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解析版).docx
    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原卷版)第1页
    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原卷版)第2页
    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原卷版)第3页
    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解析版)第1页
    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解析版)第2页
    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18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原卷版docx、第18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2023·临沂模拟)驯鹿是一种迁徙动物,春天一到,便离开越冬地向北迁往繁育地。下图为“加拿大驯鹿迁徙路线图”。读图,回答1、2题。1.驯鹿的越冬地和繁育地主要植被类型分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苔原C.苔原、冰原D.亚寒带针叶林、苔原2.影响驯鹿越冬地和繁育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C.洋流分布 D.地面状况【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加拿大北部为苔原气候,往南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分别是苔原和亚寒带针叶林。第2题,读图并结合上题可知,影响驯鹿越冬地和繁育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2023·南昌一模)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图示意秦岭及其附近植被类型分布情况,虚线表示植被类型分界线。据此完成3、4题。3.甲地植被类型是(  )A.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4.实际观测发现Q点水分条件优于P点,主要原因是Q点(  )A.光照少,蒸发弱 B.气温低,蒸发弱C.迎风坡,降水多 D.纬度高,降水多【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该山地为秦岭,秦岭是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甲地植被类型分布在秦岭北侧的山麓地带,在南侧分布在山麓自然带以上,海拔较高处的自然带。因此甲地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第4题,Q点位于秦岭的北坡,属于阴坡,光照少,蒸发弱;P点位于秦岭的南坡,属于阳坡,光照强,蒸发较强,因此Q点水分条件优于P点;Q点和P点是同一自然带分布的上界,气温差别不大;Q点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一般情况下,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地形与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关系可以很好地揭示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下图示意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垂直分布。据此完成5、6题。5.与800米以下地区植被覆盖度分布关联度最大的因素是(  )A.土层厚度 B.地形起伏C.物种丰富度 D.人类活动6.800米以上地区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  )A.海拔高度 B.水热变化C.面积大小 D.植物群落【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500米以下地区植被覆盖度北坡没有数据,南坡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降低,500到800米之间南坡和北坡的植被覆盖度基本重叠,而南坡和北坡作为阳坡和阴坡,结合实际情况可知,土层厚度和地形起伏,物种丰富度均有不同,此时有重叠部分,说明800米以下地区植被覆盖度与这些因素关联不大。可推测由于海拔较低,有人类活动干扰,影响不同坡向植被覆盖度。第6题,由图可知,800米到2 000米范围之内,南坡植被覆盖度好,在2 000米以上,北坡植被覆盖度好。随海拔高度上升,水热组合状况会发生变化,阳坡热量条件较阴坡好,但蒸发也更旺盛,水分条件较差,故800米以上地区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热变化。海拔高度一致;面积大小和植物群落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且水热组合状况的不同会影响植被分布面积大小和植物群落。林线是指高海拔地区的森林分布上限,与最热月平均气温密切相关。山地暗针叶林带可作为青藏高原及边缘山地的林线标志。下图为沿30°N、自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至高原腹地部分山峰垂直带谱中的山地暗针叶林带分布示意。据此完成7、8题。7.自东向西,图示山峰的(  )A.相对高度差变大B.暗针叶林带宽度变小C.林线呈上升趋势D.雪线的海拔有所降低8.就同一海拔高度而言,推测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普遍要比高原腹地的(  )A.树木生长季短 B.平均风速高C.年均降水量小 D.太阳辐射强【答案】7.C 8.A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自东向西,图示第3座山峰的相对高度差最大,第1,2座山峰的相对高度差较小,自第4座山峰向西整体相对高度差变大,但也存在波动变化;自东向西,暗针叶林宽度在第2座山峰处最小,在第6座和第8座山峰处宽度最大;自东向西,林线整体呈上升趋势,由最东部的3 000米高度到西部已上升至4 500米高度左右。材料中没有给出各山峰的雪线信息,无法判断雪线的变化趋势。第8题,由材料“林线是指高海拔地区的森林分布上限,与最热月平均气温密切相关”并结合图示可知,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林线普遍比高原腹地的林线要低,说明最热月平均气温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要比高原腹地要低,就同一海拔高度而言,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普遍要比高原腹地的最热月平均气温要低,林木生长季短;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年均降水量要比高原腹地大,降水天气要多,云量多,太阳辐射较弱;高原腹地受高原热力因素影响大,温差大,风力要大;再加上高原腹地相对平坦,摩擦力小,平均风速要大,东部边缘地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对风的阻挡作用明显,平均风速较小。滇西北的大理苍山位于洱海西侧,是研究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的典型山体。研究发现,西坡低海拔地区存在植被逆向更替分布,呈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现象。下图示意大理苍山东西坡植被垂直分布。据此完成9、10题。9.推测东坡耕作区原生植被是(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 D.干热河谷灌丛10.西坡低海拔地区出现倒置垂直地带性现象,主要原因是(  )A.山谷地,焚风效应B.海拔较低,气温高C.谷底河畔,风力强D.深居内陆,水汽少【答案】9.A 10.A 【解析】第9题,大理苍山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基带不可能为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结合材料可知,大理苍山西坡低海拔地区存在植被逆向更替分布,呈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现象,西坡河谷地区植被为亚热带干热河谷灌丛,以上为耕作区,在往上为云南松林,而东坡从河谷地区为耕作区,以上为云南松林,据此推断东坡耕作区水热条件较西坡好,由于处于亚热带,因此耕作区的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10题,结合材料可知,西坡低海拔地区存在植被逆向更替分布,呈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现象。最主要成因是受地形影响,位于季风的背风坡,出现焚风效应,气流下沉,降水少;从图中信息看,河谷相对高度低于2 000米,说明海拔不是自然带倒置的主因;谷底受地形影响,风力不大;该河段会受到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的影响。山体隆起可改变区域的热量状况,导致自然带分布呈现非地带性特征。下图示意秦岭-大巴山山区沿某经线海拔1 500米处年均气温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1、12题。11.海拔1 500米处年均气温太白山明显高于汉江谷地,主要原因是太白山海拔1 500米处(  )A.太阳辐射强 B.地面辐射强C.大气辐射强 D.大气逆辐射强12.太白山的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分布上限明显高于米仓山,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降水C.太阳辐射 D.山体高度【答案】11.B 12.D 【解析】第11题, 太白山与汉江谷地其纬度差异相对较小,同海拔的太阳辐射强度大体相当。同海拔太白山附近大气距其山坡面近,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山坡面附近大气获得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大气辐射是由大气释放出的辐射,大气辐射强,地面热量流失多,气温更低。太白山海拔1 500米处气温高是由于其坡面地面辐射强,相较于汉江谷地,汉江谷地云雾更多,大气逆辐射更强。第12题,米仓山与太白山纬度差异相对较小,故影响其落叶阔叶林植被带上限的因素与纬度关联度较小。影响植被带上限的主要因素为温度,且两座山均有森林分布,故降水对上限的影响相对较小。由于两地纬度接近,地形又多为山地,即太阳辐射强度大体相当。山体作为凸起的热源,吸收太阳辐射并转化成长波热能,其温度远高于相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太白山因其高度更大,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更强,其相同海拔的温度相较于米仓山更高,故其森林植被的上限更高。张教授在我国辽东半岛野外考察,下图是其绘制的某地东西剖面上的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图中能反映此区域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植被是(  )A.落叶阔叶林 B.草甸C.针叶林 D.灌丛14.洼地处生长着草甸而不是乔木,主要是因为洼地处(  )A.气温较低 B.土壤较薄C.土壤水分较多 D.光照较少【答案】13.A 14.C 【解析】第13题,该地位于辽东半岛,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能反映此区域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植被是落叶阔叶林。第14题,洼地易积水,洼地生长草甸而不是乔木的主要原因是洼地处土壤水分较多;洼地地势低,气温较高、土壤较厚;光照对生长草甸或乔木影响较小。(2023·洛阳一模)某考察人员对我国一区域的两座山峰——长白山(41°55′N,128°11′E)和老白山(44°06′N,128°03′E)植被垂直带谱进行比较研究,绘制了两座山峰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4、5题。15.图中P自然带主要为(  )A.常绿阔叶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荒漠带 D.温带草原带16.推测老白山偃松林带的植物特性是(  )A.植株低矮 B.抗寒性差C.树干粗壮 D.叶片宽大【答案】15.B 16.A 【解析】第15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P地海拔较低,属于山体基带,山体基带对应的自然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相同,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区域的自然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第16题,读图分析,偃松林带分布在针叶林带和岳桦林带之上,且分布海拔较高,说明老白山偃松林带热量条件差,因此该自然带的植物为了适应低温环境,植株较为低矮;据材料可知,偃松林位于高纬度的高海拔地区,抗寒性强;因热量条件差,树干发育不足,形态短小;针叶林叶片小。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天山云杉是亚洲中部山地的特有树种,在我国仅见于新疆,是天山山地最主要的地带性植被。云杉喜冷湿、耐阴,其分布受温度、降水等因素影响很大,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对天山北坡的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图示意天山中段某林场各海拔云杉林占比。(1)简析天山云杉林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的原因。(2)指出该林场云杉林在海拔上的分布特征,并说明理由。(3)列举该林场天山云杉林至山麓的自然带类型。【答案】(1)天山北坡为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天山北坡为阴坡,气温较低,蒸发量相对较小,满足天山云杉的生长条件。(2)特征: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1 600米-2 600米,1 600米以下和2 600米以上占比较小。理由:1 600米-2 600米,受地形抬升的影响,降水相对较多,水热配合好。1 600米以下,降水较少,水分条件限制乔木生长,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等。2 600米以上,气温较低,热量因素限制乔木生长。降水减少,土壤相对贫瘠,可生长空间较小等。(3)山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山北坡受到来自北大西洋和北冰洋湿润气流的影响较大,为迎风坡,水汽在沿山地抬升的过程中,容易凝结,形成降水,降水较多;天山北坡为阴坡,光照条件较差,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满足天山云杉生长发育所需条件。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林场云杉林在海拔1 600米以下分布较少,主要原因:海拔1 600米以下,人类活动较多,对云杉的干扰较强;海拔1 600米以下,对湿润水汽的抬升作用较小,降水较少,水分条件较差,限制云杉的生长。在海拔1 600—2 600米之间,云杉分布较多,主要原因: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山地对湿润水汽的抬升作用增强,降水增多,水热组合状况变好,满足云杉生长发育所需条件;海拔1 600—2 600米,人类活动较少,对云杉的扰动较小,有利于云杉的生长。在海拔2 600米以上分布较少,原因: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水分条件变差;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海拔2 600米以上,土壤发育较差,土壤贫瘠。综上所述,天山云杉在海拔上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海拔1 600—2 600米之间,海拔2 600米以上和海拔1 600米以下分布较少。第(3)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海拔1 600米以下,水分条件较差,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基带应为温带荒漠带。所以天山云杉林至山麓随着水分条件变差,自然带呈现山地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的演变。(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①②自然带分别是(   )A.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图中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1.B 2.A【分析】1.读图可知,①位于美国西部内陆高原山地地区,受西部高大山地阻挡降水,距离东部地区较远,东部大西洋的水汽到达也少,降水少,自然带以温带草原带为主;②地区位于美国东部五大湖附近,受大西洋的水汽影响大,降水较丰富,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2.图中②③④自然带分布呈现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而引起的热量差异导致的分异。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A正确;垂直分异规律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B错误;干湿度地带分异主要是水分条件的差异引起的分异,主要体现在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C错误;地方性分异规律受的是地方性因素如(地形、水源、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而发生的地带性自然带的改变、缺失、或分布受限等。D错误。故选A。【点睛】地域分异的判断方法:地域分异的判断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是垂直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中低纬度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垂直分异。(2021·全国乙卷·高考真题)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一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A.整体向北移动 B.整体向南移动 C.面积扩大 D.面积缩小4.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 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 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5.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B.目前基带气温高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D.冰期基带气温高【答案】3.D 4.B 5.D【分析】本题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3.全球气温升高,苔原带南部植被会出现变化,亚欧大陆北部为海洋,苔原带无法向北延伸,苔原带面积缩小,D正确。4.亚欧大陆北部,受海洋的影响大,且气温低,湿度东西向差异小,植被差异小,B正确。东西向所处纬度基本相同,西岸受暖流影响气温高,东岸受寒流影响气温高,A错误。水分对植被生长影响大,C错误。亚欧大陆北部受高压控制,降水少,D错误。5.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一阴山一线。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冰期基带温度高,针叶林带以上温度高,不满足基地特有物种的生长条件,D正确。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有冰雪存在,温度低,AB错误。针叶林所处海拔高,冰期气温低,C错误。(2021·山东·统考高考真题)下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   )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 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 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7.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东南季风 B.局地环流 C.山地坡度 D.土壤肥力【答案】6.C 7.B【分析】6.从图中可看出,草原Ⅲ位于山麓冲积扇处,地下水位较高,草原的水分条件最好,A、B错误。结合大兴安岭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分界线处,东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风受地形阻挡抬升,由于草原Ⅱ处位置较低,抬升不明显,降水较少,水分条件最差,C正确,D错误。故选C。7.结合大兴安岭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上空常年受西风的影响,特别是冬春季节,山地西坡冷空气堆积,东坡形成下沉焚风,越往下空气越干燥,到200-400米附近(平台-察尔森)尤其严重。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到长白山等众多山脉的阻挡,到达此地的降雨量也不大,(察尔森以上抬升明显降水略多形成草原Ⅰ,平台以下受地下水影响水分条件也较好,形成草原Ⅲ。)因此平台-察尔森便因为局部环流差异形成了草原Ⅱ。故选B。【点睛】 本区基带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在寒冷而干燥的蒙古高压的控制下很少降水,只有在强烈的冷锋过境时,才产生降雪,但降水量不大,每年11月到翌年4月的降水量尚不足全年的10 %。积雪期达 5个月,林内雪深达 30--50cm。与此相反,在一年中的暖季,本区东南季风活跃,造成这一时期的降水量可达到全年降水量的 80--90 %。降水多的季节,正好与温暖季节一致,这对与林木生长显然是有利的。因此东坡植被类型的变化与不同高度的气温、降水等因素密切相关。除此之外,地下水的分布对山麓地带的植被生长也有较大影响。(2020·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勘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9.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10.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答案】8.A 9.A 10.B【解析】8.由题干可知当地气候冷湿,水分充足,限制林线因素为热量(最热月均温不低于10摄氏度),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光照热量更充足,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故林线更高;雪线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故雪线更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9.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林线升高,说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暖;雪线降低,说明气候变暖,降水增多,因此,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材料信息表明,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原先的山地冰川和山地森林都被破坏,火山喷发若干年内,山地冰川和山地森林将逐渐恢复,山地森林将逐渐向上恢复,森林上限升高;火山口附近的地温逐渐降低,永久性积雪冰川逐渐增加,向下发展,积雪冰川下限降低,两者发生显著变化,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影响雪线的因素:气温、降水、坡度、坡向、人类活动等。(2020·江苏·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两山地属于(   )A.昆仑山脉 B.秦岭 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1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 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答案】11.D 12.C【解析】11.由题干可知,甲、乙两山地纬度相同,经度都位于100°E附近,而且甲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横断山脉,D正确。昆仑山脉、祁连山脉都处于温带地区,秦岭处于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带,秦岭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北坡基带为落叶阔叶林,ABC错误。故选D。12.由于乙山地地处横断山区,而且位于甲山地的东边,山高谷深,受西边重重山岭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越过山地,在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乙山地的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烈,所以,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属于非地带性现象,C正确。乙山地基带受焚风效应影响,热量充足,A错误。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与山谷风影响无关,B错误。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是因为基带受焚风作用强烈,气候干热,并不是基带原生植被被破坏,D错误。故选C。【点睛】根据“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的规律可以判断山体所处的气候区。13.(202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下图为“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及该区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图”。(1)写出图中自然带II的类型,并简析其向南凸出的原因。(2)根据右图中冰川、河流的分布,简述该局部区域的地势特征;结合地势特征,用曲线绘出虚线框内M河流域与N河流域的分水岭。(3)分析右图中R处附近冰川较多的原因。【答案】(1)类型:苔原带。原因:受地形影响,地处山地,气温低(2)地势特征:山地呈东北——西南走向;中间高,东、西低。分水岭:(3)靠近海洋,水汽在极地东风吹送下,受地形抬升,降雪多;纬度高,气温低,积雪消融少,积累多,冰川多;山谷发育,积雪易留存,冰川数量多。【分析】本题以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及该区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图为材料,涉及自然带类型、自然带影响因素、地形地势特征描述、分水岭的位置、冰川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知识及原理,解答地理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科分析及阐释能力。【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到,II自然带主要位于北冰洋沿岸附近,靠近极圈附近,其南部III自然带位于大陆内部,面积广大,为亚寒带针叶林带,II自然带应为苔原带,I自然带位于极圈以内,靠近极点附近应属冰原带。向南突出的原因:从图中位置来看,该地位于东经60°附近,其植被带向南突出的方向,大致为南北方向;该地位于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附近,乌拉尔山大致呈南北走向,其海拔相对较高,其西侧为东欧平原,东侧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乌拉尔山较东西两侧海拔高,气温更低,因此其植被带发育为高纬度的苔原带。(2)河流应由高向低流,河流的流向一般可判断地势的走向。从该地区河流分布来看,其东部河流向东流,西部河流向西侧流动,说明其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从中部山峰高度来看,其北部山峰大致位于1200~1300米左右,其南部山峰大约为1400~1500米左右,中部地区南高北低。河流应由高处向低处流动, M流域与N流域其支流的源头的中间地带应为山地分水岭,将中间地带连接成线,即为M河流域和N河流域的分水岭,如下图:(3)从图中可以看到R地纬度较高,其北部靠近北冰洋,从纬度来看,该地位于极圈内部,受极地东风影响较为显著,北冰洋水汽在极地东风的吹送下向南运动,R地为乌拉尔山北部,受地形抬升影响,该地降雪较多。同时该地纬度较高,常年气温较低,积雪融化的相对较少,大量积雪易累积,易形成面积较大的冰川。从河流分布图可以看到R地附近河流众多,河流多从山谷流出,山谷发育较多,谷地受太阳辐射影响相对较少,其积雪更易储存,其谷地冰川数量较为众多。

    相关课件

    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17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原卷版docx、第17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网络构建,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雪线高储雪少,雪线低储雪多,热点应用,真题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18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原卷版docx、第18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