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展开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嗜好(shì) 吮吸(sǔn) 得鱼忘筌(quán)
B.藐视(miè) 疲惫(pí bèi) 冠冕堂皇(guān)
C.蓦然(mò) 恪守(kè) 不合时宜(yí)
D.溺爱(nì) 挽回(wǎn) 并行不悖(bó)
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蜕变 推荐 题纲挈领B.俨然 残骸 不合时宜
C.执意 倏忽 怨天忧人D.缔造 质仆 生卒年月
3.(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______昨天,微电影《无翼鸟》的点击量已经达到了10万次。
②阿根廷队凭借这个颇有______的进球夺得了这届大赛的冠军。
③___只能作出这样的一个发现,___已经是幸福的了。
A.截至 争议 即使 也B.截至 异议 既然 就
C.截止 争议 既然 就D.截止 异议 即使 也
4.(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
A.多美呀!这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B.“请弹一首欢快的曲子吧,”她说,“帮大家驱走忧伤。”
C.儿童的游戏,究竟是为了学习?为了娱乐?还是为了锻炼?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5.(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
A.京剧中,几个演员相互碰一下手中的木枪,吆喝几声,就表示打过一仗了,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B.该国在国际争端中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处处显示存在。
C.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D.虽然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研工作,队员们却乐此不疲。
6.(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没有臭氧的保护,阳光中的紫外线将畅通无阻地直射到地面,足以杀死很多生物,让动物失明,破坏生物的免疫系统。
B.网络空间自我规范的速度远远落在了技术更新换代的后面,这导致网络空间缺乏清晰、刚性、公共认同。
C.中国公变机关通过国际执法的合作,成功将一批潜逃境外的犯罪嫌疑人维捕回国,这将有效地防止类似的外逃事件不再发生。
D.“组队读书”能改变阅读浅层化、碎片化的现状,让人们学会深度阅读和系统阅读。
7.(2分)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 ;你要住在崖下, ;你要住在林间, ;你要住在村头, ,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③②①④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③④①
8.(2分)下列句子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苏轼,是南宋著名文学家。
B.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C.古代座次以向东为尊,向南次之,向西为卑。列位以右为上,乘车则以左为尊。
D.上元就是元宵节,至日就是冬至日,仲秋就是重阳节。
9.(2分)选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比喻)
B.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拟人)
C.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引用)
10.(2分)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出塞》,古代一种军歌的题目。塞,边疆可作屏障的险要地方。
B.“龙城飞将”古人对汉朝防守边疆大将李广的美称,诗中借来代称英勇机智的统帅。
C.“胡马”指古代北方民族的军队。胡,古代对北方民族的通称。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立志为国戍边,死而后已的思想感情。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和谐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①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
②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和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把工作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③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就是社会失调时期。这种由社会结构内部不协调而产生矛盾、冲突或人们的无序互动导致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压力,称为社会张力。当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叫社会风险。
④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我们的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问题。
⑤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地涉及到作为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会结构协调与和谐,顺利渡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1)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各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构成有序和谐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D.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A.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稳定的持久的独立的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
B.经济发展快速迅猛,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整个社会必然会和谐。
C.和谐社会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通常伴随的不稳定这一特定现状而言的。
D.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阵痛是每个社会必然要经历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也是无能为力的。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与“小康社会”相比,“和谐社会”更应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强化的往往是经济指标,“和谐社会”则是综合社会各要素而提出的目标。
B.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既稳定又怡然自乐的物质贫乏的世界绝对不是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理想。
C.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及时发现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使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运行。
D.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必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使之回到有序发展的轨道上来。
1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
②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了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③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④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的作物,法你异的变种了。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失9000年作熟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1)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杂交或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2)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美国的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
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C.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
D.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不是增产而是提高抗病毒能力。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13.(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阳嘉元年,复造侯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九,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错误的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3)下列句子,与“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是
A.果地震陇西。
B.验之以事。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举孝廉不行。
(4)联系全文,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这部分介绍深入细致,清晰扼要,详而不杂,形象具体。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对于候风地动仪介绍,作者采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四、积累(本大题3个小题,共10分)
14.(6分)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2) ,直挂云帆济沧海。
(3) 其声鸣鸣然,如怨如慕,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4) ,只是近黄昏。
(5)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 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
15.(2分)指出下面借条的错误。
借条
今借到李想600元,2019年3月5日归还。
孟圆
16.(2分)把下面的长句改成4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字词,但不得改变原意。
饲养员牵着一匹颜色雪白、膘肥体壮、头顶竖着一根红缨、身上配着一副考究的鞍子的小马儿。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5个小题,共15分)
17.(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雪夜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有人来。”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
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啰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
房主人慌忙解释。“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
快给警察挂电话……”很快,警察们赶来了。
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
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
“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小说用很大的篇幅写房主人夫妇俩烤火时的一番对话,有什么特别的意味?
儿子早在数年前就死了,但两位老人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为什么?
(1)小说多处描写冬夜的雪花,分别有什么作用?请任选文中的两处例子加以分析。
(2)这篇小说的情节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试简要阐述小说中悬念手法的运用。
(3)“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谜,它有许多种解”,小说最忌讳主题鲜明,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这篇小说主题的多种可能性。
六、作文(本大题45分)
18.(4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锻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请以“非走不可的弯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嗜好(shì) 吮吸(sǔn) 得鱼忘筌(quán)
B.藐视(miè) 疲惫(pí bèi) 冠冕堂皇(guān)
C.蓦然(mò) 恪守(kè) 不合时宜(yí)
D.溺爱(nì) 挽回(wǎn) 并行不悖(bó)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注音的判断和选择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词语进行判断,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解答】A.“吮吸”中的“吮”应读作shǔn。
B.“藐视”中的“藐”应读作miǎ。
C.正确。
D.“并行不悖”中的“悖”应读作bèi。
故选:C。
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蜕变 推荐 题纲挈领B.俨然 残骸 不合时宜
C.执意 倏忽 怨天忧人D.缔造 质仆 生卒年月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能力。答题时要有比较丰富的词语积累,尤其要注意易错字的写法,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解答】A.“题纲挈领”中的“题”应写作“提”。
B.正确。
C.“怨天忧人”中的“忧”应写作“尤”。
D.“质仆”中的“仆”应写作“朴”。
故选:B。
3.(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______昨天,微电影《无翼鸟》的点击量已经达到了10万次。
②阿根廷队凭借这个颇有______的进球夺得了这届大赛的冠军。
③___只能作出这样的一个发现,___已经是幸福的了。
A.截至 争议 即使 也B.截至 异议 既然 就
C.截止 争议 既然 就D.截止 异议 即使 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近义词及关联词语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时,学生需要理解目标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适用的对象和语境以及褒贬义等。
【解答】①“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强调“停止”。“截至”表示停止于某个时间,强调“时间”。①中强调电影点击量在昨天这个时间点达到了10万次,所以应该用“截至”。
②“争议”指争论某事。“异议”指对某事不认可。②句说的是阿根廷队的进球引起了很多争论,所以用“争议”。
③“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既然“表示先提出前提,然后加以推论。③句中,“只能作出这样的一个发现”是一种假设,所以用“即使”。和“即使”搭配的关联词是“也”而不是“就”。
故选:A。
4.(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
A.多美呀!这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B.“请弹一首欢快的曲子吧,”她说,“帮大家驱走忧伤。”
C.儿童的游戏,究竟是为了学习?为了娱乐?还是为了锻炼?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各个选项的语句判断标点符号运用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A.整个句子是一个感叹句,感叹号应改为逗号,结尾应为感叹号。
B.正确。
C.这是一个选择疑问句,前两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D.这是一组排比句,第二个、第四个逗号应改为分号。
故选B。
5.(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
A.京剧中,几个演员相互碰一下手中的木枪,吆喝几声,就表示打过一仗了,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B.该国在国际争端中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处处显示存在。
C.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D.虽然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研工作,队员们却乐此不疲。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运用的辨析能力。答此类题要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尤其是易错成语。答题时要结合语境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解答】A.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此处感情色彩不对,应为“不可理解”。
B.旁征博引,(写文章、说话)为了证明论点正确可靠而大量地引用材料,不合语境。
C.无所不为,指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此处望文生义。
D.正确。
故选:D。
6.(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没有臭氧的保护,阳光中的紫外线将畅通无阻地直射到地面,足以杀死很多生物,让动物失明,破坏生物的免疫系统。
B.网络空间自我规范的速度远远落在了技术更新换代的后面,这导致网络空间缺乏清晰、刚性、公共认同。
C.中国公变机关通过国际执法的合作,成功将一批潜逃境外的犯罪嫌疑人维捕回国,这将有效地防止类似的外逃事件不再发生。
D.“组队读书”能改变阅读浅层化、碎片化的现状,让人们学会深度阅读和系统阅读。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语病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熟知常见的病句类型,认真阅读每个选项的句子,判断有无语病,作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A.语序不当。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将“杀死很多生物”移到最后。
B.成分残缺。“缺乏”的宾语中心词残缺,应在“公共认同”后补上“的底线意识”。
C.不合逻辑。“防止”与“不再”将表达意思说反了,应删掉“不”。
D.正确。
故选:D。
7.(2分)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 ;你要住在崖下, ;你要住在林间, ;你要住在村头, ,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③②①④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③④①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连贯能力以及文段逻辑顺序安排能力。做题时,我们总是先要初步排序,确定相邻的句子,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词语(如:复指词语,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标明主次轻重、时间、总括性的词,前后呼应的词语等)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小组间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将各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最终确定句子的正确语序。
【解答】ACD.错误。
B.“溪边”,与水接近,可选③;“崖下”,视角一般是向上看,与“观石上生云”视角一致,可选②;“林间”可闻“虫鸣”,可选①;“村头”则与“田园牧歌”相关,可选④。
故选B。
8.(2分)下列句子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苏轼,是南宋著名文学家。
B.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C.古代座次以向东为尊,向南次之,向西为卑。列位以右为上,乘车则以左为尊。
D.上元就是元宵节,至日就是冬至日,仲秋就是重阳节。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南宋著名文学家”错误,苏轼是北宋。
B.“浪漫主义作家”错误,应是现实主义。
C.正确。
D.“仲秋就是重阳节”错误,仲秋是中秋节。
故选C。
9.(2分)选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比喻)
B.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拟人)
C.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引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使用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每个选项的句子,判断修辞手法的运用。
【解答】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运用夸张修辞,是超前夸张。
故选:C。
10.(2分)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出塞》,古代一种军歌的题目。塞,边疆可作屏障的险要地方。
B.“龙城飞将”古人对汉朝防守边疆大将李广的美称,诗中借来代称英勇机智的统帅。
C.“胡马”指古代北方民族的军队。胡,古代对北方民族的通称。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立志为国戍边,死而后已的思想感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确认,得出答案。
【解答】ABC.正确。
D.错误。王昌龄的《出塞》表达了作者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和谐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①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
②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和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把工作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③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就是社会失调时期。这种由社会结构内部不协调而产生矛盾、冲突或人们的无序互动导致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压力,称为社会张力。当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叫社会风险。
④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我们的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问题。
⑤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地涉及到作为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会结构协调与和谐,顺利渡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1)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A.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各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构成有序和谐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D.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C
A.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稳定的持久的独立的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
B.经济发展快速迅猛,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整个社会必然会和谐。
C.和谐社会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通常伴随的不稳定这一特定现状而言的。
D.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阵痛是每个社会必然要经历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也是无能为力的。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C
A.与“小康社会”相比,“和谐社会”更应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强化的往往是经济指标,“和谐社会”则是综合社会各要素而提出的目标。
B.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既稳定又怡然自乐的物质贫乏的世界绝对不是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理想。
C.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及时发现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使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运行。
D.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必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使之回到有序发展的轨道上来。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和谐社会”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
(2)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3)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解答】(1)A 项答非所问,所理解的是“社会”而非“和谐”。
BCD.正确。
故选A。
(2)A.“独立”有误,忽略了社会结构诸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原文第二段“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
B.“整个社会必然会和谐”与第四段第一句“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矛盾。
C.正确。
D.与最后一段的观点矛盾。
故选C。
(3)ABD.正确。
C.“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有误,依据原文最后一段“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会结构协调与和谐,顺利渡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应是“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故选C。
答案:
(1)A
(2)C
(3)C
1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
②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了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③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④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的作物,法你异的变种了。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失9000年作熟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1)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因杂交或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2)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美国的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
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C.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
D.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不是增产而是提高抗病毒能力。
【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抓关键词语、关键部分理解含义;弄清词义、句义也就理解了。
(3)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解答】(1)ABC.错误。
D.通读语段,第一句话强调转基因作物的主要特点是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下文具体分析基因产生的原因:通过生物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把信息概括,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故选D。
(2)A.错误,“雾剂”与“污染环境”无关。
B.“无法对付害虫”不对,只能说不能对付部分害虫。
C.正确,画线句子的主要作用是进一步解释一些专家对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
D.“又保护了一些害虫”不对,应是“无法对付”。
故选B。
(3)A.“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错误,文中说的是“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
B.正确。
C.文中并未提出有关于环境的问题。
D.“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增产不对,最终目的是为了增产和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
故选B。
答案:
(1)D
(2)B
(3)B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13.(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阳嘉元年,复造侯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九,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错误的是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C
(3)下列句子,与“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是 C
A.果地震陇西。
B.验之以事。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举孝廉不行。
(4)联系全文,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A.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这部分介绍深入细致,清晰扼要,详而不杂,形象具体。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对于候风地动仪介绍,作者采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在理解整句话及其语境的基础上,针对题干要求做具体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每个句子的含义,正确判断文言句式。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解答】(1)D.发:发动,发作。句意:用来拨动机件。
故选:D。
(2)A.以:介词,用。句意: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以:介词,凭借。凭借勇气在诸侯间闻名。
B.而:连词,表承接,不译。句意: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而:连词,表修饰。句意:差役们手握剑柄走上前问到。
C.乃,连词,于是,表顺承。句意: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乃,连词,于是,就,表顺承。句意: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D.其,代词,指地动仪。句意: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其:副词,表反问语气。句意:难道不感到奇怪吗?
故选:C。
(3)例句:宾语前置句,应为“自书典所记,未有之也”。
A.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果地震于陇西。”
B.状语后置句,应为“以事验之”。
C.宾语前置句,应为“古之人不欺余也。”
D.被动句。“(被)举孝廉不行”。
故选:C。
(4)A.“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错误,从全文看,张衡还“通五经,贯六艺”,“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以偏概全。
故选:A。
答案:
(1)D
(2)C
(3)C
(4)A
参考译文: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四、积累(本大题3个小题,共10分)
14.(6分)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
(2)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3)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鸣鸣然,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4)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5)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 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箫、倚。
【解答】(1)师不必贤于弟子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如泣如诉(易错字:箫、倚)
(4)夕阳无限好
(5)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答案:
(1)师不必贤于弟子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如泣如诉
(4)夕阳无限好
(5)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15.(2分)指出下面借条的错误。
借条
今借到李想600元,2019年3月5日归还。
孟圆
【分析】本题考查借条的写法。注意事项:①写上凭证名称:借条。 ②写明借款事由。③载明出借人。④写明还款时间。⑤写上借款人名字和借款时间。
【解答】①落款处没有日期。
②币种没有说明。
③数字没有用中文大写。
④“元”字后面应该写“整”字。
16.(2分)把下面的长句改成4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字词,但不得改变原意。
饲养员牵着一匹颜色雪白、膘肥体壮、头顶竖着一根红缨、身上配着一副考究的鞍子的小马儿。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短句与长句转化的原则。长句变短句转换的步骤是:①整体感知语段,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②分析出长单句的结构特点,找出句子的主干,也即主语、谓语、宾语成分。③主干单独成句,剩余的句中修饰成分变成分句。④按照一定的逻辑性,对主干句和几个分句进行顺序的重组。⑤检查变换出来的各语句是否流畅简明,是否有信息的流失。
【解答】①饲养员牵着一匹小儿马,②(这匹小儿马)颜色雪白,膘肥体壮,③头顶竖着一根红缨,④身上配着一副考究的鞍子。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5个小题,共15分)
17.(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雪夜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有人来。”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
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啰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
房主人慌忙解释。“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
快给警察挂电话……”很快,警察们赶来了。
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
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
“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小说用很大的篇幅写房主人夫妇俩烤火时的一番对话,有什么特别的意味?
儿子早在数年前就死了,但两位老人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为什么?
(1)小说多处描写冬夜的雪花,分别有什么作用?请任选文中的两处例子加以分析。
(2)这篇小说的情节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试简要阐述小说中悬念手法的运用。
(3)“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谜,它有许多种解”,小说最忌讳主题鲜明,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这篇小说主题的多种可能性。
【分析】(1)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给故事提供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情、塑造人物形象等角度出发分析。
(2)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掌握。常见表现手法有: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等。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尤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语段,结合语境和自己的理解确定观点并进行分析。
【解答】(1)小说多处描写冬夜的雪花,我们来找到文章里对雪花的描写,结合前后文来解析。开头“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对雪花的描写是渲染特定的环境气氛,预设故事发生的背景。接着“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这里对雪花进行描写,是推动情节的展开,同时也暗示小说中人物心情的变化。结尾处“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是回应开头,烘托出静寂悠远的意境,也暗示出小说中主人公心情的平复。
(2)查找小说中有悬念的情节从开头房主夫妇两人的对话围绕对儿子的关心展开,可是没有交代儿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以及从楼梯上滚落下来的到底是什么。后面的故事情节中夫妇二人反复提到儿子,但他一直没有露面。这种悬念的设置,表达出了房主夫妇对儿子的挚爱与思念。让人读来格外感动,同时也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气氛。
(3)这是一道开放题,可以从夫妇的对白、行为角度来看亲情,也可以从陌生男子的闯入及其行为看现实社会中安全感的匮乏,从这两个角度来思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原因,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①开头:“雪花象无数白色的小精灵……”作用:渲染特定的环境气氛,预设故事发生的背景。②陌生男子敲门之后:“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作用:推动情节的展开,也暗示小说中人物心情的变化。
(2)小说设置了几处悬念:房主夫妇烤火时没有交代儿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从楼梯上滚落下来的到底是什么;房主人反复提到儿子,但他一直没有露面。这种悬念设置,使房主夫妇挚爱儿子、思念儿子的一腔真情显得格外感人,同时也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气氛。
(3)从老人的对白、行为表现看,小说凸显出对至死不渝的真挚亲情的歌颂。从陌生男子的闯入及其行为看,小说表现的是在现实社会中安全感匮乏,属于社会批判主题。从老人异乎寻常的举动中,似乎潜藏着老人深深的内疚愧悔之意,他们似乎对儿子之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而把笔触延伸到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原因上。
六、作文(本大题45分)
18.(4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锻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请以“非走不可的弯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分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要审清“非走不可的弯路”这一文题,必须理清如下三个问题:一、是什么?“弯路”是指文题背景语中的“摔跤”“碰壁”等,亦即在求学之路、创业之路、人生之路、科学之路、革命之路等上面所遭遇的挫折、失败等。而“非走不可的”是指不可避免的、回避不了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等。二、为什么?从客观上来看,天灾、人祸以及尚不成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均可导致人走上弯路。从主观上来看,经验、体验不足,阅历、经历不够,认识、思考不深等,均可导致人走上弯路。三、怎么办?既然“弯路”是“非走不可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正视“弯路”,冷静地应对“弯路”,积极地从所走过的“弯路”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从而为以后走上“通途”创造条件。我们年轻,所以我们走弯路;而我们走弯路,所以我们成长。只要我们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应对“弯路”。我们就会发现“弯路”有时也是一笔财富、一道风景。
【解答】
非走不可的弯路
爷爷有一本画册,牛皮封面,里面画的都是一个个小人,有点像爷爷,在做着不同的事。
我问爷爷是什么意思,爷爷捻着胡须说:“等你长大了,自然就晓得了。”于是我也就似懂非懂地翻看着画中的那些小人摔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又摔下去。
我是在一家人的呵护下渐渐长大的,没有风吹,也没有雨打,就这么柔柔弱弱地生长在温室中。不懂摔跤的疼痛,也未尝碰壁的烦恼,只知道春风是温暖的,阳光是和煦的,天空是湛蓝的。到了大学以后,丰富多彩的世界一下子迷乱了我的视线,周围的同学一个个跃跃欲试,都想一展自己的过人才智。在看了一个又一个业界巨鳄的辉煌成就后,我再也坐不住了,立即打电话回家说自己想干一番大事业,让爸爸赶快把钱汇过来。
可爸爸却迎头给了我一盆凉水:“你一分钱生意都没做过,就贸然下海,是要被水淹死的,还是老实本分一些,把学习学好。”一通劈头盖脸的训斥,把我鼻子都给气歪了。就在我气不打一处出的时候,却接到了爷爷的电话,他说会全力支持我,并问我要多少钱。放下话筒,我对天大喊:“知我者,爷爷也!”接到爷爷的汇款,我便开始大刀阔斧地干起来了。
我喜欢花,便将租赁的房子改成了花店,历经千心万苦总算购进了一批畅销的花。虽已事先从网上搜集了许多经营鲜花方面的资料,我却还是手忙脚乱,一天下来,仅卖出去十几束,还不够进花的路费。几天下来,虽说生意有些入不敷出,但总算还能支撑下来,于是,咬紧牙关宽慰自己“万事开头难”。晚上,正当我准备上床休息时,却吃惊地发现,剩下的花都开始发黄,就连新进的也都开始发蔫。我上网一查,才发现我所进的花必须配以特殊的养护。
一整夜,我呆呆地望着一屋子的花一朵一朵萎缩,一瓣一瓣凋零。早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吵醒——是爷爷叫我起床的。接电话时,我泣不成声,过了好长一会,爷爷才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向他讲述了事情的始末,还表示了自己的愧疚。爷爷却只是一连声地说“值了”“值了”,把我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临了的时候,爷爷特别关照我:“放假回来吧,我给你看样东西。”放假回到家,爷爷拿出他的那本牛皮画册,我顿时明白了画上的意思。
我拿过画册,在最后一页添上了我的这次创业经历,并撒娇地对爷爷说:“这本画册就给它取名叫‘祖孙弯路集’吧!”爷爷笑了,那叠起的皱纹就像一条条弯路,弯路很密,也很丰富。A.中有都柱。
大
B.寻其方面。
方向
C.后数日驿至。
上传送文件的人
D.施关发机。
发现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以勇气闻于诸侯。
B.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缇骑按剑而前。
C.乃知震之所在。
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其可怪也欤。
A.中有都柱。
大
B.寻其方面。
方向
C.后数日驿至。
上传送文件的人
D.施关发机。
发现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以勇气闻于诸侯。
B.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缇骑按剑而前。
C.乃知震之所在。
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其可怪也欤。
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对口单招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检测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对口单招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检测语文试卷+,共4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语文试卷,共1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山东民族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山东民族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阅读理解,写作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