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干冰升华B. 胆矾研碎C. 空气液化D. 铁钉生锈
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甲烷
3.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蔗糖B. 食盐C. 面粉D. 高锰酸钾
4.某反应:MnO2+H2SO4+H2O2=MnSO4+O2↑+2X,则X的化学式是( )
A. SO2B. H2C. H2OD. H2SO3
5.下列物质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干冰B. 单质:液氧C. 碱:碳酸钠D. 混合物:合金
6.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B. 滴加液体
C. 倾倒液体D. 取用固体粉末
7.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A. 铁B. 锌C. 钾D. 钙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 将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加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
B. 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
C.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 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
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Z一定是化合物
B. 若ag X与bg Y充分反应,生成Z的质量可能为(a+b)g
C. 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 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常铝制品很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 钢的性能优良,所以钢是很纯的铁
C. 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D.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
1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因此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B. 某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因此该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因此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13.为了验证Fe、Ag、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选用的药品可行的是( )
A. 硫酸亚铁溶液、铜、银B. 硫酸铜溶液、铁、银
C. 银、铜、铁、盐酸D. 铜、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14.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 用水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三种固体
B. 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末
C. 用蒸发的方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泥沙
D.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则产生氢气的质量比为3:4
B. 要使CO2和CO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氧元素,则CO2和CO质量比是1:2
C. 某化合物1.6g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该化合物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 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以加10g氯化钠或者蒸发掉50g的水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4分。
16.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①氦气②干冰③氮气④金刚石⑤明矾⑥活性炭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______ ;
(2)能吸附色素和异味的是 ______ ;
(3)质地坚硬可制玻璃刀、钻头的是 ______ ;
(4)可充入霓虹灯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 ______ ;
(5)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杂质使之沉降的是 ______ ;
(6)空气中含量最高,能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的是 ______ 。
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如图1所示,X是 ______;Y是 ______。
(2)从宏观角度看,汞由 ______组成;从微观角度看,汞由 ______构成。
(3)根据如图2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图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在某金属单质与硫单质反应过程中,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硫离子属于阳离子
B.与金属单质Al可生成Al3S2
C.硫离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D.“S”既可以表示1个硫原子,也可以表示硫元素
1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碳海绵具有很强的 ______性。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
B.守恒观: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且化合价不变
C.平衡观:碳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3)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4)天洋城区家庭厨房的热源一般都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5)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会显黄色或有黑烟,这时可调大燃气灶 ______(填“空气”或“燃气”)进入量,或调小另一气体的进入量。
(6)若甲烷的水合物化学式为CH4⋅8H2O,它的相对分子量是 ______。
1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充分燃烧 ______;
(2)锌与稀硫酸反应 _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______;
(4)高温煅烧石灰石 ______。
20.回答下列问题。
(1)硬水给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 ______。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②P点的含义:______;
③在t3℃时,向盛有50g固体甲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g;
④将甲、乙和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3℃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
(3)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 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1.X、Y、Z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甲图中,若X、Y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Z为气体单质。Y转化为Z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甲图中,若Y、Z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X为固体单质。Z转化为Y时反应吸热,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乙图中,若三种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Y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Z转化为Y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22.我区某校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______,②的名称 ______。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 ______(填序号)。
①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②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 ______(填大写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3.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铁和铝都可以制作炊具,主要利用了它们的 ______(填“导电”或“导热”)性。
(2)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人类对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 ______(填“早”或“晚”)得多。
(3)有X、Y、Z三种不同的金属,分别与硫酸铜溶液、稀硫酸反应,实验记录如表(表中“√”表示能反应,“-”表示不能反应)则X、Y、Z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_。
(4)向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
(5)现有赤铁矿石样品,用一氧化碳充分还原后,得到生铁,请写出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4.实验室准备用氯化钾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钾溶液。
(1)所需固体氯化钾的质量为 ______ g。
(2)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氯化钾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 (填序号)。
①增加药品
②减少砝码
③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3)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
(4)该配制过程中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______ (填字母序号)。
(5)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盖好瓶塞,贴上标签。请在如图2标签上写出内容。
(6)如果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氯化钾溶液(密度为1.25g/cm3)加水稀释的方法配制该溶液,需要40%的氯化钾溶液的体积为 ______ mL。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
25.乙醇(化学式为C2H5OH)俗称酒精,可以用于消毒。按要求计算:
(1)乙醇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
(2)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 。
(3)9.2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 g。
26.黄铜是铜、锌合金。取10g黄铜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试回答:
(1)黄铜中金属锌的质量为多少克?
(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至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胆矾研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空气液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铁钉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干冰升华、胆矾研碎、空气液化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D
【解析】解:A、氮气不是可燃性气体,不与氧气不反应,故B不可能发生爆炸;
B、氧气是助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
C、二氧化碳不是可燃性气体,不能和氧气反应,不可能发生爆炸;
D、甲烷是可燃性气体,故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D。
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本题主要考查了爆炸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爆炸的条件进行.
3.【答案】C
【解析】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D、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锰、氧、氢、硫原子个数分别为1、8、4、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锰、氧、氢、硫原子个数分别为1、6、0、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故选:C。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说法正确;
B、液氧是液态氧气,其化学式为O2,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说法正确;
C、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属于盐类物质,说法错误;
D、合金是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属于混合物,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分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答案】D
【解析】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故选:D。
根据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人体中各元素含量。
8.【答案】D
【解析】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加热,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
9.【答案】D
【解析】解:A.由于不知道溶液的质量和浓度,所以无法确定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的多少,选项说法错误;
B.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否则不可以,选项说法错误;
C.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有多种方法,如增加溶质的量或减少溶剂的量都可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但当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时,若降低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或减小,选项说法错误;
D.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浓度来分析;
B.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
C.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结晶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溶液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答案】C
【解析】解:A、X、Y反应生成Z,因此Z一定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B、若agX与bgY充分反应,生成Z的质量可能为(a+b)g,例如agX与bgY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Z的质量为(a+b)g,该选项说法正确;
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m+n)÷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1.【答案】D
【解析】解:A、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钢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能乳化油污形成乳浊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分析;
B、根据钢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分析;
C、根据乳化原理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乳化作用、合金概念的理解、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错误;
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比如氢氧化钠中氢元素显+1价,错误;
C、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有一种元素,不是单质,错误;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因此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故选:D。
A、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解答;
B、根据化合价的特点解答;
C、根据单质的概念解答;
D、根据化合物的概念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关于有关的概念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答案】BD
【解析】解:A、将Ag、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Ag、Cu都不能置换FeSO4中的Fe,说明了活动性铁>银,铁>铜;无法比较出银与铜的活动性顺序,故错误;
B、将Fe、Ag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中,铁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银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正确;
C、将Fe、Cu、Fe分别加入到盐酸中,只有Fe与盐酸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银,铜;无法比较出银与铜的活动性顺序,故错误;
③将Cu分别加入到FeSO4、AgNO3溶液中,Cu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铜与AgNO3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正确。
故选:BD。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4.【答案】AB
【解析】解: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下降,该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B、稀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过程中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不能和木炭粉反应,该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C、蒸发后得到的仍然是氯化钠和泥沙的混合物,该选项实验方案不正确;
D、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是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该选项实验方案不正确。
故选:AB。
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下降;
B、稀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C、蒸发后得到的仍然是氯化钠和泥沙的混合物;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AC
【解析】解: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参加反应的金属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分别为24∼2,54∼6,设金属的质量为m,则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2m24:m9=3:4,故选项说法正确。
B、要使CO2与CO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氧原子的个数应相等,CO2和2CO中氧原子个数相等,则CO2与CO的质量比为44:(2×28)=11:14,故选项说法错误。
C、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44×100%=1.2g,3.6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3.6g×1×218×100%=0.4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4g=1.6g,1.6g=1.6g,则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采取的是加入溶质的方法:设加入溶质的量是x,则有:100g×10%+x=(100g+x)×20%,x=12.5g。若采取的是蒸发溶剂的方法,设蒸发掉的溶剂是y,则有:100g×10%=(100g−y)×20%,y=50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C。
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即可。
B、要使CO2与CO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氧原子的个数应相等,CO2和2CO中氧原子个数相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初步确定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由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与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D、要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取:①改变溶质的质量,②改变溶剂的质量;据此结合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浓缩的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② ⑥ ④ ① ⑤ ③
【解析】解:(1)干冰升华吸热,所以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能吸附色素和异味的是活性炭;故填:;
(3)金刚石的硬度大,所以质地坚硬可制玻璃刀、钻头的是金刚石;故填:;
(4)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充入霓虹灯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氦气;故填:;
(5)明矾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所以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杂质使之沉降,可用于净水;故填:;
(6)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氮气空气中含量最高,所以氮气能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故填:。
(1)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进行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解答;
(3)根据金刚石的硬度大进行解答;
(4)根据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解答;
(5)根据明矾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进行解答;
(6)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元素 质子 汞元素 汞原子 A D
【解析】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核;
(2)从宏观角度看,汞由汞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看,汞由汞原子构成;
(3)①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指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如果只有一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所以选A;
②A、硫原子得到 2 个电子形成硫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属于阴离子,A错误,
B、因为金属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所以与金属单质Al可生成物质的化学式应为Al2S3,B错误;
C、硫离子的质子数为16,而核外电子数为18,所以不相等,C错误;
D、“S”既可以表示 1 个硫原子,也可以表示硫元素,还可以表示硫单质,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元素;质子;
(2)汞元素;汞原子;
(3)①A;②D。
(1)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原子结构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宏观组成以及微观结构来分析;
(3)根据粒子结构、原子中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以及化学用语的意义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粒子结构示意图,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中信息,认真分析即可解答。
18.【答案】吸附 ACCO2+2NH3−高温,高压CO(NH2)2+H2OCH4+2O2−点燃CO2+2H2O空气 160
【解析】解:(1)碳海绵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说明碳海绵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2)A、变化观:呼吸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正确;
B、守恒观: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但是化合价可能会发生改变,例如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错误;
C、平衡观:碳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正确;
D、微粒观: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例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会改变,错误;
故选AC;
(3)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高温,高压CO(NH2)2+H2O;
(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即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5)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会显黄色或有黑烟,燃烧不充分时因为氧气不足,这时可调大燃气灶空气进入量,或调小燃气的进入量;
(6)甲烷的水合物化学式为 CH4⋅8H2O,则相对分子量是12+1×4+8×(1×2+16)=160。
故答案为:(1)吸附;
(2)AC;
(3)CO2+2NH3−高温,高压CO(NH2)2+H2O;
(4)CH4+2O2−点燃CO2+2H2O;
(5)空气;
(6)160。
(1)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碳循环的过程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5)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来分析;
(6)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答案】C+O2−点燃CO2 Zn+H2SO4=ZnSO4+H2↑2NaOH+CuSO4=Na2SO4+Cu(OH)2↓CaCO3−高温CaO+CO2↑
【解析】解:(1)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CO2。
(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3)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
(4)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
故答案为:
(1)C+O2−点燃CO2。
(2)Zn+H2SO4=ZnSO4+H2↑。
(3)2NaOH+CuSO4=Na2SO4+Cu(OH)2↓。
(4)CaCO3−高温CaO+CO2↑。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0.【答案】煮沸 乙>丙>甲 在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等于30g 75 乙>甲>丙 小
【解析】解:(1)煮沸能把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析出,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把硬水转化为软水;
(2)①分析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②两条曲线的交点代表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同,故P点的含义为:在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等于30g;
③在t3℃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50g甲,向盛有50 g固体甲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搅拌后,只有25g甲溶解在水中,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25g=75g;
④在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降低温度至t1℃,甲、乙会析出晶体,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而丙不会析出晶体,应按照t3℃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将甲、乙和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 t3℃降温到 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3)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了,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压强越小,CO2 的溶解度越小。
故答案为:(1)煮沸。
(2)乙>丙>甲;在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等于30g;75;乙>甲>丙。
(3)小。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21.【答案】2H2O−通电2H2↑+O2↑CO2+C−高温2COCa(OH)2+CO2=CaCO3↓+H2O
【解析】解:X、Y、Z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
(1)甲图中,若X、Y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Z为气体单质,X、Y都会转化成Z,所以X是过氧化氢溶液,Y是水,Z是氧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Y转化为Z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
(2)甲图中,若Y、Z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X为固体单质,Z转化为Y时反应吸热,X转化成的Y、Z可以相互转化,所以X是碳,Z是二氧化碳,Y是一氧化碳,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高温2CO;
(3)乙图中,若三种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Y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所以Y是碳酸钙,X和碳酸钙可以互相转化,所以X是二氧化碳,Z会转化成碳酸钙,所以Z是氢氧化钙或碳酸钠等,经过验证,推导正确,Z转化为Y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1)2H2O−通电2H2↑+O2↑;
(2)CO2+C−高温2CO;
(3)Ca(OH)2+CO2=CaCO3↓+H2O。
根据X、Y、Z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甲图中,若X、Y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Z为气体单质,X、Y都会转化成Z,所以X是过氧化氢溶液,Y是水,Z是氧气;甲图中,若Y、Z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X为固体单质,Z转化为Y时反应吸热,X转化成的Y、Z可以相互转化,所以X是碳,Z是二氧化碳,Y是一氧化碳;乙图中,若三种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Y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所以Y是碳酸钙,X和碳酸钙可以互相转化,所以X是二氧化碳,Z会转化成碳酸钙,所以Z是氢氧化钙或碳酸钠等,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2.【答案】长颈漏斗 集气瓶 2KMnO4−△K2MnO4+MnO2+O2↑② BE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仪器②的名称是集气瓶;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E;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集气瓶;
(2)2KMnO4−△K2MnO4+MnO2+O2↑;②;
(3)BE;CaCO3+2HCl=CaCl2+H2O+CO2↑。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以及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及所需发生装置来分析。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进行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收集气体的性质进行选择。
23.【答案】导热 晚 Y、Z、X Fe、Cu 硫酸锌或ZnSO4 3CO+Fe2O3−高温2Fe+3CO2
【解析】解:(1)铁和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制作炊具;
(2)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和铜活泼,金属越活泼,越不容易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因此人类对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
(3)X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和稀硫酸反应,说活动性X
(4)活动性顺序Zn>Fe>Cu,向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锌先置换出铜,后置换出铁,充分反应后过滤,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已经被置换出来了,则滤渣中一定含有Fe、Cu,可能含有锌;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生成的ZnSO4,一定不含硫酸铜,可能含有硫酸亚铁;
(5)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
故答案为:(1)导热;
(2)晚;
(3)Y、Z、X;
(4)Fe、Cu;硫酸锌或ZnSO4;
(5)3CO+Fe2O3−高温2Fe+3CO2。
(1)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利用来分析;
(3)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
(4)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及实验设计来分析;
(5)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答案】10 ①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CBDEA 20
【解析】解:(1)所需固体氯化钾的质量为:100g×10%=10g。
故填:10.
(2)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氯化钾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药品质量偏小,接下来的操作是增加药品。
故填:①。
(3)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故填: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4)该配制过程中的正确操作顺序为C(取药品)B(称量)D(放入烧杯)E(溶解)A(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故填:CBDEA。
(5)标签如下所示:
。
故答案为:。
(6)需要40%氯化钾溶液质量:10g÷40%=25g,
需要40%的氯化钾溶液的体积为:25g÷1.25g/mL=20mL。
故填:20.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氯化钾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药品质量偏小,接下来的操作是增加药品。
(3)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4)该配制过程中的正确操作顺序为C(取药品)B(称量)D(放入烧杯)E(溶解)A(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5)标签应该有溶液名称、溶质质量分数等内容。
(6)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5.【答案】1:3464.8
【解析】解:(1)根据化学式,乙醇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2:6=1:3;
(2)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
(3)9.2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9.2g×12×246×100%=4.8g。
故答案为:(1)1:3;(2)46;(3)4.8。
(1)根据1个乙醇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6.【答案】解:设金属锌的质量为x,H2SO4的质量为y,生成的ZnSO4质量为z。
Zn+H2SO4=ZnSO4+H2↑
65 98 161 2
xyz0.2g
65x=98y=161z=20.2g
x=6.5gy=9.8gz=16.1g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9.8g100g×100%=9.8%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g−0.2g×100%≈15.1%
答:(1)黄铜中金属锌的质量为6.5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1%。
【解析】(1)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
(2)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硫酸锌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X
Y
Z
硫酸铜溶液
-
√
√
稀硫酸
-
√
-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津南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津南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推断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咸宁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咸宁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