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二(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二(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第1页
    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二(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第2页
    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二(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二(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二(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共21页。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B.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2.(3分)在C(s)+CO2(g)⇌2CO(g)反应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增大压强 ②增加碳的量 ③通入CO2 ④恒压下充入N2 ⑤恒容下充入N2.
    A.①③⑤B.②④C.①③D.③⑤
    3.(3分)将两个铂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CH4和O2,即构成甲烷燃料电池.已知通入CH4的一极,其电极反应式是:CH4+10OH﹣﹣8e﹣=CO32﹣+7H2O;通入O2的另一极,其电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入CH4的电极为负极
    B.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此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D.该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补充KOH
    4.(3分)要使饱和H2S溶液pH增大的同时,[S2─]减小,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 ①NaOH溶液;②水;③SO2;④CuSO4固体;⑤盐酸( )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D.③④⑤
    5.(3分)下列叙述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普遍
    B.在铁板表面涂抹油漆,不能防止铁板被腐蚀
    C.钢铁在干燥空气中不易被腐蚀
    D.用牺牲锌块的方法来保护船身
    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解在稀硫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B.加热蒸干NaHCO3溶液可以得到NaHCO3固体
    C.Na2CO3溶液可以保存在带有磨口塞的玻璃瓶中
    D.泡沫灭火器中使用的原料是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
    7.(3分)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某I2、KI混合溶液中,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I2(aq)+I﹣(aq)⇌I3−(aq)ΔH<0
    B.温度为T1时,向该平衡体系中加入KI固体,平衡不移动
    C.若T1时,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正>v逆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b时I2的转化率更低
    8.(3分)已知S(g)+O2(g)═SO2(g),△H=﹣Q1kJ/ml,S(s)+O2(g)═SO2(g),△H=﹣Q2kJ/ml,S(g)=S(s)的△H为(单位:kJ/ml)( )
    A.Q1﹣Q2B.Q2﹣Q1C.Q1+Q2D.﹣Q1﹣Q2
    9.(3分)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Al3+、Cl﹣、Ca2+B.Mg2+、SO42﹣、OH﹣
    C.Na+、SO32﹣、H+D.Fe3+、SCN﹣、K+
    10.(3分)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发生反应:C(s)+2H2O(g)⇌CO2(g)+2H2(g)△H>0,有关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
    B.Q1>Q2
    C.甲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
    D.乙容器中,反应进行到1.5min时,n(H2O)=1.4ml
    11.(3分)2021年“力诺瑞特杯”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于山东大学举行。《“日丽丰氢”——基于光伏和PEMEC的制氢装置》实现了全过程无碳的绿氢制取,获得特等奖。下列有关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菲涅尔透镜聚光使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B.该装置中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有利于我国提前完成“双碳”战略目标
    D.“产氢”装置的原理为:阴极2H++2e﹣═H2
    12.(3分)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沉淀的生成、转化与溶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1所得上层清液中有c(Na+)>c(NO3﹣)>c(Cl﹣)
    B.实验2说明Ksp(AgI)>Ksp(AgCl)
    C.实验3所用的Na2S溶液中存在c(OH﹣)═c(H+)+c(HS﹣)+2c(H2S)
    D.实验4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2NH3═[Ag(NH3)2]+
    13.(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通电一段时间后( )
    A.AB.BC.CD.D
    14.(3分)如图所示,图Ⅰ是恒压密闭容器,图Ⅱ是恒容密闭容器.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在Ⅰ、Ⅱ中分别加入2ml X和2ml Y,开始时容器的体积均为VL,发生反应2X(?)+Y(?)⇌aZ(g)并达到平衡状态此时Ⅰ中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质Z的化学计量数a=2
    B.若Ⅱ中气体的密度如图Ⅲ所示,则X、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
    C.若X、Y均为气态,则平衡时x的转化率:Ⅰ<Ⅱ
    D.若X为固态、Y为气态,则Ⅰ、Ⅱ中从开始到平衡所需的时间:Ⅰ>Ⅱ
    15.(3分)常温下,用0.1000m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浓度为0.1000ml•L﹣1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醋酸电离常数Ka≈10﹣6
    B.b点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c(OH﹣)=c(H+)+c(CH3COOH)
    C.a点对应的溶液中:c (CH3COO﹣)>c (Na+)
    D.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b>a
    二.实验题(共5小题)
    16.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图1中 (填“A”或“B”)是碱式滴定管,进行该实验的第一步操作是 。
    (2)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时,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后,出现 (填“现象”)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3)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4)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2所示,则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 mL。
    (5)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表:
    依据表数据列式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写出简要过程)。
    17.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kJ/ml表示.请认真观察如图,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ΔH= (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2)下列4个反应中符合示意图描述的反应的是 (填代号).
    A.水蒸气与炭反应 B.用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C.铝粉与二氧化锰反应 D.灼热的碳与CO2反应
    (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H2O(g)ΔH=﹣241.8kJ•ml﹣1.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kJ•ml﹣1,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 .
    (4)已知0.5ml CH4(g)与0.5ml 水蒸气在25℃、101kPa时,完全反应生成CO和H2的混合气体,吸收了a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18.历史上诺贝尔化学奖曾经有3次颁给研究氮气与氢气合成氨的化学家,目前Haber﹣Bsch法是工业合成氨的主要方式,其生产条件需要高温高压,为了有效降低能耗,过渡金属催化还原氮气合成氨被认为是具有巨大前景的替代方法。催化过程一般有吸附﹣解离﹣反应—脱附等过程,图1为N2和H2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路径的势能面图(部分数据略),其中“*”表示被催化剂吸附。
    (1)氨气的脱附是 (填吸热、放热)过程,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合成氨的捷姆金和佩热夫速率方程式为v=k1p(N2)p1.5(H2)p(NH3)−k2p(NH3)p1.5(H2),v为反应的瞬时总速率,即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之差,k1、k2分别是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已知:Kp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而得到的平衡常数(平衡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则合成氨反应12N2(g)+32H2(g)⇌NH3(g)的平衡常数Kp= (用含k1、k2的代数式表示)。
    (3)已知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活性不同。在使用同一催化剂时,将2mlN2和6mlH2通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在T1和T2温度下进行反应(如图2)。曲线A表示T2时n(H2)的变化,曲线B表示T1时n(NH3)的变化,T2时反应到a点恰好达到平衡。
    ①T2温度下反应进行到某时刻,测得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起始时的80%,则此时v(正) v(逆)(填“>”、“<”或“=”)。
    ②由图分析可得,温度T1 T2(填“>”、“<”或“=”或“不确定”)。
    19.天然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杂质主要为SiO2、Fe2O3、MgO等,工业上用天然铝土矿生产铝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部分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加快铝土矿和盐酸的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填一种即可)。
    (2)固体A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溶液E中的金属离子主要为 (填化学式)。
    (3)“溶液C”调节pH的范围为 。
    (4)为了验证“溶液C”中是否含有Fe3+,可取少量“溶液C”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溶液
    (填试剂名称),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证明“溶液C”中有Fe3+,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5)生产中,若“溶液B”在调节pH时不当,造成同时生成了Fe(OH)3和Al(OH)3悬浊液,则其中
    c(A13+)c(Fe3+)═ 。
    (6)操作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1)实验室由炼钢污泥(简称铁泥,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制备软磁性材料α﹣Fe2O3。其主要实验流程如下:
    酸浸:用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浸取铁泥中的铁元素。若其他条件不变,实验中采取下列措施能提高铁元素浸出率的有 (填序号)。
    A.适当升高酸浸温度
    B.适当加快搅拌速度
    C.适当缩短酸浸时间
    (2)NO和NO2的处理可用NaOH溶液吸收,主要反应为
    NO+NO2+2OH−═2NO2﹣+H2O
    2NO2+2OH−═NO2﹣+NO3﹣+H2O
    下列措施能提高尾气中NO和NO2去除率的有 (填字母)。
    A.加快通入尾气的速率
    B.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
    C.吸收尾气过程中定期补加适量NaOH溶液
    (3)在密闭容器中,向含有催化剂的KHCO3溶液(CO2与KOH溶液反应制得)中通入H2生成HCOO﹣,其他条件不变,HCO3﹣转化为HCOO﹣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反应温度在40℃~80℃范围内,HCO3﹣催化加氢的转化率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
    (4)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总质量相同、铁的质量分数不同的铁炭混合物对水中Cu2+和Pb2+的去除率,结果如图2所示。
    ①当铁炭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时,也能去除水中少量的Cu2+和Pb2+,其原因是 。
    ②当铁炭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大于50%时,随着铁的质量分数的增加Cu2+和Pb2+的去除率不升反降,其主要原因是 。
    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二(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45分,每小题3分)
    1.【解答】解: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故A正确;
    B.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能量形式,故B错误;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故C错误;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A。
    2.【解答】解:①增大压强,浓度增大,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反应速率增大,故①正确;
    ②增加碳的量,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②错误;
    ③通入CO2,反应物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增大变,故③正确;
    ④恒压下充入N2,体积增大,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④错误;
    ⑤恒容下充入N2,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⑤错误;
    故选:C。
    3.【解答】解:A.燃料原电池中,甲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故A正确;
    B.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C.放电时,溶液中阴离子流向负极,阳离子流向正极,故C错误;
    D.反应总方程式为CH4+2O2+2OH﹣=CO32﹣+3H2O,消耗KOH,应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补充KOH,故D正确;
    故选:C。
    4.【解答】解:由题意知,氢离子浓度减小,硫离子浓度减小,H2S⇌H++HS﹣、HS﹣⇌S2﹣+H+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①加入NaOH溶液,氢氧根离子中和氢离子,氢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硫离子浓度增大,不符合题意,故①错误;
    ②加入水,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氢离子和硫离子浓度都减小,故②正确;
    ③加入SO2,SO2+2H2S=3S+2H2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氢离子和硫离子浓度都减小,故③正确;
    ④加入CuSO4固体,Cu2++S2﹣=CuS↓,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增大,硫离子浓度减小,故④错误;
    ⑤加入盐酸,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硫离子浓度降低,但氢离子浓度增大,故⑤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A、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常见,故A正确;
    B、因钢铁生锈需要氧气、水,所以在铁板表面涂抹油漆,隔绝空气能防止铁板被腐蚀,故B错误;
    C、因钢铁生锈需要氧气、水,在干燥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故C正确;
    D、锌块、船身(铁)、海水构成了原电池,锌块作负极、容易腐蚀,船身(铁)得到保护,故D正确;
    故选:B。
    6.【解答】解:A.盐酸可抑制铁离子水解,则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解在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不能用硫酸,会引入了杂质硫酸根,故A错误;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加热蒸干NaHCO3溶液可以得到Na2CO3固体,故B错误;
    C.碳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和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矿物胶硅酸钠粘结瓶口与瓶塞,不易打开,Na2CO3溶液不可保存在带磨口塞的玻璃瓶中,故C错误;
    D.泡沫灭火器中常使用的原料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碳酸氢钠和硫酸铝发生双水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A.由图象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当温度升高时,I3−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I2(aq)+I﹣(aq)⇌I3−(aq)的ΔH<0,故A正确;
    B.温度为T1时,向该平衡体系中加入KI固体,KI溶于水,c(I﹣)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若反应趋向于平衡,则反应向生成的I3−方向移动,则v正>v逆,故C正确;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b状态相当于在a的基础上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状态b时I2的转化率减小,故D正确;
    故选:B。
    8.【解答】解:已知①S(g)+O2(g)═SO2(g),△H=﹣Q1kJ/ml,②S(s)+O2(g)═SO2(g),△H=﹣Q2kJ/ml,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S(g)=S(s)的△H=(Q2﹣Q1)kJ/ml,
    故选:B。
    9.【解答】解:A.Al3+、Cl﹣、Ca2+中三种离子间互不反应。故能共存。故A正确。
    B.Mg2+、SO42﹣能共存,SO42﹣、OH﹣﹣能共存,但Mg2++2OH﹣=Mg(OH)2↓生成沉淀,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不能共存。故B错误。
    C.Na+、SO32﹣能共存,Na+、H+能共存,但SO32﹣+2H+=H2O+SO2↑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不能共存。故C错误。
    D.Fe3+、K+能共存,SCN﹣、K+能共存,但Fe3++3SCN﹣=Fe(SCN)3生成络合物,发生了络合反应,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10.【解答】解:A.浓度相同时,温度高的反应速率大,甲中时间少,则T1>T2,故A错误;
    B.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则甲中氢气的物质的量大于乙中氢气物质的量的2倍,则Q1>Q2,故B正确;
    C.C为固体,可知气体的质量为变量,则密度为变量,则达到平衡前密度改变,故C错误;
    D.达到平衡时需要3min,前1.5min反应速率大于后1.5min的反应速率,则反应进行到1.5min时,n(H2O)<1.4ml,故D错误;
    故选:B。
    11.【解答】解:A.该装置利用菲涅尔透镜聚光通过光伏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使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故A正确;
    B.该装置中利用光能转化为电能,再电解水产氢,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
    C.“双碳”战略目标是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该装置实现了全过程无碳的绿色制取,大大减少碳排放,是有利于我国提前完成“双碳”战略目标,故C正确;
    D.“产氢”装置的原理是电解水产氢,阴极方程式为2H++2e﹣=H2,故D正确,
    故选:B。
    12.【解答】解:A.向2mL 0.1ml•L﹣1NaCl溶液中滴加2滴0.1ml•L﹣1AgNO3溶液,由于NaCl的物质的量远远大于AgNO3,则实验1所得上层清液中c(Cl﹣)>c(NO3﹣),故A错误;
    B.实验2中AgCl沉淀转化为AgI,说明Ksp(AgI)<Ksp(AgCl),故B错误;
    C.实验3所用的Na2S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c(OH﹣)=c(H+)+c(HS﹣)+2c(H2S),故C正确;
    D.实验4中氯化银沉淀转化为[Ag(NH3)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2NH3=Cl﹣+[Ag(NH3)2]+,故D错误;
    故选:C。
    13.【解答】解:A、电解硫酸一段时间,相当于电解水,酸的浓度增加,所以PH减小,故A错误;
    B、电解池中,电子流出的甲电极是阳极,在阳极上是阴离子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2Cl﹣﹣2e﹣═Cl2↑,故B正确;
    C、该装置是金属Fe的吸氧腐蚀,在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O2+2H2O+4e﹣═4OH﹣,故C正确;
    D、原电池的总反应是自发地氧化还原反应2Fe3++Cu═Cu2++2Fe2+,故D正确。
    故选:A。
    14.【解答】解:A、设达平衡时Y反应的物质的量为x,则
    2X(?)+Y(?)⇌a Z(g)
    起始量:2 2 0
    转化量:2x x ax
    平衡量:2﹣2x 2﹣x ax
    由(2﹣2x):(2﹣x):ax=1:3:2可得x=0.8,a=1,故A错误;
    B.如X、Y都是气体,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如图所示,体积不变,气体的密度增大,则应有固体或液体参加反应生成气体,故B正确;
    C.若X、Y均为气态,反应Ⅰ体系的压强大于反应Ⅱ体系的压强,反应Ⅰ可看成是在Ⅱ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则转化率Ⅰ>Ⅱ,故C错误;
    D.若X为固态、Y为气态,则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压强不变,图Ⅱ压强等于图Ⅰ压强,则Ⅰ、Ⅱ中从开始到平衡所需的时间:Ⅰ=Ⅱ,故D错误;
    故选:B。
    15.【解答】解:A.根据图知,未加NaOH溶液时,0.1000ml/L醋酸溶液的pH值接近为3,则该溶液中c(H+)≈10﹣3ml/L,CH3COOH电离程度较小,则c (CH3COO﹣)≈c(H+)≈10﹣3ml/L、c(CH3COOH)≈0.1000ml/L,醋酸电离平衡常数Ka=c(CH3COO−)⋅c(H+)c(CH3COOH)≈10−3×10−30.1000=10﹣5,故A错误;
    B.b点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Na,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OH﹣)+c (CH3COO﹣)=c (Na+)+c(H+)、存在物料守恒c (CH3COO﹣)+c(CH3COOH)=c (Na+),所以存在c(OH﹣)=c(H+)+c(CH3COOH),故B正确;
    C.a点溶液pH<7,则c(OH﹣)<c(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OH﹣)+c (CH3COO﹣)=c (Na+)+c(H+),则c (CH3COO﹣)>c (Na+),故C正确;
    D.酸或碱抑制水电离,且酸或碱浓度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CH3COO﹣促进水电离且c (CH3COO﹣)越大,水电离程度越大,a点溶质为醋酸钠和醋酸、b点溶质为醋酸钠且c(CH3COONa):a点<b点,则水电离出来的c(H+):b>a,故D正确;
    故选:A。
    二.实验题(共5小题)
    16.【解答】解:(1)图1中A是碱式滴定管,使用滴定管前需检漏,
    故答案为:A;检查是否漏水;
    (2)选用甲基橙做指示剂,终点颜色变化为黄色变为橙色,所以终点的标志为: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故答案为: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3)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标准液被稀释,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测定c(待测)偏大,故A错误;
    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对V(标准)无影响,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测定c(待测)无影响,故B错误;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测定c(待测)偏大,故C错误;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测定c(待测)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起始读数为0.00mL,终点读数为26.10mL,盐酸溶液的体积为26.10mL;
    故答案为:26.10;
    (5)第二次实验误差较大,舍去第2组数据,然后求出1、3组平均消耗V(盐酸)=26.10mL,
    HCl+NaOH=NaCl+H2O
    1 1
    0.0261L×0.1000 ml/L 0.025L×c(NaOH)
    解得:c(NaOH)=0.1044ml/L,
    故答案为:0.1044ml/L。
    17.【解答】解:(1)依据图象分析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放热;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需要能量;反应的焓变=生成物的能量﹣反应物的能量,即ΔH=(E2﹣E1)kJ•ml﹣1,
    故答案为:放热;(E2﹣E1)kJ•ml﹣1;
    (2)图示物质反应前后能量变化礼服业务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是放热反应,
    A.水蒸气与炭反应需要高温进行,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不符合;
    B.用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不大,不是化学反应,故B不符合;
    C.铝粉与二氧化锰反应,引发后反应继续进行为放热反应,故C符合;
    D.灼热的碳与CO2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D不符合;
    故答案为:C.
    (3)反应的活化能是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依据图象能量关系可知,逆反应的活化能=正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的焓变;H2(g)+12O2(g)═H2O(g)ΔH=﹣241.8kJ•ml﹣1,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kJ•ml﹣1,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167.2kJ/ml+241.8kJ/ml=409.0kJ/ml,
    故答案为:409.0kJ/ml;
    (4)甲烷和水蒸气之间的反应方程式为:CH4(g)+H2O(g)=CO(g)+3H2(g),0.5ml甲烷与0.5ml水蒸气在t℃、p kPa时,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气),吸收了a kJ热量,所以1ml甲烷与1ml水蒸气在t℃、p kPa时,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气),吸收了2a 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H2O(g)=CO(g)+3H2(g),ΔH=+2akJ/ml,
    故答案为:CH4(g)+H2O(g)=CO(g)+3H2(g)ΔH=+2akJ/ml.
    18.【解答】解:(1)由图可知,NH3*→NH3↑过程中物质具有的能量增大,即氨气的脱附是吸热过程;生成1mlNH3放热50kJ﹣(21kJ﹣17kJ)=46kJ,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N2(g)+32H2(g)⇌NH3(g)△H=﹣46kJ•ml﹣1,
    故答案为:吸热;12N2(g)+32H2(g)⇌NH3(g)△H=﹣46kJ•ml﹣1;
    (2)合成氨反应12N2(g)+32H2(g)⇌NH3(g)的平衡常数Kp=p(NH3)p0.5(N2)⋅p1.5(H2),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k1•p(N2)p1.5(H2)p(NH3)=k2p(NH3)p1.5(H2),则Kp=p(NH3)p0.5(N2)⋅p1.5(H2)=k1k2,
    故答案为:k1k2;
    (3)①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2.0+6.0)ml×80%=6.4ml,
    N2(g)+3H2(g)⇌2NH3(g)
    起始(ml) 2 6 0
    变化(ml) x 3x 2x
    终态(ml) 2﹣x 6﹣3x 2x
    则2﹣x+6﹣3x+2x=6.4,解答x=0.8,某时刻容器内n(H2)=6﹣3x=3.6ml大于a点时氢气的平衡量3ml,所以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并且v(正)>v(逆),
    故答案为:>;
    ②曲线Ⅱ表示T2温度下n(H2)的变化,反应到5min时,v(H2)5ml−3.5ml1L×5min=0.3ml/(L•min),根据方程式N2+3H2⇌2NH3,该条件下对应氨气的速率v(NH3)=23v(H2)=23×0.3ml/(L•min)=0.2ml/(L•min),曲线Ⅰ表示T1温度下n(NH3)的变化,5min时v(NH3)=0.8ml1L×5min=0.16ml/(L•min)<0.2ml/(L•min),所以曲线Ⅱ对应的反应速率快,则温度:T1<T2,
    故答案为:<。
    19.【解答】(1)粉碎铝土矿、加热或搅拌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粉碎铝土矿、加热或搅拌;
    (2)根据分析,SiO2 难溶于酸,故酸溶后的杂质主要成分为SiO2,溶液C用碱液调pH为4.7≤pH<9.6,使Al3+完全沉淀而Mg2+不沉淀,故溶液E中的金属离子主要为Mg2+;
    故答案为:SiO2;Mg2+;
    (3)溶液C用碱液调pH的目的是为了使Al3+沉淀而Mg2+不沉淀,根据表中数据,使Al3+沉淀完全的pH为4.7,而Mg2+开始沉淀的pH为9.6,所以调pH的范围是4.7≤pH<9.6;
    故答案为:4.7≤pH<9.6
    (4)硫氰化钾与Fe3+反应有血红色物质生成,亚铁氰化钾与Fe3+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实验室中可用硫氰化钾溶液或铁氰化钾溶液可以检验Fe3+,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故答案为:硫氰化钾;Fe3++3SCN﹣⇌Fe(SCN)3(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5)据题意可知Ksp[Fe(OH)3]=c(Fe3+)•c3(OH﹣)=10−5×[10−(14−3.2)]3=1×10−37.4,Ksp[Al(OH)3]=c(Al3+)•c3(OH﹣)=10−5×[10−(14−4.7)]3=1×10−32.9,所以 c(Al3+):c(Fe3+)=Ksp[Al(OH)3]:Ksp[Fe(OH)3]=1×10−32.9:1×10−37.4=104.5:1,
    故答案为:104.5:1;
    (6)操作⑤是电解制铝,其反应方程式为2Al2O3 高温熔融/冰晶石¯通电4Al+3O2↑,
    故答案为:2Al2O3 高温熔融/冰晶石¯通电4Al+3O2↑。
    20.【解答】解:(1)A.适当升高酸浸温度,加快酸浸速率,能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故A正确;
    B.适当加快搅拌速率,增大铁泥与硫酸溶液的接触,加快酸浸速率,能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故B正确;
    C.适当缩短酸浸时间,铁元素的浸出率会降低,故C错误;
    故答案为:AB;
    (2)A.加快通入尾气的速率,气体不能充分反应,故A错误;
    B.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可使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故B正确;
    C.吸收尾气过程中定期补加适量NaOH溶液,可使气体充分反应,故C正确。
    故答案为:BC;
    (3)由图1可知,80℃时HCO3﹣转化为HCOO﹣的反应达到平衡,反应在40℃~80℃时反应未达到平衡,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催化剂的活性增强,HCO3﹣的转化率增大,
    故答案为: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强;
    (4)①当铁炭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时,实际为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少量的Cu2+和Pb2+,能去除水中少量的Cu2+和Pb2+,
    故答案为: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少量的Cu2+和Pb2+;
    ②当铁炭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大于50%时,随着铁的质量分数的增加,铁炭混合物在水溶液形成的微电池数目减小,Cu2+和Pb2+的去除率去除率不升反降,
    故答案为:铁炭混合物在水溶液形成的微电池数目减小。容器
    容积/L
    温度/℃
    起始量/ml
    平衡量/m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平衡时吸收的热量
    C(s)
    H2O(g)
    H2(g)

    2
    T1
    2
    4
    3.2
    2.5
    Q1

    1
    T2
    1
    2
    1.2
    3
    Q2
    实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1
    向2mL 0.1ml•L﹣1NaCl溶液中滴加2滴0.1ml•L﹣1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
    向实验1的试管中演加4滴0.1m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3
    向实验2的试管中滴加8滴0.1ml•L﹣1Na2S溶液,沉淀变为黑色
    4
    向少量AgCl固体中滴加适量1ml•L﹣1氨水,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澄清溶液
    A
    B
    C
    D
    通电一段时间后,搅拌均匀,溶液的pH增大
    甲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2Cl﹣﹣2e﹣═Cl2↑
    Pt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O2+2H2O+4e﹣═4OH﹣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Cu═Cu2++2Fe2+




    滴定次数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0.100 0 ml•L﹣1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第一次
    25.00
    0.00
    26.11
    第二次
    25.00
    1.56
    30.30
    第三次
    25.00
    0.22
    26.31
    沉淀物
    Fe(OH)3
    AI( OH)3
    Mg( OH)2
    开始沉淀时的pH (离子初始浓度为0.01ml•L﹣1)
    2.2
    3.7
    9.6
    完全沉淀时的pH (离子浓度<10﹣5ml•L﹣1)
    3.2
    4.7
    11.1

    相关试卷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共5页。

    108,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108,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文件包含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doc、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