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275027/0-17060566509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275027/0-170605665097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275027/0-1706056650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Si,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1 C:12 O:16 Na:23 Cl:35.5 Si:28 Fe:5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 化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火树银花”的烟花利用了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B. 斑铜制作工艺是在铜中掺杂金、银等金属,斑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C. 如果不慎将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1%的硼酸
D. 侯氏制碱法中为提高气体利用率,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后通入
【答案】C
【解析】
【详解】A.“火树银花”的烟花利用了金属元素焰色,属于物理性质,A错误;
B.斑铜制作工艺是在铜中掺杂金、银等金属,说明为合金,合金熔点低于其成分金属,B错误;
C.如果不慎将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1%的硼酸,C正确;
D.侯氏制碱法中为提高气体利用率,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使溶液呈碱性,利于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D错误;
答案选C。
2. 医院里医生给“病人”做心电图时,在仪器与皮肤接触部位擦的一种电解质溶液是
A. 医用酒精B. 葡萄糖溶液C. 氯化钠溶液D. 稀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电解质指在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详解】A.酒精为非电解质,A错误;
B.葡萄糖为非电解质,B错误;
C.NaCl为电解质,氯化钠溶液为电解质溶液,C正确;
D.为电解质,但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来擦拭皮肤,D错误;
故选C。
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能在胶体中大量共存
B.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C. 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D. 胶体在电场中定向运动,是因为胶体是带电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故、、、能使胶体聚沉,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过氧化钠即不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也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河水是胶体,在入海时遇到海水中的氯化钠发生胶体的聚沉,故形成的三角洲,故C正确;
D.胶体不带电,胶粒带电,故能在电场中电泳,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4. 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表示为:
C. 过氧化钠阴阳离子之比为
D. 的电离方程式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的核电荷数为11,核外10个电子,K、L层依次排有2、8个电子,故钠离子结构示意图为,A错误;
B.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故中子数为10的O的质量数为18,表示核素时,将质量数标示在元素符号左上角,质子数标示在左下角,故为,B正确;
C.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2个Na+和1个构成,阴阳离子之比为, C正确;
D.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D正确;
故答案为:A。
5.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铵在水溶液中可电离生成铵根离子和氯离子,A正确;
B.硫酸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B正确;
C.硫酸钠为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C错误;
D.氢氧化钡为碱,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D正确;
故选C。
6.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Cu2+、Fe3+、Cl-、SOB. Ba2+ 、Na+、CO、NO
C. Na+、H+、SO、COD. Na+、Mg2+、SO、OH-
【答案】A
【解析】
【详解】A. Cu2+、Fe3+、Cl-、SO之间不产生沉淀、气体、水,故A符合;
B. Ba2+ 、CO生成BaCO3沉淀,故B不符;
C. H+、CO要反应生成HCO或水和二氧化碳,故C不符;
D. Mg2+、OH-会生成Mg(OH)2沉淀,故D不符;
故选A。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1ml H2O分子
B. 0.1ml Cl2被NaOH溶液充分吸收,转移电子数为0.2NA
C. 在标准状况下,2.24L O2和CO的混合气体中含C、O原子共0.2ml
D. 0.1ml FeCl3形成Fe(OH)3胶体,Fe(OH)3胶粒的数目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水为液态,无法计算22.4L水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1ml氯气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l,则0.1ml氯气被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转移电子数为0.1ml×1×NAml—1=0.1NA,故B错误;
C.氧气和一氧化碳都是双原子分子,则标准状况下,2.24L 氧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含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0.2ml,故C正确;
D.氢氧化铁胶体是粒子的集合体,则0.1ml 氯化铁形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粒的数目小于0.1ml×.02×1023= ,故D错误;
故选C。
8. 下列离子方程式或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电离:
B. Na和溶液反应:
C. 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
D. 钠与水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为弱酸,在水溶液中发生部分电离,电离:,A不正确;
B.Na和溶液反应时,Na先与水反应,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CuSO4反应:,B正确;
C.碳酸钠为可溶性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完全电离,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C不正确;
D.钠与水反应时,只有NaOH改写成离子,同时要满足守恒有关系:,D不正确;
故选B
9. 科学家发现月壤中存在水及大量玻璃性质的物质,经分析,月壤中含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Q、X、Y、Z、M,其中Q、X、Y分别位于不同周期,Y、Z、M为同周期相邻的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9,X最外层电子数是Y、M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Y、Z的原子半径:Z>Y>XB. 单质的导电能力:M>Z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ZD. Q与X只能形成-种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科学家在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中发现了水及大量玻璃性质的物质,经分析,月壤中含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分别位于不同周期,则分别位于第一、二、三周期,Q为H,为同周期相邻的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9,设三者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a、a+1、a+2,则a+a+1+a+2=9,得a=2,则分别为Mg、Al、Si,X最外层电子数是Y、M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则X最外层为6,X为O。
【详解】A.X、Y、Z分别为O、Mg、Al,原子半径:Y>Z>X,A错误;
B.Z为Al、M为Si,单质的导电能力:Z>M ,B错误;
C.Y为Mg、Z为Al,金属性Mg>A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Z ,C正确;
D.Q与X可以形成H2O、H2O2,不止一种化合物,D错误;
答案选C。
10. 某化学小组欲通过测定混合气体中O2的含量来计算2g已变质的Na2O2样品中Na2CO3的含量。实验装置如下图(Q为弹性良好的气囊)。
忽略气体在I和IV中的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的作用是为了除去气体中的CO2,故b中应装有无水CaCl2
B. 测定气体总体积必须关闭,打开
C. 量筒I用于测量产生气体的CO2体积,量筒II用于测量产生氧气的体积
D. 若量筒II收集的气体为0.01ml,则2g已变质的样品中的Na2O2质量为1.56g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入酸后Q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产生O2和CO2,球形干燥管中应装有碱石灰,用于除去气体中的CO2,A错误;
B.反应产生的O2和CO2使气囊变大,将Ⅲ中的气体排出,水进入量筒Ⅰ中,所以量筒Ⅰ中水的体积即为产生O2和CO2的总体积,所以滴加稀硫酸前必须关闭K1、K2,打开K3,B错误;
C.由B分析可知量筒Ⅰ中水的体积即为产生O2和CO2的总体积,量筒Ⅱ收集的是O2的体积,C错误;
D.Ⅱ中产生的气体为,即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1ml,根据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故已变质的样品中Na2O2的质量为,D正确;
故答案选D。
11. 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多种物质,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钠溶液通电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 氢气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瓶口有白雾出现
C. 与反应生成以为有效成分的漂白粉,该反应中,氯气是氧化剂,是还原剂
D. 使用漂白粉浸泡衣物时,可大量加入盐酸,增强漂白效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溶液通电后生成氢氧化钠、氢气、氯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氢气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的HCl在瓶口遇到水蒸气,有白雾出现,故B错误;
C.与反应生成以为有效成分的漂白粉,该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错误;
D.使用漂白粉浸泡衣物时,可加入少量盐酸,增强漂白效果,加入大量盐酸,可能会损害衣物,甚至生成有毒气体氯气,故D错误;
故选A。
12.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检验中是否含有,先用酸溶解固体,可用稀硫酸,不能用强氧化性的稀硝酸,否则亚铁离子被氧化成铁离子,干扰了检验结果,故A错误;
B.氯水中含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pH试纸褪色,应选pH计测定,故B错误;
C.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Cl溶液可除去除去气体中混杂的少量HCl气体,再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故C正确;
D.应该用铂丝蘸取待测液,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钾离子的焰色反应实验要透过C玻璃观察,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3. 某溶液X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SO、Cl-、HCO、NO、Na+、NH、Ba2+,且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相同。为了确定该溶液的组成,某同学取上述溶液X,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向溶液X中加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并加热,得到白色沉淀,并收集到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②向实验①过滤所得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
③取另一份溶液X,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得到的白色沉淀是BaCO3和BaSO4的混合物
B. 溶液X中可能存在NO
C. 省略实验③不影响上述溶液中离子的检验
D. 无法确定溶液X中否含有Na+
【答案】C
【解析】
【分析】向溶液X中加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并加热,得到白色沉淀,并收集到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的沉淀一定是碳酸钡,气体一定是氨气,则X中一定含有Ba2+、HCO、NH;Ba2+、SO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一定不含SO;取另一份溶液X,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生成的沉淀一定是AgCl,X溶液中一定含有Cl-,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相同,根据电荷守恒,X中一定含有NO;
【详解】A.①中得到的白色沉淀是BaCO3,故A错误;
B.溶液X中一定存在NO,故B错误;
C.根据实验①,X中一定含有Ba2+、HCO、NH;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相同,根据电荷守恒,可推知溶液中还一定有Cl-、NO,故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X一定含有Cl-、HCO、NO、NH、Ba2+,一定不含SO,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相同,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X中是一定不含Na+ ,故D错误;
选C。
14. 已知氧化性:Fe3+>M2+(M为不活泼的常见金属),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l•L-1的Fe2(SO4)3和MSO4的100mL混合液中加入aml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a≤0.1时,发生的反应为2Fe3++Fe=3Fe2+
B. 当0.1≤a<0.2时,溶液中n(Fe2+)=(0.2+a)ml
C. 当a≥0.2时,发生的反应为2Fe3++M2++2Fe=4Fe2++M
D. 若有固体剩余则可能是铁
【答案】D
【解析】
【分析】A. 因氧化性 Fe3+>M2+,加入铁粉后,先与Fe3+反应后与M2+反应,当 a≤1 时,Fe粉只能将Fe3+还原,只发生反应;
B. 根据铁元素守恒进行分析;
C. 当a≥2 时,Fe3+和M2+均反应完全,此时发生的反应为2Fe3++M2++2Fe═4Fe2++M;
D. 有固体剩余时,Fe3+全部反应完,M2+开始被还原,故一定有M;当铁过量时,还有含有铁。
【详解】因氧化性 Fe3+>M2+,加入铁粉后,先与Fe3+反应,后与M2+反应。
A. 加入铁粉后,先与Fe3+反应,混合溶液中n(Fe3+)= 1ml/L×0.1L×2=0.2ml,则:
当 a≦0.1 时,Fe粉只能将Fe3+还原,A正确;
B. 当 0.1≦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Si,4L水中含有1ml H2O分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Si, 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3gHCl参加反应,则可制得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Si, 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