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20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3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本章整合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1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第2课时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3节天气系统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授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授课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问题引领,归纳提升,影响风的三种力,典型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大气的水平运动(1)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原因(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三圈环流的形成(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与影响
1.通过大气水平运动的学习,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与风向的画法等实际问题,培养地理综合思维2.阅读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性质及分布,分析对不同气候形成的影响,促进地理综合思维习惯的养成3.通过绘制简单的风向图、气压带与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地理实践力4.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能够合理解释风向、气压带和风带、天气、气候等方面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地理实践力
一、大气的水平运动1.风的形成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1)主要作用力。
(2)风的受力与实际风向。
视野拓展 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不断变小。随着高度的增加,水平运动的气流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越来越小,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逐渐偏转为与等压线平行。【思考感悟】 假设北半球不同高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高空和近地面风速有何差异?提示:由于高空没有摩擦力,所以高空的风速大于近地面。
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大气环流: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大气环流的意义: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气压带、风带的名称。A赤道低气压带,B东北信风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D盛行西风带,E副极地低气压带,F极地东风带,G极地高气压带。
(2)三圈环流的名称。①低纬环流,②中纬环流,③高纬环流。(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①低纬环流。
②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4)南半球分布: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三个环流圈。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视野拓展 形成三圈环流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不同纬度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地表受热不均,形成气压差异,产生了气流的水平运动,在此过程中还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因而形成了三圈环流。【思考感悟】 假如没有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还会形成三圈环流吗?说出理由。提示:不会。如果没有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平运动的气流运动方向就不会发生偏转,赤道上空的气流会一直运动到极地,极地的近地面气流会运动到赤道。所以,不会形成三圈环流。
探究一 风的形成与风的大小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结合材料探究:(1)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是怎样运动的?(2)风是怎样形成的?(3)影响近地面风向的因素有哪些?提示:(1)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2)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从而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动,从而形成风。(3)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2.确定风向的步骤第一步:定水平气压梯度力。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定地转偏向力。确定图示位于哪个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3.风力大小的判定技巧(1)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如下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下图为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示意图,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N地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2)M、N、P、Q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M地B.N地C.P地D.Q地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由题意可知,P地气压低于N地,则N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处的等压线,由北指向南;根据纬度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偏,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第(2)题,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
规律总结 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
探究二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在人类发明蒸汽机之前,航海家们只能靠风力乘帆船在海洋上航行。如哥伦布、麦哲伦以及郑和,都是靠风力乘帆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但是,在多次航行中,航海家们发现30°附近总是无风,帆船进入该海区无法航行,使海上贸易受到极大影响。尤其是那些装载马匹的帆船,因无风而无法航行,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不得不将其投进大海。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30°叫做“马纬度”。
结合材料探究:(1)“马纬度”无风的原因是什么?(2)“马纬度”的位置是否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3)除“马纬度”外,地球上还有哪些海区是无风地带?提示:(1)全球气压带中,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以下沉气流为主,水平方向上大气运动很弱。(2)不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规律地南北移动。(3)南北纬5°之间的赤道附近海区。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①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②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近地面气压低;气流下沉,则近地面气压高。①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②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2)辨别——看相间特点: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理解气压带或风带对降水的影响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①有充足的水汽;②水汽达到饱和凝结。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P地对应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2)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A.暖湿的中纬西风B.冷干的中纬西风C.暖湿的极地东风D.冷干的极地东风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P地在赤道附近,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第(2)题,读图可知,图示为北半球大气环流圈,其中Q地位于极地东风带和盛行西风带的交会处,由于西风气流来自较低纬度,气温相对较高,密度小,沿着来自高纬度的东风气流爬升,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所以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暖湿的中纬西风。
【动动脑,想一想】 在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南纬40°至60°附近,常年盛行6级至7级的西风,这是南半球的西风带,也称“咆哮西风带”,是进入南极地区必经的一道考验。问题:南半球“咆哮西风带”的风向是什么?为什么“咆哮西风带”风力强盛?答案:西北风。这一纬度带上南半球是连续的海洋,缺乏地形阻挡。
在低层空气中,各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空气运动所受到的摩擦力随高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距地面越远,风力越大,风与等压线的夹角越小。据此完成1~2题。1.下图是某地不同高度上风的向量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的图,正确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随高度旋转分布形态的是( )
2.根据风向判定,高空大气的高压可能位于该地的( )A.东侧B.南侧C.西侧D.北侧答案:1.A 2.B解析:第1题,近地面的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夹角,随海拔升高,摩擦力变小,夹角变小,并最终与等压线平行,A项正确。第2题,高压应位于该地的南侧。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3.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4.丁处的风向为( )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答案:3.C 4.B解析:第3题,图中丙处等压线最密集,表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所以风力最大。故选C项。第4题,该地位于北半球,所以丁处的风从高压流向低压,然后向右偏转,为东北风。故选B项。
读三圈环流图,完成5~6题。5.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时,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 )A.abcB.bcdC.adeD.cde6.正确表示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 答案:5.C 6.D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a、e气压带空气上升,d风带空气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 。第6题,c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其南北两侧分别是信风带和西风带,风向是东北风和西南风。
7.读下面的三圈环流简图,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是极地高气压带B.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C.③是盛行西风带D.④为信风带答案:B解析:①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③是信风带,④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B项正确。
8.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示各气压带的名称:A ,B ,C ,D 。其中属于热力因素形成的是 (填字母),属于动力因素形成的是 (填字母)。(2)B和C之间是 (填风带名称);C和D之间是 (填风带名称)。 (3)在图中画出C和D之间风带的风向。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图片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问题引领,归纳提升,典型例题,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授课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问题引领,归纳提升,典型例题,探究二季风环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图文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气的水平运动,情境探究,方法突破,应用体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