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1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2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新闻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合村并居主要是将一些人口偏少、位置偏远的小村子甚至“空心村”进行整合,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大村子或城镇并居,从而整合资源,节约土地,提升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合村并居无疑是一件好事。可合村并居后,对一些群众而言,“人住进了城镇的楼房,心却在牵挂老家的祠堂”。这说明,合村并居不是简单的“拆旧房、建新居”的物理迁移,它还应包含“人心搬迁”“文脉传承”等软性内容。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性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特色。中国人素来就有安土重迁、聚村而居、终老是乡的习惯传统。乡村是承载中国文化与精神的基石,是乡土文脉赓续的重要空间。
    不管是被动的合村并居,还是自然的城市化进程,大量村庄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这是客观现实。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大约拥有360万座自然村,而到了2010年该数字已下降到270万。长期关注传统村落保护的学者冯骥才评估,中国每天大约有80到100个村庄消失。
    一旦村庄消失,中国传统的乡土精神和历史记忆也将失去依托。比如,遍布乡村的祠堂是乡村中重要的传统文化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其主要功能是祭祖敬祖、宗亲联谊、家风传承。合村并居过程中,如果村子里的祠堂被简单拆掉,那真的可能会祭拜祖宗都找不到地方,孝亲敬祖的传统可能因此就断裂了。
    面临同样命运的,还有那些农村的老房子。不少村子尤其古村落都有极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或古民居,但有些村落规模较小,离城镇较远,人口也流失严重,如果按照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标准,可能会一并了之、一拆了之。当那些老房子、古建筑,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应声倒下时,我们丢掉的不是几片残砖断瓦或几根石柱木梁,而是老房子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是通过老房子与历史进行对话的机会。
    不幸的是,合村并居过程中,不少地方将经济价值和商业考量置于首要地位,更多关注合村并居中“钱值”(经济价值)和“颜值”(景观价值)的开发,而忽略了“文值”(文化价值)的保育。有的地方按照城市商业住宅的统一标准,给村民设计房子,楼越盖越高,可原来各具特色的村落格局全都消失了。还有一些,生硬照搬外国风格改造农村的院子,结果使得乡村建筑中出现“欧洲补丁”“美国碎片”等不伦不类、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奇葩景观。乡村景观城市化与建筑西洋化,不仅割裂了乡土原生文化传承,也污染了乡土文化精神。丢弃乡土文化特色,一味地进行克隆复制,很难将新社区建成让群众拥有独特记忆的精神家园,也很难让搬入其中的村民拥有踏实的幸福感。
    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要住更新的房子,村庄要修更宽的马路,于是土窑洞被水泥瓷砖取代,青石板路上覆盖了厚厚的水泥,合村并居也成了一种现实选择。只不过,环境变了,生活变了,基于生活之上的习俗、文化、历史等也都会随之改变。因此,合村并居与保护乡土文脉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这其实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广泛存在的一个文化悖论。
    摘编自《合村并居,别丢了乡土文脉》
    材料二:
    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夫妇和孩子聚居于一处有着两性和抚育上的需要。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
    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个地方一代一代的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远。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一些人口偏少、位置偏远的小村子甚至“空心村”进行整合是乡村振兴的一件重要举措。
    B.将经济价值和商业考量置于首要地位,过分关注合村并居中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是得不偿失的。
    C.农民要住更新的房子,村庄要修更宽的马路,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D.只有在中国社会,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冯骥才评估中国每天大约有80到100个村庄消失,这是被动的合村并居和自然的城市化进程的结果。
    B.有些村落规模较小,也没有古建筑或古民居,可以将这些村落的人们一律迁往大村子或城镇并居。
    C.中国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但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以看到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
    D.中国乡村里,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这是一个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3.下列不可以视为“合村并居”积极有效举措的一项是( )
    A.陕西安康谭坝借助发展民宿的契机,对村子里的老房子进行保护性的改造。
    B.对于那些因合并而消失的村子,可以帮其编写村史村志,有条件的可以建村史馆。
    C.对于没有历史文化价值又无人居住的老旧危房,为避免其倒塌给周围村民带来危险,可以拆除。
    D.云南山歌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分支,传承于古时最底层老百姓的生活,不够高雅,可以取缔。
    4.从下面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所揭示的中国“乡土社会”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5.近日,扬州市就合村并居如何开展面向社会征集意见。请结合材料给出几条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朱先生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抄写工整的文章,交给白嘉轩:“今后的日子怎样过才是最大最难的事。我这几天草拟了一个过日子的章法,你看可行不可行?”白嘉轩接过一看,是一笔不苟楷书的《乡约》。
    白嘉轩当晚回到白鹿村,把《乡约》的文本和朱先生写给徐先生的一封信一起交给学堂里的徐先生。徐先生看罢,击掌赞叹:“这是治本之道。不瞒你说,我这几天正在思量辞学农耕的事。徐某心灰意冷了;今见先生亲书,示我帮扶你在白鹿村实践《乡约》,教民以礼义,以正世风。”
    白嘉轩又约请鹿子霖到祠堂议事。鹿子霖读罢《乡约》全文,感慨不止:“要是咱们白鹿村村民照《乡约》做人行事,真成礼仪之邦了。”三人当即商量拿出一个在白鹿村实践《乡约》的方案,由族长白嘉轩负责实施。当晚,徐先生把《乡约》全文用黄纸抄写出来,第二天一早张贴在祠堂门楼外的墙壁上;晚上,白鹿两姓凡十六岁以上的男人齐集学堂,由徐先生一条一款,一句一字讲解《乡约》。规定每晚必到,有病有事者须向白嘉轩请假;要求每个男人把在学堂背记的《乡约》条文再教给妻子和儿女;学生在学堂里也要学记《乡约》,恰如乡土教材。白嘉轩郑重向村民宣布:“学为用。学了就要用。谈话走路处世为人就要按《乡约》上说的做。凡是违犯《乡约》条文的事,由徐先生记载下来;犯过三回者,按其情节轻重处罚。”
    处罚的条例包括罚跪,罚款,罚粮以及鞭抽板打。白鹿村的祠堂里每到晚上就传出庄稼汉们粗浑的背读《乡约》的声音。从此偷鸡摸狗摘桃掐瓜之类的事顿然绝迹,摸牌九搓麻将抹花花掷骰子等等赌博营生全踢了摊子,打架斗殴扯街骂巷的争斗事件再不发生,白鹿村人一个个都变得和颜可掬文质彬彬,连说话的声音都柔和纤细了。
    白嘉轩又请来两位石匠,凿下两方青石板碑,把《乡约》全文镌刻下来,镶在祠堂正门的两边,与栽在院子里的“仁义白鹿村”竖碑互为映照。这镌刻工程继续多日,两个石匠叮叮咣咣凿石刻字,白嘉轩不管田间劳作多么紧张多么疲累,每天至少要到祠堂来观看一回。
    此后,在闹“交农”事件的前后一年多时间里,《乡约》的条文松弛了。村里出现了赌窝,窝主就是庄场的白兴儿。抽吸鸦片的人也多了,其中两个烟鬼已经吸得倾家荡产,女人引着孩子到处去乞讨。白嘉轩敲响了大锣,所有男人都集中到祠堂里来,从来也没有资格进入祠堂的白兴儿和那一伙子赌徒也被专意叫来。白嘉轩点燃了蜡烛,插上了紫香,让徐先生念了一些《乡约》的条文和戒律。白嘉轩说:“赌钱掷骰子的人毛病害在手上,抽大烟的人毛病害在嘴上;手上有毛病的咱们来给他治手,嘴上有毛病的咱们就给他治嘴。”白嘉轩先叫了白兴儿的名字。白兴儿“扑通”一声跪到祠堂供桌前:“我不赌了,我再不赌了!我再赌钱掷骰子就斫掉我的手腕子!”白嘉轩说:“起来起来!跟我来——”白嘉轩把白兴儿叫到祠堂院子的槐树下,“背过身子举起手!”白兴儿背靠着槐树举起双手,人们清清楚楚看见了白兴儿那手指间的鸭蹼一样的皮,白兴儿平时总是把手藏在衣襟下边羞于露丑。白嘉轩又连着点出七个人的名字,有白姓的也有鹿姓的,有年轻的也有中老年的,一律背靠槐树举起了双手。白嘉轩着人用一条麻绳把那八双手捆绑在槐树上,然后又着人用干枣刺刷子抽打,八个人的粗的细的嗓门就一齐哭叫起来。
    接着两个烟鬼被叫到众人面前,早已吓得抖索不止了。白嘉轩用十分委婉的口气问:“你俩的屋里人和娃娃呢?”俩人吭哧半晌,耷拉着脑袋嗫嗫嚅嚅地说,“回娘家去了!”“要……要饭去了!”白嘉轩皱着眉头,痛苦不堪地说:“一个引着娃娃回娘家去了,一个引着娃娃沿街乞讨去了。你俩想想,一个出嫁的女人引着娃娃回娘家混饭吃是啥味气?一个年轻女人引着娃娃日里蹭人家门框夜里睡庙台子是啥味气?”白嘉轩说到这儿已经动心伤情,眼角润湿,声音哽咽了。众人鸦雀无声,有软心肠的人也开始抽泣抹泪。白嘉轩说:“我已经着人把你俩的女人和娃娃找回来了。你们来——”众人吃惊地看见,两个年龄相差不多的女人拖着儿女从徐先生的居室里出来了,羞愧地站在众人面前。那个讨饭的女人衣服破烂,面容憔悴,好多人架不住这种刺激就吼喊起来:“捶死这俩烟鬼!”两个烟鬼羞愧难当,无地自容,跪趴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
    (摘编自《白鹿原》,有删改)
    文本二:
    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一一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先生所拟的《乡约》旨在规范乡民如何做人行事,徐先生对此心灰意冷,白嘉轩、鹿子霖则一致认同并予以实践。
    B.乡民通过口口相传方式学习《乡约》,无需借助文字,听别人讲解,再背记即可,可见文字在乡土社会中没有价值。
    C.白鹿村实施《乡约》,收到了一劳永逸之效,村民的不良习气销声匿迹,村民也变得文质彬彬,乡村风气焕然一新。
    D.白嘉轩在祠堂里当着乡亲们的面,惩戒了村里的白兴儿等赌徒以及烟鬼,方法虽粗暴,但在那个年代起到了震慑作用。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在情节上以白鹿村实施《乡约》为主线展开,族长白嘉轩将《乡约》立为族规,要求族人牢记且要用于生活。
    B.小说塑造的主人公白嘉轩是个多元立体的人物,既有对违犯《乡约》者严厉惩戒的一面,也有同情村民的温情一面。
    C.文本一最后一段描写极为精彩,综合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点面结合,描写细致入微,精妙传神。
    D.从《乡约》、族长、“仁义白鹿村”竖碑等便不难看出故事发生的白鹿村深受传统礼教文化影响,是乡土社会的缩影。
    8.文本一在语言表达上特色鲜明,既有地域乡土味,又活泼生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本一中白鹿村实践《乡约》的内容体现了乡土社会礼治秩序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二的观点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差。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材料二: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雷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书中立论师道书》)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数州之犬皆苍黄A吠噬B狂走者C累日D至无雪E乃已F然后始信G前所闻者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俗称“断句”,在文言文语句中,句中停顿处叫“读”,句后停顿处叫“句”。
    B.经传,“经”是指儒家经典,“传”是指解释儒家经典的著作,如《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等均是解释《春秋》的著作。
    C.“被南越中数州”中的“被”是“覆盖”的意思,和“将军被坚执锐”中的“被”意思不同。
    D.“顾吠者犬耳”中的“顾”是“只,只是,只不过”的意思,和“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中的“顾”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世人的指责,韩愈不畏时俗,敢为人师,而柳宗元虽痛恨流俗,却心存顾虑。
    B.李蟠学习很用心。他不受时俗的限制,向韩愈求教,韩愈就教授了他六艺经传。
    C.韩文和柳文都对唐代士大夫之族以相互学习为耻的世风进行了批判。
    D.柳宗元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说明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生动形象。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14.对于当时的社会风气,韩愈与柳宗元的态度有相同之处,但他们论证方法又不尽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诗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刘诗中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刘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
    16.两首诗都展现了劳动场景,同中有异,请结合文本赏析其不同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韩愈《师说》中,指出老师职责的一句是“”,论述选择老师所依据的标准应该是“”。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手法,写出水击江岸、浪花四溅的壮阔景象的两句是:,。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叙写了社日祭祀的欢乐场景,寄寓了词人对人们忘却历史的哀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共9分)
    周汝昌先生温文儒雅,有大儒风范,说起话来轻声细语,但在我看来他的性格其实是有很强烈和极端的一面,他有一点像我们臆想中的曹雪芹或书里的贾宝玉,①。就是《红楼梦》里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那个“痴”。这种痴其实是一种强烈的性格,是一种对于自己的所信所迷的强烈坚持。而这种痴却是和他的才气结合得格外充分的,②,而且有磅礴的才情,才能够支撑周先生在《红楼梦》中的神游。周先生有一直让人惊叹的才气。他和钱锺书先生相似,原是学习外语的,却充满着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彻理解。周先生大才,曾经得到过胡适和钱先生的赞赏,他注杨万里诗,论书法和写诗词鉴赏都好。③:最传奇的是拟作曹雪芹诗被其他的红学家当成真的,以为就是曹雪芹所作,最后周先生承认是自己拟作,但别人就是不信。“痴”和“才”就是周先生的灵魂。
    18.请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50字以内)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 ),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 )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
    几百年之后,我们( )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20.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反语修辞的一项是( )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
    B.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C.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D.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1.连词的准确使用,不仅可以表明作者的态度,而且能够让前后句逻辑严密,文中括号处所填连词最佳选项为( )
    A.然而当然虽然当然B.当然然而虽然当然
    C.当然然而当然虽然D.然而然而虽然虽然
    22.文中加点字精准简练,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分析。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张潮)
    ②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③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鲁迅)
    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⑤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朱熹)
    对于读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和看法,那么,你有怎样的看法和理解?请在以上句子中任选三个,以“我看读书”为中心,写一篇作文,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D
    2.A
    3.D
    4.①以农业为生(或:乡下人离不了泥土);②聚居一处(或:聚村而居);③熟人社会;④人口不流动(或:人与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是孤立和隔膜的)
    5.①合村并居不能是简单的物理迁移,还应包含“人心搬迁”“文脉传承”等软性内容。②尊重中国人安土重迁、聚村而居、终老是乡的习惯传统。③尽力保留乡村中的重要的传统文化建筑、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或古民居,传承中国传统的乡土精神和历史记忆。④要多关注“文值”(文化价值)的保育。要让新社区成为群众拥有独特记忆的精神家园,让搬入其中的村民拥有踏实的幸福感。
    6.D
    7.C
    8.①语言具有浓厚的关中方言特色,如“抹花花”“全踢了摊子”“屋里人和娃娃”“是啥味气”等口语具有独特的乡土韵味。②句式多变,长短句结合,整散句并举,如第四段的句式表达。口语与书面语搭配自然,如“学为用,学了就要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生动,如“八个人的粗的细的嗓门就一齐哭叫起来”。
    9.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乡约》即礼,是白鹿原村民公认的做人行事的准则,在生活中起到规范村民行为的作用;②礼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乡约》明确条文戒律。每到晚上庄稼汉背诵《乡约》,通过教化来教民以礼义,以正世风;③维持礼的规范是传统。凡违犯《乡约》,由族长按条例罚跪、罚款、罚粮以及鞭抽板打,如对白兴儿的处罚。
    10.BDF
    11.D
    12.B
    13.(1)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拜别人为师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说谁是谁的老师、谁是谁的学生之类的话,就多人聚在一起讥笑人家。
    (2)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洛阳)奔去。
    14.韩愈: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柳宗元: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15.B
    16.《插田歌》的劳动场景是轻松的,劳动者是愉悦的。表现在:①美景使其轻松:环境优美,草长鸟飞,水田潋滟;②穿戴显其轻松:农民夫妇白裙绿衣,穿戴与景色相谐;③唱和表露其轻松愉快: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和,声音缠绵柔媚,就像《竹枝词》的音调。
    《插秧歌》的劳动场面是繁忙的,劳动者是辛苦的。表现在:①全诗紧扣一个“忙”字着力描绘、尽情表现。前两句四个人物四个动词,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②三四句是环境刻画,通过对雨具和劳动者淋雨情形的描写,反映插秧的紧张和艰苦;③五至八句是对农家夫妇对话时的情态描写,进一步表现插秧的紧张、农事的繁杂,农家的勤劳和艰辛表现得淋漓尽致。
    17.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8.周汝昌性格既有温文儒雅的一面,也有强烈和极端的一面。他有痴的性格特质,并且和他的才气结合在一起。
    19.①有那种为情而痴的气质(有那种“痴”劲儿 / 有那种“痴”的性格) ②不光有专注的痴迷(不光有坚持的痴迷 / 不光有专注的痴劲儿) ③他写诗也非常好(他的诗也写得非常好 / 他也擅长写诗)
    20.C
    21.B
    22.“捧”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将文艺送给列强时态度的恭敬、讨好取悦、媚外;“挂”则表现心态的显摆、自大、自欺欺人。极具讽刺效果,幽默辛辣。
    23.例文:
    细读字里行间处,嗅得书香满庭芳
    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中华文化千百年之风韵悠长尽在字里行间。随着实体书店的创新风潮,书籍作为文化之载体再次回归于你我眼眸之中。在这个注意力稀缺而又速朽的时代中,也许读书可以作为我们摆脱裹挟的手段,在物欲横流里精细耕种一方心田。
    于是,如何读书成为大众不可回避的话题。而我看来,只有秉初心、重积累、活运用、深体悟,方能嗅得书香满庭芳。
    读书之道,首在积累。杜甫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正是多阅读,重积累的重要性。当下青年常常指望依赖碎片化阅读,使得阅读数量最大化。于是知识付费清单早早摆上各专家学者为你“精挑细选”的文段。然而读书仅仅如此就足够了吗?自然不是!积累的道理人人都懂,古有王羲之墨染池塘方有入木三分之笔力,今有华为于云淡风清季节做极限生存之备,可见积累之必要。在学习工作之闲,不如将心交给书,让书带你遍历人世繁华,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高筑书籍九层台,也许我们会生活得更自在、更充盈。
    读书之道,需重活用。死读书,囿于书本而不知变通乃读书之大忌。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一味地生搬硬套,只会让我们陷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怪圈,本本主义教条化。走红网络的才女武亦姝,正是由于将书中精华凝结内化而滋养身心,方能于言谈举止中尽显娉婷。而樊锦诗奶奶也助力青年人将书上壁间的文字进行数据化处理,演绎成煌煌风华的“飞天敦煌”!只有你我谨记书言,精准运用,书本才能从摆设变为时代加速器,让我们的生活更具人文色彩。
    读书之道,更在深思。王国维先生曾言读书之境,强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读书,口眼心三者皆到还不够,需重视阶段性体悟。张潮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此言得之!一个人只有反复啐磨,读薄读厚每本意味深长的书,他的人生才能到达新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凸显大格局与大智慧。
    读书原为发言立志,今人读者,愿携手勠力,积累、活用、深思,愿字里行间,溢满书香。
    相关试卷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默写,语言运用部分,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句默写,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