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1.生活中人类利用各种变化获得热量,下列热量的获得过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冬天双手摩擦发热
B. 电热毯通电后发热
C. “暖宝宝”打开包装后发热
D. 太阳能热水器被阳光照射变热
2.党的二十大会议再次提出实现“低碳生活、高质量发展”长远发展目标。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教科书循环使用B. 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播
C. 露天焚烧垃圾,提高环境卫生D. 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3.2022年11月19日是我国第31个消防日,主题为“抓质量安全,保高质量发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B. 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C. 清理沼气池,进行灯火实验D. 酒精灯中酒精洒出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4.如图是元素X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和该元素的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B. 该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Na+
C. 该元素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D. 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5.长征系列火箭成为中国航天骄傲,其火箭使用的一种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C2H8N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偏二甲肼中含有氮气分子
B. 偏二甲肼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偏二甲肼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
D. 偏二甲肼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组成
6.对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描述错误的是( )
A. 读数偏大B. 试管炸裂
C. 称量结果偏小D. 集气瓶底炸裂
7.“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下列物质用途与性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8.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凝胶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B. “气凝胶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C. “气凝胶冰”的分子间隔比普通水的大
D. 相同质量的“气凝胶冰”比相同质量的冰含有的分子数目多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放热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 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则破坏燃烧的条件一定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 分解生成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分解一定生成氧气
10.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分析如下变化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变化Ⅰ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 变化Ⅰ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C. 变化过程中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 变化Ⅱ、Ⅲ体现出分子的体积小、质量小
11.某兴趣小组取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其中一份a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将它们同时加热,绘制出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时间关系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2.探究燃烧的条件便于控制燃烧。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相关探究,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先通入N2,再点燃酒精灯,然后立即改通O2,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B. 先通入N2,再点燃酒精灯,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先通入O2,再点燃酒精灯,然后立即改通N2,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木炭燃烧生成的CO2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3.芯片的制造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如图是工业上以石英砂(SiO2)为主要原料制取高纯硅的流程。
查阅资料:“精馏”是蒸馏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出来。
(1)流程中将焦炭粉碎的目的是 ______ ;
(2)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都是由 ______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3)写出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若在步骤⑤的制备过程中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______ ;
(5)为了使资源综合利用,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______ (填一种即可)。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根据已有测量结果表明: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340亿吨以上,其中海洋生态系统吸收约20亿吨,陆地生态系统吸收约7亿吨,而人工利用量不足10亿吨。在此背景下,实现碳中和已成为行业共识。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就是降低化石能源在消费能源中的比例,提高可再生、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另一路径是捕集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目前有的科学家正在利用化学物质吸收法和海水封存法,有的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加氢转化成甲醇(具有可燃性)等方法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______ ;
(2)二氧化碳捕集压缩后可制成干冰,写出干冰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 ;
(3)把二氧化碳压缩到海洋底部封存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为控制空气中CO2的含量,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开发新能源
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大力植树造林
D.发展公共交通
E.以CO2等为原料,生产甲醇等产品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5.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高锰酸钾制备氧气的发生装置,图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______ ;
(2)利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中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色,原因是 ______ ;
(3)若要组装一套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备并收集较纯净氧气的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______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 。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后,以二氧化碳的制取为课题展开了项目式探究:
【项目一】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
(1)能利用碳的燃烧获得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吗?
①描述木炭在氧气瓶中的燃烧现象: ______ 。
②能用此法收集一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吗?写出你的分析: ______ 。
(2)能利用稀盐酸、稀硫酸和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碳酸钠的组合制二氧化碳吗?
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是 ______ 。
【项目二】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3)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理由是 ______ 。
(4)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所需时间对照
小组同学分4组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分别收集1瓶(集气瓶容积相同)CO2气体,记录所需时间,如表所示。
综合上述实验,请你对CO2的两种收集方法做出评价: ______ 。
(5)为进一步验证排水实验的可行性,利用图1装置,选择合适的盐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利用CO2浓度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排出的CO2浓度如图2所示。
①图1中水槽内倒置漏斗的作用是 ______ 。
②图2中CO2浓度先逐渐增加后稳定不变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 。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7.氢是一种洁净能源,地球上的氢多以化合态(主要是水)形式存在。在开发氢能源时,若用电解水的方法获得氢气。试回答:
(1)电解过程中在水中加入硫酸钠的目的是 ______ ;
(2)在20千伏,500安时,24小时可电解水9吨水,此时可制取氢气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冬天双手摩擦发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电热毯通电放出热量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暖宝宝”打开包装后,内部的铁粉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太阳能热水器被阳光照射放出的热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A
【解析】解:A、教科书循环使用能减少树木的砍伐,有利于低碳生活,故A正确;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会造成木材的减少和浪费,不利于保护环境,故B错误;
C、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C错误;
D、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燃烧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教科书循环使用能减少树木的砍伐进行分析;
B、根据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会造成木材的减少和浪费进行分析;
C、根据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进行分析;
D、根据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燃烧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3.【答案】B
【解析】解:A、燃气泄漏,不能打开排气扇,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燃气引燃,甚至发生爆炸,故A错误;
B、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氢气,要提前验纯,以免氢气不纯点燃时发生爆炸,故B正确;
C、沼气是可燃性气体,清理沼气池前进行灯火实验可能会引起爆炸,故C错误;
D、实验室酒精灯中酒精洒出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燃气泄漏,不能打开排气扇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氢气,要提前验纯进行分析;
C、根据沼气是可燃性气体进行分析;
D、根据实验室酒精灯中酒精洒出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4.【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元素X原子序数为11,为钠元素,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该元素的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故选项说法正确。
C、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该元素的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偏二甲肼是由偏二甲肼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氮气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偏二甲肼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8):(14×2)=6:2:7,则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偏二甲肼由偏二甲肼分子构成,一个偏二甲肼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偏二甲肼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偏二甲肼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偏二甲肼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偏二甲肼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会造成读数偏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会造成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故选项说法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会造成称量固体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燃烧,集气瓶底部要放少量水或一层细沙,防止高温熔落物使瓶底炸裂,图中会造成集气瓶底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以防腐,是因为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能作保护气,用途与其体现的性质一致,故A正确;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了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用途与其体现的性质一致,故B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来冶炼金属,用途与其体现的性质一致,故C正确;
D、铅笔芯里填充石墨,是利用了石墨质软的性质,用途与其体现的性质不一致,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
D、根据石墨质软的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8.【答案】C
【解析】解:A、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则“气凝胶冰”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会融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气凝胶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则“气凝胶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则“气凝胶冰”的分子间隔比普通水的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分子的质量不变,则相同质量的“气凝胶冰”与相同质量的冰含有的水分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题意,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结合题意、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气凝胶冰”的含义、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A选项推理错误;
B、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但放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如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不属于氧化反应,故B选项推理错误;
C、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选项推理正确;
D、某物质分解会生成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分解不一定生成氧气,如碳酸分解,故D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A、根据单质的概念分析判断。
B、根据氧化反应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答案】D
【解析】解:A、变化Ⅰ中,CO和O2反应生成CO2,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4价,故A正确;
B、变化Ⅰ中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
C、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变化过程中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C正确;
D、变化Ⅱ、Ⅲ主要体现了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不能体现出分子的体积小、质量小,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变化Ⅰ中,CO和O2反应生成CO2进行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的构进行分析;
D、根据变化Ⅱ、Ⅲ主要体现了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1.【答案】D
【解析】解:加热高锰酸钾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所以a产生的氧气多,且生成催化剂二氧化锰,可以使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的放出氧气,则需要的时间短,而另一份却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缓慢的放出氧气,因而a反应用的时间比b短,二者均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分解,二者生成的氧气a多,b少,且图象都不是从0开始,显然只有D符合。
故选:D。
加热高锰酸钾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a产生的氧气多,且生成催化剂二氧化锰,可以使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的放出氧气,则需要的时间短,而另一份却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缓慢的放出氧气,因而a反应用的时间比b短,二者均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分解。
本题考查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明确催化剂的作用及氯酸钾的质量大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A.先通入N2,再点燃酒精灯,木炭不会燃烧,然后立即通入O2,木炭燃烧,可以证明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A正确;
B.先通入N2,再点燃酒精灯,木炭不能燃烧,不能证明燃烧有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错误;
C.先通O2,木炭不燃烧,再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木炭能燃烧,说明燃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然后立即改通N2,木炭熄灭,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正确;
D.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反应现象明显,能检验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先通入N2,再点燃酒精灯,木炭不会燃烧,然后立即通入O2,木炭燃烧进行分析。
B、根据先通入N2,再点燃酒精灯,木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
C、根据先通O2,木炭不燃烧,再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木炭能燃烧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3.【答案】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快速进行 原子 2C+SiO2Si+2CO↑硅被氧化得不到高纯硅,且易引起爆炸 HCl
【解析】解:(1)流程中将焦炭粉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快速进行,故答案为: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快速进行;
(2)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原子;
(3)根据流程图可知,焦炭与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粗硅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SiO2Si+2CO↑;故答案为:2C+SiO2Si+2CO↑;;
(4)步骤⑤的制备过程中有氢气参加反应,若混入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可能发生爆炸且硅可能被氧化得不到高纯硅,故答案为:硅被氧化得不到高纯硅,且易引起爆炸;
(5)上述流程中HCl(或H2)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循环使用,故答案为:HCl。
(1)根据将焦炭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进行分析;
(2)根据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3)根据流程图可知,焦炭与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粗硅和一氧化碳进行分析;
(4)根据硅被氧化得不到高纯硅,且易引起爆炸分析;
(5)根据制取高纯硅的流程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4.【答案】天然气 人工降雨 CO2+H2O=H2CO3 ACDE
【解析】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干冰升华吸热,可制造低温环境,且可用于人工降雨等。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4)A、开发新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该方法可行;
B、目前不能完全禁止使用化石燃料,该方法不可行;
C、大力植树造林,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该方法可行;
D、发展公共交通,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该方法可行;
E、用二氧化碳生成甲醇,能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该方法可行。
故选:ACDE;
故答案为:(1)天然气;
(2)人工降雨(合理即可);
(3)CO2+H2O=H2CO3;
(4)ACDE。
(1)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进行分析;
(2)根据干冰升华吸热,可制造低温环境,且可用于人工降雨等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
(4)根据减少二氧化碳的措施和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酒精灯 试管管口未放棉花,试管中的固体粉末随气流进入水槽 ABCEF2H2O22H2O+O2↑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G装置瓶口处,若小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集满
【解析】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
(2)高锰酸钾制备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前端放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通过导管,而进入水槽;水槽的水变红了,因此原因是:试管管口未放棉花,试管中的固体粉末随气流进入水槽;故答案为:试管管口未放棉花,试管中的固体粉末随气流进入水槽;
(3)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氧气较纯净,故可选择图中的ABCEF;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反应产生水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ABCEF;2H2O22H2O+O2↑;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G装置瓶口处,若小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集满;故答案为: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G装置瓶口处,若小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集满。
(1)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2)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4)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氧化碳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6.【答案】木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白光,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不能,不便于收集反应产生的CO2,也不便于除去瓶中的其他气体 CaCO3+2HCl=CaCl2+CO2↑+H2O反应速率太快 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纯度高,且收集时间短 增大二氧化碳与水的接触面积 二氧化碳在水中达到了饱和状态(合理即可)
【解析】解:(1)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发白光,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由于集气瓶中还含有气体,则不便于收集反应产生的CO2 。
(2)石灰石中的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由于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反应速率很快,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则不选第③组药品。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则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4)由表中数据可知,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纯度高,且收集时间短。
(5)①水槽内倒置漏斗,可增大二氧化碳和水的接触面积。
②二氧化碳浓度后来稳定不变,是因为二氧化碳在水中达到了饱和状态。
故答案为:(1)木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白光,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能,不便于收集反应产生的CO2,也不便于除去瓶中的其他气体;
(2)CaCO3+2HCl=CaCl2+CO2↑+H2O;反应速率太快;
(3)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4)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纯度高,且收集时间短;
(5)增大二氧化碳与水的接触面积;二氧化碳在水中达到了饱和状态(合理即可)。
(1)根据木炭燃烧现象及该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不容易收集进行分析;
(2)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表中信息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
(4)根据表中信息进行分析;
(5)根据增大接触面积能使反应更充分及二氧化碳会达到饱和装置进行分析。
本题有一定难度,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选择等的相关探究,根据已学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分析即可。
17.【答案】增强水的导电性
【解析】解:(1)纯水的导电性较弱,电解水实验过程中,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答案为:增强水的导电性;
(2)解:设电解水9吨水,此时可制取氢气的质量为x。
2H2O2H2↑+O2↑
36 4
9t x
364=9tx
x=1t
答:可制取氢气的质量为1t。
(1)根据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分析;
(2)根据水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选项
物质的用途
性质
A
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以防腐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B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的大
C
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还原性
D
铅笔芯里填充石墨
石墨具有导电性
组别
药品
实验现象
①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②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③
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1
2
3
4
排水法
35′′
43′′
43′′
43′′
排空气法
1′57′′
1′15′′
1′4′′
1′12′′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宝山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宝山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