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年级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4 O—16 Na—23 Mg—24 Al—27 Ca—40 Fe—56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诗句中,体现熵减过程的是
A.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岁月凝眸人易老,风华逝去恨难消
D. 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粮食发酵产生的酒精分散在酒糟中,即混乱度增大,则是一个熵增过程,A不合题意;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代表有燃烧过程,油脂燃烧生成CO2和H2O,故该过程也是一个熵增过程,B不合题意;
C.“岁月凝眸人易老,风华逝去恨难消”此为代表诗人的一种心境或者感慨,与熵增或熵减无关,C不合题意;
D.“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表示溪上新初出生的荷叶上面有水珠,如同刚刚从水中出来的一样,此包含有水蒸气转化为液体水的过程,此为混乱度减小的过程即熵减过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 如图是“暖宫贴”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撕下防粘贴纸,按压贴紧,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发热。以下物质中适合发热层物质的是
A. 小苏打B. 铁粉C. 生石灰D. 食盐
【答案】B
【解析】
【详解】暖贴中的铁粉遇空气放热,是铁和空气中氧气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放出热量;
故选B。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吸热反应使环境的温度升高
B. 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ΔH为“+”,故C正确;
D.化学反应中,ΔH=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成键释放的的总能量>0,当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ΔH为“+”,故D错误;
故选C。
4. CO(g)与H2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1 ml CO(g)和1 ml H2O(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1 ml CO2(g)和1 ml H2(g)具有的总能量
C. 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
D. 1 ml CO2(g)和1 ml H2(g)反应生成1 ml CO(g)和1 ml H2O(g)要放出41 kJ热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从图示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错误;
B、从图示可知,1 ml CO(g)和1 ml H2O(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1 ml CO2(g)和1 ml H2(g)具有的总能量,B项正确;
C、CO(g)与H2O(g)反应需要在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需要加热,C项错误;
D、从图示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1 ml CO2(g)和1 ml H2(g)反应生成1 ml CO(g)和1 ml H2O(g)时要吸收41 kJ热量,D项错误;
答案选B。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的燃烧热为2800kJ·ml-1,则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800kJ·ml-1
B. 在一定条件下,将1mlSO2(g)和0.5mlO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SO3(g),放出热量79.2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ΔH=—158.4kJ·ml-1
C. 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l-1,则稀氨水与稀盐酸反应生成1ml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
D. 已知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l-1,则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l水时ΔH=—57.3kJ·ml-1
【答案】D
【解析】
【详解】A.葡萄糖的燃烧热为1ml葡萄糖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则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800kJ·ml-1,故A错误;
B.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则由题意可知,反应的焓变ΔH小于—158.4kJ·ml-1,故B错误;
C.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则稀氨水与稀盐酸反应生成1ml水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C错误;
D.中和热为强酸稀溶液与强碱稀溶液反应生成1ml水放出的热量,则由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l-1可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l水时反应的焓变ΔH=—57.3kJ·ml-1,故D正确;
故选D。
6. P4S3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相关物质的结构及键能如表所示:
则反应S8(s)+P4(s)=P4S3(s)的ΔH为
A. (a+b-c)kJ·ml-1B. (c-a-b)kJ·ml-1
C. (3a+3b-6c)kJ·ml-1D. 3(a+2b-3c)kJ·ml-1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则该反应,答案选C。
7. 在一定条件下,将64 g二氧化硫气体氧化成三氧化硫气体时,实验测得放出的热量为78.64 kJ,已知二氧化硫在此条件下的转化率为8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SO2(g)+O2(g)⇌SO3(g) ΔH=-98.3 kJ·ml-1
B. 2SO2(g)+O2(g) ⇌2SO3(l) ΔH=-196.6 kJ·ml-1
C SO2(g)+O2(g) ⇌SO3(g) ΔH=-78.64 kJ·ml-1
D. 2SO2(g)+O2(g) ⇌2SO3(g) ΔH=+196.6 kJ·ml-1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放热反应ΔH<0,反应热为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物质完全反应时的热量变化。64 g SO2气体的物质的量是n(SO2)=,由于其转化率是80%,发生反应的SO2的物质的量是1 ml×80%=0.8 ml,0.8 ml SO2发生反应转化为SO3气体放出热量Q=78.64 kJ,则1 ml SO2气体与O2反应转化为SO3气体时放出热量为,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O2(g)+O2(g)⇌SO3(g) ΔH=-98.3 kJ·ml-1,故合理选项是A。
8. 已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物的初始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如图Ⅰ所示:ΔHa=ΔHb+ΔHc。根据上述原理和图Ⅱ所示,判断下列各项对应的反应热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A→F的ΔH=-ΔH6
B. A→D的ΔH=ΔH1+ΔH2+ΔH3
C. 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
D. ΔH1+ΔH6=ΔH2+ΔH3+ΔH4+ΔH5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个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仅与反应物的最初状态及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中间步骤无关,可以根据盖斯定律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来回答判断,据此分析。
【详解】A.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互为可逆的两个化学反应其焓变是互为相反数的关系,A→F,ΔH=-ΔH6,A正确;
B.根据盖斯定律:A→D,ΔH=ΔH1+ΔH2+ΔH3,B正确;
C.对于自身物质而言,物质的能量是固定的,即H是一定的,但是焓变为0,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C正确;
D.对于自身物质而言,物质的能量是固定的,即H是一定的,但是焓变为0,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即ΔH1+ΔH6=-(ΔH2+ΔH3+ΔH4+ΔH5),D错误;
故选D。
9. 物质、与的能量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关系。人为规定H2(g)的能量为0kJ·ml-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物质是图示三种物质中最稳定的
B. 过程①属于吸热反应
C. 过程③的ΔH=+211kJ·ml-1
D. 物质变化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路径无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由图可知,能量最低,所以最稳定,A正确;
B.过程①,生成物能量高于反应物,所以属于吸热反应,B正确;
C.过程③为与氢气加成反应生成,为放热反应,结合盖斯定律得ΔH=+211kJ·ml-1,C错误;
D.物质变化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路径无关,只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时的温度压强有关,D正确;
故选C。
10. 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的粒子有
A. B. 、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为可逆反应,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当反应正向进行时,生成的一氧化碳中会含有,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含有的一氧化碳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碳,使得二氧化碳和碳中也会有,因此平衡混合物中含有的粒子有、、,答案选C。
11. 对于可逆反应A(s)+3B(g)2C(g)+2D(g),下列在不同条件下表示的反应速率中最快的是
A. v(A)=0.5ml·L-1·min-1B. v(B)=0.2ml·L-1·s-1
C. v(D)=0.4ml·L-1·min-1D. v(C)=0.2ml·L-1·s-1
【答案】D
【解析】
【分析】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段时间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先把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换算成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再进行比较;
【详解】A.A是固体,固体的浓度视为常数,故不能用固体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
B.;
C.;
D.;
转换单位后可判断B、C两者速率相对较大,统一转化为用B物质表示速率进行比较:
;
综上所述,C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答案选D。
12. 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A(g)+nB(g)pC(g)+qD(s),当m、n、p、q为任意正整数时,下列状态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②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
A. ③④⑤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详解】①如果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则体系的压强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根据压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①错误;
②D是固体,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不等,容器的体积不变,若体系的密度不变,说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此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②正确;
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③正确;
④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④正确;
⑤D是固体,浓度变化为0,不能用D表示反应速率,且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在反应时的任何时刻都正确,因此不能据此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⑤错误;
所以只有②③④正确;
答案为B。
13. 反应的能量与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1步为决速步骤B. 第2步为吸热过程
C. 焓变等于第1、3步活化能之差D. 该反应适宜在强酸性条件下进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第1步反应的活化能大,反应速率慢,整个反应由第1步决定,故第1步为决速步骤,选项A正确;
B.由图可知,第2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放热过程,选项B错误;
C.焓变等于生成物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之差,由图可知,焓变不可能等于第1、3步活化能之差,选项C错误;
D.强酸性条件下反应逆向移动,故该反应不适宜在强酸性条件下进行,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4. 把0.6ml X气体和0.4ml 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nZ(g)+2W(g)。5min末生成0.2ml W,若测得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1ml/(L·min),则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化学计量数n的值是
A. 1B. 2C. 3D. 4
【答案】A
【解析】
【详解】5min末已生成0.2mlW,则v (w)== =0.02ml·(L·min)-1,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 (Z):v (W) =n:2=0.01ml·(L·min)-1:0.02ml·(L·min)-1,解得n=1;
答案选A。
15. 一定条件下,将A、B、C三种物质各1 ml通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B2C,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B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 1.5 mlB. 1 mlC. 0.5 mlD. 0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可采用极值法进行求解,反应正向进行的极端为:A、B、C三者的物质的量为0ml、0.5ml、2ml;反应逆向进行的极端为:A、B、C三者的物质的量为2ml、1.5ml、0 ml,所以平衡后B的物质的量大于0.5ml、小于1.5ml;
答案选B。
16.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证据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
B. c(SO2):c(O2):c(SO3)=2:1:2
C. v逆(SO2)=2v正(O2)
D.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同,说明反应过程中压强不断变化,当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过程中的某个时刻,各物质的浓度比值可能恰好符合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B符合题意;
C.v逆(SO2)=2v正(O2)表明反应方向相反,其速率大小比值符合计量数之比,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混合气体总体积始终保持不变,各物质均气体,则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根据可知,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BD。
17. 已知:H2(g)+O2(g)H2O(l) ΔH=-285.8kJ·ml-1
C3H8(g)+O2(g)3CO2(g)+4H2O(l) ΔH=-2219.9kJ·ml-1
在25℃和101kPa下,H2和C3H8的混合气1ml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放出1446.26kJ的热量。该混合气中H2和C3H8的体积比是
A. 2∶1B. 1∶2C. 1∶1D. 2∶3
【答案】D
【解析】
【详解】假设混合气体中氢气物质的量为y,则C3H8物质的量为1-y,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得氢气,则C3H8物质的量0.6ml,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该混合气中H2和C3H8的体积比:2∶3,答案选D。
18. 温度和压强对反应X+Y2Z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时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相同温度下,10kPa、100kPa、1000kPa压强时对应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同
B. X、Y、Z均为气态
C. X和Y中最多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
D. 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ΔH>0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象曲线变化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Z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吸热,增大压强,Z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说明反应前的气体计量数之和小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相同则平衡常数相同,A错误;
B.增大压强Z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小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则X、Y中至少有一种不是气体,B错误;
C.增大压强Z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小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则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C正确;
D.正反应吸热,则逆反应放热,△H<0,D错误;
故选C。
19. 汽车尾气处理存在反应:NO2(g)+CO(g)NO(g)+CO2(g),该反应过程及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B. 该反应生成了具有非极性共价键的CO2
C. 反应物转化为活化络合物需要吸收能量
D. 使用催化剂可以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象可知,该反应是一个能量降低的反应,即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故A错误;
B.CO2分子中含有碳氧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活化络合物的总能量,所以由反应物转化为活化络合物需要吸收能量,故C正确;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所以使用催化剂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20. 科学家提出利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其反应原理为CO2(g)+3H2(g)CH3OH(g)+H2O(g) ΔH=-49kJ·ml-1.某兴趣小组分别向两个密闭容器中通入3mlH2和1mlCO2,发生上述反应。其中一个容器是在恒容(体积为1L)下测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φ(CH3OH)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另一个容器是在恒温下测平衡时φ(CH3OH)随压强(压缩容器)的变化曲线,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φ(CH3OH)随温度变化的是图甲
B. 若H2和CO2的转化率相等,则反应达到平衡
C. 由A、B两点可知,同一反应在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K也可能相同
D. 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该反应,说明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则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φ降低;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φ升高;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则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φ降低,对应图乙,故A错误;
B.起始通入3mlH2和1mlCO2,反应过程中消耗量也保持3:1进行,说明二者转化率始终相同,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B错误;
C.两个图像是在不同条件下测定的,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φ(CH3OH)相同,不代表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温度改变,平衡常数一定改变,故C错误;
D.假设平衡时甲醇生成xml,列三段式:,则,解得,B点平衡常数:,故D正确;
答案选D。
21. 已知反应X(g)+Y(g)R(g)+Q(g)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830℃时,向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mlX和0.8mlY,反应初始4s内v(X)=0.01ml·L-1·s-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s时容器内c(Y)=0.76ml·L-1
B. 830℃达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80%
C. 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D. 1200℃时反应R(g)+Q(g)X(g)+Y(g)的平衡常数K=-0.4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初始4s内,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4s内,Y初始浓度:,则4s时,故A错误;
B.假设平衡时X浓度变化量为x,列三段式:,则,解得,则平衡时X转化率:,故B正确;
C.由表格可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平衡逆向移动,不是正向移动,故C错误;
D.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即1200℃时反应R(g)+Q(g)X(g)+Y(g)的平衡常数,故D错误;
答案选B。
22.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并达到化学平衡。在这个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A. 等于p%B. 大于p%C. 小于p%D. 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甲、乙两容器可设为如图所示的装置。
2SO2(g)+O2(g)⇌2SO3(g)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反应过程中压强变小;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反应过程中体积减小,达到平衡状态时乙容器转变为丙容器。丙对于甲,相当于增大压强,则平衡正向移动,因此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大于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大于p%;
故答案为:B。
23. 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1mlCO2、0.1mlCH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测得CH4平衡时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 压强:p4>p3>p2>p1
C. 1100℃时该反应平衡常数约为1.64
D. 压强为p4时,在Y点:v(正)”、“
【解析】
【小问1详解】
第二步的活化能大于第一步的活化能,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因此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第二步反应;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生成尿素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零,2NH3(g)+CO2(g)CO(NH2)2(s)+H2O(g)是熵减反应,即,根据,则该反应低温可自发进行;
【小问3详解】
根据,消耗1ml,能量变化,由投料可知,AB为完全等效平衡,达到平衡时AB平衡状态相同,假设平衡时为nml,则对于A:,对于B:,所以;根据A、C投料可知二者完全等效平衡,对于C而言初始,反应正向进行,由于A、C为完全等效平衡,达到平衡时剩余二氧化硫、氧气量相等,则A中反应物的转化比例更大,故>。
28. 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FeO(s)+CO(g)Fe(s)+CO2(g) ΔH>0.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
(2)温度降低,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其中CO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填“增大”、“降低”或“不变”,下同),平衡常数_____。
(3)已知1100℃时K=℃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l∙L-1,c(CO)=0.1ml∙L-1,在这种情况下,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_____(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并简述理由_____。
【答案】(1)
(2) ①. 降低 ②. 降低
(3) ①. 正反应方向 ②. ,平衡正反应向进行
【解析】
【小问1详解】
Fe和FeO是固体,浓度视为数,不写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则;
【小问2详解】
ΔH>0,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降低,则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小问3详解】
c(CO2)=0.025ml∙L-1,c(CO)=0.1ml∙L-1,,说明平衡正反应向进行。
29.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定,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备受关注。以CO2和CH4催化重整制备合成气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
(1)在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H4和CO2,CH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CO2的平衡含量减小的原因是_____(填字母)。
A.温度升高,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B.温度升高,浓度商(Q)变大,Q>K,平衡正向移动
C.温度升高,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D.温度升高,K变打大,平衡正移
②由图可知,压强p1_____(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