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1.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火烧赤壁B. 司马光砸缸C. 刻舟求剑D. 铁杵磨成针
2.如图图示中的“错误操作“与“可能导致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 试管炸裂B. 读数偏小
C. 沾污滴管,污染试剂D. 引起中毒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灯泡填充气和食品保护气
B.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
C. 由于氦气密度小和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将其充入气飞艇
D.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利用了液氮和液氧的密度不同
4.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生成一种黑色的氧化物,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温度达到着火点
B. 锥形瓶中放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C. 气球先变大,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 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Fe+3O22Fe2O3
5.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 混合物:合金、冰水混合物B. 单质:CH4、O2
C. 氧化物:H2O、KClO3D. 清洁能源:太阳能、氢能
6.完全电解ag水,在正极上得到10mL气体,则在负极上得到气体及质量和体积分别是( )
A. O2,89ag,5mLB. O2,89ag,20mL
C. H2,19ag,20mLD. H2,19ag,5mL
7.“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物质均由分子构成B. 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C. 参加反应的与个数比为1:1D. 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8.受新冠疫情影响,一些医用消毒剂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过氧乙酸(CH3COOOH)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可有效灭菌杀毒。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过氧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C.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D.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1.6%
9.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 反应后a的质量为3.84g
C. c中元素种类一定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
D.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0.化学学习中要构建许多基本观念,以下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元素观: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物理性质也相同
B. 守恒观:3g碳与3g氧气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6g二氧化碳
C. 变化观:水在一百摄氏度时变成气体和水在电解时变成气体,这两种变化本质上是不同的
D. 微粒观: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它们一定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11.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可用于水的净化
B. 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CO2具有酸性
C.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D.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能够转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也能转变成二氧化碳
12.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①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③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④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13.下列灭火方法与成语“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相同的是( )
A.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B.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C.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D. 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14.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是中学化学经常用到的操作手段,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酒精和水——(蒸馏)B. 汽油和水——(过滤)
C. 食盐和碘——(加热)D. 泥沙和食盐——(溶解、过滤、蒸发)
15.实验室使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各物理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16.回答下列问题。
(1)2022年11月30日,我国神舟十四号宇宙飞船与神舟十五宇宙飞船成功对接,两组宇航员首次在太空实现会师,标志我国的航天事业又一次实现了重大突破。宇宙飞船所用的新型材料里面其中应用了镁锂合金。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为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 。
②图2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______ (填序号),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______ (填序号)。
③锂原子(Li)在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锂离子,写出锂离子的符号 ______ 。
(2)有限的元素可以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在下列①∼③小题中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①一种有毒性的气体 ______ ;
②一种黑色的金属氧化物 ______ ;
③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它属于 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7.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共15.0g进行加热,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解释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t1时间前 ______ ;t4后 ______ 。
(2)t4时,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______ g。
(3)t5时,固体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为多少?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8.走进“碳村庄”,“碳村庄”的格局如图所示。
(1)“碳村庄”的居民中,C60俗名 ______ ,它是由 ______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
(2)“碳村庄”的居民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______ (填化学式)。
(3)“碳村庄”中的部分居民可以相互转化,转化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从燃烧与灭火的角度出发,“碳村庄”的居民中,CO可以燃烧是因为它是 ______ 物,CO2能灭火是因为它能 ______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9.钼(M)是一种稀有金属,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原料和不可替代的战略物资。如图是利用辉钼矿(主要成分MS2)冶炼金属钼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焙烧前需将辉钼矿粉碎,目的是 ______,焙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操作Ⅱ的名称是 ______,目的是为了除去 ______。
(3)尾气SO2任意排放会形成 ______,污染环境,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______。
(4)MO3中钼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操作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0.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填空。
(1)仪器①的名称是 ______ ,B中含金属的仪器是 ______ 。
(2)下列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先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再向长颈漏斗内倒水,一段时间内水面不下降,说明不漏气
b.先向长颈漏斗内倒水,再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一段时间内水面不下降,说明不漏气
(3)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小明以废弃的“棒棒冰”塑料管为材料制成CO2的气体发生装置(各部分连接紧密后,如图C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 ______ (写一点即可);实验室用该装置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D中的现象是 ______ 。
(5)图E所示的装置被称作“万能瓶”,若收集氧气,气体从 ______ 端通入(填字母)。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1.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将10g水加入10g酒精中,一段时间后,称量混合液,质量仍为20g。
(1)该实验 ______ (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______ 。
实验二:如图1,用细铜丝吊着一根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1∼2分钟。
(2)冷却后,观察到铜丝变黑、玻璃棒 ______ (填“a”或“b”)端下沉。
实验三:称取镁条和石棉网的质量为m1(如图2所示),然后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反应结束后将所得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次称量,质量为m2。
(3)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该反应属于 ______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而实验事实是m2
(5)根据以上实验可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应在 ______ 容器中进行实验。
【拓展实验】兴趣小组按如图3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白色固体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得知: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反思与交流】
(6)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原因是 ______ 。
(7)图3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解答】
A、火烧赤壁包含着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司马光砸缸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刻舟求剑只是将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铁杵磨成针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2.【答案】B
【解析】解:A、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试管口应向上倾斜,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可能会导致试管炸裂,故选项图示中的“错误操作“与“可能导致的后果”一致。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读数偏大,故选项图示中的“错误操作“与“可能导致的后果”不一致。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可能沾污滴管、污染试剂,故选项图示中的“错误操作“与“可能导致的后果”一致。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可能引起中毒,故选项图示中的“错误操作“与“可能导致的后果”一致。
故选:B。
A、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常用作灯泡填充气和食品保护气,故说法正确;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故说法正确;
C、氦气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可将其充入气飞艇中,故说法正确;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利用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故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B、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C、根据氦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D、根据工业制氧气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即可。
4.【答案】D
【解析】解:A、激光手电照射,可使纳米铁粉温度达到着火点,从而使铁粉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固体熔融物,锥形瓶中放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没有气体生成,气球先变大,是由于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可以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生成一种黑色的氧化物,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生成物应该是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即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生成一种黑色的氧化物,结合题意、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甲烷属于化合物,故B错误;
C、氯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故C错误;
D、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氢气、太阳能均属于清洁能源,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C、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D、根据氢能、太阳能、汽油使用时的产物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的分类方法、氧化物与混合物的特征、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电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A、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故选项错误。
B、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故选项错误。
C、电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则负极气体的体积为10mL×2=20mL,质量为水的质量的九分之一,即其质量为19ag,故选项正确。
D、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两倍,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CO2+2H2O−催化剂光照CH4+2O2。
A.由题干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图示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与个数比为1:2,选项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反应生成甲烷分子和氧分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则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212×2+1×4+16×3×100%≈31.6%,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值为:6.4+3.2+4.0+0.5−2.56−7.2−0.5=3.84,所以反应后a的质量为3.84g,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是a和b反应生成c,所以c中元素种类一定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是a和b反应生成c,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待测值为:6.4+3.2+4.0+0.5−2.56−7.2−0.5=3.84;反应后a的质量减少了2.56g,则a是反应物;反应后b的质量减少了0.64g,则b也是反应物;反应后c的质量增加了3.2g,则c是生成物;反应前后d的质量不变,则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物质;该反应是a和b反应生成c,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据此分析即可。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0.【答案】C
【解析】解: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参加反应的碳、氧气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32:44=3:8:11,故3g碳与3g氧气完全反应,碳剩余,不可能生成6g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水在100℃时变成气体,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本质上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是不是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不含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要对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判断,即反应时是否符合固定的质量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常见原子的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A、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于水的净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解:①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是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比如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故①错误;
②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②错误;
③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一定是物理变化。故③正确;
④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比如氯酸钾、高锰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故④错误。
故选:A。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单质的概念、物理变化的概念以及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构成、有关的概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用高压水枪灭火,是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故错误;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和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的原理,隔绝空气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故错误;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是隔绝空气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故错误;
D、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相同,故正确;
故选:D.
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
灭火的原理有:(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4.【答案】B
【解析】解:A、酒精易溶于水,但是它们的沸点不同,可以使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选项说法正确。
B、汽油呈液态,且难溶于水,混合后分层,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碘受热易升华,分离食盐和碘可采用加热的方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D、泥沙不溶于水,食盐溶于水,分离泥沙和食盐可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的不同点,采用适当的方式将混合物中各物质分离开来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混合物分离的原理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开始的一段时间不会生成氧气,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A错误;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固体质量逐渐减少,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B错误;
C、二氧化锰刚开始质量为零,一段时间后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C错误;
D、固体中锰,钾元素的质量比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结合图像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本题是过程与图像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像分析问题。
16.【答案】24.31①④ ③ Li+ COCuOCH4 不可再生
【解析】解:(1)①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②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图示中①④质子数相同都是12,表示同种元素,所以①④属于同种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①中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2+8+2=12,表示的是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最外层电子数为2,③中最外层电子数也为2,所以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③;
③锂原子(Li)在反应中易失去 1 个电子形成带有1个单位正电荷的锂离子,离子符号表示为Li+;
(2)①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化学式为CO;
②氧化铜是一种黑色金属氧化物,氧化铜中铜元素显示+2价,氧元素显示−2价,氧化铜的化学式为CuO;
③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是在短期内不能得到补充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1)①24.31;
②①④;③;
③Li+;
(2)①CO;
②CuO;
③CH4;不可再生。
(1)①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的信息进行分析;
②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
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进行分析;
③根据锂原子(Li)在反应中易失去 1 个电子形成带有1个单位正电荷的锂离子进行分析;
(2)①根据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进行分析;
②根据氧化铜是一种黑色金属氧化物,氧化铜中铜元素显示+2价,氧元素显示−2价进行分析;
③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是在短期内不能得到补充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还未达到氯酸钾分解的温度 氯酸钾已经反应完 4.8
【解析】解:(1)t1时间前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还未达到氯酸钾分解的温度,t4后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氯酸钾已经反应完;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氧气质量为15.0g−10.2g=4.8g;
(3)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149 96
x4.8g
14996=x4.8g
x=7.45g
所以MnO2的质量为10.2g−7.45g=2.75g。
答:t5时,固体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为2.75g。
故答案为:
(1)还未达到氯酸钾分解的温度;氯酸钾已经反应完;
(2)4.8;
(3)2.75g。
(1)氯酸钾分解需要达到一定温度,反应完毕后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减少的质量为生成氧气的质量来分析;
(3)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氯化钾的质量,进而得到二氧化锰的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8.【答案】足球烯 分子 CO和CO2 CO2+Ca(OH)2=CaCO3↓+H2O可燃 隔绝氧气(或空气)
【解析】解:(1)C60俗称足球烯,是由C60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2)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则“碳村庄”的居民中,属于氧化物的是CO和CO2。
(3)转化④是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可以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CO2+Ca(OH)2=CaCO3↓+H2O。
(4)CO可以燃烧是因为它是可燃物,CO2能灭火是因为它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附着在可燃物表面,能隔绝氧气。
故答案为:
(1)足球烯;分子;
(2)CO和CO2;
(3)CO2+Ca(OH)2=CaCO3↓+H2O;
(4)可燃;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
(1)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分析;
(2)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4)根据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明确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解答本题关键。
19.【答案】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MS2+5O2−焙烧2SO2+2MO3 过滤 难溶性杂质 酸雨 H2O+63H2+MO3−高温M+3H2O
【解析】解:(1)反应①常将钼矿石粉碎,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从流程图看出,焙烧反应的为辉钼矿(主要成分MS2)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钼,化学方程式为:MS2+5O2−焙烧2SO2+2MO3;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MS2+5O2−焙烧2SO2+2MO3;
(2)操作Ⅱ的名称是过滤,目的是为了除去难溶性杂质;故答案为:过滤;目的是为了除去;
(3)尾气SO2任意排放会形成酸雨,污染环境,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前S、Na、O、H的原子个数为1、2、4、2,反应后S、Na、O、H的原子个数为1、2、3、0;故还生成水;故答案为:酸雨;H2O;
(4)MO3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钼元素的化合价为+6;反应③中高温条件下三氧化钼和氢气反应生成钼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H2+MO3−高温M+3H2O;故答案为:+6;3H2+MO3−高温M+3H2O。
(1)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①常将钼矿石粉碎,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分析;根据流程图焙烧反应的为辉钼矿(主要成分MS2)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钼分析;
(2)根据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分析;
(3)根据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4)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高温条件下三氧化钼和氢气反应生成钼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长颈漏斗 铁架台 a2KMnO4K2MnO4+MnO2+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合理即可)CaCO3+2HCl=CaCl2+H2O+CO2↑蜡烛从下往上依次熄灭(合理即可)n
【解析】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B中含金属的仪器是铁架台;
(2)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然后向长颈漏斗内倒水,使长颈漏斗内水面高于锥形瓶内的水面,若气密性好,一段时间内长颈漏斗内水面不下降;
(3)装置B是固体加热型装置,导管口放有一团棉花,因此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时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4)装置C中,当捏住“棒棒冰”塑料管下部分时,稀盐酸和石灰石接触,反应开始,松开后稀盐酸和石灰石分离,反应停止,所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在D中先充满底部,然后从下往上充满整个容器,观察到蜡烛从下往上依次熄灭;
(5)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图E所示的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从n端通入,瓶内空气从m端排出。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铁架台;
(2)a;
(3)2KMnO4K2MnO4+MnO2+O2↑;
(4)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合理即可);CaCO3+2HCl=CaCl2+H2O+CO2↑;蜡烛从下往上依次熄灭(合理即可);
(5)n。
(1)根据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分析。
(3)根据高锰酸钾加热时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4)根据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5)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本题对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选择进行了考查,另外还考查了万用甁的使用,题目难度一般,掌握选择制取气体装置、反应原理、实验步骤是答题的关键。
21.【答案】(1)不能;水和酒精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答案合理即可);
(2)a;
(3)2Mg+O22MgO;化合;
(4)一部分镁燃烧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
(5)密闭;
(6)相同条件下 O2比 N2活泼;
(7)橡皮塞冲出。
【解析】解:(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而水和酒精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填:不能;水和酒精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答案合理即可);
(2)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则左侧质量偏大,因此玻璃棒a端下沉;
(3)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该反应属于一变多,是化合反应;
(4)由于镁燃烧时,一部分镁燃烧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而白烟即生成的氧化镁,因此造成反应后固体质量m2
(6)空气中 N2的含量远大于 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 MgO 却远多于 Mg3N2,原因是相同条件下 O2比 N2活泼,更容易与镁反应;
(7)图 3 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由于反应放热会使气体膨胀,因此气球还可以防止橡皮塞冲出。
故答案为:(1)不能;水和酒精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答案合理即可);
(2)a;
(3)2Mg+O22MgO;化合;
(4)一部分镁燃烧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
(5)密闭;
(6)相同条件下 O2比 N2活泼;
(7)橡皮塞冲出。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元素名称
钙
氧
碳
氢
铜
元素符号
Ca
O
C
H
Cu
2022-2023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