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衰老时表现为端粒变短,酶活性降低,细胞核的体积减小等特征
B.细胞癌变是正常基因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突变为原癌基因所造成的
C.细胞癌变过程可能会产生甲胎蛋白等物质
D.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2.下列关于孟德尔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离”指子二代出现的性状分离,“自由组合”指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B.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D.分离定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自由组合定律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3.在一个果蝇种群中,雌雄果蝇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20%,但A、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未知。在I、II、III时间段都80%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取样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说明:实线表示A的基因频率变化,虚线表示a的基因频率变化
A.经历了I、II、III时间段的多次繁殖,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该果蝇种群发生了进化
B.在I和III的两个时间段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都是32%
C.在第I和第III时间段中A和a的基因频率不变,多次繁殖的后代基因型频率也不变
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经历三个时间段后,XaXa、Xa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40%
4.下列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不同类型的子代个体
C.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获得杂合四倍体
D.基因型为DdRr(D、R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自交产生纯合双隐性后代
5.下列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2n-1×m个
②在一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的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③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后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④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复制n次,子代中有标记的DNA单链占1/2n
A.①②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6.某种兰花细长的花距底部分泌花蜜,主要由采蜜蛾类为其传粉。多年后发现,在某地其传粉者从采蜜蛾类逐渐转变为采油蜂类。进一步研究发现,花距中花蜜大量减少,而二乙酸甘油酯(一种油脂类化合物)有所增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种兰花是通过基因指导有关酶的合成,进而控制花距中二乙酸甘油酯的合成
B.该兰花种群中花距分泌物有关基因频率的改变可能与传粉动物变换有关
C.兰花花距中不同种类分泌物含量的变化,是不同种兰花形成的必要条件
D.该种兰花与采油蜂之间在相互影响下不断进化和发展,体现了共同进化
7.对于低温诱导洋葱(2N=16)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正确的描述是( )
A.制片的基本流程: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为使组织中的细胞固定,应选用卡诺氏液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见16或32条染色体
D.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都可通过抑制着丝点的分裂使染色体加倍
8.奥密克戎(Omicrn)是新冠病毒变异株,传播速度快,被世卫组织定性为“密切关注变异株”,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奥密克戎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装配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奥密克戎的增殖依赖于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B.奥密克戎的增殖过程中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
C.图中-RNA和+RNA的碱基之间能够互补配对
D.合成-RNA、+RNA以及蛋白质的原料和场所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9.水稻种子成熟后有落粒和不落粒,该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D—d、E—e控制,落粒给水稻收获带来较大的困难,科研人员做了如图所示杂交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为DDEE×ddee
B.F2 中纯合不落粒水稻植株的比例为
C.杂合不落粒水稻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D.F2 中落粒植株的基因类型比不落粒植株的少
10.某实验小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做了如下的实验(注:不同元素释放的放射性强度无法区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部分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可能都有放射性
B.该实验保温时间过短对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大小几乎无影响
C.搅拌不充分或保温时间过长都会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增大
D.该实验可以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胞
11.下列有关摩尔根研究果蝇眼色遗传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摩尔根与孟德尔都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B.摩尔根发现的问题是F2中的白眼果蝇为什么都是雄性
C.摩尔根提出的假说是白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D.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杂交实验揭示了基因的位置及其本质
12.人的V型发尖是前额正中发际线向下凸出构成的形似“V”的发尖,俗称“美人尖”。V型发尖和平发尖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兴趣小组对此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相关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第一组和第二组均可判断V型发尖为显性性状
B.通过已有数据可以确定V型发尖为常染色体遗传
C.第一组家庭中子女V型发尖与平发尖的比例不是3︰1,表明亲代中有纯合子
D.一对V型发尖父母的儿子为平发尖,其V型发尖女儿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4
13.在平衡致死系中具有两个致死基因A和B,A和B是非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和BB的个体均不能存活。平衡致死系相互交配后,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并会以杂合状态保存,因此平衡致死系也称为永久杂种。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选项中属于平衡致死系的是( )
A.B.
C.D.
14.下图是某家系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Ⅰ-2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Ⅰ-4产生的生殖细胞同时带有甲、乙两种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4
C.羊水检查发现胎儿的染色体数为45条,则该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
D.若Ⅱ-4与Ⅱ-5生了一个正常的小孩,则该小孩是两种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14
15.某动物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图中①~⑤代表该动物精巢的不同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⑤所示的细胞中可能会发生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
B.在④所示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C.在3所示的细胞中可能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减数分裂的过程可表示为⑤→④→②→①
16.下图为植物叶肉细胞内叶绿体中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光能转化为活跃化学能的过程发生在结构甲上
B.供给14CO2,14C转移途径为CO2→C5→(CH2O)
C.若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C5含量会大量增加
D.图示表示该叶肉细胞此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17.将某植物置于透明的玻璃箱中,该植物中某一叶肉细胞正在进行的生理活动如图所示,其中M、N表示细胞器,a、b表示气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M和N均与细胞中的能量转化有关
B.此时玻璃箱中a的含量可能正在增加
C.此时该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
D.b在M中产生和在N中消耗均是在膜上进行的
二、多选题
18.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②表示自然选择
B.③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出现差异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自然选择对这些基因突变不起作用
19.钙泵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膜及细胞器膜上的运输Ca2+的ATP水解酶,其能驱动细胞质中的Ca2+泵出细胞或泵入细胞内的钙库(内质网等储存Ca2+的细胞器),以维持细胞质内低浓度的Ca2+。当细胞受到刺激时,Ca2+又会从细胞外或钙库中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细胞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中毒时钙泵的活性不受影响
B.Ca2+泵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内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Ca2+从细胞外或钙库中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细胞质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D.钙泵参与运输Ca2+的过程属于放能反应
20.下图①~④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可能发生的一系列状况,①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对应的基因。下列对图示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④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发生①染色体变化的细胞中只有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变异
C.②中异常染色体所在细胞中基因数量减少,但种类不一定减少
D.③中“凸环”的形成原因是联会中的一条染色体上增加或缺失了某一片段
三、实验探究题
21.科学家利用大肠杆菌进行了DNA复制方式的实验探究,下图1为DNA复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DNA复制开始时,双链DNA分子通过_____________等酶(至少答2种酶)的作用,在复制起点位置形成复制叉,使子链沿着5'→3'的方向延伸。
(2)研究表明,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加热解旋所需要温度就越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如图2表示“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实验中的几种可能离心结果。
①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增殖一代,如果DNA为半保留复制,则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应如图2中试管_____________所示。
②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增殖三代,若DNA为半保留复制,则15N标记的DNA分子占_____________%。若大肠杆菌的1个双链DNA片段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350个,则该大肠杆菌增殖第三代时,需要消耗_____________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4)若让T4噬菌体侵染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并最终在噬菌体DNA中检测到放射性,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22.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近几年我国袁隆平海水稻研发团队研发了产且耐盐碱能力的“海稻86”品种。下表是在适宜光照、适当的温度、饱和CO2条件下,测定海水稻和普通水稻从环境中吸收CO2的量,以及黑暗条件下释放CO2的量。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海水稻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
(2)设白天都是在适宜光照、适当的温度、饱和CO2条件下,当日光照时间为_____________h时,海水稻一天内积累的有机物量为0。
(3)与普通水稻相比,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研究人员对又甲、乙两种海水稻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当光照强度大于H时,限制乙海水稻的光合速率不再发生变化的内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此时给水稻植株提供14CO2,请写出放射性的C在水稻细胞中的转移途径: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②据图可知,更适合在盐碱滩涂地(光照充足)生长的是甲海水稻,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推测可能是在盐碱地中的甲海水稻的光合色素含量高于乙海水稻,为验证该推测,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
23.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与遗传和变异有关实验的问题:
(1)果蝇作为常用的遗传学材料,是因为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等特点。研究人员在果蝇的野生型种群中发现两种朱砂眼隐性突变体—朱砂眼m和朱砂眼n,已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控制两种朱砂眼的突变基因是否为一对等位基因,请你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
②若 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则说明控制两种朱砂眼的突变基因不是一对等位基因;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控制两种朱砂眼的突变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2)某植物种子的颜色有黄色和绿色之分,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对等位基因依次用A和a、B和b、C和c,表示。现有一个绿色种子的纯合品系X,让X与一纯合黄色种子的植物杂交,F1都是黄色,F1自交,F2中黄色:绿色=27:37,回答下列问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初步推断该植物种子的颜色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请写出X的基因型____________。
(3)鸡是ZW型性别决定的动物,ZZ型是公鸡,ZW型是母鸡,WW型胚胎不育。有研究人员在饲养的鸡群中发现有只母鸡逐渐出现了公鸡的第二性征,再后来出现了公鸡的性行为,并有子代,和其它公鸡外观别无二致,这种现象叫性反转(性别反转,染色体组型未变)。现有一只公鸡,请设计实验判断是否是性反转得到的,并加以分析:
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它们子代的性别,并统计比例。
结果分析:
②若子代雌:雄=____________,则这只公鸡是通过性反转得到的;
③若子代雌:雄= 1:1 ,则这只公鸡不是通过性反转得到的。
四、填空题
24.小安的列斯岛鬣蜥是一种西印度群岛特有的大型蜥蜴。海岛上鬣蜥原种的尾巴有扁尾(由基因W控制)和圆尾(由基因w控制),扁尾个体善于游泳。海岛上食物逐渐短缺后,研究人员当年统计发现,鬣蜥中基因型为WW个体占12%,Ww个体占28%,ww个体占60%,之后扁尾鬣蜥个体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回答下列问题:
(1)小安的列斯岛鬣蜥种群的所有个体包含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_____________。
(2)若圆尾鬣蜥每年减少10%,个体间随即交配,则第二年w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若干年后海岛上鬣蜥原种中仍存在w基因且其频率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
(3)“海岛上食物逐渐短缺”在“扁尾鬣蜥个体所占比例逐渐上升”的过程中,直接作用于鬣蜥个体的____________。小安的列斯岛鬣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发现小安的列斯岛鬣蜥群体中出现了2只绿血鬣蜥,这是由于2只蜥蜴发生了基因突变,血液中出现了胆绿素。在庞大的种群中出现两只绿血鬣蜥,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性;生物变异对个体而言大多有害,但在生物进化上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原因是____________。
五、读图填空题
25.下列是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在该种雌性动物体内出现的细胞有____________。
(2)D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
(3)如果上图细胞都来源于动物的性腺,写出E细胞的名称____________。
(4)中心法则所表示的生命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在____________细胞中进行。
(5)若C、E细胞在此次分裂过程中都发生了基因突变,能将突变性状遗传给子代的是____________。
(6)该种生物产生的子代各个体间及子代与亲代间性状差别很大,这与上列____________细胞关系密切。
(7)细胞A与细胞D相比较有哪些明显区别?____________(至少答 2 点)。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细胞衰老,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但细胞核体积增大,而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A错误;
B、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B错误;
C、如果细胞发生了癌变,癌细胞可能会产生甲胎蛋白,C正确;
D、细胞凋亡受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控制,对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是有利的,D错误。
故选C。
2.答案:C
解析:A、“分离”指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自由组合”指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A错误;
B、如果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所以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C正确;
D、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所以二者都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解析: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经历I、II、III时间段的多次繁殖,A基因频率降低,a基因频率增加,能够说明果蝇种群发生了进化,A正确;
B、若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时,在I和Ⅲ的两个时间阶段中,雌雄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为2×80%×20%=32%;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杂合子(XAXa)的基因型频率80%×20%=16%,B错误;
C、由于第I和第Ⅲ时间段中A和a的基因频率都不变,且该种群雌雄果蝇数量相等,雌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所以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也不变,C正确;
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经历三个时间段后,XaXa的基因型频率1/2×80%×80%=32%,XaY的基因型频率为1/2×80%=40%,D正确。
故选B。
4.答案:D
解析: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此处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因此没有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受精作用过程中,B错误;C、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获得杂合四倍体时没有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D、基因为DdRr的个体自交产生纯合双隐性后代的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D正确。
5.答案:A
解析:①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增加2n-1个DNA,每个需要m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那么2n-1个DNA分子就需要2n-1×m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① 正确;
②由于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数量关系是G1=C2、C1=G2,双链DNA分子中G+C=G1+G2+C2+C1=2(G1+C1)=2(G2+C2),故双链DNA分子中,G+C的比值与每一条链上的该比值相等,因此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单链碱基总数的M%,②正确;
③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每条染色体都含有32P,但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一条链含有32P,一条链不含32P,第二次有丝分裂间期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条染色单体含有32P标记,进行第二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标记情况无法确定,因为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移向两极是随机的,③错误;
④DNA分子的双链被标记,复制n次,形成2n+1个DNA单链,其中有2个DNA单链被标记,子代中有标记的DNA单链占1/2n ,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6.答案:C
解析:A、由题可知,二乙酸甘油酯是一种油脂类化合物,说明该种兰花是通过基因指导有关酶的合成,通过所合成的酶来合成其他物质(脂质,多糖等)进而控制花距中分泌物的合成,A正确;
B、传粉动物变换会对该兰花种群中花距分泌物进行选择 ,从而影响该兰花种群中花距分泌物有关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
C、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因此不同种兰花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而不是兰花花距中不同种类分泌物含量的变化,C错误;
D、在该种兰花与采油蜂之间的相互影响下,花蜜大量减少,二乙酸甘油酯有所增加,而传粉者从采蜜蛾类逐渐转变为采油蜂类,兰花和传粉者都发生了进化,这体现了共同进化,D正确。
故选C。
7.答案:C
解析:A、制片的基本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
B、卡诺氏液的作用是杀死细胞,固定根尖形态,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使细胞分裂固定在某一个时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B错误;
C、低温诱导后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会加倍,部分细胞未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见32或16条染色体,C正确;
D、低温与秋水仙素均能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向两极移动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解析:A、由题意可知,奥密克戎是的遗传物质是R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其增殖要受基因控制,所以奥密克戎的增殖依赖于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A正确;
B、由图可知,奥密克戎的增殖过程不涉及逆转录过程,所以不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B错误;
C、图中-RNA和+RNA之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进行+RNA的合成,C正确;
D、病毒营寄生生活,其增殖需要的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场所、酶、能量等均由宿主细胞提供,D正确。
故选B。
9.答案:B
解析:A、根据题意和图解可知,落粒与不落粒杂交后代全为落粒,则落粒为显性,F1自交后代落粒∶不落粒=9∶7,为9∶3∶3∶1的变式,说明该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自交结果说明当D、E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落粒,其他均表现为不落粒。则F1基因型为DdEe,故亲本的基因型为DDEE×ddee,A正确;
B、F1基因型为DdEe,F2代中纯合不落粒水稻植株(DDee、ddEE和ddee)的比例为3/16,B错误;
C、F2代中不落粒的基因型为D_ee、ddE_、ddee,则杂合不落粒水稻的基因型为Ddee或ddEe时,其自交后都表现为不落粒,没有发生性状分离,C正确;
D、F2代中不落粒的基因型为D_ee、ddE_、ddee等有5种,而落粒植株的基因型有DDEE、DDEe、DdEE和DdEe等4种,F2 中落粒植株的基因类型比不落粒植株的少,D正确。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A 、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不进入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以培养基中的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有放射性的DNA,子代噬菌体以培养基中的无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无放射性的蛋白质,因此子代噬菌体的核酸有放射性,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放射性,A错误;
B、正常情况下,上清液放射性强度来自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若保温时间过短,未侵染大肠杆菌的噬菌体仍会进入上清液,几乎不会影响上清液放射性强度,B正确;
C、搅拌不充分,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吸附在大肠杆菌上,会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减小;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32P标记的子代噬菌体,会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增大,C错误;
D、该实验同时用了放射同位素32P和35S做标记,设计思路错误,由于不同元素释放的放射性强度无法区分,不能判断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标记是否是35S,因此不能证明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大肠杆菌,D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摩尔根和孟德尔的研究方法都是“假说—演绎”法,即都是先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再提出假说进行解释,再通过实验检验假说是否正确,A正确;
B、摩尔根发现的问题是在 F2中红眼有雌性和雄性,白眼只有雄性,B正确;
C、为了解释发现的问题,摩尔根做出的假设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C正确;
D、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杂交实验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但并没揭示基因的位置及其本质,D错误。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第一组出现性状分离,可以判断平发尖为隐性性状,而第二组无明显的比例关系,且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不一定相同,无法根据第二组判断性状的显隐性,A错误。本题所给数据没有体现出性状与性别之间的关系,故不能判断该性状是否与性别相关联,B错误。假设控制V型发尖的基因用A表示,控制平发尖的基因用a表示,若为常染色体遗传,且第一组家庭中亲本的基因型都是Aa时,子代应该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而题中子代的性状分离比约为5︰1,表现出显性个体多,说明亲本中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若为伴性遗传,第一组家庭中亲本父方的基因型都为XAY,由以上分析可知,题中子代的性状分离比约为5︰1,说明亲本母方的基因型为XAXA和XAXa,C正确。由题意可知,若为常染色体遗传,儿子为平发尖,则父母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V型发尖女儿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即V型发尖女儿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若考虑为伴性遗传,则父母的基因型为XAXa与XAY,V型发尖女儿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1︰1,即V型发尖女儿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2,D错误。
13.答案:A
解析:A、在平衡致死系中具有两个致死基因A和B,A和B是非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和BB的个体均不能存活,平衡致死系相互交配后,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并会以杂合状态保存,因此平衡致死系也称为永久杂种,A选项自交之后不发生性状分离,符合平衡致死系的特点,A正确;
BD、BD选项自交之后会发生性状分离且不全以杂合状态保存,不符合平衡致死系的特点,BD错误;
C、在平衡致死系中具有两个致死基因A和B,A和B是非等位基因,C选项所示的A和B是等位基因,C错误。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A、关于甲病,Ⅰ-3和Ⅰ-4不患病,Ⅱ-7患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关于乙病,Ⅰ-1和Ⅰ-2不患病,Ⅱ-2患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Ⅰ-2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由于Ⅱ-7患甲病(用A/a表示),亲本Ⅰ-3和Ⅰ-4的基因型为Aa,而Ⅰ-4不患乙病,故Ⅰ-4基因型为AaXBY,不能产生同时带有甲、乙两种病致病基因的生殖细胞,B错误;
C、人体染色体数正常的为46 条,发现胎儿的染色体数为45条,则该胎儿不可能患21三体综合征,C错误;
D、Ⅱ-4的基因型是1/3AA或2/3Aa,1/2XBXB或1/2XBXb,Ⅱ-5的基因型是(1/3AA或2/3Aa)XBY,若Ⅱ-4与Ⅱ-5生了一个正常的小孩,是两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概率为1/14,D正确。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A、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①代表精细胞,②代表减数分裂Ⅱ后期、末期的细胞或精原细胞,③代表有丝分裂后期、末期的细胞,④代表减数分裂Ⅱ前期或中期的细胞,⑤代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分裂Ⅰ时期的细胞。⑤可能是减数分裂Ⅰ前期的细胞,因此细胞中可能会发生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A正确;
B、④代表减数分裂Ⅱ前期或中期的细胞,因此④所示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正确;
C、③代表有丝分裂后期、末期的细胞,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错误;
D、据A项分析,减数分裂的过程可表示为⑤→④→②→①,D正确。
故选C。
16.答案:A
解析: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将光能转化为活跃化学能,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粒,甲表示基粒,A正确;
B、供给14CO2,14C转移途径为CO2→C3→(CH2O),B错误;
C、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将减少,C3还原生成C5的量减少,CO2被C5固定形成C3,C5的消耗量不变,故在短时间内C5含量会下降,C错误;
D、图中只显示叶绿体中的光合作用过程,无法得知该叶肉细胞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来源与去向,无法判断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大小,D错误。
故选A。
17.答案:C
解析:A、M是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N是线粒体,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A正确;
B、结合图示可知,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此时玻璃箱中a(CO2)的含量可能正在增加,B正确;
C、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此时该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C错误;
D、b是氧气,在M中产生是在类囊体膜上产生,在N中消耗是在线粒体内膜上消耗,均在膜上进行,D正确。
故选C。
18.答案:BD
解析: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图中①指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②表示突变和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变化,A错误;
B、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正确;
C、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叫变异,协同进化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误;
D、中性进化理论认为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自然选择对这些基因突变不起作用,D正确。
故选BD。
19.答案:AD
解析:A、一氧化碳中毒,则氧气运输速率下降,影响能量供应,则钙泵的活性会降低,A错误;
B、Ca2+泵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内,需要钙泵,钙泵能运输Ca2+,而且能将ATP水解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
C、Ca2+从细胞外或钙库中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细胞质,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
D、钙泵参与运输Ca2+的过程消耗ATP,属于吸能反应,D错误。
故选AD。
20.答案:AB
解析:A、①为易位、②为缺失、③为缺失或者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④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是基因重组,A错误;
B、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易位是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互换,所以①染色体变化的细胞中有两条染色体发生了变异,B错误;
C、②中染色体的结构明显变短,是染色体结构缺失。异常染色体所在细胞中基因数量减少,但基因种类不一定减少,C正确;
D、③中“凸环”的形成原因是联会中的一条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一片段或另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某一片段,D正确;
故选AB。
21.答案:(1)解旋酶、DNA聚合酶
(2)C和G间氢键较多,氢键数越多,DNA结构越稳定
(3)C;B;25
(4)大肠杆菌为噬菌体DNA复制提供原料
解析:(1)DNA复制开始时,双链DNA分子通过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在复制起点位置形成复制叉,使子链沿着5'→3'的方向延伸,该过程中一个个的脱氧核苷酸只能在子链的3'依次连接上去。
(2)研究表明,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加热解旋所需要温度就越高,主要是由于G和C之间形成的碱基对中有三个氢键,因而该碱基对越多,则DNA的热稳定性越高。
(3)①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培养液中增殖一代,即亲代DNA的两条链均含15N,若DNA复制为全保留复制,且原料是14N,则经过复制后产生的DNA分子为只含14N的DNA和只含有15N的DNA,离心的结果如图C所示;若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原料是14N,因此经过复制后产生的DNA分子均为一条链含有14N、一条链含有15N,离心的结果是分布于中带部位,也就是说,如果离心后试2管中DNA的位置如图2中试管B所示,则可说明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②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增殖三代,则会形成23=8个DNA分子,由于DNA为半保留复制,含15N的亲代DNA只有两条链分别参与形成子代DNA分子,则只能有2个DNA分子含有15N,因此,15N标记的DNA分子占2/8=25%。若大肠杆菌的1个双链DNA片段中有1000个碱基对,共2000个脱氧核苷酸,又知胸腺嘧啶350个,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该DNA分子中含有的腺嘌呤也为350个,胞嘧啶和鸟嘌呤均为1000-350=650个,该大肠杆菌增殖第三代时,即相当于新产生4个DNA分子,则需要消耗650×4=260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4)若让T4噬菌体侵染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并最终在噬菌体DNA中检测到放射性,说明子代噬菌体DNA合成的原料是由大肠杆菌提供的,即噬菌体侵染过程中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是由大肠杆菌提供的。
22.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9
(3)海水稻具有抗(耐)盐碱基因;叶绿体(素)数量、酶的活性、酶的数量等;14CO2→14C3→(14CH2O)n→丙酮酸(14C3H4O3)→14CO2;海水稻甲的光饱和点远高于海水稻乙;取等量的、生长发育状况基本相同的甲、乙两种植株的叶片,分别提取、分离两种植株叶片中的色素,比较色素带的宽窄(或含量)
解析:(1)海水稻在光照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此时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2)设白天都是在适宜光照、适当的温度、饱和CO2条件下,海水稻光照时间为x小时,则全天积累的有机物为0时,列方程10x-6(24-x)=0,求得x=9小时。随着日光照时间继续延长,两种水稻的日有机物积累量都增加,由于海水稻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差值大于普通水稻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差值,故比较其变化量,普通水稻小于海水稻。
(3)与普通水稻相比,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的根本原因是海水稻具有抗(耐)盐碱基因。
①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叶绿体(素)数量、酶的活性、酶的数量等影响。其中,叶绿体(素)数量、酶的活性、酶的数量等为内因。若在大于H点时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O2先用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再供植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具体路径为:14CO2→14C3→(14CH2O)n→丙酮酸(14C3H4O3)→14CO2。
②由于水稻甲的光饱和点远高于海水稻乙,更适合在盐碱滩涂地(光照充足)生长的是甲海水稻。要验证在盐碱地中的甲海水稻的光合色素含量高于乙海水稻,自变量是海水稻的品种,因变量是色素含量,实验思路如下:取等量的、生长发育状况基本相同的甲、乙两种植株的叶片,分别提取、分离两种植株叶片中的色素,比较色素带的宽窄(或含量)。
23.答案:(1)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目多、相对性状多且易于区分等(答出两点即可);以朱砂眼m和朱砂眼n为亲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眼色;F1全部表现为朱砂眼
(2)aabbcc
(3)让这只公鸡与多只母鸡交配;2:1
解析:(1)果蝇具有培养周期短,容易饲养,成本低;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某些相对性状区分明显等特点,在遗传学上常作实验研究材料。野生型种群中发现两种朱砂眼隐性突变体—朱砂眼m和朱砂眼n,已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控制两种朱砂眼的突变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则两种朱砂眼基因型分别为mm和nn,若控制两种朱砂眼的突变基因不是一对等位基因,则两种朱砂眼基因型分别为mmNN和MMnn。要想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控制两种朱砂眼的突变基因是否为一对等位基因,可将朱砂眼m和朱砂眼n为亲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眼色,若 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MmNn),则说明控制两种朱砂眼的突变基因不是一对等位基因;若F1全部表现为朱砂眼(mn),则说明控制两种朱砂眼的突变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本实验一个绿色种子的纯合品系X与一纯合黄色种子的植物杂交,F1都是黄色,F1自交,F2代中结黄色种子的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27÷(27+37)=27/64=(3/4)3,说明控制该性状涉及到3对等位基因,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为三杂合(AaBbCc),且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C_,其余都是绿色,因为F1为AaBbCc,亲代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即X的基因型为aabbcc。
(3)若这只公鸡是正常的,其性染色体组成为 ZZ;若是性反转得到的,其性染色体组成为 ZW。结合“WW型胚胎不育”这一信息,实验思路为:让这只公鸡与多只正常母鸡交配,观察它们子代的性别,并统计比例。若这只公鸡是通过性反转得到的,则与母鸡交配(ZW×ZW),子代雌(ZW):雄(ZZ)=2:1,WW胚胎不育;若这只公鸡是正常的,则与母鸡交配(ZZ×ZW),子代雌(ZW):雄(ZZ)=1:1。
24.答案:(1)基因库
(2)72.3%;该环境不利于圆尾ww生存,但基因型为Ww的扁尾个体中有w基因
(3)表现型;是,种群中W和w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4)低频性;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解析:(1) 种群的基因库是指-- 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小安的列斯岛鬣蜥种群的所有个体包含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2) 蜥蜴中Ww个体占12%,Ww占28%, Ww占60%,个体数分别按12、28、60计算,若圆尾蜥蜴每年减少10%后,ww数目为54,w基因频率=(54×2+28)=(54+12+28)×2=72.3%。若干年后海岛上蜥蜴原种中w基因频率不能降为0,原因是该环境下不利于圆尾ww生存,但基因型为Ww的扁尾个体中有w基因。
(3)“海岛上食物逐渐短缺”在“扁尾鬣蜥个体所占比例逐渐上升”的过程中,直接作用于鬣蜥个体的表现型。分析题意可知,W基因和w基因的基因频率在发生改变,所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因为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 在庞大的种群中出现两只绿血鬣蜥,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生物变异对个体而言大多有害,但在生物进化上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原因是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5.答案:(1)A、B、D、E、F
(2)精细胞或极体
(3)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
(4)F
(5)C
(6)A、C
(7)A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有染色单体,D无同源染色体且无染色单体
解析:(1)雌性动物体内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图中A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并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B细胞着丝粒(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不均等分裂,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C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但是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因此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 D细胞着丝粒(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均等分裂,可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E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F细胞为间期细胞图,因此图中A、B、D、E、F细胞可在该种雌性动物体内出现。
(2)D细胞着丝粒(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均等分裂,可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因此D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以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3)如果上图细胞都来源于动物的性腺,可能是雌性或雄性动物,E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表示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
(4)F细胞为间期细胞图,中心法则主要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RNA自我复制和逆转录,其中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转录、翻译)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中,因此主要是在图中F细胞(间期)中进行。
(5)C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生殖细胞,E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生殖细胞产生的突变能传给子代,而高等动物体细胞突变一般是不能传给子代的。
(6)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子代各个体间及子代与亲代间性状差别很大,主要是有性生殖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基因重组就发生在A细胞和C细胞所示的过程中。
(7)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A与细胞D相比较区别在于:A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有染色单体,D无同源染色体且无染色单体。
组号
被调查家庭数
父母表现型
V型发尖子女
平发尖子女
一
28
均为V型发尖
26
5
二
41
有一方是V型发尖
33
22
CO2饱和时CO2的吸收量(mg/100cm2叶·h)
黑暗条件下CO2的释放量(mg/100cm2叶·h)
普通水稻
6
4
海水稻
10
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创新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创新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