8.下图为心室、肺与心房之间的关系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此图可表示体循环
B.乙类血流回至左心房
C.甲类血为动脉血,乙类血为静脉血
D.图中的心室壁为心脏四腔中最厚的
【答案】B
【解析】A.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由图可知,此图经过肺,表示的是肺循环,A错误。
B. 肺循环的终点是左心房,B正确。
C.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因此甲类血为静脉血,乙类血为动脉血,C错误。
D.图中的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为右心室,心脏四腔中最厚的是左心室的壁,D错误。
9.每年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下列关于献血和输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B.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于烧伤患者的血液输入可以只输入血浆成分
C.不同血型之间相互输血,可能发生血浆凝集现象
D.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答案】C
【解析】A.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公民自愿献血,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可以参加献血,A正确。
B.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可以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对于烧伤患者可以只输入血浆成分,B正确。
C.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如果血型不符合,输血后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但是在无同型血而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少量、缓慢地输入O型血,C错误。
D.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约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D正确。
10.如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 )
A.①是动脉,血流从主干流向分支
B.③是静脉,其中的血流速度是最慢的
C.②是毛细血管,血管中的红细胞单行通过
D.用湿纱布包裹小鱼头部及躯干部是为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答案】B
【解析】A.图中①的血流从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A不符合题意。
B.图中③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其中的血流速度较慢,B符合题意。
C.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因此②是毛细血管,C不符合题意。
D.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湿纱布,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D不符合题意。
11.泌尿系统最主要的器官是( )
A.尿道B.输尿管C.膀胱D.肾脏
【答案】D
【解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故D正确,ABC错误。
12.尿液形成及排出的顺序是( )
A.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C.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
D.膀胱→尿道→输尿管→肾脏
【答案】B
【解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从尿液的形成到尿液的排出的器官依次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因此ACD错误,B正确。
13.小李发现自己排出的尿液发红,去医院检查尿液后,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成分,据此推断小李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体B.输尿管C.肾小管D.肾小球
【答案】D
【解析】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小李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在肾小球,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输尿管能输送尿液,因此,肾小囊和输尿管病变都不会导致尿液发红,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14.人体内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分布在( )
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
【答案】D
【解析】A.大脑中具有许多高级的神经中枢,A错误。
B.小脑的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B错误。
C.脑干中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的神经中枢,C错误。
D.缩手反射完成的过程为: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所以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正确。
15.根据《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驾驶人和搭载人应当规范佩戴安全头盔。正确佩戴符合要求的头盔可以有效保护脑。以下“管理着人的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的生命中枢位于( )
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
【答案】C
【解析】A.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不符合题意。
B.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不符合题意。
C.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被誉为“生命中枢”,C符合题意。
D.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16.如图所示结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该结构是( )
A.神经元B.肌肉细胞C.树突D.神经末梢
【答案】A
【解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因此BCD错误,A正确。
1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反射弧B.脑C.脊髓D.反射
【答案】D
【解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因此ABC错误,D正确。
18.如图是人体的缩手反射的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
B.被针扎后,先感觉到疼痛后缩手
C.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
D.若③处损伤,则没有感觉,不能完成缩手反射
【答案】C
【解析】A.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不符合题意。
B.被针刺后,先缩手后疼痛,因为脊髓中传向大脑的神经路径较长,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手指已经缩回了,B不符合题意。
C.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即图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⑤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④效应器,C符合题意。
D.若③传出神经损伤,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完成缩手反射;但是神经冲动能通过脊髓中的神经传到大脑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因此人能够感受到疼痛,D不符合题意。
19.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天要下雨,你就会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去。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你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大多来自( )
A.听觉B.嗅觉C.触觉D.视觉
【答案】D
【解析】感觉器官是感受器的附属结构。口中的舌能够感受味觉,鼻有嗅觉作用,耳有听觉作用,眼有视觉作用。眼有心灵的窗户之称,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有80%以上的信息都来自感觉器官。所以如果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天要下雨,就会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去。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大多来自视觉,因此ABC错误,D正确。
20.人体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形成视觉的部位是( )
A.视网膜B.大脑皮层C.视神经D.瞳孔
【答案】B
【解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视网膜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是视觉感受器;视神经的功能是传导兴奋;小脑的功能是维持躯体的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大脑皮层是形成视觉的部位,因此ACD错误,B正确。
21.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容易形成近视。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成像与矫正方法的是( )
A.①和③B.②和③C.②和④D.①和④
【答案】A
【分析】眼球结构和功能如图:
【解析】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得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眼球壁的最内层)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近视眼的成因图:
近视眼的矫正图:
因此BCD错误,A正确。
22.文艺晚会上,演员们悦耳的歌声赢得观众阵阵掌声。观众接受歌声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耳郭B.鼓膜C.听小骨D.耳蜗
【答案】D
【解析】A.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波,A错误。
B.鼓膜的作用是接受声波,产生振动,B错误。
C.听小骨可以将振动传到内耳,C错误。
D.耳蜗能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是听觉感受器,D正确。
23.耳的结构中与晕车、晕船有关的是( )
A.耳蜗、前庭B.前庭、半规管C.鼓膜、听小骨D.咽鼓管、鼓膜
【答案】B
【解析】耳郭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因此ACD错误,B正确。
24.我们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耳内受到声波的刺激能产生振动的( )
A.耳郭B.鼓膜C.听小骨D.耳蜗
【答案】B
【解析】A.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波,A错误。
B.声波能引起鼓膜的振动,B正确。
C.听小骨的作用是传递振动,C错误。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振动产生神经冲动,D错误。
25.每当国歌奏响,我们肃然起敬,其中能够接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分析】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如图:
图中①是听小骨,②是耳蜗,③是听神经,④鼓膜。
【解析】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能够接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②耳蜗,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26.人体内有多种多样的激素,都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体缺少了下面哪种激素会患糖尿病?( )
A.生长激素B.胰岛素C.肾上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
【答案】B
【解析】A.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A不符合题意。
B.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B符合题意。
C.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症:幼年时分泌不足,引发呆小症;成年时分泌过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消瘦且情绪容易激动;成年时分泌不足易导致黏液性水肿;饮食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进而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D不符合题意。
27.国家教育部提出,中小学生要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促进人体分泌生长激素,下图中能分泌生长激素的器官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A.垂体位于大脑的下部,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垂体分泌的一些促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因此,能分泌生长激素的是①垂体,故A正确。
B.②是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故B错误。
C.③是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有促进血液循环、呼吸、心跳加快的作用,故C错误。
D.④是胰腺,内含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故D错误。
28.马戏团有位男演员,身材矮小,25岁了身高只有85厘米,身体灵活,表演技术很高,他可能患的是( )
A.佝偻病B.侏儒症C.呆小症D.甲亢
【答案】B
【解析】A.佝偻病是由于缺钙或维生素D造成的,症状不是身材矮小,A错误。
B.由题干可知,马戏团有位男演员,身材矮小,25岁了身高只有85厘米,身体灵活,表演技术很高,此人可能患有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B正确。
C.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的,症状是身材矮小,但智力低下,C错误。
D.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症状不是身材矮小,D错误。
29.巨人症患者的症状是过分生长,身材过高,其病因主要是( )
A.胰岛素分泌不足B.缺碘而造成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生长激素分泌过多D.体育锻炼过度
【答案】C
【解析】A.胰岛素的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当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发生糖尿病,A不符合题意。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人体必须从外界获取一定量的碘。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B不符合题意。
C.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C符合题意。
D.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有利于肺组织的生长发育和肺的扩张,D不符合题意。
30.王大爷的身体出现了如下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且蚂蚁喜食。王大爷身体内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胰岛B.垂体C.甲状腺D.肾上腺
【答案】A
【解析】A.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的胰岛发生病变后,会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这样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由题干叙述知,王大爷的症状应属于糖尿病,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胰岛,A正确。
B.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有调节人的生长发育的作用,B错误。
C.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错误。
D.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促进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40分。
31.小丽同学学习了血液循环相关知识后,绘制出如图所示血液循环模式简图,图中a、b代表血管,A代表器官,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图表示体循环,则a内流的是 血。
(2)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图中血液只能由b流向a而不能倒流的原因是心脏具有 结构。心脏的四个腔中,腔壁最厚的是 。
(3)经测定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为0.03%,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是4%,增加的二氧化碳来自组织细胞内 (填结构名称)对有机物的彻底分解,再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若A表示肺,则b是 。
【答案】(1)动脉
(2)瓣膜 左心室
(3) 线粒体 肺静脉
【解析】(1)根据分析,人体血液循环途径图解可判断:a是由左心室发出的动脉血管内的血液,故其为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2)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
人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四个腔,其中左心房接收肺静脉注入的血液,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注入的血液;左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流向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路径较长;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肺动脉,流经肺,路径较短;因此,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3)全身的组织细胞要想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需要能量,而能量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来的,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增加的二氧化碳来自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对有机物的分解。
结合分析,人体血液循环图解,若A表示肺,与肺静脉相连,则b是肺静脉。
32.如图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的相关图示,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某同学对图乙中的③十分好奇,观察发现此细胞在视野中个体最大,因此判断它是 。
(2)若使图乙的视野更清晰,需调节图甲中的 (填序号)。
(3)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按图丙所示,该同学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4)图丁为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示意图,可以判断④是 (填血管类型)判断依据是该血管 。
【答案】(1) 白细胞
(2)②
(3)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4)毛细血管 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解析】(1)图乙中③位于视野左下方,实际位于涂片的右上方,应将涂片向左下方移动才能移至视野中央,因为显微镜下的物像是倒像。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所以显微镜视野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白细胞个体最大,有细胞核,数量少,所以个体最大的血细胞是图乙中的③白细胞。
(2)细准焦螺旋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所以,要想观察到清晰的乙图,需要在调甲图中的②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3)鱼用鳃呼吸,依靠鳃获取水中的氧,因此应该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因为湿润的棉絮可以让小鱼感觉到周围湿润、不干燥,并且还能保持小鱼的正常呼吸。
(4)毛细血管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观察图丁时,④为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该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33.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器官和系统相互协调配合完成。下图所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①,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却是间断的,这是因为图1中 (填序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2)图2中a是 (填结构名称)。依据图3,分析a、肾小囊、b中的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可知b具有 作用。
(3)如图4是血液流经肺部的示意图,c和d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则c血管内尿素、尿酸的含量会 (填“增加”或“减少”)。
【答案】(1)肾单位 ③
(2)肾小球 重吸收
(3)增加
【解析】(1)①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尿液形成以后暂时储存在③膀胱中,等储存到一定量后,排出体外。
(2)图2中a是肾小球。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据图3可知a肾小球和肾小囊中的葡萄糖含量较高、b肾小管中的葡萄糖含量变为0,这种变化是因为b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本身也会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代谢废物,作为排泄器官只会排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血液经d血管流经e肺后,从c肺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会增多。
34.在202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运动员们的速度与激情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营养物质,②和③表示气体,④表示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运动员准备的配餐中都含有淀粉。淀粉在消化系统中被消化分解成① 后,经吸收进入血液,最终运输给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 作用将其能量释放出来。
(2)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速度提升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与气体②相比较,气体③中的 含量明显减少;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将变为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会产生大量的废物,其中尿素主要通过尿液、汗液等方式排出。尿液中的尿素是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④ 与血液分离。
【答案】(1)葡萄糖 呼吸
(2)氧气/O2 动脉血
(3)滤过作用/过滤作用
【解析】(1)淀粉进入消化道后,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然后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右心房,然后运输到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2)当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中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氧气浓度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静脉血就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再运输至全身各处。
(3)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35.下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甲是指脊髓结构的 (填“灰质”或“白质”) 。
(2)图中[ ] 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3)看到酸梅分泌唾液的神经活动方式是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
(4)若此图表示某人吃酸梅分泌唾液的反射弧,则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传导的顺序是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5)假如此反射弧控制的是排尿反射,如果一个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结果此人出现大小便失禁,无法进行有意识排尿,说明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受 的控制。
【答案】(1)灰质
(2)1感受器
(3)条件反射
(4)1→2→4→5→6。
(5)大脑皮层相应的高级中枢
【解析】(1)图中反射弧的结构中,甲是脊髓的灰质,乙是脊髓的白质。
(2)图中1是反射弧的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3)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的时候,也会流口水,看到酸梅分泌唾液,这就是他在曾经吃过梅子流口水或知道梅子很酸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是条件反射。
(4)若此图表示某人到吃酸梅分泌唾液的反射弧,则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传导的顺序是1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4是神经中枢→5是传出神经→6是效应器。
(5)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脊髓下部的排尿中枢不能把排尿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失去了大脑皮层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大小便会失禁。说明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受大脑皮层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
36.如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刚走进灯光昏暗的电影院时几乎什么都看不见,片刻后才可看见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的 (填名称)变大了。
(2)不同人种“眼仁”的色不同,这与图中[②] 内有色素有关,常说的“白眼球”是指[⑦] 。
(3)正在答题的你能看清试卷上的图形和文字,视觉是在 形成的。
(4)部分中学生由于看书、看手机时距离太近,常导致近视发生,很多学校都会定期给学生进行视力筛查,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 镜加以矫正。
【答案】(1)瞳孔
(2)虹膜 巩膜
(3)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或视觉中枢)
(4)凹透
【解析】(1)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在强光下,瞳孔变小;在弱光下,瞳孔变大。因此,刚走进灯光昏暗的电影院时几乎什么都看不见,片刻后才可看见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的③瞳孔变大了。
(2)虹膜中含有许多色素细胞,色素细胞中所含色素量的多少就决定了虹膜的颜色。因此,不同人种“眼仁”的色不同,这与图中②虹膜内有色素有关。眼睛中被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⑦巩膜,白色坚韧的巩膜具有保护作用。
(3)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4)近视眼的成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物像,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纠正。
37.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离不开脑和感觉器官。如图是人体耳与脑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上课铃响时,同学们迅速跑进教室,这属于 (填“简单”或“复杂”)的反射,其神经冲动是在耳的[d] 内产生的,最后听觉形成于图乙中的 (填序号)。
(2)为保护好耳和听觉,遇到巨大声响时,我们应迅速 ,或闭嘴、堵耳,以保持结构e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3)跳绳比赛时,绳儿飞翻于选手头顶与脚尖。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主要依靠图乙中 (填序号)的调节作用。
【答案】(1)复杂 耳蜗 ①
(2)张开口
(3)②
【解析】(1)当上课铃响时,同学们迅速跑进教室,这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复杂反射;d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受振动刺激能产生冲动,神经冲动经听觉神经传到①大脑的听觉中枢就会形成听觉。
(2)为保护好耳和听觉,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3)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所以,跳绳比赛时,绳儿飞翻于选手头顶与脚尖。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主要依靠图乙中②小脑的调节作用。
38.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随着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控制糖尿病,保持健康生活刻不容缓。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位于胰腺中,它分泌的 直接进入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随血液运到全身,发挥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属于 调节。
(2)胰岛素能有效降低血糖浓度,但不能口服,因为它是一种蛋白质,进入消化道后会在 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
(3)李奶奶患有糖尿病,一直靠肌肉注射的方法来维持血糖的稳定。若李奶奶在注射胰岛素时,先是肌肉会不自主地战栗,然后感到疼痛,这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和 功能。
【答案】(1)胰岛素 激素
(2)胃
(3)反射 传导(两空可以互换位置)
【解析】(1)人体的胰岛位于胰腺中,属于内分泌腺,能分泌胰岛素,属于激素。胰岛素直接进入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随血液运到全身,发挥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属于激素调节。
(2)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发生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但不能通过口服胰岛素来治疗,口服胰岛素,由于胰岛素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会在人体的胃内被初步消化,再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最终以氨基酸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起不到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3)李奶奶注射胰岛素时,皮肤被刺后,皮肤上的感受器感受了针的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引起肌肉战栗反射,同时神经冲动传到脊髓时有一部分沿着脊髓里的白质上行传导大脑里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痛觉。这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全套精品专题】初中生物中考复习专题:模拟试卷1(带答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海南省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海南省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全套精品专题】济南版 初中生物复习专题精讲八上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全套精品专题】初中生物八年级复习专题精讲【苏科版】期中考试(带解析),文件包含苏科期中模拟卷范围第1517章docx、苏科期中模拟卷答题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