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京石景山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北京石景山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氮气B. 二氧化碳C. 氧气D. 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2. 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水蒸发B. 矿石粉碎C. 干冰升华D. 蜡烛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蒸发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红磷B. 木炭C. 铁丝D. 硫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反应,放出热量,产生白烟,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下列属于可回收垃圾是
A. 铝制易拉罐B. 一次性餐具C. 菜叶D. 鱼刺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铝属于金属,铝制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符合题意;
B、一次性餐具属于干垃圾,不符合题意;
C、菜叶属于厨余垃圾,不符合题意;
D、鱼刺属于厨余垃圾,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是构成人体骨骼的重要物质,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 CaB. OC. HD. P
【答案】A
【解析】
【详解】A、Ca为钙元素,由汉字结构,可知该元素为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B、O为氧元素,由汉字结构,可知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C、H为氢元素,由汉字结构,可知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D、P为磷元素,由汉字结构,可知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A。
6.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 CO2B. H2SO4C. N2D. K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A项错误;
B、硫酸是由氢、硫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B项错误;
C、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故C项正确;
D、氯化钾是由钾、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D项错误;
答案C。
【点睛】单质是指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7. 下列气体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A. CO2B. H2C. O2D. N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CO2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故A不正确;
B、H2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故B不正确;
C、O2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故C正确;
D、N2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故D不正确。故选C。
8. 王安石曾写下“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诗句。能闻到梅花香气的原因是
A. 分子在不断运动B. 分子质量小
C. 分子间有间隔D. 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能闻到梅花香气,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花香四溢,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也不能说明分子质量小,也不能说明分子由原子构成。
故选A。
9. 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 原子B. 分子C. 元素D. 单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
10.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是
A. 牛奶B. 豆浆C. 冰水D. 食盐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A、牛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A不正确;
B、豆浆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B不正确;
C、冰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故C不正确;
D、食盐水是食盐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B. 取用固体
C. 倾倒液体D. 加热液体
【答案】C
【解析】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正确;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固体放在试管底,然后将试管竖起,使固体滑到试管底,正确;C、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错误;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45°角,正确。故选C。
12. 氧气可以用排水法进行收集的原因是
A. 不易溶于水B. 易溶于水C. 密度比空气大D. 密度比空气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选A。
13. 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26 个质子和 30 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4B. 26C. 30D. 56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核外电子数为26,故选:B。
14.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B. 二氧化锰C. 自来水D. 石灰石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C、自来水是由水、矿物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氢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质子数不同B. 电子数不同C. 中子数不同D. 电子层数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故选A。
16. 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
A. Cl2B. 2Cl2C. 2ClD. 2C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C.2Cl.
考点∶考查化学符号的意义。
17.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Fe+CuSO4=FeSO4+CuB. Mg+H2SO4=MgSO4+H2O
C. Fe+O2Fe3O4D. 3CO+Fe2O3=2Fe+3C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B、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 下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A. 氯化铁 FeCl2B. 碳酸 H2CO3C. 氯化钠 NaClD. 氧化铝 Al2O3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氯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 FeCl3,错误,符合题意;
B、碳酸 H2CO3,化学式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 NaCl,化学式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铝 Al2O3,化学式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 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3 瓶气体的是( )
A. 闻气味B. 将集气瓶倒扣水中
C. 观察颜色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鉴别不同物质时,所选择的用品或药品一定要适当,现象明显,操作尽量要简便。燃着的木条在三瓶气体中会有不同的现象,虽然带火星的木条能在氧气中复燃,但是会在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熄灭,因为空气中氧气浓度不够高;三种气体都不会与水发生明显现象;三种气体都是无味的,所以通过闻味的方法无法鉴别。
【详解】A、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气味,用闻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此项错误;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三种气体均不能产生明显现象,故此项错误;
C、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颜色,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此项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使燃着的木条剧烈燃烧的是氧气,没有变化的是空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明显不同,方法简单,故此项正确。
故选D.
【点睛】鉴别物质时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选择适当的用品,通过明显的现象鉴别出来。
20. 下列金属中,与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颜色为浅绿色的是
A. 镁B. 铝C. 锌D. 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硫酸亚铁和氢气,故选:D。
2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CO2用于碳酸饮料B. 干冰用作制冷剂
C. CH4用作燃料D. O2用于炼钢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用于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C、甲烷用作燃料,是因为甲烷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氧气用于炼钢,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 向放有铁丝和铜丝的两支试管中加入溶液,不能证明铁和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 稀硫酸B. AgNO3溶液C. CuSO4溶液D. 稀盐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氢前,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说明铁比铜活泼,不符合题意;
B、铁、铜都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铁、铜比银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符合题意;
C、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不符合题意;
D、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氢前,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说明铁比铜活泼,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 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B. 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 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
D. 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正确;
B、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
C、由图可知,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错误;
D、由图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
故选C。
24. 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个甲酸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 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可知,1个甲酸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共5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符合题意;
D、乙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 实验小组在密闭容器中用CO2和湿度两种传感器探究乙醇燃烧的产物。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1曲线说明乙醇燃烧有水产生
B. 根据图1,可推理得出乙醇中含有氢元素
C. 图2曲线说明乙醇燃烧有CO2产生
D. 根据图2,可推理得出乙醇中含有碳和氧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1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相对湿度逐渐增大,说明乙醇燃烧有水产生,不符合题意;
B、由图1可知,乙醇燃烧生成水,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乙醇中含氢元素,不符合题意;
C、由图2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增大,说明乙醇燃烧有二氧化碳产生,不符合题意;
D、由图2可知,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C、O两种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乙醇中含有碳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于氧气,符合题意。
故选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5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 熔喷布是医用口罩的核心原材料,其主要生产过程为:石油→丙烯→聚丙烯→熔喷布。
(1)除石油外,化石燃料还包括煤和______。
(2)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1个丙烯分子由______构成。
(3)熔喷布具有疏松网状的结构,能阻挡粉尘颗粒,能将飞沫、细菌、病毒吸附住,说明熔喷布具有______和吸附作用。
【答案】 (1). 天然气 (2). 三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 (3). 过滤
【解析】
【详解】(1)化石燃料还包括煤和石油、天然气。
(2)由化学式可知,1个丙烯分子由三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构成。
(3)熔喷布具有疏松网状的结构,能阻挡粉尘颗粒,能将飞沫、细菌、病毒吸附住,说明熔喷布具有过滤和吸附作用。
27. 食品包装材料与化学元素密切相关。
(1)铁和铝可制作易拉罐等食品包装材料。铁和铝金属活动性强的是______。
(2)经纳米TiO2改性后的聚乙烯食品包装材料,在抑菌和保鲜效果上都有提升。TiO2中Ti的化合价为______。
(3)淀粉基食品包装材料是由淀粉[(C6H10O5)n]经过其他物质改性合成的,使用过后可自然降解为无害物质。淀粉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答案】 (1). 铝 (2). +4 (3). 三
【解析】
【详解】(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铝排在铁前,故金属活动性强的是铝;
(2)TiO2中氧元素显-2价,设Ti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x=+4;
(3)由化学式可知,淀粉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28. 小明进行家庭小实验,制作多晶冰糖。
主要制作过程为:20℃下,取330g蔗糖和100g水,放入不锈钢制容器中,加热并不断搅拌至液体温度达到120℃,盖上厚毛巾静置7天。(已知:20℃和100℃时,蔗糖的溶解度分别为203.9g和487.2g)
(1)蔗糖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2)20℃时,将330g蔗糖和100g水混合,得到的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加热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 (1). 蔗糖 (2). 饱和 (3). 增大
【解析】
【分析】
根据不同温度,蔗糖溶解度不同进行分析。
【详解】(1)蔗糖溶液是蔗糖和水的混合物,所以溶质是蔗糖。
(2)20℃时,蔗糖的溶解度时203.9℃,所以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203.9g,故330g有剩余,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3)由已知可知10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487.2g,330g蔗糖可以完全溶解,加热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数据的分析应用的能力,应正确理解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是该温度下的最大溶解能力。
〖科普阅读理解〗
29.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水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物质,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全球水资源储量如图1所示。
海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00多种元素中,80多种可以在海水中找到,是名副其实的液体矿藏。海水的含盐量非常高,通过晾晒可得到食盐,我国目前利用海洋资源获取钾、镁、溴、氯、碘等元素已形成规模。
海水不能被直接使用,可以通过淡化进行处理,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蒸馏法和反渗透法。利用太阳能蒸馏淡化海水是一种节能的蒸馏法,其原理如图2所示。反渗透法是一种膜分离技术淡化方法,其原理如图3所示,对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分离膜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从而得到淡水。
海水还是陆地上淡水来源之一和气候的调节器。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所能使用的是淡水资源,淡水资源弥足珍贵,我国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大力倡导节约用水,树立惜水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地球上水资源储量最多的是______。
(2)海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原因是______。
(3)利用膜分离技术能得到淡水的原因是______。
(4)请你写出一条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海水中含有100多种元素
B图2中,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水分子发生改变
C海水不仅是液体矿藏,还是陆地上淡水的来源之一
D从海水中可以获取食盐、淡水,以及含钾、镁、溴、氯、碘等元素的产品
【答案】 (1). 海水 (2).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是名副其实的液体矿藏;海水的含盐量非常高,通过晾晒可得到食盐,还可以冲海洋资源获取钾、镁、溴、氯、碘等元素 (3). 水分子可以透过分离膜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从而得到淡水 (4). 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5). CD
【解析】
【详解】(1)根据图1可知,地球上水资源储量最多的是海水。
(2)海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原因是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是名副其实的液体矿藏;海水的含盐量非常高,通过晾晒可得到食盐,还可以冲海洋资源获取钾、镁、溴、氯、碘等元素。
(3)利用膜分离技术能得到淡水的原因是水分子可以透过分离膜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从而得到淡水。
(4)生活中一水多用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如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5)A、由题干可知,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错误;
B、图2中,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一个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错误;
C、由题干可知,海水不仅是液体矿藏,还是陆地上淡水的来源之一,正确;
D、由题干可知,从海水中可以获取食盐、淡水,以及含钾、镁、溴、氯、碘等元素的产品,正确;
故选CD。
〖生产实际分析〗
30. 为有效治理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推进生态保护,我国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利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氨气等气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还原二氧化硫回收硫的技术,其机理示意如下:
(1)五种物质SO2、H2、CO、CH4、NH3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
(2)H2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S+2H2O,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H和______。
(3)配平CO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CO+SO22CO2+_____S
【答案】 (1). SO2、CO (2). S (3). 2 (4). 1
【解析】
【详解】(1)二氧化硫是由S、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一氧化碳是由C、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甲烷是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氨气是由N、H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属于氧化物的是SO2、CO;
(2)化学反应前后,氢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硫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H和S;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生成物中含2个C,故反应物中含2个C,故一氧化碳的系数是2,反应物中含1个S,故生成物中也应含一个S,故硫的系数为1,故填:2、1。
31. 下图是用焦炭制气合成甲酸钠(CHO2Na)的主要流程。
(1)造气炉中,焦炭转化为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碱洗塔中,加入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3)合成反应器中,加入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 (1). (2). 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3). 作为反应物
【解析】
【分析】
【详解】(1)造气炉中,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2)由图可知,碱洗塔过后二氧化碳消失,故加入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3)由图可知,合成反应器后钠元素转化入甲酸钠中,故加入NaOH溶液的作用是作为反应物。
32. 用下图装置进行O2和CO2实验室制取实验。请从32-A或32-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32-A计分。
【答案】 (1). (2). AC (3). 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4).
【解析】
【详解】32-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应选C,故填:AC;
32-B: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3. 根据下图进行实验,将H2O2溶液推入瓶中。
(1)H2O2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木炭燃烧阶段,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
(3)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1). (2).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烧杯中有气泡冒出石灰水变浑浊 (3).
【解析】
【分析】
【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
(2)木炭燃烧阶段,观察到的现象有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气体膨胀逸出,在烧杯中有气泡冒出石灰水变浑浊;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34.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1实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图2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答案】 (1). 氧气 (2). (3). 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4). 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
【分析】
【详解】(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正极得到氧气,负极得到氢气,两者体积比为1:2;故图1实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2)图2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5. 利用下图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将粗铁丝加热,迅速放入具支试管点燃红磷并迅速塞紧胶塞,反应停止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1)红磷的作用是______。
(2)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约占1/5的现象是______。
【答案】 (1). 消耗了装置中的氧气 (2). 活塞移动到刻度10mL处
【解析】
【分析】
【详解】(1)红磷的作用是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活塞向左移动,移动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活塞向左移动,移动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约占1/5的现象是活塞移动到刻度40mL-30mL=10mL处。
36. 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将2份等质量的红磷放在铁片两端,将右端红磷用细沙覆盖并加热一段时间,左端红磷发生燃烧;熄灭酒精灯,拨开细沙,细沙下的红磷发生燃烧。
(1)铁片左端的红磷燃烧,说明铁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答案】 (1). 导热性 (2). 右端红磷用细沙覆盖并加热一段时间,不燃烧;熄灭酒精灯,拨开细沙,细沙下的红磷发生燃烧
【解析】
【详解】(1)铁片左端的红磷燃烧,说明铁具有的性质是导热性;
(2)右端红磷用细沙覆盖并加热一段时间,不燃烧;熄灭酒精灯,拨开细沙,细沙下的红磷发生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7.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1)托盘天平右盘上砝码的质量为______g。
(2)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3)配制好的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
【答案】 (1). 5 (2). CAB(或ACB) (3). 1:9
【解析】
【详解】(1)所需氯化钠的质量是50g×10%=5g,故托盘天平右盘上砝码的质量为5g;
(2)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量取(称量)、溶解、装瓶,故实验操作顺序是:CAB或ACB;
(3)溶质质量是5g,溶剂质量是50g-5g=45g,故配制好的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5g:45g=1:9。
〖科学探究〗
38. 柿饼是深受人们喜欢的大众食品,出霜效果是柿饼质量的重要标准。小组同学实验探究柿饼出霜的影响因素。
查阅资料】
1 柿饼出霜期间易生霉菌导致变质,熏硫处理是控制霉变的方法之一。国家出口标准要求柿饼含硫量应小于0.5mg/100g。
2 评分越高、“霜量级别”值越小,柿饼出霜效果越好。评分标准如下:
【进行实验】
实验1:探究温度对柿饼出霜效果的影响
实验2:探究熏硫时间对柿饼出霜过程中霉变的影响
在4℃下,按试样与柿皮(含水量2.6%)质量比为4:1进行实验,50天后,记录如下:
实验3:探究柿皮对柿饼出霜效果的影响
试样经熏硫2h处理,在4℃下进行实验,50天后,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中,______℃时,柿饼出霜效果最好。
(2)实验2中,熏硫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3中,得出“柿皮含水量低能促进柿饼出霜”的结论,需要对比______(填序号)。
(4)进行实验①~⑤的目的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实验1中,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是:试样与柿皮(含水量2.6%)质量比为4:1、熏硫时间2h和______。
(6)某同学认为“在制作柿饼时,熏硫时间越长,控制霉变效果越好”,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
【答案】 (1). 4 (2). 杀死霉菌 (3). ②⑥⑦⑧ (4). 研究试样与柿皮质量比对柿饼出霜效果的影响 (5). 实验时间50天 (6). 不同意;当熏硫时间为2h时,已经可以达到控制霉变效果,时间过长反而会导致含硫量超标
【解析】
【分析】
【详解】(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实验1中,4℃时,柿饼出霜效果最好。
(2)柿饼出霜期间易生霉菌导致变质,熏硫处理是控制霉变的方法之一。故实验2中,熏硫的作用是杀死霉菌。
(3)实验3中,得出“柿皮含水量低能促进柿饼出霜”的结论,那么需要控制的变量是含水量,故需要对比②⑥⑦⑧。
(4)实验①~⑤的变量是试样与柿皮质量比,故进行实验①~⑤的目的是研究试样与柿皮质量比对柿饼出霜效果的影响。
(5)实验1中探究温度对柿饼出霜效果的影响,那么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是:试样与柿皮(含水量2.6%)质量比为4:1、熏硫时间2h和实验时间50天。
(6)由实验2 可知,当熏硫时间为2h时,已经可以达到控制霉变效果,时间过长反而会导致含硫量超标,所以“在制作柿饼时,熏硫时间越长,控制霉变效果越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实际应用定量分析〗
39. 2020年11月24日,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点火发射时燃料是液氢。氢气是清洁、高能燃料。计算2kg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
【答案】解:设2kg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
x=16kg
答:2kg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是16kg。
【解析】
【详解】见答案。
题号
气体
药品
化学方程式
装置(填序号)
32-A
O2
高锰酸钾
______
______
32-B
CO2
______
______
BC
柿霜分布量占柿饼表面积的百分数/%
0~40
41~60
61~80
81~100
评分标准/分
0~4.0
4.1~7.0
7.1~8.9
9.0~10
霜量级别/级
4
3
2
1
温度/℃
4
13
20
得分
9.3
3.1
0.7
熏硫时间/h
0
2
4
6
8
柿饼含硫量/mg/100g)
0
0.27
0.43
0.67
0.98
霉变情况
发生霉变
没有霉变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柿皮含水量/%
2.6
2.6
2.6
2.6
2.6
4.3
8.8
16.1
试样与柿皮质量比
2:1
4:1
8:1
16:1
1:0
4:1
4:1
4:1
得分
9.2
9.0
2.3
0.5
0.3
8.6
1.6
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石景山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 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 赤铁矿用于工业炼铁,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石景山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为无色液体的是,94%、二氧化碳大约占0,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变干, 用户使用的自来水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北京延庆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03%,不符合题意;, AC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