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金明中学西校部2022-2023学年上学期11月份月考 七年级语文(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64653/0-170583719861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开封市金明中学西校部2022-2023学年上学期11月份月考 七年级语文(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64653/0-170583719868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开封市金明中学西校部2022-2023学年上学期11月份月考 七年级语文(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64653/0-17058371987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开封市金明中学西校部2022-2023学年上学期11月份月考 七年级语文(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开封市金明中学西校部2022-2023学年上学期11月份月考 七年级语文(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带给人震①的力量,例如在《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中,我们感受到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在她的引导下,“我”②然大悟:——原来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名称,从此“我”学会了不少词,这些词使得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也使得“我”有了③然不同的生活,总是企盼新的一天快些到来。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咬文嚼字,更要学会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qì jiá B.qǐ jué C.qǐ jiá D.qì jué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①憾②优③裁 B.①撼②优③截 C.①憾②恍③裁 D.①撼②恍③截
2.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8分)
3.名著阅诗。(4分)
从下面所给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说说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刻画了她怎样的人物形象。
①长妈妈 ②衍太太
示例]①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说话时指指点点,懂得许多规矩,有满肚子的麻烦礼节,跟“我”讲“长毛”的故事,(1分)反映出她好事、唠叨、迷信的性格特点(1分);但是她关心“我”的心事,给“我”买《山海经》(1分),又反映了她性格中善良、朴实的一面。(1分)
②衍太太教唆孩子们“吃冰”,让“我”看坏书;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在背后散播流言;父亲弥留之际,让“我”大喊大叫,扰得父亲去世时也不得安宁,使“我”愧疚一生。(2)这反映了她心术不正、自私多言、爱使坏、迷信的性格特点(2)
具体内容两分,人物形象两分
4.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D
看花,仿佛就是看自己的内在天气。心中有兰的人,____________;心中有荷的人, _______;心中有菊的人,___________心中有梅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嫩蕊凝珠是无暇的天气 ②空谷幽姿是芬芳的天气
③疏影暗香是清幽的天气 ④傲霜独立是高洁的天气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
5.语文老师在班上组织开展了一次“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共5分)
(1)老师要求同学们办一份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黑板报,小雨同学想将黑板报分为四个栏目,每个栏目都以四字短语呈现,请仿照拟出的两个栏目,为他补写出另外两个栏目的名称。(2分)
栏目一;诗意友情 栏目二:交友准则 栏目三:相处之道 栏目四: 友谊内核
(只要是有关交友、跟所给栏目不同的四字短语都可以给分)
(2)下图分别为“朋”字和“友”字的甲骨文。“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请根据“朋”和“友”的甲骨文字形解读“朋友"的内涵。(3分)
[示例]“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1分)“友”字的甲文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意。(1分)故“朋友”的内涵是“平等、友好”。(1分)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6——8题(8分)
(一)
【甲】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乙】济南的秋天是诗境。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化。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6.甲乙两文都写了济南的山,请比较两文中的山的不同特点。(2分)
甲文突出了雪后山的秀美灵动的特点(1分),而乙文则突出了秋色中山的多彩淡美的特点。(1分)
考点:景物特征的分析
方法:1.审要求,明对象。2.筛信息,画词句。原文有,找原文,若没有,分析概括,找共性。
7.请分析甲文中段首语的作用。(2分)
考点:作用:内容、结构
总领全段(引出下文),(1分)表达对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喜爱和赞美。(1分)
8.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考点: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1)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薄雪人格化,(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夕阳照耀下雪后小山的色彩美,表达了作者对雪后小山的赞美和热爱。(1分)
(2)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连用两个比喻,将山腰颜色的变化比作薄雾流动,细风调和,(1)生动形象地写出山腰中色彩的变换,如梦如幻,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山的赞美和喜爱。(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2分)
让我看着你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她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⑦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9.阅读文章,完成对事件过程的梳理。(2分)
时间:某一天
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
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
10.经过情感的陶冶、锻炼,散文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抒情味。反复朗读,写下你的发现(4分)
原文: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
小牟:母亲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
小牟在朗读的过程中遗漏了几个字,小山认为,这样一来,与原文的表达效果不同了。你能帮着小山分析一下吗?考点:炼字(赏析副词“最”、“竟然”)
“最”本义是副词,在程度上达到极点,这里指母亲极度不能忍受残缺,表示母亲是个爱美、追求完美的人;(2分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这里指母亲为了不让儿子为难,也可以让那个女孩看见这个世界,更是为了自己可以继续看着儿子,而做出的艰难选择,既出乎意料,也让人感动,母亲用这样的方式延续对儿子的爱。说明了母亲是一个慈爱、大爱的人。 (2分)
11.文学的一部分生命就存在于它的声音里。请你根据“知识卡片”的提示从重音的角度对第⑥段画线句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3分)
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知识卡片:
重音是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某些词抒发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抒发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抒发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短语进行重读,加以强调。重音常常落在动词、表示程度的副词、或者修饰动词的状语上。
示例:重读“挣扎”,强调母亲身体的虚弱,重读“足足”,强调母亲看我的时间之久,重读“盯”,强调母亲对我满眼不舍,表明即将离世的母亲对我深深的爱与不舍。 (3分) (只要分析三个动词、副词或者状语,合情合理即可))
12.在《秋天的怀念》中,描写了一位身患重病,却一心想要帮助儿子走出困境的母亲形象,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在本文中,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3分)
①爱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怕我为难而主动要求捐献眼角膜。②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③豁达:说起身后事,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④追求完美:母亲唠叨身后事时,惦记还少了一条裙子。⑤善良:不愿我为她耽误工作;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5—18题。(共11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笞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词。(4分)
(1)静以修身 (3)意与日去
(2)险躁则不能治性 (4)日月广明之道
(1)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2)修养 (3)日子,岁月 (4)道理
2.甲文作者主要从 和 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这两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3分)
修养(做人) 学习 (1分)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须要静。(1分)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1分)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作者与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2分)
4.结合选文,关于修身治学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谈谈自己的感受。(2分)
能围绕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博览群书、珍惜时间等角度谈感受即可。(2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7—18题。(共4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7.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涌”字的表达效果。(2分)
“涌”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也写出了诗人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营造了壮阔的意境。(2分)
1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抒发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2分)
开封市金明中学七年级上期11月测试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1)C(2)D
2.①逝者如斯夫②思君不见下渝州③海日生残夜④江春入旧年⑤回乐烽前沙似雪⑥受降城外月如霜⑦枯藤老树昏鸦⑧古道西风瘦马 (每空一分,共8分)
3. [示例]①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说话时指指点点,懂得许多规矩,有满肚子的麻烦礼节,跟“我”讲“长毛”的故事,反映出她好事、唠叨、迷信的性格特点;但是她关心“我”的心事,给“我”买《山海经》,又反映了她性格中善良、朴实的一面。
②衍太太教唆孩子们“吃冰”,让“我”看坏书;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在背后散播流言;父亲弥留之际,让“我”大喊大叫,扰得父亲去世时也不得安宁,使“我”愧疚一生。这反映了她心术不正、自私多言、爱使坏、迷信的性格特点
4.正确D。根据“心中有兰”的提示,第一空选②,根据“心中有荷”的提示,第二空选①,根据“心中有菊”的提示,第三空选④,最后一空选③。(4分)
5. (1)[示例]相处之道、友谊内核等。
(2)[示例]“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友”字的甲文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意。所以“友”字的本义是友好。故“朋友”的内涵是“平等、友好”。
二、现代文阅读
(一)6. 但甲文突出了雪后山的秀美灵动的特点,而乙文则突出了秋色中山的 多彩淡美的特点。(2分)
7.总领全段(引出下文),表达对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喜爱和赞美。(2分)
8.(1)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夕阳照耀下雪后小山的色彩美。(2分)
(2)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山腰中色彩的变换,如梦如幻。(2分)
(二)(2分)
9.①我劝男孩的母亲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她不肯,还责难我。②男孩的母亲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 (2分)
10.“最”表示母亲是个爱美、追求完美的人,她不能接受残缺;“竟然”突出母亲为了不让儿子为难,也可以让那个女孩看见这个世界,更是为了自己可以继续看着儿子,而做出的艰难选择,既出乎意料,也让人感动,母亲用这样的方式延续对儿子的爱。 (4分)
11.重读“挣扎”,强调母亲身体的虚弱,重读“足足”,强调母亲看我的时间之久,重读“盯”,强调母亲对我满眼不舍,表明即将离世的母亲对我深深的爱与不舍。 (3分)
12.①爱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怕我为难而主动要求捐献眼角膜。②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③豁达:说起身后事,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④追求完美:母亲唠叨身后事时,惦记还少了一条裙子。⑤善良:不愿我为她耽误工作;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分)
三、古诗文阅读
13.(1)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用,用来
(2)修养 (3)日子,岁月 (4)道理
14.修养 学习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须要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15.作者与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16.能围绕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博览群书、珍惜时间等角度谈感受即可。
17.“涌”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也写出了诗人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营造了壮阔的意境,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
18.抒发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主题
古诗文名句
山水
孔子在江边,望着奔腾不息的江水,感慨时光匆匆:“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峨眉山月歌》中写月映清江美景,抒发惜别之情:“夜发清溪向三峡,②思君不见下渝州。”
日
月
王湾从残夜未尽,红日初升的美景中悟出人生哲理:“③海日生残夜,④_江春入旧年。”《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大漠似雪,月华如霜,李益的愁思在笛声中蔓延:“⑤回乐烽前沙似雪, ⑥受降城外月如霜”
动物
元代马致远用景物的组合表现在外游子的浓浓乡愁“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⑧古道西风瘦马”
起因:
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
出现矛盾:
①我劝男孩的母亲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她不肯,还责难我。
1分
解决矛盾:
我的母亲主动提出捐献眼角膜给患者,因为她想一直看着我。
事件结局:
②男孩的母亲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
1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金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金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任选一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开封市金明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