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氨气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B.铍原子最外层原子轨道的电子云轮廓图:
C.铜氨配离子的结构简式:
D.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
2、文拉法辛(M)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由N和P合成M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B.M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
C.N分子能与盐酸反应D.M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三种有机产物
3、某陶瓷颗粒增强材料()由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其中X与Y、Z与W分别同周期,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Y>Z
B.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W
C.该物质中各元素的最外层均满足结构
D.工业上通过电解Z、Y的化合物(熔融)冶炼Z单质
4、铜盐中毒可用青霉胺解毒,解毒原理如下:能与青霉胺形成环状络合物,其结构如图所示。该环状络合物无毒、易溶于水,可经尿液排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比较硫化氢与氨气键角的大小:
B.第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大于N的元素有2种
C.该环状络合物易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其与水可形成分子间氢键
D.该环状络合物中,VSEPR模型为四面体或正四面体的非金属原子共有13个
5、某陶瓷颗粒增强材料()由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其中X与Y、Z与W分别同周期,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Y>Z
B.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W
C.该物质中各元素的最外层均满足结构
D.工业上通过电解Z、Y的化合物(熔融)冶炼Z单质
6、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现进行的实验室制备,进而制备乳酸亚铁补血剂,制取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剂a为饱和溶液
B.若未通,直接将滴入溶液,容易形成
C.测定乳酸亚铁样品中的含量可以采用滴定法
D.向B装置中加入铁粉可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
7、下列陈述I和Ⅱ的化学原理相同的是( )
A.AB.BC.CD.D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向饱和食盐水中滴加浓盐酸析出固体:
B.中投入固体:
C.葡萄糖溶液与足量银氨溶液共热:
D.溶液与溶液按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
9、常温下,向的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的溶液,溶液的电导率随加入溶液的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n、p点水的电离程度依次增大
B.p点时溶液的pH=7
C.q点溶液中:
D.n点溶液中:
10、某实验小组学习了乙醇的化学性质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课堂所学的乙醇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烧杯中均为78 ℃以上的热水B.铜网降低了乙醇和氧气反应的活化能
C.试管a中得到的溶液可能使锌粒溶解D.铜网上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现象
11、20 ℃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89 g,饱和碳酸钡溶液的pH≈9.6。20 ℃时,某实验小组对一包可能变质的(可能含)进行探究,下列由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AB.BC.CD.D
12、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首批科学影像图。探知火星气体及岩石中富含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X的单质与W的氧化物在高温下可以发生置换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由不能制备
B.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为1:1
C.晶体中W原子的配位数为2
D.Y、Z、W能形成具有阻燃性能且溶液呈碱性的物质
13、常温下,的饱和溶液中,与(代表)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为砖红色沉淀;的溶解度大于;溶液中某离子浓度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Ⅲ代表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B.以为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
C.加入固体可使溶液由d点向e点移动
D.反应的平衡常数
14、X、Y、Z、W、Q为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的原子采取杂化时,杂化轨道上有4个未成对电子,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Z元素与X元素形成的XZ分子与分子的价电子总数相同,W元素原子的M层没有成对电子,Q元素为金属元素且+1价离子的价层电子处于全充满状态,Q的硫酸盐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
B.Z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C.元素的电负性:Z>Y>X
D.W、Z形成的是离子化合物,都只含有离子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8分。
15、(12分)高纯碳酸锰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是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的原料。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模拟用软锰矿粉(主要成分为)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溶液:将软锰矿粉经除杂后制得浊液,向浊液中通入,制得溶液,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加热装置略)。
①通过装置A可观察通入,与的快慢,则A中加入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_。
②转化为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实验中若将换成空气,将导致浓度明显大于浓度,原因是___________。
(2)制备固体:在搅拌下向溶液中缓慢滴加溶液,有浅红色的沉淀生成,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高纯碳酸锰。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测定碳酸锰产品的纯度:称取0.2500 g碳酸锰产品于锥形瓶中,加12.50 L磷酸,加热后,立即加入1 g硝酸铵,充分反应后,碳酸锰全部转化为,多余的硝酸铵全部分解,除去氮氧化物后,冷却至室温。将上述所得溶液加水稀释至50 mL,滴加2~3滴指示剂,然后用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反应为]。重复操作3次,记录数据如表:
则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若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得的碳酸锰产品的纯度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6、(12分)甲烷催化裂解制备乙烯、乙炔时涉及以下反应:
反应I:
反应Ⅱ:
反应Ⅲ:
反应V:
(1)_________。
(2)甲烷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I的过程如图所示。
①A、B、C中,能量状态最高的是__________。
②某温度下,反应I的(k为速率常数),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表中_________,该温度下________;温度升高,速率常数增大的倍数:_________(填“>”“
(3)①67%;
②催化剂失活
(4)①反应Ⅲ
②抑制反应Ⅲ正向进行,防止产生积碳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IV=反应I+反应Ⅱ,因此。
(2)①A→B是断键过程(吸收能量),B→C是成键过程(释放能量),故能量状态最高的是B。②,则、,两式相除得,代入第3组数据,,解得;反应I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更多,即增大的倍数>增大的倍数。
(3)①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分压与物质的量成正比,设达平衡时的分压为,根据题给信息可列三段式如下:
据题意得,解得,则平衡时号,则的平衡转化率约为67%,反应IV的。②据题意,因仅发生反应IV,又反应IV为吸热反应,之后甲烷转化率减小不可能是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是催化剂失活所致。
(4)①由图知,725 ℃时反应I、Ⅲ的分别是,因此反应Ⅲ的反应倾向较大。②催化裂解甲烷通入一定量的,可以抑制反应Ⅲ正向进行,防止产生积碳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
17、答案:(1)加热或适当增大硫酸浓度;
(2)分液漏斗
(3)与形成稳定离子进入水层,便于除钛;将氧化成,便于后续调pH使沉淀完全
(4)3.2~3.7或
(5)1:2
(6);“脱水除铵”时分解生成的HCl可抑制的水解
解析:(1)据题意知,反应物有,生成物有沉淀,从而可写出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萃取”操作需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漏斗使用前需检漏。
(3)“洗钛”时加入的可以与形成稳定离子进入水层,便于除钛,还可以将氧化成,便于后续调pH使沉淀完全,从而除铁完全。
(4)第一步:分析“氨水调pH”的目的。用氨水调节溶液pH的目的是使沉淀完全而不沉淀。第二步:根据题给信息找到使沉淀完全所需的pH。由表知,使完全沉淀需。第三步:通过计算开始沉淀的pH。由得,开始沉淀时,对应的为,故除杂过程中应控制的pH范围是3.2~3.7。
(5)由“脱水除铵”以及最终得到知,在200~300 ℃时减少的是结晶水的质量,在380~400 ℃过程中会有白烟冒出,“保温至无烟气产生”意味着沉淀中分解完全,即380~400 ℃减少的是的质量,则,,。
(6)高温脱水得,通常含ScOF的原因是高温脱水时与反应生成ScOF,反应方程式为;“脱水除铵”时分解生成的HCl能抑制的水解,故可制得纯度很高的。
18、答案:(1)A
(2)
(3)+4;9.1
(4)2.8
(5)①;;棱心
②
解析:(1)氨水溶解AgCl过程中,适当升温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是温度过高会导致分解及挥发,导致反应速率变慢,AgCl溶解不彻底,故A不正确。基态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电子填充的最高能级为4s,s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球形,故B正确。反应Ⅲ中体现还原性,将还原成Ag,故C正确。反应IV中作还原剂,作氧化剂,产物是和Au,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得,故,故D正确。
(2)反应过程中有无色气体逸出,但很快就变成红棕色,该气体为NO,故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中Pt的化合价是+4。反应V充分加热后固体只有Pt,同时产生三种无色且无氧化性的气体甲、乙、丙,其中甲和乙气体冷却后混合产生白烟,可以推知甲、乙为和HCl,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可知丙为,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同条件下,氨气在气体产物中所占的体积分数为。
(4)反应①,反应② ,反应③ 。反应②+反应③=反应④。全部溶解在1.0 L氨水中,,则1.0 L溶液中,则,则。
(5)①由晶胞结构图得知,Au原子位于晶胞的顶点和上下面心,而Cu原子位于侧面面心,则C、D处Cu原子的分数坐标分别为。若将旧晶胞中A处的Au原子平移为新晶胞的体心位置,可认为将A处Au原子的分数坐标从(0,0,0)调整为,根据晶胞平移,处的Au原子平移到,而C、D处Cu原子分数坐标分别由平移到,即棱心位置。②求算晶体密度。第一步:确定各原子在晶胞中的个数。根据均摊法,每个晶胞中Au原子的个数为,Cu原子的个数为。第十步:计算每个晶胞的质量。一个晶胞的质量为。第三步:确定晶胞的体积。晶胞的体积为。第四步:代入公式求密度。密度为。
19、答案:(1)-53.7
(2)DE
(3)A
(4)增大气体流速可带走多余的,促进反应正向进行,从而增大氧空穴的量
(5)0.036;55.6;
解析:(1)已知和的燃烧热分别为、,则有:
① 、
②。
和)的汽化热分别为,则有:
③、
④。根据盖斯定律,反应I=-①②+③+④,则。
(2)增大与的投料比,的转化率降低,的转化率升高,A正确;的浓度在反应过程中是变量,当其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体系已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因为两个反应有共同的反应物和共同的产物,所以升高温度,两个反应重新建立平衡的时间相同,C正确;体系达到平衡后,若压缩体积反应I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平衡正向移动,则和的物质的量减少,的物质的量增大,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反应Ⅱ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错误;及时将液化分离,有利于反应I平衡正向移动,但不能提高正反应速率,E错误。
(3)根据题意,第一步为慢反应,慢反应决定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则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大于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第十步为吸热反应,第二步为放热反应,而总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最终生成物的相对能量低于反应物的相对能量。
(4)从催化机理图中能看出与中的O结合生成,而使催化剂出现氧空穴,由题意可知,氧空穴越多,催化效果越好,所以增大气体流速可带走多余的,可以促进反应正向进行,可以增加氧空穴的量。
(5)由表格可知,20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容器中总物质的量,已知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10%,则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设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为,则根据碳原子守恒,平衡时,又因为产生的水的物质的量等于产生的和CO的物质的量之和,即平衡时,再根据氢原子守恒可得,平衡时,由,解得,则平衡时,,则平衡时产生的的物质的量为0.72 ml,。反应中消耗的物质的量为0.72 ml,生成甲醇的物质的量为的选择性为。根据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得,平衡时,,,则反应I的平衡常数。
选项
陈述I
陈述Ⅱ
A
去皮苹果在空气中久置变黄
鸡蛋清中加入浓硝酸后变黄
B
利用医用酒精消毒
利用84消毒液消毒
C
食品包装袋中加入含生石灰的纸包
瓶装药品中放置含无水硅胶颗粒的纸包
D
乙炔能使溴水褪色
乙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取样品,加入烧杯中,加水、搅拌
浑浊
一定变质
B
静置,过滤,将滤渣加入到盐酸中
滤渣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
滤渣一定为
C
向上述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振荡
溶液变红
一定未完全变质
D
甲基橙作指示剂,用盐酸滴定上述滤液20.00 mL
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盐酸消耗的体积一定小于20.00 mL
滴定次数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读数(mL)
滴定前
滴定后
1
0.10
10.20
2
0.22
11.32
3
1.05
10.95
0.05
4.8
19.2
0.15
8.01
离子
沉淀完全的pH
3.2
9.0
1.05
0
5
10
15
20
25
6.0
5.55
5.2
4.95
4.8
4.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调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调考化学试卷docx、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调考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工业流程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