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缥缈(miǎ) 辟邪(pì) 余晖(huī) 衣衫褴褛(lǚ)
    B.爵士(jué) 戳伤(chuō) 叮嘱(zhǔ) 日月同庚(ɡēnɡ)
    C.拗口(ǎ) 怅然(chànɡ) 恍惚(huǎnɡ) 怦然心动(pēnɡ)
    D.热忱(chén) 纯粹(suì) 哺乳(bǔ) 随声附和(hè)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淳朴 硬郎 刨根问底 淋漓尽致
    B.忧郁 废墟 挑肥拣瘦 风流倜傥
    C.爱幕 派遣 兴味盎然 咄咄逼人
    D.惩戒 溜达 花枝召展 力不暇供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天小李升职了,今天他整个人看起来神采奕奕。
    B.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C.魔术师在春晚舞台上的表演总让我们感到怪诞不经,没有人敢轻易相信。
    D.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时,他又想去方特东方神画,又想去窦圌山,总是见异思迁。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善于运用材料、积累材料、整理材料,才能写好作文。
    B.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左右的花粉。
    C.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
    D.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5.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和《西游记》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B.《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
    C.《朝花夕拾》中,“我”曾从蛇口中救下一只隐鼠,后来这只隐鼠不见了,长妈妈告诉“我”隐鼠是被猫吃了,这使“我”决心和猫为敌。
    D.唐僧师徒经过黄风岭时,遇到一只老虎精拦路,孙悟空、八戒与其打斗时,它抓下自己的虎皮盖在卧虎石上,然后化阵狂风掳走了唐僧。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
    表伯王洪生家,有狐居仓中,不甚为祟①。然小儿女或近仓游戏,辄②被瓦击。一日,厨下得一小狐,众欲捶杀以泄愤。洪生曰:“是挑衅也人与妖斗宁有胜乎?”乃引至榻上,哺以果饵,亲送至仓外。自是儿女辈往来其地,不复击③矣。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①甚:过分。祟:鬼神作怪为害。②辄:就。③击:攻击。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顾野有麦场 顾:看,视
    B.一狼洞其中 洞:洞穴,这里指挖洞
    C.屠自后断其股 股:屁股
    D.引至榻上 引:拉,牵
    7.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
    A.是/挑衅也/人与妖斗宁有胜乎
    B.是挑衅也/人与妖/斗宁有胜乎
    C.是/挑衅也人/与妖斗宁有胜乎
    D.是挑衅也/人与妖斗/宁有胜乎
    8.请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2)自是儿女辈往来其地,不复击矣。
    9.请分别概括屠户和洪生在与动物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
    三、诗歌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稚川山水①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②,汀沙③云树④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⑤,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释】①稚川:地名,所在不详。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②凉:凉爽、舒畅。③汀沙:指靠近水边的沙洲。④云树:高大的树木。⑤秋风思:化用典故,指西晋张翰见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正好吃,于是就命驾回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松下茅亭五月凉”写出了作者宦游的时间。
    B.“晚苍苍”描绘出汀洲云树在暮色下显得一片苍茫的画面。
    C.“无限”写出了行人特别多,“秋风思”点明了此时正是秋季。
    D.“隔水青山似故乡”,指远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
    (2)请分析下面诗句表现的情感,完成下面的表格。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默写。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3)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6)《夜雨寄北》中,运用想象以未来相聚写今日相思,造成回环反复、时空交错之美的诗句是: , 。
    五、综合性学习
    12.在 “文学部落”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以下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调查学生名著阅读情况”是本次活动的内容之一。下列表格是该班40名同学必读的两部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
    关于学生名著阅读情况,从上表中得到什么结论? ( 20字以内)
    (2)下面这幅图是“世界读书日”的一幅宣传画,请你说说看到后的感悟。
    (3)请你写一句含比喻修辞的格言,作为此次课外读书活动的宣传语。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半碗月亮
    顾晓蕊
    ①我去参观画展,在一幅画前驻足,仰头久久凝望一淡墨勾染出的矮墙,院内繁花似锦,墙外一条弯曲的土路伸向远方,一轮皎洁温润的圆月斜挂天上。这是一轮乡下的月亮,细看果然题名:乡间月色。
    ②这幅画将我的记忆带回遥远的童年,那样明晃晃、清亮亮的月亮是来自乡村的,是从吟诵千年的《诗经》中走出来的,脚步轻盈,姿态清朗。不似城里的月光,隔着灰蒙蒙的云层,躲躲闪闪,晦暗不明。
    ③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有月亮的晚上,乡下是不用点灯的。在田间劳作了一天的村民踏着月光归来,烧火做饭,而后端起碗聚在路边树下。在月光的映衬下,每张清秀的、粗粝的、沧桑的、褶皱的年轻或年老的脸上都泛着光亮,吃着聊着,扯谈着田间的活计。
    ④一群孩子在月光下疯跑玩耍,我很少参与其中,尤其金枝、银枝两姐妹在时。我那时六岁,性格内向孤僻,经常或倚或坐在矮墙上,一个人看月亮。我觉得他们是一伙的,我跟月亮是一伙的,要不怎么我笑它也笑。一缕镂饭香钻入鼻中,我不停地朝路上张望。待到母亲披着银白色的月光,扛着锄头缓步走来,我便跳下墙飞奔上前。
    ⑤那年初春,我患了病,咳嗽得很厉害。母亲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十几里外的乡医院看病。药吃了不少,病却不见好转,那天母亲又带我去乡里看病,回来天色已晚。站到院墙外,我捂着心口剧烈地咳嗽着,一只鸟惊飞在月色中。
    ⑥柴门突然开了,门里站着位身穿军装的清瘦男人,是父亲。他挟带着海风的气息风尘仆仆地归来,听邻居说母亲带我看病去了,下厨把饭做好,等候我们回来。母亲惊喜又慌张,目光温柔而甜蜜地缠绕在父亲身上,看他进灶间把汤盛好,端到院中石桌上。
    ⑦我冷冷地看着父亲,心里说不出是怨是恼。他常年不在家,把地里的活撂给母亲,偶尔回来住几天又走了。我恨隔壁家的金枝、银枝,她们的眼睛很大,可心是盲的,脑袋里装满了恶作剧,不时爆出一串嘲笑,但我羡慕她们有个壮如黑塔般强悍的爹,俩人经常骄傲地跟随其后。
    ⑧碗里装大半碗粥,稀得照见人影,我心里更觉委屈,干脆坐着不动。父亲轻叹一声,愧疚地垂头,旋即兴奋地说道:“快看,碗里有什么?”我低头看,什么也没发现。“碗里有个月亮。”父亲又说。可不是吗?碗里有一个白胖的月亮,连母亲也看呆了,分外惊喜,说:“像个剥皮的鸡蛋。’
    ⑨为了给我治病,母亲卖掉了家中攒了半年的鸡蛋。我心情好起来,捧起碗小口地抿着,直到把碗底舔得一干二净。
    ⑩饭后,父亲端出碗水煮大蒜,笑着说:“里面放了冰糖,能治咳嗽的,就着月亮喝下去吧。”那时冰糖稀缺,市面上买不到,是父亲从部队带回来的。那夜我睡得酣甜,仿佛肚子里真的卧了个月亮。
    ⑪随后的几天晚上,我喝着稀粥外加冰糖水,父亲陪我一起赏月,看碗中的月亮碎了又圆。一周后,他匆匆返回时,我的咳嗽竟完全好了。
    ⑫随着父亲转业,我们家搬进了城里。我是在多年以后,才懂得父亲的用意之深——心有明月自澄净。只是我至今未曾问过,坚守海岛的那些艰苦又寂寥的夜晚,他是否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思潮起伏?
    ⑬在静寂的夜里,我又梦见小山村,碗中的月亮轻轻地晃荡着,洒落一枕思念。朦胧间月亮从碗中升起来,变得又大又亮悬在空中,使我放下纠结与挂碍,心中一片空明清澈。
    (选自《儿童文学》,有改动)
    13.文章围绕月亮写了多件事情,请按照示例把下面空白处补充完整。
    村民:月下扯谈→其他孩子:① →六岁时的“我”:矮墙看月→面对大半碗粥的“我”:② →饭后的“我”:就月喝冰糖水→随后的几天晚上“我”与父亲: ③ 。
    14.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父亲轻叹一声,愧疚地垂头,旋即兴奋地说道:“快看,碗里有什么?”
    1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作者由画中月亮联想到童年时乡村的月亮,从而引出下文童年时代“我”与“月亮”相关的美好回忆。
    B.第④段写到隔壁家的金枝、银枝,是为了突出“我”以及其他农村孩子的快乐无忧的生活。
    C.第⑥段加点词语“惊喜”“慌张”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见到常年不在家的丈夫时的喜悦与幸福。
    D.第⑫段中写“我”猜想父亲是否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思潮起伏,表现出多年后对当年父亲常不回家依然不理解和怨恨。
    16.文章以“半碗月亮”为题有何作用?
    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徙,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有删改)
    1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D.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18.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19.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七、作文
    20.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在实践中思考可以有更多的发现和认识。请以“做中学,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叙述你参与学校活动、家庭生活、社会实践的一次经历,详细描述你动手动脑、探究发现的经过,写出你的感想与收获。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500—7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诗句
    表现的情感
    松下茅亭五月凉

    行人无限秋风思

    阅读情况
    没读
    只读音序
    读了部分
    重点选读
    专题探究
    精读与跳读
    《朝花夕拾》
    8
    3
    10
    6
    6
    7
    《西游记》
    2
    1
    18
    4
    8
    7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辟邪(pì)——bì;
    C.拗口(ǎ)——à;
    D.纯粹(suì) ——cuì。
    故选B。
    2.B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硬郎——硬朗;
    C.爱幕——爱慕;
    D.花枝召展——花枝招展。
    故选B。
    3.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
    A.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这里是说小李升职后整个人看起来精神饱满,容光焕发,与语意相符;
    B.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这里是说爱因斯坦在创造方面的才能不说大家都知道,与语意相符;
    C.怪诞不经:怪异之极,违反常理。这里是说魔术师的表演怪异,让人捉摸不透。与语意相符;
    D.见异思迁: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这里是说他拿不定主意,与语意不符。
    故选D。
    4.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语序不当,将“运用材料”与“积累材料、整理材料”调换位置;
    B.重复啰嗦,删去“大约”或“左右”;
    D.成分残缺,去掉“由于”;
    故选C。
    5.A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A.有误,《五猖会》主要记叙了儿时对迎神赛会的急切和兴奋的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经历,展示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和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并没有对“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
    故选A。
    6.C 7.D 8.(1) 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
    (2) 从此小孩们往来仓库,狐狸就不再袭击了。 9.示例:屠户的智慧表现在他决心与狼斗争时立刻占据有利地势,抓住时机奋起抵抗并警觉地识破后狼诡计,最终杀死两狼。洪生的智慧表现在面对狐狸的挑衅,他理智阻止以暴制暴的行为,以友善之举感化狐狸,最终达到双方和平相处的目的。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C.有误,句意: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股:大腿。
    故选C。
    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是挑衅也人与妖斗宁有胜乎”意思是:这是挑起事端引来麻烦,人与妖怪斗,哪有斗赢的呢?“是挑衅也”“是……也”是判断句式,可以断开;“人与妖斗”是主语,“宁有胜乎”是谓语,中间可以断开。故断句为:是挑衅也/人与妖斗/宁有胜乎
    故选D。
    8.本题考虑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主:主人;积薪:堆积柴草;其中:打麦场里;苫蔽:覆盖,遮盖;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
    (2)自是:从此;儿女辈:小孩们;其:代词,代指仓库;不复:不再;击:袭击。
    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屠户的智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观察到了狼贪婪的本性,通过“投以骨”和“复投之”的方法,成功地实施了“缓兵之计”,为自己赢得了时间,同时也分散了狼的注意力;屠户善于利用周围的环境,他注意到野地里有个麦场,并且发现场主堆积柴草在它的中间,盖成小山似的。他利用这个有利地形,躲避并准备反击狼的攻击;屠户还展现出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时机把握能力。他抓住了狼放松警惕的瞬间,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杀死了其中一只狼;屠户识破了狼意图从他后面进行攻击的诡计,杀死了另一只狼。
    洪生的智慧体现在:当家里人在厨房抓到小狐狸并提议把它捶死以发泄愤怒时,洪生能够冷静理性地分析情况,认为这是挑起事端引来麻烦,人与妖怪斗哪有斗赢的呢?他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明智的道路;洪生并没有因为小狐狸可能伤害过他们家的小孩子就对它产生怨恨,反而采取了宽容和慈悲的态度。他把小狐狸放在床上用果子点心等喂它,然后亲手送到仓房旁。以友善之举感化狐狸,最终达到双方和平相处的目的;洪生尊重生命,他没有轻易地结束小狐狸的生命,而是选择了更为仁慈的处理方式。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慈悲也是他智慧的表现。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文:我的表伯王洪生家有狐狸,住在仓中,不大为害,但小孩子如果靠近仓房游戏,就会被瓦片飞来击中。一天,家里人在厨房抓到一只小狐狸,都提议把它捶死,以发泄愤怒。王洪生说:“这是挑起事端引来麻烦,人与妖怪斗,哪有斗赢的呢?”于是他把小狐狸放在床上,用果子点心等喂它,然后亲手送到仓房旁。从此以后,小孩们经过那地方,不再被瓦片击打。
    10.(1)C
    (2) 舒畅/惬意/赞颂风光优美; 思念故乡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C.“行人无限秋风思”意思是: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无限”写出了乡愁之多;与选项内容不相符。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松下茅亭五月凉”,松下茅亭是诗人观赏稚川山水的立足点和题咏之处。时值仲夏,天气已开始炎热,而苍松覆盖下的茅亭却依然凉意袭人,为览眺山水提供了一个宜人的场所。诗人行旅路经此地,在茅亭歇脚,给这次览眺增添一份不期而遇的欣喜,作者赞颂风光优美,表现了诗人舒畅(惬意)的心情。
    “行人无限秋风思”,奔驰道途的游子本就怀有无限乡思,现在突然发现隔河相望的青山竟有些像故乡那座朝夕相伴的青山,更牵起无限乡思。表现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
    11. 山岛竦峙 归雁洛阳边 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言秋日胜春朝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竦、峙、雁、君、郎、朝、愠、剪、烛”等字的正确书写。
    12.(1)(示例) 沉下心来认真阅读名著的同学不到二分之一。(从表格中得到信息, 语句通顺即可)
    (2)(示例)书犹如望远镜,读的书越多,就会看得越远。
    (3)书籍是心灵的良药,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之图表类。
    分析《朝花夕拾》的阅读情况可知,有21(8+3+10)名同学没读或没有认真去读,有19(6+6+7)名同学认真地进行了精读或探究;分析《西游记》的阅读情况可知,有21(2+1+18)名同学没读或没有认真去读,有19(4+8+7)名同学认真地进行了精读或探究。综上我们可得出结论:能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名著的同学不到二分之一。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仔细观察宣传画。画面由三部分组成,主体部分是由两本书卷起来做成的望远镜,上方横排文字写着“4.23世界读书日”,竖排文字写着“关注世界读书日”。望远镜能够让我们看得更远,结合“世界读书日”的提示可知,宣传画表达的意思是:书就像望远镜一样,读得越多,就会看得越远。
    (3)本题考查宣传语。
    示例:书籍如海,知识无尽;阅读如航,探索无疆;书籍如镜,照见内心;阅读如光,照亮前方;书籍如林,繁花似锦;阅读如翼,自由翱翔;书中藏智慧,笔下有乾坤。
    13. 月下疯玩 碗中看月 父女赏月 14.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自己没有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的自责、愧疚的心理;表现出父亲为了让“我”高兴而强装兴奋;体现出父亲对女儿的爱。 15.B 16.“月亮”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碗”与“月亮”联系起来,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新颖含蓄,富有诗意,作者借“月亮”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
    【解析】1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概括。
    (1)根据第④段“一群孩子在月光下疯跑玩耍”可概括为,月下疯玩;
    (2)根据⑧段“碗里装大半碗粥,稀得照见人影,我心里更觉委屈……‘碗里有个月亮’”可概括为,碗中看月;
    (3)根据第⑩段“我喝着稀粥外加冰糖水,父亲陪我一起赏月”可概括为,父女赏月。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赏析与描写方法。
    根据“父亲轻叹一声,愧疚地垂头,旋即兴奋地说道:‘快看,碗里有什么?’”分析,“轻叹一声”“愧疚”“兴奋”运用了神态描写,“快看,碗里有什么?”运用了语言描写,形象而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因为感到没有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而自责、愧疚的心理,为了让“我”高兴而强装高兴的神情,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据此作答即可。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B.“为了突出‘我’以及其他农村孩子的快乐无忧的生活”表述错误。根据第④段“一群孩子在月光下疯跑玩耍,我很少参与其中,尤其金枝、银枝两姐妹在时。我那时六岁,性格内向孤僻,经常或倚或坐在矮墙上,一个人看月亮”分析可知,我性格内向孤僻,不愿与其他孩子一起疯玩,此处描写金枝、银枝两姐妹在月下疯跑玩耍来衬托我得性格孤僻。
    故选B。
    16.本题考查文章标题。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本文围绕着“月亮”回忆了童年的往事,故“月亮”是本文的叙事线索,使叙写内容更加集中;标题把“碗”与“月亮”放在一起,设置了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月亮”自古就有寓意着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作者借“月亮”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从而提示了文章的主旨。据此作答即可。
    17.D 18.花瓣娇小不起眼;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19.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解析】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D.选项内容理解有误。根据⑦段“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徙,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可知,表达的是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而非“惋惜之情”。
    18.本题考查信息提炼与概括。
    根据②段“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可概括为:花瓣娇小不起眼;
    根据③段“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可概括为: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
    根据③段“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可概括为: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
    根据③段“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可概括为: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19.本题考查语段作用。
    结构上,根据最后一段是文章的结尾,结合“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一句,与①段“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呼应,可知有收束全文,照应开头的作用;
    内容上,根据“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结合⑦段“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徙,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可知,有点明主旨的作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20.例文
    做中学,真好
    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9月20日到22日,学校组织380余名学生到盐城千鹤湾青少年素质实践基地开展为期三天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
    20日上午,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带着行李登上了大巴车前往基地,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三天社会实践活动。
    在简短的开营仪式上,基地领导和我校王副校长热情的鼓励、殷切的期盼让同学们对此次活动充满了期待,同时也交代了参训学生在基地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们注意安全。
    开营仪式后,同学们正式投入了实践活动。这次实践活动内容以农事体验、水饺制作、定向越野、素质拓展四大活动为主,以军训、内务训练为辅。
    农事体验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原来干农活比想象中要困难的多。在田间,学生们合理分工,大家齐心协力。有的除草,有的翻土,有的下种,有的浇水……他们在艰辛的劳动中体会到粮的来之不易,体会到父母工作的劳累!
    水饺制作篇
    孩子们自己动手包饺子,感受下厨的快乐!大家围坐在一起,大显身手,有的揉面,有的擀皮,有的包饺子,有的烧火……忙得不亦乐乎。在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就包好了许多饺子。虽然形态各异,参差不齐,但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场面甚是温馨。
    定向越野篇
    这有点像“奔跑吧”,活动中孩子们根据任务清单完成多项任务,在千鹤湾康复医院给老人按摩,教陌生人跳舞,寻找宝盒等。这些活动形式多样,既趣味十足,又具有挑战性,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团队意识,提高了实践能力与沟通能力。
    素质拓展篇
    活动中,通过毛毛虫行进、袋鼠跳等活动磨炼了同学们的意志力和团结度。“独木不成林,一花不成春”,孩子们一次次尝试,一次次互相鼓励,最后伙伴们通力合作,相互加油,胜利完成任务。
    22日下午,在基地操场举行了闭营仪式,实践基地的总教官作了总结讲话,赞赏同学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团结友爱、乐观坚强等优秀品质,勉励同学们再接再厉,不断提高自我,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闭营仪式上,还对优秀中队、优秀学员进行了表彰。
    回程的路上,同学们纷纷表示,以前在家里很少做家务,常常依赖父母,这样的锻炼机会很难得,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对自己的成长很有意义。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请以“做中学,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叙述你参与学校活动、家庭生活、社会实践的一次经历,详细描述你动手动脑、探究发现的经过,写出你的感想与收获。一定要紧紧围绕题目中“做”和“学”二字,既要写出自己“做”的过程,同样也要写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文章主题要围绕着成长路上的经历与收获,例如:我们要勇于实践,或投身到学习实践,或投身到劳动实践,或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了解自己、认识事物,获得收益。
    第二,选材构思。上学以来,学校或班级组织过许多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回忆参加过的一次实践活动,描述活动场景。在写活动过程时,要分清主次,做到详略得当,突出活动中印象深刻的部分。注意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关注到整个场景,也要关注到个体人物的表现,把活动中的场面写精彩。关注活动参加者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进行描写。要把活动的过程和玩法写清楚,写明白。在讲述个人的成长收获时,感情要真挚,也可以适当引用名人名言来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

    相关试卷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1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