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1.扬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
A.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C. 农药化肥合理使用D. 清洁能源推广使用
2.《天工开物》中对造竹纸记录了如下操作,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登山砍竹B. 注水漂浸C. 槌洗去壳D. 用火煮浆
3.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氮气B. 铁C. 金刚石D. 氯化钠
4.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标志,下列标志表示严禁烟火的是( )
A. B. C. D.
5.地球上99%的溴元素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也把溴称为“海洋元素”.已知一种溴原子核内含有35个质子和45个中子,则该溴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80B. 45C. 35D. 5
6.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OB. H2C. COD. Cu
7.自然界中含氮化合物种类较多,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NO2B. NH4NO3C. NH3D. HNO3
8.兴趣小组进行铜绿受热分解的实验探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如图装置:查气密性
B. 如图装置:加入铜绿
C. 如图装置:加热铜绿
D. 如图装置:检验气体
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B. 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C. 登山时携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上氧气体积分数小于21%
D. 夏天鱼池内用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降低
10.富氢水指富含氢分子的水,在医学、体育等领域有重要用途。下列有关富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纯净物B. 含氢、氧两种元素
C. 所含氢分子不运动D. 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11.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 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相同的
C. 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D. 饱和溶液降温时,其浓度不一定改变
12.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厨房燃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
B. 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 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D. “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13.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主场馆“卢赛尔体育馆”由中国铁建承建,建造时使用了大量的钢构件。下列关于钢铁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炉炼铁可以得到纯铁
B. 钢是性能优良的纯金属
C.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
D. 炼钢是为了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
14.我国科学家已经实现了人工合成乙酸,合成过程中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不变B. 反应后氧原子个数增加
C. 丙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D. 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5:8
15.布洛芬(C13H18O2)成为感染新冠病毒后退热的首选药,下列有关布洛芬说法正确的是( )
A. 布洛芬中含有1个氧分子
B. 1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33个原子
C. 布洛芬中C、H、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3:18:2
D. 布洛芬由13个碳元素、18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
16.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AB. BC. CD. D
1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相关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
A. 干冰升华吸热——人工降雨B. CO具有可燃性——作燃料
C. 氮气难溶于水——作保护气D. 不锈钢耐腐蚀——作医疗器械
18.在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不断搅拌,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整个过程不考虑水分蒸发,NaOH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
B. 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
C. 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溶质质量分数(ω)的大小关系为ω(b)>ω(a)=ω(c)>ω(d)
19.1783年,拉瓦锡研究水的组成,装置示意图如下,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空气”。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拉瓦锡研究并判断铁转化为氧化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将气体冷却的目的是除去水蒸气
B. 该实验推翻了“水是单一元素物质”的观点
C. 实验中测定的水蒸气减少的质量不可能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
D. “可燃空气”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0.72g,理论上铁管增加的质量为0.64g
20.某太阳能技术研究所利用太阳能聚光器获得高能量太阳能,设计了热化学循环反应两步制取H2,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整个循环过程中涉及到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B. 反应Ⅱ中仅涉及到Zn、H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C. 理论上每18gH2O参与反应,最终生成16gO2
D. 理论上每生成2gH2,需补充65gZn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21.C919全球首架机正式交付,标志着我国迈向航空强国、民航强国。
(1)米饭、牛肉、牛奶、番茄等是飞机中常见的食品,每100g食品中营养成分表如下:
①上表中的钙、磷、铁指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单质
b.原子
c.元素
②人体若缺少 ______ 元素(填元素符号),则可能易患骨质疏松症,上表中富含该元素的食品是 ______ 。
③飞机上所提供的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______ 。
a.牛奶
b.矿泉水
c.咖啡
d.西瓜汁
(2)飞机的制造使用了大量的合金材料。
①飞机上电路系统的铜芯电缆利用了金属铜具有很好的 ______ (填物理性质)。
②硬铝是铝、铜、镁、硅的合金,常用于火箭、飞机、轮船等制造业,则硬铝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 ______ (填“强”或“弱”)。铝制品在空气中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其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飞机的发动机使用了钛合金,金属钛被誉为“21世纪金属”。可以用四氯化钛(TiCl4)与Mg在800℃、氩气保护下通过置换反应制得。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此过程中,氩气的作用是 ______ 。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2.自然界存在着“碳循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多,产生了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大国担当。下图表示与碳中和相关的过程。
(1)碳排放。除生物体呼吸作用外,碳排放的主要途径有 ______ 。
(2)碳吸收。除光合作用外,水吸收CO2是碳吸收的主要途径之一。一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向充满CO2的塑料瓶中加入一定的水,迅速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
(3)碳捕集。其中,一种碳捕集的原理如图1所示
①吸收塔中,浓氨水(NH3⋅H2O)从上方喷洒,气体从下方通入,目的是 ______ ,烟气吸收塔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
②分离器的作用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______ ,经分离器得到的NH4HCO3溶液为该温度下的 ______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③净化气中CO2的含量 ______ 烟气中CO2的含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④由图−2可以看出,温度对于本次实验的影响较大。当温度超过40℃之后,随着温度的上升,CO2脱除率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 。
(4)碳利用。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高效催化剂,能催化CO2、H2合成CH3OH和H2O的反应。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 ______ 。
(5)实现“碳中和”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生活中的许多做法能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请列举出一个能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的做法 ______ 。
23.铁红(Fe2O3)常用于油漆、油墨及橡胶工业。现代工业可用度铁屑制取铁红,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FeCO3在隔绝空气下,加热到200℃开始分解为FeO和CO2。
(1)铁红与某些油料混合涂于铁制品表面,隔绝 ______ 和水,起防锈作用。
(2)酸溶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沉淀过程中的反应为:FeSO4+2NH4HCO3=FeCO3↓+______ +CO2↑+H2O。
(4)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玻璃棒外,还需要的铁质仪器为 ______ 。
(5)在空气中煅烧FeCO3生成Fe2O3和CO2,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煅烧时,产品中常混有少量的FeO,为了减少FeO的生成,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 。若所制得的产品中含有少量的FeO,产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将 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某工厂计划用绿矾培烧工艺生产高纯度铁红(Fe2O3)640kg,已知:绿矾焙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7H2OFe2O3+SO3↑+SO2↑+14H2O,则计算理论上所需FeSO4⋅7H2O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已知FeSO4⋅7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8)。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4.双氧水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印染纺织、污水处理等领域。
(1)欲将100g3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6%的过氧化氢溶液用以实验室制取氧气,则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 ______ mL,若量取30%的过氧化氢溶液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 6%(填“>”“<”或“=”)。
(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通过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长短来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
①仪器a、仪器b的名称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
②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此实验选用排水法收集时,当观察到 ______ 的现象时,开始收集。
a.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b.一有气泡冒出
③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比实验甲与实验乙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对比实验乙与实验丙得出结论: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慢。你认为该结论是否可靠?理由是 ______ 。
(3)某研究团队在《Science》杂志上提出一种一步合成法:在Pt−Pb催化剂作用下,氢气和氧气化合得到过氧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其工艺特点主要采用水作为反应介质,活性炭为载体的Pt−Pb催化剂,为了出于安全考虑,合成时在反应物中加入大量CO2、N2等,请说出需要加入这些气体的原因 ______ 。
(4)用双氧水制得的“补钙增氧灵”(主要成分是CaO2),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长时间存放的过氧化钙中含有的主要杂质是氢氧化钙和 ______ (填化学式)。
25.一氧化碳还原硫酸镁制备氧化镁,检验气体产物中有CO2、SO2,实验装置如下:
已知:①足量的SO2能使紫红色的KMnO4溶液褪为无色
②S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反应前先 ______ (填“通CO”或“打开电加热器”),目的是 ______ 。
(2)当装置B中紫红色的KMnO4溶液 ______ (填实验现象)证明有SO2生成;当 ______ (填C、D中实验现象)的现象出现时,则可证明有CO2生成。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装置D不能调换到装置B前的理由是 ______ 。
(3)该装置的明显不足之处是 ______ ,改进的方法为 ______ 。
(4)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体物质是否存在。图1为CO还原MgSO4在不同温度下的的XRD图谱,图2为加热时间对硫酸镁分解速率的影响。根据图1、图2分析,温度为 ______ ℃,MgO纯度最高,最佳加热时间为 ______ min。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既可以节约资源,又能防治环境污染,符合绿色理念,不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资源,违背绿色理念,符合题意;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防治水体污染,符合绿色理念,不符合题意;
D、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符合绿色理念,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等,难度不大。
2.【答案】D
【解析】解:登山砍竹、注水漂浸、槌洗去壳操作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涉及的是物理变化;用火煮浆操作中涉及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故选: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有关的变化。
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3.【答案】A
【解析】解:A、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一种溴原子核内含有35个质子,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5。
故选:C。
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6.【答案】D
【解析】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符号是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该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B、该物质是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C、该物质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D、该物质是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A。
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本题考查氧化物的判断,学生应抓住氧化物概念的要点来判断,并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类别及相关概念.
8.【答案】D
【解析】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验气体时,应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图中进气管和出气管的方向错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能供给呼吸,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上氧气稀薄,氧气体积分数仍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
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的溶解能力降低,在水中溶解量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原理、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富氢水指富含氢分子的水,富氢水中含有水、氢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富氢水指富含氢分子的水,富氢水中含有水、氢气,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氢气中含氢元素,则富氢水中含氢、氧两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富氢水中含有氢分子,即富氢水中含有水、氢气,与水的性质不完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富氢水指富含氢分子的水,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判别方法、常见物质的元素组成、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不属于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汽油能溶解油污,汽油除油污是溶解原理;洗涤剂除油污是乳化作用,二者原理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中可溶解多种物质,如海水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多种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如果溶解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则其饱和溶液降温时,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其浓度不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根据溶解原理和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的物质的溶解度可能是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可能是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解原理和乳化作用、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A、燃气具有可燃性,燃气不纯时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燃气泄漏打开排风扇时,电源开关产生的电火花会引燃泄漏的燃气,引起爆炸,应立即关闭燃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危险,应立即盖上锅盖,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C、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时,说明燃烧不充分,氧气不足,可增大灶具进风口促进燃料的充分燃烧,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D、“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温度,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燃气泄漏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B、根据油锅着火的灭火方法来分析;
C、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来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能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此为学习化学的目标之一,也是中考中常见的题目,对此类问题来说,除正确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13.【答案】D
【解析】解:A、高炉炼铁的产品是生铁,不能得到纯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钢是性能优良的铁合金,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炼钢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生铁中碳的含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高炉炼铁的产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钢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判断。
D、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高炉炼铁的产品、生铁和钢的组成成分、地壳中元素含量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2H4O2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H2OC2H4O2+O2。
A、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原子种类和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因此反应后氧原子个数不变,故B错误;
C、丙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4+16×2=60,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常省略不写,故C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丙(C2H4O2)和丁(O2)的质量比=(12×2+1×4+16×2):(16×2)=15:8,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根据微观示意图解题,重在读图,从图中获取解答题目需要的信息。
15.【答案】B
【解析】解:A、布洛芬是由布洛芬分子构成的,1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1个布洛芬分子是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1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13+18+2=33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布洛芬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3):(1×18):(16×2)=78:9:16,故选项说法错误。
D、布洛芬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布洛芬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1个布洛芬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A
【解析】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用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易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能分离混合物,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氧气不能使石蕊变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色,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使石蕊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碳不能与稀盐酸反应,铁能与盐酸产生氢气,将物质分别加入稀盐酸,根据是否有气泡产生,可检验是否含有铁,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A、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根据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易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C、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7.【答案】C
【解析】解:A、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匹配,不符合题意;
B、CO具有可燃性,因此CO可用作燃料,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匹配,不符合题意;
C、氮气可用保护气是由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与氮气难溶于水无关,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符合题意;
D、不锈钢耐腐蚀可用作医疗器械,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匹配,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C
【解析】解:A、从图示中可以得出,当氢氧化钠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B、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时,某固体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因此温度相同时,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a、c两点的温度相同,则溶解度也相同,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C、b点时,固体完全溶解,该溶液有可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D、a、b、c、d四点中溶剂的质量相等,则溶质质量越大,溶质质量分数也越大;从题中可以得知,a、c两点都有固体,且温度相同,则两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点固体完全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温度降低,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减小,则d点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最多,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来分析;
B、根据温度对氢氧化钠溶解度的影响来分析;
C、根据溶液状态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C
【解析】解:A、水蒸气遇冷液化,将气体冷却的目的是除去水蒸气,故A正确;
B、该实验中水生成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铁转化为氧化物,增加了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实验推翻了“水是单一元素物质”的观点,故B正确;
C、实验后还生成了氢气,所以实验中水蒸气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加上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铁管增加的质量为水中氧元素的质量=0.72g×161×2+16×100%=0.64g,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水蒸气遇冷液化进行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C、根据实验中水蒸气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加上生成的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铁管增加的质量为水中氧元素的质量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的组成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0.【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可知,反应Ⅰ为氧化锌在高温下分解生成锌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Ⅱ为锌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锌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反应Ⅱ为锌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锌和氢气,锌单质中锌元素化合价为0,水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氧化锌中锌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氢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0,故反应Ⅱ中仅涉及到Zn、H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反应Ⅰ为氧化锌在高温下分解生成锌和氧气,反应Ⅱ为锌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锌和氢气,该反应的总反应实质是:2H2O2H2↑+O2↑,则参加反应的水与生成氧气的质量比为:18:16,即理论上每18gH2O参与反应,最终生成16gO2,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在反应Ⅰ中锌是生成物,在反应Ⅱ中锌为反应物,锌可以循环利用,无需补充,符合题意。
故选:D。
A、根据反应Ⅰ为氧化锌在高温下分解生成锌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Ⅱ为锌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锌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反应Ⅱ中仅涉及到Zn、H元素化合价的改变进行分析;
C、根据反应Ⅰ为氧化锌在高温下分解生成锌和氧气,反应Ⅱ为锌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锌和氢气进行分析;
D、根据在反应Ⅰ中锌是生成物,在反应Ⅱ中锌为反应物,锌可以循环利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1.【答案】c Ca 牛奶 b 导电性 强 4Al+3O2=2Al2O3 2Mg+TiCl4Ti+2MgCl2 作为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钛被氧化
【解析】解:(1)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上表中的钙、磷、铁指的是元素。故选:c;
②人体若缺少Ca元素,则可能易患骨质疏松症,上表中富含该元素的食品是牛奶;
③A、牛奶不均一、不稳定,不是溶液,不符合题意;
B、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C、咖啡不均一、不稳定,不是溶液,不符合题意;
D、西瓜汁不均一、不稳定,不是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①飞机上电路系统的铜芯电缆利用了金属铜具有很好的导电性;
②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其纯金属,硬铝是铝、铜、镁、硅的合金,常用于火箭、飞机、轮船等制造业,则硬铝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强。铝制品在空气中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其原因是铝在空气易形成密度氧化铝薄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③用四氯化钛(TiCl4)与Mg在800℃、氩气保护下通过置换反应制得。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TiCl4Ti+2MgCl2,镁、钛化学性质较活泼,在高温下易氧化,此过程中,氩气的作用是作为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钛被氧化。
故答案为:(1)①c;
②Ca;牛奶;
③b;
(2)①导电性;
②强;4Al+3O2=2Al2O3;
③2Mg+TiCl4Ti+2MgCl2;作为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钛被氧化。
(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若缺少Ca元素,则可能易患骨质疏松症,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咖啡不均一、不稳定,不是溶液,进行分析;
(2)根据飞机上电路系统的铜芯电缆利用了金属铜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其纯金属,硬铝是铝、铜、镁、硅的合金,用四氯化钛(TiCl4)与Mg在800℃、氩气保护下通过置换反应制得。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TiCl4Ti+2MgCl2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2.【答案】化石燃料的燃烧 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 增大与烟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反应更快更充分 NH3⋅H2O+CO2=NH4HCO3 过滤 饱和 小于 NH4HCO3受热分解 22:3 植树造林、倡导绿色出行等(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解:(1)碳排放。除生物体呼吸作用外,碳排放的主要途径有化石燃料的燃烧;
(2)向充满CO2的塑料瓶中加入一定的水,迅速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瓶内二氧化碳质量减小,使瓶内压强减小;
(3)吸收塔中,浓氨水(NH3⋅H2O)从上方喷洒,气体从下方通入,目的是增大与烟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反应更快更充分,烟气吸收塔中的化学反应是氨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反应的方程式为NH3⋅H2O+CO2=NH4HCO3;
②分离器能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其作用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经分离器得到NH4HCO3溶液和NH4HCO3固体,NH4HCO3溶液和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③二氧化碳在流程中参加了反应,净化气中CO2的含量小于烟气中CO2的含量;
④由图−2可以看出,温度对于本次实验的影响较大。当温度超过40℃之后,随着温度的上升,CO2脱除率下降,其主要原因是NH4HCO3受热分解,会生成二氧化碳;
(4)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高效催化剂,能催化CO2、H2合成CH3OH和H2O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得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44:[3×(1×2)]=22:3;
(5)能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的做法是植树造林、倡导绿色出行等(答案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化石燃料的燃烧;
(2)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
(3)①增大与烟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反应更快更充分;NH3⋅H2O+CO2=NH4HCO3;
②过滤;饱和;小于;NH4HCO3受热分解;
(4)22:3;
(5)植树造林、倡导绿色出行等(答案合理即可)。
(1)根据碳排放的主要途径有化石燃料的燃烧进行分析;
(2)根据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瓶内二氧化碳质量减小,使瓶内压强减小进行分析;
(3)根据吸收塔中,浓氨水(NH3⋅H2O)从上方喷洒,气体从下方通入,分离器能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其作用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当温度超过40℃之后,随着温度的上升,CO2脱除率下降,其主要原因是NH4HCO3受热分解,会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根据研制了一种高效催化剂,能催化CO2、H2合成CH3OH和H2O的反应进行分析;
(5)根据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3.【答案】氧气 Fe+H2SO4=FeSO4+H2↑; (NH4)2SO4 铁架台 4FeCO3+O22Fe2O3+4CO2 延长煅烧时间、提高温度、提高氧气浓度(答案合理即可)偏大
【解析】解:(1)铁锈蚀是铁与氧气、水蒸气共同反应的结果。铁红与某些油料混合涂于铁制品表面,隔绝氧气(O2)和水,起防锈作用;
(2)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在酸溶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3)根据化学方程式FeSO4+2NH4HCO3=FeCO3↓+____+CO2↑+H2O可知,反应前的铁原子、硫原子、氧原子、氮原子、氢原子、碳原子的数目分别为:1、1、10、2、10、2,反应后的铁原子、硫原子、氧原子、氮原子、氢原子、碳原子的数目分别为:1、0、6、0、2、2,根据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空格中共2个氮原子、8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和8个氧原子,化学式可写成(NH4)2SO4;
(4)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玻璃棒外,还需要的铁质仪器为铁架台;
(5)在空气中煅烧FeCO3生成Fe2O3和CO2,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FeCO3+O22Fe2O3+4CO2。煅烧时,产品中常混有少量的FeO,为了减少FeO的生成,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延长煅烧时间、提高温度、提高氧气浓度(答案合理即可)。若所制得的产品中含有少量的FeO,FeO若写Fe2O2与Fe2O3相比,FeO铁元素质量分数大于Fe2O3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产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将偏大;
(6)设理论上所需要FeSO4⋅7H2O的质量为x,
2FeSO4⋅7H2OFe2O3+SO3↑+SO2↑+14H2O
556 160
x 640kg
556160=x640kg
x=2224kg。
答:理论上所需FeSO4⋅7H2O的质量为2224kg。
故答案为:(1)氧气;
(2)Fe+H2SO4=FeSO4+H2↑;
(3)(NH4)2SO4;
(4)铁架台;
(5)4FeCO3+O22Fe2O3+4CO2;延长煅烧时间、提高温度、提高氧气浓度(答案合理即可);偏大;
(6)2224kg。
(1)根据铁锈蚀是铁与氧气、水蒸气共同反应的结果。铁红与某些油料混合涂于铁制品表面,隔绝氧气(O2)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
(4)根据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分析;
(5)根据在空气中煅烧FeCO3生成Fe2O3和CO2,FeO铁元素质量分数大于Fe2O3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产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将偏大进行分析;
(6)根据2FeSO4⋅7H2OFe2O3+SO3↑+SO2↑+14H2O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4.【答案】400<锥形瓶 水槽 2H2O22H2O+O2↑a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双氧水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不可靠,因为乙丙两个实验中存在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比实验 H2+O2H2O2 降低氢气的含量 2CaO2+2H2O=2Ca(OH)2+O2↑CaCO3
【解析】解:(1)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100g×30%=(100g+x)×6%,解得,x=400g。需要加入水的体积=400g1g/mL=400mL;若量取30%的过氧化氢溶液时俯视读数,则实际30%的过氧化氢溶液体积偏小,即3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偏小,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6%。
(2)①据图可知,仪器a是锥形瓶,仪器b是水槽。
②锥形瓶内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说明氧气生成,此时锥形瓶中空气已经排净,这时氧气较纯,开始收集。故填:a。
③据表格可知,通过对比实验甲与实验乙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双氧水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由于乙、丙两个实验中存在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比实验,所以对比实验乙与实验丙得出的结论不可靠。
(3)在Pt−Pb催化剂作用下,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过氧化氢,所以化学方程式H2+O2H2O2。因为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易发生爆炸,为了出于安全考虑,合成时在反应物中加入大量CO2、N2等化学性质不活泼气体,以降低氢气的含量。
(4)“补钙增氧灵”(主要成分是CaO2)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化学方程式2CaO2+2H2O=2Ca(OH)2+O2↑。CaO2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生成的氢氧化钙部分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长时间存放的过氧化钙中含有的主要杂质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碳酸钙的化学式CaCO3。
故答案为:(1)400;<;
(2)①锥形瓶;水槽;
②2H2O22H2O+O2↑;a;
③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双氧水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不可靠,因为乙丙两个实验中存在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比实验;
(3)H2+O2H2O2;降低氢气的含量;
(4)2CaO2+2H2O=2Ca(OH)2+O2↑;CaCO3。
(1)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锥形瓶内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通过对比实验甲与实验乙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双氧水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进行分析;
(3)根据在Pt−Pb催化剂作用下,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过氧化氢进行分析;
(4)根据“补钙增氧灵”(主要成分是CaO2)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CaO2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生成的氢氧化钙部分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5.【答案】通CO 排尽空气,防止CO与氧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 紫红色变为浅红色 C中无现象,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对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检验产生干扰 尾气未处理 在装置D的末端点燃或者用集气袋收集 700 30
【解析】解:(1)反应前先通CO,目的是排尽空气,防止CO与氧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
(2)根据“足量的SO2能使米红色的KMnO4溶液褪为无色”可知,当装置B中紫红色的KMnO4溶液紫红色变为浅红色证明有SO2生成,检验二氧化碳是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先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当C中无现象,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出现时,则可证明有CO2生成。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根据“S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装置D不能调换到装置B前的理由是,对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检验产生干扰;
(3)CO有毒会污染环境,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该装置的明显不足之处是尾气未处理,改进的方法为在装置D的末端点燃或者用集气袋收集;
(4)根据图1、图2分析,温度为700℃,MgO纯度最高,最佳加热时间为30min,分解率最高。
故答案为:(1)通CO;排尽空气,防止CO与氧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
(2)紫红色变为浅红色;C中无现象,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对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检验产生干扰;
(3)尾气未处理;在装置D的末端点燃或者用集气袋收集;
(4)700;30。
(1)根据反应前先通CO,目的是排尽空气,防止CO与氧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是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S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3)根据CO有毒会污染环境,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
(4)根据温度为700℃,MgO纯度最高,最佳加热时间为30min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2(CO)
除杂
点燃
B
CaCO3和CaCl2的混合物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C
O2和CO2
鉴别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
C(Fe)
检验
加入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蛋白质/g
脂肪/g
糖类/g
矿物质/mg
维生素/mg
钙
磷
铁
米饭
2.6
0.3
26
7
62
-
0.05
牛肉
18.6
5.4
-
19
120
18
-
牛奶
3.1
3.5
6
120
90
0.1
1
番茄
0.6
0.3
2
8
37
0.4
11
实验编号
温度
二氧化锰用量
双氧水体积
双氧水浓度
氧气体积
收集时间
甲
20℃
0.2g
10mL
6%
125ml
20S
乙
20℃
0.2g
10mL
30%
125ml
2S
丙
40℃
无
10mL
30%
125ml
148S
2022-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