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5268786/0-170593372952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5268786/0-1705933729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5268786/0-170593372957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温馨提示: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读图1,完成1~ 3题。
1. 内海处于沿海国主权之下。下列海域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A. 渤海和黄海 B. 东海和南海
C. 东海和黄海 D. 渤海和琼州海峡
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纳入国家大战略,这主要有赖于我国( )
A. 拥有较长的海岸线 B. 陆地资源的短缺
C.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3.2023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调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通告》,规定在每年的一定时间、一定水域不得从事捕捞作业,其主要目的是( )
A. 维护海洋权益 B. 发展海洋旅游
C. 减少海洋污染 D. 保护渔业资源
读中国主要山脉示意图( 图2) ,完成4 ~ 6题
4. 根据巫山的位置及走向,可知其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
A. 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
B. 山东丘陵、黄土高原
C.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5. 小英尝试从地形单元的分布推断地势起伏,并画了四幅示意图(图3) ,其中比较符合我国地势特征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如果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山区,那么中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因此,在开发利用山区的过程中,要( )
A. 做好生态环境建设 B. 将旅游业放在首位
C. 尽可能多建水电站 D. 加大矿产开发力度
八年级地理 第1页(共6页)读1949-2019年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统计图 (图4) 。 完成7~9题。
7. 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均耕地面积总体的变化趋势分别是( )
A. 增加、 下降 B. 下降、 增加
C. 不变、 上升 D. 减少、 稳定
8. 杜绝餐桌“舌尖上的浪费”,做法正确的是( )
①只点外卖不做饭 ②鼓励“光盘”行为
③多吃蔬菜少吃肉 ④按量备餐,按需点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9. 依据国情,我国制定的土地基本国策是 ( )
A. 推行土地轮作,禁止乱占耕地 B. 开发后备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C.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D.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近年,我国多地兴起“稻+N”生态种养模式,如在水田里养鱼和青蛙,利用青蛙吃害虫、鱼粪肥田, 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 读我国双季稻产区图 (图5) ,完成10~ 12题。
10. 我国双季稻产区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
①低纬地区为主,热量足 ②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③降水较丰沛,雨热同期 ④地形平坦,黑土肥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与传统的单一水稻种植模式相比, “稻-鱼-蛙”立体种养模式( )
①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 ②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③农产品多元化,增加收入 ④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12. 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乡村风光,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前往休闲观光。利用农业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符合国家提倡的是( )
①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②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③快速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④加快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023年10月26 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航天员乘组顺利入驻“天宫”。读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示意图(图6),完成13~ 15题。
13. 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晴朗天气最多的是 ( )
A. 酒泉 B. 太原
C. 西昌 D. 文昌
14.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植被景观主要是 ( )
A. 落叶阔叶林 B. 热带雨林
C. 常绿阔叶林 D. 针叶林
15. 我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
A. 充足的自然资源 B. 先进的科技
C. 丰富的劳动力 D. 辽阔的土地
八年级地理 第2页(共6页)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网,读图7,完成16~ 19题。
16. 关于我国高铁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主要分布在山地高原地区
B. 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
C. 四川盆地尚无高铁经过
D. 东南部稀疏, 西部稠密
17. 我国“八横”通道之一的“陆桥通道”,其高速铁路的走向是 ( )
A. 广州一南宁一昆明
B. 北京一呼和浩特一兰州
C. 绥芬河—哈尔滨—满洲里
D. 连云港一兰州一乌鲁木齐
18. 沪昆高铁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有 ( )
①冰川、冻土 ②水流湍急 ③滑坡、泥石流 ④地形崎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9. 我国大规模建设高铁网络的主要目的是 ( )
A. 促进东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 B. 提高电商平台的货物流通效率
C. 服务于大宗货物的运输需要 D. 满足经济活跃城市的客运需求
图8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近年来, 中部山区过度开发,植被破坏严重。据此,完成20~23题。
20. 图中三条河流,甲河水能资源最丰富,其原因是( )
A. 甲河流经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陡,流速慢
B. 甲河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陡,流速快
C. 甲河流经地区为陡崖,地形坡度陡,出现瀑布
D. 甲河流经地区为山地,地形坡度陡,水量丰富
21. 图示区域,夏季盛行风向为( )
A. 东南 B. 西南 C. 东北 D. 西北
22. 图中山区植被破坏严重,对该地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河流的( )
①含沙量增大 ②结冰期延长 ③水量增加 ④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3. 图中丁村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 寒潮 B. 地震 C. 泥石流 D. 台风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9) (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一线的一部分) ,完成24~25题。
24. 导致图中虚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气温 B. 地形
C. 降水 D. 河流
25. 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位于沿海地区,外来人口多
B. 农耕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C. 地处黄土高原,土壤肥沃
D. 内河航运发达,交通便捷
八年级地理第3页(共6页)南水北调是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图10) ,完成26~29题。
26. “南水北调”中“南水”指的是( )
A. 珠江水系 B. 淮河水系
C. 黄河水系 D. 长江水系
27. 中线方案中,肩负“一库清水北送”重要使命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 湖北省 B. 湖南省
C. 浙江省 D. 四川省
28. 相比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而言,中线工程的优点有 ( )
①有京杭运河作为输水渠道
②降水多,水资源充足
③中游取水,水质好
④全程自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9. 为了缓解北京地区用水紧张,除南水北调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 把部分人口迁出北京 B. 治理水污染
C. 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 D. 限定用水量
读表1, 完成30~ 31 题。
表1 我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耕地的相关数据
30. 依据国家政策规定,坡度在25°以上的坡耕地要退耕还林还牧。因此,退耕还林任务最重的地区是 ( )
A. 东部地区 B. 中部地区 C. 西部地区 D. 东北地区
31. 表中数据反映出我国( )
A. 耕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耕地充足 B. 地区间环境差异大,耕地分布不均
C. 未利用土地多,后备耕地资源充足 D. 灌溉设施完善,农业摆脱旱涝影响
32.“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中,人类应在 ( )
A. 平原地区填湖,建设大规模的城市
B. 河流上游拦水,防止山区水土流失
C. 山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D. 沼泽开垦耕地,种植粮食
读黄河水系示意图( 图 11) , 完成33~ 35题。
33. 图中甲处不属于黄河流域,是因为甲位于 ( )
A. 内流区 B.内陆地区
C. 外流区 D.黄河上游
八年级地理 第4页(共6页)地区
耕地(万公顷)
坡度25°以上耕地(万公顷)
有灌溉设施耕地(万公顷)
全国
13538.5
549.6
6107.6
东部地区
2629.7
33.6
1812.5
中部地区
3071.5
75.6
1867.0
西部地区
5043.5
439.4
2004.3
东北地区
2793.8
1.0
423.8
34. 黄河上、 中、下游水文特征差别很大, 下列图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35. 乙地区某贫困县依靠“红色苹果、绿色生态、黄色瀑布”,三措并举发展特色经济,脱贫致富走上小康路。关于当地发展措施的说法恰当的是( )
①陡坡发展粮食种植,治理水土流失 ②气候高寒,适宜种植苹果
③增加林草面积,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④利用黄色瀑布发展旅游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30分)
36. 读图12(a: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图、b:不同能源的环境影响比较、c:中国太阳能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玲玲读图a、 b得出一些结论,请你一起探讨:我国能源消费以 为主,环境影响大,表现在其使用过程中排放的 和 多;近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变,因为 2021年与2020年相比, 。
(2) 太阳能是清洁能源的一种,读图c 可知,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是: ;纬度大致相当的重庆、拉萨两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差别很大,主要原因是 。 (2分)
(3)清洁能源与传统石化能源相比,具有污染小、 等优势(说出一点即可); 除太阳能外,你认为我国还可以大力发展的清洁能源是 (至少说出种。 2分)
37. 读我国部分铁路干线及工业基地示意图(图13) , 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 根据图中信息显示,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表现出 、沿河(或沿江)、沿 分布的特点; 由此可概括出我国各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优势是 。
八年级地理第5页(共6页)(2) 春节假期,在北京工作的玲玲急着赶回上海过年。在网上订票时发现,从北京到上海,有以T开头的特快列车,也有以G开头的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行时刻分别如下(真实运行时刻以铁路部门公布为准):
T109车次特快列车最可能沿 铁路干线运行;经过对比,玲玲选择G1车次高速动车回上海,其原因可能是 。
(3)甲工业区布局在 平原,该平原主要农作物的耕作制度为 或 年两熟。新疆每年运往乙工业区的大批棉花,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 ; 2022年新疆棉花产量539.1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的90.2%,但我国每年仍有大约 200万吨的棉花缺口。就我国棉花产量不足问题,有人提出:
①开发新水源,扩大新疆棉花种植的面积
②开展新合作,从国际市场选购优质棉花
你认同哪种观点? 请补充说明你的理由。
。
38. 贝贝学习《中国的农业》时,对我国“东耕西牧”生产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10分)
探究主题:影响“东耕西牧”农业生产格局的主要因素
探究资料:中国主要畜牧业省区和种植业省区示意图(图14)
看分布
(1) “东耕西牧”格局的界线大致与 毫米年等降水量一致。
析原因
(2) “以种植业为主的省区”大部分位于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 属于 、 (干湿地区) ; “以畜牧业为主的省区”降水 (多或少) ,草原广阔,如 高原东部自古就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3)“以畜牧业为主的省区”在满足水分条件的区域也能发展种植业,如青藏高原的农业区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 (河流) 谷地; 在宁夏平原(甲地) ,人们引 水灌溉,发展农业,成为我国 (粮食作物) 的重要产区。
再总结
(4)形成“东耕西牧”农业生产格局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的差异。
八年级地理 第6页(共6页)T109车次站点
北京(始发)
徐州
南京
无锡
苏州
上海(终点)
时刻
19:33
3:12
6:59
9:05
9:39
10:43
G1 车次站点
北京(始发)
南京
上海(终点)
时刻
9:00
12:39
13:48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地理科期末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二、 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30分)
36. (10分)
(1) 煤炭 污染物(粉尘颗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或煤炭、石油(石化能源) 消费比重下降
(2) 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且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空气中含水汽多,盆地地形中空气流动性差,阴天、雾天较多,云量多(可从任一角度表述,合理即可得分)
(3) 可再生、储量大、分布广等
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水能、核能、天然气等
37. (10分)
(1) 铁路线 海(不分先后) 交通便利
(2) 京沪线
高速动车速度更快、更为舒适、玲玲想在出发当天到达上海(言之有理即可得 1分)
(3) 华北平原 两年三熟 铁路运输
同意①(1分) 适度扩大,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念等(1分)
或同意②(1分) 适度进口,考虑国家安全等问题等(1分)
(“补充说明理由”言之合理即可得 1分)
38. (10分)
(1) 400
(2) 季风区 湿润 半湿润(不分先后) 少 内蒙古
(3) 雅鲁藏布江或“湟水(答出青藏高原的主要河流名称均可得分)”
黄河 小麦
(4) 东西干湿(或东西降水、东西气候)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A
D
D
B
A
A
D
D
B
C
A
A
C
B
B
D
C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B
A
D
C
C
B
D
A
B
B
C
B
C
A
A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52,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B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