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化学测试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266578/0-170589821709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化学测试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266578/0-170589821718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化学测试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266578/0-170589821720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化学测试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化学测试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As:75 Ni:59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应用和操作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是
A.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的硅土保鲜水果B. 用热的纯碱去油污
C. 用二氧化硅制作光纤D. 高压钠灯广泛用于道路照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水果释放出的具有催熟作用的乙烯,A符合题意;
B.用热的纯碱溶液清理油污是因为水解而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硅光纤的原理是基于全反射的原理,,C不符合题意;
D.利用高压电流通过钠蒸汽产生的放电来产生光线,高压钠灯广泛用于道路照明,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 下列有关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硫化钠水溶液呈碱性:S2-+2H2OH2S+2OH-
B. 将碳酸氢钠溶于苯甲酸:HCO+C6H5COOH=C6H5COO-+CO2↑+H2O
C. 用稀硝酸洗去试管内壁的银:2Ag+2HNO3=2AgNO3+H2↑
D. 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Pb–2e-=Pb2+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水解为主:S2-+H2OHS-+OH-,故A错误;
B.苯甲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苯甲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CO+C6H5COOH=C6H5COO-+CO2↑+H2O,故B正确;
C.稀硝酸与银单质反应生成硝酸银、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Pb+SO–2e-=PbSO4,故D错误;
故选:B。
3. 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进行一段时间,装置Ⅱ中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氨水滴到氧化钙中生成氨气,氨气通入硫酸铝溶液中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但不会溶解,故A错误;
B.CuS和稀硫酸不反应,即新制氯水不会产生乳黄色沉淀,故B错误;
C.浓硫酸和铜常温下不反应,要加热才能反应,即石蕊溶液不会先变红后褪色,故C 错误;
D.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发生反应:,因为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而原碳酸钠溶液是饱和的,反应又消耗了水,所以会析出碳酸氢钠固体,即产生白色沉淀,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 研究表明木豆素对学习记忆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木豆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木豆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中含3种官能团
B. 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
C.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
D. 一定条件下能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木豆素分子中含羟基、羧基、醚键和碳碳双键4种官能团,A错误;
B.苯环上有四种不同环境的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4种,B正确;
C.苯环相连的碳原子共面,其中双键相连的碳原子也可共面,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C正确;
D.因为含有双键,一定条件下能发生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答案选A。
5. 已知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B、C、D为同周期元素且与A均不同族,B、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的氧化物是一种耐火材料,D的多种化合物是生活中常见的漂白剂。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可能强于碳酸
B. 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D>A>B
C. A与C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3A4
D. 电解B与D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以制取单质B
【答案】D
【解析】
【详解】B氧化物是耐火材料,推知是Al2O3,B是Al元素,可得C、D也是第三周期元素,D的化合物是一种常见消毒剂,B、C、D原子序数逐渐增大,推测消毒剂是HClO,D是Cl,B、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A的2倍,B最外层电子数是3,D是7,故A最外层电子数是5,是N元素,与B、C、D不同主族,推测是C是Si元素或者S元素。据此分析解题。
【分析】A.C若是S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可能是硫酸,酸性比碳酸强,A正确;
B.简单离子A、B、D分别是N3-、Al3+、Cl-,N3-、Al3+是2个电子层,Cl-是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均是8,电子层数多,半径相对大,同样电子层,原子序数大,半径小,故半径大小是Cl-> N3-> Al3+,B正确;
C.若C是Si,与N形成Si3N4,是共价化合物,C正确;
D.B和D形成化合物是AlCl3,电解AlCl3溶液,得不到铝单质,D错误;
故答案为:D。
6. 我国科学家研制了Cu2P2O7催化剂建构Zn—CO2二次电池,实现了电还原CO2合成多碳产品(如乙酸,乙醇等),装置如图所示。双极膜中水电离出的H+和OH-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分别向两极迁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双极膜中H+向Cu2P2O7极迁移
B. 电势:Cu2P2O7极高于Zn极
C. 当外电路通过2ml电子时,理论上双极膜中水减少18g
D. 充电时,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2H5OH-12e-+3H2O=2CO2↑+12H+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放电时为原电池,Zn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转化为[Zn(OH)4]2-,为负极,负极反应为Zn+4OH--2e-═[Zn(OH)4]2-,Cu2P2O7纳米片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O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转化为C2H5OH,正极反应为CO2+12H++12e-═C2H5OH+3H2O,H2O电离出的H+和OH-分别由双极膜移向正极、负极;充电时为电解池,原电池正负极分别与电源正负极相接, 以此解答。
【详解】A.放电时为原电池,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即双极膜中H+向Cu2P2O7极迁移,故A正确;
B.放电时为原电池,Zn为负极,Cu2P2O7纳米片为正极,即电势:Cu2P2O7极高于Zn极,故B正确;
C.双极膜中水电离的方程式为H2O=H++OH-,外电路通过2ml电子时,理论上有2mlH+和OH-分别向正极、负极移向,即有2mlH2O参与电离,质量减少18g/ml×2ml=36g,故C错误;
D.充电时为电解池,阴阳极反应与原电池负正极反应相反,正极反应为CO2+12H++12e-═C2H5OH+3H2O,则阳极反应为C2H5OH-12e-+3H2O═2CO2↑+12H+,故D正确;
故选C。
7. 分析化学中“滴定分数”的定义为:所加滴定剂与被滴定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常温下以0.10ml·L-1的HCl溶液滴定同浓度某一元碱MOH溶液并绘制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酸碱中和滴定过程应该选用甲基橙做指示剂
B. 从x点到z点的整个过程中,y点的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C. x点处的溶液中满足:c(MOH)+c(OH-)c(H+),c(MOH)+c(O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海南省嘉积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A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诊断性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9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