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栾川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栾川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中华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中的火药含有硫黄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水变成冰是放热反应
C.“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展现了气溶胶的特性
D.“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烟花呈现金属元素的焰色是发生了物理变化
2.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9 g氘化锂()中含有的中子数为0.4
B.标准状况下,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5
C.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0.1
D.5.6 g Fe与硫单质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
3.下图为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氢化物为固态时,其一定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氧化物M2中M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比氧化物M1中的高
C.最后生成的碱一定为强碱
D.M的气态氢化物为碱性气体,其与M的最高价含氧酸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锶(Sr)为第五周期ⅡA族元素,工业上常以天青石(主要成分为,含少量)为原料制备六水氯化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已知:高温焙烧时,转化为SrS、BaS)。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态锶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B.“操作1”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C.加入适量硫酸的目的是除去
D.制取无水时,一定要在无水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至恒重
5.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极性分子,还能再以配位键与Z形成的离子结合
B.简单离子半径:
C.Z单质能从Y的简单氢化物中置换出Y
D.X、W的简单氢化物的熔沸点:X>W
6.X、Y、Z、W四种元素中,基态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基态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W的核电荷数是Y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熔点较高,可用作耐火材料
B.与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
C.基态W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D.与分子中X和Y的杂化方式相同
7.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在解决湖泊、海洋富营养化以及城市废水处理等领域,均有着光明的应用前景。该电池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下的沉积物,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B.b极电势高,物质M可能是或
C.两电极间的水层起到质子交换膜的作用
D.若用此电池进行粗铜精炼,每消耗5.6 L (标准状况)时,溶解32 g粗铜
8.研究人员新研制出一种在温和电解液中基于BQPH正极材料的水系空气可充电锌/有机电池,在电池电能耗尽后,无需外接电源,可直接充电到接近初始状态。充电时,正极区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需将电池暴露在有的环境中即可实现充电
B.充电时正极区总反应:
C.若用该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理论上消耗可自充电到接近初始状态
D.充电时从正极材料脱出
9.室温下,用溶液浸泡NiS固体,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氨水,产生蓝色沉淀。已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后所得溶液中存在:
B.滤液中加入氨水产生蓝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C.欲使反应正向进行,则需满足
D.用溶液浸泡PbS固体,不能得到CuS固体
10.是传统的重金属离子沉淀剂,常温下对的沉淀规律进行探究,得出如图所示的硫化物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已知: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a表示CuS对应曲线
B.反应的平衡常数约为100
C.含MnS和CuS的悬浊液中:
D.将浓度均为的溶液、溶液等体积混合,有沉淀产生
11.N-异丙基丙烯酰胺可形成一种高分子膜,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有温敏特性(如图所示),其结构中具有亲水性的酰胺基和疏水性的异丙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通过加聚反应合成高分子膜
B.升温时高分子膜中有O—H键的形成
C.高分子膜在低温时以亲水作用为主
D.高分子膜在高温时会发生体积收缩
12.实验室可利用乙醛和苯甲醛为原料,在无水醋酸钠催化下通过羟醛缩合反应合成肉桂醛。其反应机理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1 ml肉桂醛最多可与加成
B.受—CHO的影响,乙醛中上的氢原子具有一定的酸性
C.对于此反应,无水碳酸钠比无水醋酸钠有更好的催化活性
D.在水中的溶解性:乙醛肉桂醛,D错误。
13.答案:B
解析:浓盐酸和反应制备需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A错误;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B正确;NO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因而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物,会覆盖在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所以不用稀硫酸和反应制备,D错误。
14.答案:A
解析:较低温度时受热分解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达到实验目的,A符合题意;NO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且NO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不符合题意;和亚硫酸钠发生反应,不能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除去中含有的少量HCl,应选择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C不符合题意;题图4装置中不能使用酒精液封,因为酒精与水互溶,不能隔绝空气,不能防止被氧化,方案设计错误,D不符合题意。
15.答案:(1)烧杯、漏斗、玻璃棒
(2)油浴
(3)活性炭比表面积大,容易吸附杂质(答案合理即可)
(4)①将温度计液泡放在克氏蒸馏头支管口处;②减小压强,降低物质的沸点
(5)①当滴入最后一滴(半滴)标准盐酸时,溶液恰好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②86.24
解析:(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漏
斗、玻璃棒。
(2)98℃接近水的沸点,水易损耗且难补充,所以选择油浴加热。
(3)活性炭比表面积大,能与杂质充分接触,容易吸附杂质,从而进行除杂。
(4)②该装置接真空系统,可以抽离装置中的气体,使装置中的压强降低,从而降低物质的沸点,降低能耗。
(5)①向反应后含有NaOH的溶液中滴入2滴甲基橙,溶液最初为黄色,随着盐酸的滴入,碱性不断减弱,滴定终点的现象为当滴人最后一滴(半滴)标准盐酸时,溶液恰好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②第一步:列出关系式
根据各物质间的反应系数可得关系式。
第二步:计算D-葡糖醛酸内酯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
由题意可知加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实验中第2组数据误差较大,舍去,所以由第1、3、4组数据求出消耗标准盐酸的平均体积为25.50mL,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为,所以D-葡糖醛酸内酯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第三步:计算D-葡糖醛酸内酯的物质的量
根据D-葡糖醛酸内酯与NaOH按物质的量之比1:1进行反应可得D-葡糖醛酸内酯的物质的量=。
第四步:计算D-葡糖醛酸内酯的质量分数
D-葡糖醛酸内酯的质量分数=。
16.答案:(1)升温(或搅拌或适当提高碱浓度)
(2);和
(3)
(4)20;如果pH过高或过低,溶解
(5)和除去“滤渣Ⅲ”中易升华的
(6)
解析:(1)为提高“碱浸Ⅰ”工序的化学反应速率,除了将碲渣“球磨”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为升温、搅拌或适当提高碱浓度。
(2)S、Se、Te均属于第ⅥA族元素,所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的形式相同,即,所以“碱浸Ⅰ”工序时,生成进入溶液。碲渣中均与NaOH溶液反应进入溶液,所以“滤渣I”的成分为CuO和。
(3)加入进行脱硅得到沉淀。
(4)已知的,则,所以。“沉碲”工序时溶液的pH应控制在5.8~7.6,因为二氧化碲易溶于强酸或强碱生成盐,pH过低或过高将溶解。
(5)和在微酸性和中性水溶液中易水解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又因熔点为340℃,易升华,所以“煅烧”工序的温度大于340℃的目的是除去“滤渣Ⅲ”中易升华的。
(6)“电解”工序时,在阴极放电生成Te,其电极反应式为。
17.答案:(1)①+134;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月考),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