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 第22讲 城乡空间结构和景观(讲义)-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0 次下载
- 第24讲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0 次下载
- 第22讲 城乡空间结构和景观(课件)-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1讲 区域认知和区域发展(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1讲 区域认知和区域发展(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0 次下载
第30讲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30讲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网络构建,「未来的粮仓」,「能量的源泉」,海洋大国,真题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建设主体功能区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1 建设主体功能区(基础)知识点2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基础) 考点二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与维护海洋权益知识点1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基础)知识点2 维护海洋权益(基础) 热点应用湾区
考点一 建设主体功能区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知识点1 建设主体功能区(基础)
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功能区
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功能区
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功能区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①适宜开发的土地少我国山地多, 平原少,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和已有建设用地,今后可用于开发的土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少,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这决定了我国必须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②自然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区域开发受到自然资源实际情况的制约。以水资源为例,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少且分布很不均匀;水资源短缺区域不利于大规模开发,如过度开发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③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我国不适宜通过大规模扩展面积来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提高已开发区域的空间利用效率,缓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我国需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主体功能区是区域依据自身资源环境情况、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功能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这里的“开发”特指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1)优化开发区域区域特征: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已经接近饱和的区域。区域范围:包括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 江三角洲角3个区域。主要特点:综合实力较强;经济规模较大;城镇体系比较健全;科学技术创新实力较强。发展重点:着力引导提升国际竞争力发展方向: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继续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题区域。
(2)重点开发区域区域特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区域范围: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江淮地区、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区、成渝地区、滇中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等18个区域。主要特点: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目前开发基础较弱,但未来开发潜力较大。发展重点:促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发展方向:要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承接优先开发区的产业转移等。
(3)限制开发区域区域特征: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区域范围: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一类是重点生态功能区
①农产品主产区: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等7个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和23个产业带。发展重点:大力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②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三江源、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重点: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发展方向: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护和环境保护;引导超载人口逐步转移。
(4)禁止开发区域区域特征:依法设立生物各类自然保护区域区域范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址公园。发展重点:加强监管发展方向:实施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
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关系优化开发区域要通过向重点开发区域转移产业,减轻人口、资源大规模跨区域流动和生态环境的压力重点开发区域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承接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超载人口的能力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要通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逐步成为全国或区域性的生态屏障和自然文化保护区域各类主体功能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很重要,只是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明确一定区域的主体功能,并不排斥该区域发挥其他功能。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国土开发和保护的重大战略。图为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代表( )A.优化开发区域B.重点开发区域C.限制开发区域D.禁止开发区域2.福州所在区域的主体功能是( )A.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协调发展B.开发矿产资源,重点发展第二产业C.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能力D.保护水源地,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新时期我国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明确提出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战略,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国家级经济带为骨架,以区域中心增长极为节点,以县域发展为基础,形成覆盖全国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同时,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国家海洋战略,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区域发展战略: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由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进入 21 世纪后,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知识点2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基础)
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目的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战略,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等。
概况: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出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战略定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带。发展措施:建设沿江绿色生态走廊;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发展规划: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建立区域协同合作机制,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之一。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和多赢效果。
基本内涵:打造“两核三轴一带” ,两核”指北京和天津;“三轴”指“京—津”主轴,“京—保—石”拓展轴和“京—唐—秦”拓展轴; “一带”指沿海经济带。总体思路:确立北京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国际交往的中心地位;定位天津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定位为四个基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及其对协同发展影响
发展条件:三地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优势明显;港口多,海岸线长;科技资源人力资源富集。发展方向: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扩 大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构建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①促进区域间产业的转移与扩散,加强区域的分工与合作。②探索中国特色“大城市病”治理道路,为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发展探索新模式。③有力推进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④探索协同发展的新机制,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新经验。⑤有利于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全国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实现区域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发展条件: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合作基础良好。发展方向: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1)存在的主要问题 (2)主要对策
“老少边穷”地区协调发展
区域内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沟通九省二市,连接东中西
区域内有“老少边穷”地区
有效地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起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分析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方法
协调度反映系统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长江经济带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36%,钢铁工业污染物成为区域工业最大的污染源。2018年4月26日,在武汉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会议上决定,要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下图示意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钢铁工业、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的协调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题。
1.该时期长江经济带( )A.钢铁工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度波动趋势较为一致B.生态环境协调度先降后升,环境质量日趋向好C. 2000年到2006年区域经济协调度迅速提高,生态环境日趋恶化D.2010年经济高协调度以钢铁工业超负荷运转和牺牲环境为代价
2.有利于长江经济带钢铁工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鼓励创新,提技术 B.降低能耗,零排放C.关闭高炉,去产能 D.整合工厂,增产量
考点二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与维护海洋权益
在陆地资源开发程度接近饱和的今天,开发海洋国土、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当前,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进行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加以保障。海洋强国: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
知识点1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基础)
我国的海洋国情:①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②自北向南跨越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冬季海面有结冰③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油气资源和金属矿物储量较多;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渔场面积广阔;还有可转化为动力的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④海洋灾害种类多,包括风暴潮 海冰 海水入侵⑤海洋拥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包括入海河口、珊瑚礁、红树林等⑥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海洋污染蔓延的势头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总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是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主要措施:拓展蓝色经济空间,要立足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清晰规划海洋空间利用格局,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
壮大海洋经济发展的措施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建设
发展海洋渔业,推动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扶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海洋服务业
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以完善的海洋信息采集与传输体系为基础,以构建自主安全可控的海洋云环境为支撑,将海洋权益、管控、开发三大领域的装备和活动进行体系性整合,运用工业大数据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海洋资源共享,海洋活动协同,挖掘新需求,创造新价值,达到智慧经略海洋的目的
大力发展海洋及滨海旅游,加大海洋海岛旅游投资开发力度
深入推进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天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建设,支持海南利用南海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海洋经济,建设青岛蓝谷等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一带:海岸带。九区:辽东半岛海域、渤海湾海域、山东半岛海域、苏北海域、长江口及其两翼海域、海峡西部海域、珠江口及其两翼海域、北部湾海域、海南岛海域。多点:重点城市、重点产业区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区。
海洋权益重要性:海洋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宝库和环境保障,也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竞争与合作的平台。对海洋权益的争夺,从过去主要围绕军事目标、战略要地和海峡通道,发展到更广阔的海洋资源及其他相关经济利益。
知识点2 维护海洋权益(基础)
概念: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范围: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包括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洋安全利益、海洋科学利益和海洋文化利益。)
我国海洋权益的依据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相关法律。《联合国海洋公约》包括两个方面:对传统的基本海洋法律制度进行了细化和完善。如领海、毗连区、大陆架和公海等。制定了许多新的海洋法律制度。如专属经济区、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国、岛屿、国际海底区域、海洋科学技术和海洋环境保护等制度。
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中国对南海诸岛的权利:中国对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以及200多个岛、礁、沙、滩等拥有主权。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
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的依据:①有据可查的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②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③中国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确立了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
2012年,我国为便于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把永兴岛作为三沙市市政府驻地。在永兴岛上设立三沙市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加强我国对南海岛礁及海域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强化海洋国土意识,巩固国家安全有利于促进海洋资源的开发
我国解决南海问题的策略:“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积极采取立法和执法行动。签署并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了《南极条约》,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国内法律,并积极加强海上政府监管,提升海上执法能力。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总面积约5.69平方千米,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礁组成。①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②历史上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③在地质上,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是台湾东部山岭的自然延伸,与琉球群岛以冲绳海槽隔开。
维护海洋权益不仅可以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能够巩固海防,打击海上恐怖活动、走私和跨国犯罪,营造和平、良好的国际海上安全秩序。意义:①有利于扩大资源保有量;②保护海洋环境;③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④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⑤强化全面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①加强海上执法机构能力建设,统筹运用各种手段维护和拓展海洋权益。②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海洋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完善与周边国家的合作。③进一步完善涉海对话合作机制,加强海洋战略设计,制定海洋基本法。
海洋权益与发展战略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安全利益(1)维护我国海洋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发展我国海军力量,维护国家海洋安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和平的发展环境和有利于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2)海洋航道是我国的生命线,只有保证航道的安全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安全。
发展利益提升海洋传统产业,优先发展新兴海洋产业。我国远洋渔业发展迅速,但在技术装备、作业方式、探测能力等方面,需要进行全面提升。大力发展高品质滨海旅游业、深海探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高科技产业。
自2015年5月开始,中国陆续在南海的华阳、赤瓜、渚碧、永暑、美济礁上建造了5座大型灯塔。这5座灯塔均为大型多功能灯塔,可提供综合导航助航服务。塔高在50 ~ 55米之间,夜间发白光,灯光射程22海里。思考: 我国在南海岛礁上建设灯塔的作用以及对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意义。作用:一是保障了国际航线通航安全;二是为海上搜寻救助、防灾减灾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三是有利于降低船舶溢油风险,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环境。意义:对我国维护南海权益、促进陆海统筹与经济一体化、促进军民融合有着重要意义。
山东省是我国海洋大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经济区。下图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在山东半岛所临海域维护的海洋权益主要有( )①内水权益 ②领海权益③毗连区权益 ④专属经济区权益⑤公海权益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甲、乙两处海岸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搭配正确的是( )A.甲-淤泥质海岸 滩涂养殖业B.甲-基岩海岸 建港口C.乙-淤泥质海岸 旅游业D.乙-基岩海岸 开辟盐田
湾区
湾区是三面环陆,一面向海的区域。全球60%的经济总量、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千米范围的湾区内。全球四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湾区)经历四个发展阶段,成为全球顶级城市群和经济中心。据此完成下题。
1.各湾区成长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基础条件是( )A.腹地广阔 B.港口优良C.人力丰富 D.政策优惠
2.世界顶级城市群大多分布在湾区,其产业发展的一般顺序为( )A.创新经济—港口经济—服务经济—工业经济B.创新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港口经济C.港口经济—服务经济—工业经济—创新经济D.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
3.全球四大湾区中城市等级体系与其他湾区明显不同的是( )A.纽约湾区 B.旧金山湾区C.东京湾区 D.粤港澳湾区
湾区是指由一个海湾或相通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当今世界,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革命的领头羊,由此衍生出来的经济效应被称为“湾区经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是世界公认的三大知名湾区。
(2021·江苏卷)近年我国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珠三角城市群(广东省9个城市)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9+2)。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图。据此完成1~3题。
1.相比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更易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的有利条件是( )A.行政管辖关系 B.经济发展水平C.风俗习惯差异 D.人口规模结构2.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更接近( )A.单核多中心结构 B.双核多中心结构C.多中心网络结构 D.核心边缘结构3.将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香港发挥的最大优势体现在( )A.旅游观光 B.生产加工C.消费市场 D.对外联系
4.(2021·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发展战略之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被确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率先取得突破的重点领域。
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向周边地区转移,天津市、河北省成为制造业的主要承接地。(1)说明天津武清区承接北京先进制造业的优势条件。(2)图中所示区域内规划修建一条轻轨客运铁路。说明这一举措对促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意义。(3)历史上的天津因运河而兴,运河文化是天津地域文化之一。京津冀三地正在共同建设运河文化带,你认为天津市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性开发运河文化遗产。
(1)说明天津武清区承接北京先进制造业的优势条件。(2)图中所示区域内规划修建一条轻轨客运铁路。说明这一举措对促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意义。(3)历史上的天津因运河而兴,运河文化是天津地域文化之一。京津冀三地正在共同建设运河文化带,你认为天津市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性开发运河文化遗产。
距北京近;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通过;生产成本低;工业基础雄厚;政策支持。
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程联运(与京津地铁连接);完善京津冀交通运输网络(增加轨道交通的覆盖区域);节省交通出行时间。
挖掘运河沿岸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在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整治沿河景观,保护生态环境;利用运河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等相关产业。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5.2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件)-(新高考专用),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高考评价体系,素养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章第2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最主要,最核心,因地制宜,空间利用,多极化,绿色生态,大陆架,热带气旋,海洋环境状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2编第12章第33讲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2编第12章第33讲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3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