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北京平谷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北京平谷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第1页
    2021-2022学年北京平谷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第2页
    2021-2022学年北京平谷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北京平谷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平谷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5分)
    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食物腐败B. 西瓜榨汁C. 瓷碗破碎D. 湿衣晾干
    【答案】A
    【解析】
    【详解】A、食物腐败,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西瓜榨汁,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瓷碗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湿衣晾干,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 地热能B. 太阳能C. 石油D. 风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热能、太阳能、风能都属于新能源,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传统能源。
    故选C。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氧B. 硅C. 铝D. 铁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故选C。
    考点:元素的含量
    4.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 木炭B. 铁丝C. 酒精D. 红磷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白烟;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白烟;
    C、酒精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白烟;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
    故选D.
    5.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牛奶B. 空气C. 二氧化碳D. 酱油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纯净物是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且有固定的化学式,牛奶、空气和酱油含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C;
    故选C。
    【点睛】
    6. 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 H2B. H2O2C. 2HD. 2H+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符号可以表示氢气这种物质,一个氢分子,不能表示2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B、该符号可以表示过氧化氢这种物质,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不能表示2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C、该符号可以表示2个氢原子,符合题意;
    D、该符号可以表示2个氢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用医用酒精(主要成分为乙醇)擦拭物体表面时,能闻到乙醇气味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子的质量很小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我们能闻到乙醇气味,是因为气味中含有的乙醇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气味;
    答案:C。
    8.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一种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8B. 10C. 18D. 2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
    故选A。
    9.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NaClB. NaOHC. H2OD. H2SO4
    【答案】C
    【解析】
    【详解】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并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符合题意的为水。
    故选C。
    10. 下列物质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氢气用作汽车燃料B. 干冰用作制冷剂
    C. 甲烷用作燃料D. 氧气用于炼钢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气用作汽车燃料,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C、甲烷用作燃料,是因为甲烷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氧气用于炼钢,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检查气密性
    C. 称量固体D. 过滤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取用药品时,细口瓶的盖子应倒放在桌子上,A错误;
    B、握紧试管,如果烧杯中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B正确;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遵循“左物右码”,C错误;
    D、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D错误。
    故选B。
    12. 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A. 清除可燃物B. 隔绝空气
    C. 降低油的着火点D. 防止油溅出
    【答案】B
    【解析】
    【详解】油锅起火用锅盖盖可以隔绝氧气,从而灭火。故选B。
    13. 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
    A.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 高楼发生火灾,乘电梯逃生
    C. 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D. 档案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容易触电,所以错误;
    B、高楼发生火灾,不能乘电梯逃生,容易被困在电梯,所以错误;
    C、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汽油蒸气,打或接听移动电话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气体,所以错误;
    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适宜扑灭图书、档案等的火灾,所以正确;
    故选:D。
    14. 废弃的易拉罐和塑料瓶属于
    A. 厨余垃圾B. 其他垃圾C. 可回收物D. 有害垃圾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废弃的易拉罐,属于金属材料,塑料瓶属于塑料,都是可回收物,故选C
    考点:金属材料和塑料
    15.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氧化镁MgOB. 碳酸钠 NaCO3C. 氯化铁FeCl3D. 氢氧化钠NaOH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故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离子显-2价,化学式为:Na2CO3,符合题意;
    C、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氯化铁的化学式为:FeCl3,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氢氧根离子显-1价,故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A. 闻气味B. 观察颜色
    C.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味气体,且一氧化碳有毒,故不能闻气味鉴别,错误;
    B、氧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故不能观察颜色鉴别,错误;
    C、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能观察到液面上升,氧气和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无现象,不能区分氧气和一氧化碳,故不能鉴别,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在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在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在装有一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气体燃烧,且有蓝色火焰,故可以鉴别,正确;
    故选D。
    17. 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做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下列有关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核电荷数为3,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也为3
    C.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 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g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锂,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此选项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核电荷数为3,此选项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1个电子,此选项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8. 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
    A. 禁止吸烟B. 禁止燃放鞭炮
    C. 禁止带火种D. 禁止堆放易燃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示标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故选:B。
    19. 根据“原子量”递增的顺序,绘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阿伏加德罗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D. 道尔顿
    【答案】C
    【解析】
    【详解】A、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所以错误;
    B、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结论,所以错误;
    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所以正确;
    D、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所以错误
    故选:C。
    20. 用于鉴别硬水和软水的试剂是
    A. 肥皂水B. 食盐水C. 苏打水D. 蒸馏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鉴别不同的物质要根据其本质特征的不同选用适当的试剂,硬水和软水要用肥皂水鉴别。
    【详解】通常区别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向水中分别滴入等量的肥皂水,泡沫丰富的为软水,泡沫很少的为硬水。
    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区别或鉴别不同的物质要根据这些物质的本质特性,本题难度较小。
    21. 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冷水浸泡B. 加热煎制
    C. 取液弃渣D. 装袋保存
    【答案】C
    【解析】
    【详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A、用冷水浸泡中药,没有实现固液分离,与过滤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B、加热煎制的目的是使中药中的化学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加快化学反应的效率,不符合题意;
    C、中草药煎制过程中取液弃渣,是将药渣和药液分离,属于过滤操作,符合题意;
    D、装袋保存,防止中药变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 下列是两个关于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1,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能供给人体呼吸
    B. 实验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未改变
    C. 实验1和实验2,是同一个反应
    D. 实验2,水分子空隙没有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实验1是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氢气不能供给人体呼吸,此选项错误;
    B、实验1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未改变,此选项正确;
    C、实验1是水发生分解反应,是化学变化;实验2是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所以实验1和实验2,不是同一个反应,此选项错误。
    D、实验2,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变化,水分子空隙变化,此选项错误。
    故选B。
    23.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红磷足量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
    C. 该实验所用的红磷可用木炭代替
    D. 待反应装置冷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中有氧气参加反应,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此选项正确;
    B、红磷足量能够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此选项正确;
    C、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无法使集气瓶形成气压差,烧杯中的水无法进入,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此选项错误;
    D、待反应装置冷却至室温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气体膨胀,进入的水会偏少,导致体积分数偏小,此选项正确。
    故选C。
    24. 我国在临床试验中研究出磷酸氯喹在治疗新冠肺炎有一定的疗效。其化学式为C18H32C1N3O8P2,下列有关磷酸氯喹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磷酸氯喹是一种有机物
    B. 一个磷酸氯喹分子含有64个原子
    C. 磷酸氯喹由碳、氢、氯、氮、氧、磷六种元素组成
    D. 磷酸氯喹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8:32: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磷酸氯喹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式(C18H32C1N3O8P2)可知,一个磷酸氯喹分子含有18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3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2个磷原子,共64个原子,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式(C18H32C1N3O8P2)可知,磷酸氯喹由碳、氢、氯、氮、氧、磷六种元素组成,选项说法正确;
    D、磷酸氯喹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1×32):(14×3)=216:32:42=108:16:21,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5. 科学家成功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B. 甲和丁均为氧化物
    C. 参加反应的甲中各元素质量比为3:8D. 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可知,每个乙烯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2H4,不符合题意;
    B、甲为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丁为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甲中C、O元素质量比为:12:(16×2)=3:8,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4,符合题意。
    故选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5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 天然气是常用的家用燃料。
    (1)化石燃料有煤、______和天然气。
    (2)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天燃气燃烧不充分,火焰呈黄色,锅底会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______(填“调大”或“调小”)。
    【答案】(1)石油 (2)
    (3)调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
    【小问2详解】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若天燃气燃烧不充分,火焰呈黄色,锅底会出现黑色物质,是因为氧气不足,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增大氧气浓度。
    27. 水银(Hg)温度计利用了汞“热胀冷缩”的现象。
    (1)汞的“热胀冷缩”是温度变化时,______(填序号)发生了变化。
    A. 微粒大小B. 微粒间距C. 微粒数量
    (2)水银温度计被打碎,可在汞表面覆盖硫单质,反应生成硫化汞(Hg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反应中生成硫化汞(HgS)中若汞元素为+2价,则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答案】(1)B (2)Hg + S=HgS
    (3)-2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汞的“热胀冷缩”是物理变化,是温度变化时,微粒间距发生了变化,微粒的大小、数量不变,故选:B。
    【小问2详解】
    汞表面覆盖硫单质,反应生成硫化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HgS,故填:Hg+S=HgS。
    【小问3详解】
    设硫元素化和价为x,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x+(+2)=0,x=-2,故填:-2。
    28. 2020年12月初,“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并顺利完成“挖土”,标志着中国航天又取得重大突破。
    (1)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是“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采用液氢和液氧推进剂,液氢、液氧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为避免月球样品被污染,采集回地球的月球样品必须存放在充满氮气的密封箱内,充满氮气的目的是:______。
    【答案】(1)
    (2)做保护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液氢是液态的氢气,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所以液氢和液氧在点燃条件下的反应方程式是2H2+O22H2O。
    【小问2详解】
    氮气性质稳定,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可以用氮气密封来保护月壤,故密封箱内充满氮气的目的是做保护气。
    29. 下图是84消毒液的标签(部分)
    (1)84消毒液中,“有效氯含量”中的氯是指______(填“氯气”或“氯元素”)。
    (2)NaClO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
    (3)NaClO和H2O2均属于______(填序号)。
    A. 单质B. 化合物C. 氧化物
    (4)根据注意事项,说出一条84消毒液中物质的性质是______。
    【答案】(1)氯元素
    (2)
    (3)B
    (4)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不稳定、能与酸性物质反应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84消毒液中,“有效氯含量”中的氯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填:氯元素;
    【小问2详解】
    NaClO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小问3详解】
    NaClO是由Na、Cl、O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过氧化氢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也属于氧化物。
    故选B;
    【小问4详解】
    稀释后使用,说明易溶于水;密封、避光置于阴凉处保存,说明化学性质不稳定,不能与酸性产品同时使用,说明能与酸性物质反应。
    【科普阅读理解】
    30.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黄曲霉毒素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最主要的物质之一。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共17种,其中AFB1(化学式为Cl7H12O6)是一种常见的黄曲霉毒素,大量存在于霉变的大米、花生中。
    花生在30℃-38℃、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霉变,因此花生油中常含有黄曲霉毒素。大米也会因储存不当而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需加热到280℃以上才能被破坏。将大米煮成米饭只能去除约2%的黄曲霉毒素。
    为了降低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国际上规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最大含量为0.02mg/kg。
    紫外辐射法是一种常见的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利用不同波长的紫外光对花生油照射相同时间,测得照射前后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AFB1的含量如下表所示。
    表1 不同波长紫外线对样品中AFB1去除情况
    氨气熏蒸法也可以降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氨气与食品中的水结合后和黄曲霉毒素发生反应,去除了黄曲霉毒素。科研人员在 40 ℃条件下,用氨气熏蒸含水量为20 %的花生48 h,测得不同浓度氨气对花生中黄曲霉素 AFB1的去除率,如图所示。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黄曲霉毒素大量存在于______中。
    (2)为防止花生霉变,应在______环境下保存。
    (3)利用紫外光照射去除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AFB1,最好选用的紫外光波长是______(填序号)。
    A. 254nmB. 365nmC. 420nm
    (4)由曲线图可知,氨气浓度对花生中黄曲霉素 AFB1去除率的影响是:在熏蒸温度40 ℃时,熏蒸时间 48 h,花生含水量为 20 %的条件下,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黄曲霉毒素能损害人体健康
    B. 将霉变大米煮熟后食用,可避免黄曲霉毒素中毒
    C. 黄曲霉毒素含量为0.01mg/kg的花生油符合国际标准
    【答案】(1)霉变的大米、花生
    (2)低温干燥的环境 (3)B
    (4)6%-10%之间,随着氨气浓度增大,AFB1的去除率先变大后几乎不变 (5)AC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资料可知,黄曲霉毒素大量存在于大量存在于霉变的大米、花生中。
    【小问2详解】
    花生在30℃-38℃、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霉变,所以应在低温干燥的环境环境下保存。
    【小问3详解】
    利用紫外光照射去除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AFB1,最好选用的紫外光波长是365nm,因为由表1可知,该波长下黄曲霉毒素残留最少。
    【小问4详解】
    由曲线图可知,氨气浓度对花生中黄曲霉素 AFB1去除率的影响是:在熏蒸温度40 ℃时,熏蒸时间 48 h,花生含水量为 20 %的条件下,6%-10%之间,随着氨气浓度增大,AFB1的去除率先变大后几乎不变。
    【小问5详解】
    A.黄曲霉毒素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最主要的物质之一,所以黄曲霉毒素能损害人体健康,选项说法正确。
    B. 将霉变大米煮熟后食用,不能避免黄曲霉毒素中毒,因为黄曲霉毒素需加热到280℃以上才能被破坏,将大米煮成米饭只能去除约2%的黄曲霉毒素,选项说法错误。
    C. 国际上规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最大含量为0.02mg/kg,所以黄曲霉毒素含量为0.01mg/kg的花生油符合国际标准,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
    【生产实际分析】
    31. 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中发生的反应为:4FeS2 +11O2=2Fe2O3 +8SO2 Fe2O3+6HCl=FeCl3+3H2O
    (1)将硫铁矿粉碎再焙烧的目的是______。
    (2)④中反应为:X + 2FeCl2=2FeCl3,X是______(填化学式)。
    (3)尾气不能直接排放,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Cl2 (3)会造成空气污染
    【解析】
    【小问1详解】
    将硫铁矿粉碎再焙烧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小问2详解】
    X + 2FeCl2=2FeCl3,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不变;反应前有2个铁原子,4个氯原子;反应后有2个铁原子,6个氯原子,由此可知X中含有2个氯原子,所以X是Cl2
    【小问3详解】
    因为尾气中可能含有未反应的氯气,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不能直接排放。
    32. 工业上用石灰石为原料制备纳米CaCO3的一种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SiO2不与盐酸反应
    (1)设备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设备Ⅳ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设备Ⅲ中参加反应的物质除水外,还有______。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过滤 (3)CO2、NH3、CaCl2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设备Ⅰ中,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加入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小问2详解】
    设备Ⅳ中出来的有NH4Cl溶液和纳米CaCO3,将固液混合物进行了分离,进行的操作是过滤;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设备Ⅲ中参加反应的物质除水外,还有CO2、NH3、CaCl2。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3. 根据图中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为______,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操作是______。
    【答案】(1)集气瓶 (2) ①. 2KMnO4K2MnO4+MnO2+O2↑ ②. C##D
    (3) ①. B ②.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
    【小问2详解】
    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用于高锰酸钾制氧,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难溶于水,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装置或排水法装置收集,故选C或D;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取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应选择固液常温型装置,故选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
    34.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1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______、放出热量,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2中的现象是______。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_____。
    (3)实验3甲瓶中盛放的浓H2SO4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乙瓶中盛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证明使石蕊变色的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答案】(1) ①. 发出白光 ②.
    (2) ①. 低的蜡烛先灭,高的蜡烛后灭 ②. 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3)先关K1,开K2,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关K2,开K1,观察现象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实验2中的现象是低的蜡烛先灭,高的蜡烛后灭。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为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小问3详解】
    若证明使石蕊变色的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需进行干燥二氧化碳和潮湿二氧化碳的对比实验,故实验操作为先关K1,开K2,观察现象。(利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干燥的二氧化碳进入乙中不变色)。一段时间关K2,开K1,观察现象。(潮湿的二氧化碳进入乙中,能使石蕊变色)。
    【点睛】
    35. 依据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验证可燃物燃烧条件。
    实验过程:①将大小相同的两块白磷分别放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试管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②通入O2,观察到A中白磷燃烧,B中无明显现象。
    (1)实验过程②中,B中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
    【答案】 ①. 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②. 实验过程①中,热水中(或A中)的白磷不燃烧,②中,热水中(或A中)的白磷燃烧
    【解析】
    【详解】(1)实验过程②中,B中白磷在冷水中,未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实验过程①中,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中,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科学探究】
    36. 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实验中发现各组石灰水浑浊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于是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石灰水浑浊程度的因素。
    【进行实验】装置如图如下所示。
    实验1:取饱和澄清石灰水进行实验。
    实验2:利用向饱和石灰水中添加蒸馏水来调节石灰水浓度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小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1中a的合理数据是______。(选填 “0.5” 或 “1.0” 或 “1.5”)
    (3)实验1的结论是:______。
    (4)实验2的目的是______。
    【拓展延伸】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CaCO3 + CO2 + H2O=Ca(HCO3)2。于是他们又补充做了下列一组实验。
    实验3:在一支盛有3mL澄清石灰中通缓慢通入CO2气体,记录不同时间后实验现象
    (5)Ca(HCO3)2有______种元素组成。
    (6)向一支盛有3mL澄清石灰中通缓慢通入40s的CO2气体,整个实验中石灰水的现象是______
    (7)由此可以推测出Ca(HCO3)2的一条物理性质是______。
    【答案】(1)
    (2)1.0 (3)其它条件相同时,在实验研究范围内,饱和石灰水的体积越小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越明显
    (4)探究石灰水浓度与石灰水变浑浊程度是否有关
    (5)4##四 (6)先浑浊后澄清
    (7)溶于水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小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由实验1可知,饱和澄清石灰水的体积逐渐减小,故a应大于0.5,小于1.5,故a的合理数据是:1.0;
    【小问3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在实验研究范围内,饱和石灰水的体积越小,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越明显;
    【小问4详解】
    实验2中石灰水的浓度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故目的是:探究石灰水浓度与石灰水变浑浊程度是否有关;
    【小问5详解】
    由化学式可知,碳酸氢钙由Ca、H、C、O四种元素组成;
    【小问6详解】
    由实验3可知,向一支盛有3mL澄清石灰中通缓慢通入40s的CO2气体,整个实验中石灰水的现象是:先变浑浊后澄清;
    【小问7详解】
    一开始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后变澄清,是因为碳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故可推测出碳酸氢钙的一条物理性质是:碳酸氢钙能溶于水。
    【实际应用定量分析】
    37. “神舟”飞船内,用盛有LiOH的过滤网吸收航天员呼出的CO2气体,化学方程式为:CO2+2LiOH=Li2CO3+H2O。计算吸收44gCO2,理论上需要LiOH的质量。
    【答案】解:设需氢氧化锂的质量为x。

    x=24g
    答:需要LiOH的质量是24g。
    【解析】
    【详解】见答案。
    【点睛】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易错点是由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波长
    含量
    254nm
    365nm
    420nm
    照射前AFB1含量/(mg/kg)
    79.39×10-3
    79.39×10-3
    79.39×10-3
    照射后AFB1含量/(mg/kg)
    35.20×10-3
    2.88×10-3
    70.10×10-3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序号
    1-1
    1-2
    1-3
    1-4
    饱和澄清石灰水体积/mL
    2.0
    1.5
    a
    0.5
    缓慢通入2 L空气后的浑浊程度
    不明显
    明显
    非常明显
    明显
    实验序号
    2-1
    2-2
    2-3
    2-4
    饱和澄清石灰水体积/mL
    2.0
    1.5
    1.0
    0.5
    加入蒸馏水体积/mL
    0
    0.5
    1.0
    1.5
    缓慢通入3 L空气后的浑浊程度
    非常明显
    明显
    不明显
    无现象
    实验序号
    3-1
    3-2
    3-3
    3-4
    3-5
    缓慢通入CO2时间
    第10s
    第20s
    第25s
    第30s
    第40s
    缓慢通入CO2后的浑浊程度
    稍浑浊
    浑浊
    最浑浊
    稍浑浊
    澄清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北京平谷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平谷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北京通州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通州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94%、二氧化碳占0,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 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北京石景山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石景山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为无色液体的是,94%、二氧化碳大约占0,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变干, 用户使用的自来水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