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1 C12 O16 Na23 Cl35.5 Si28 Fe5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 下列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反应B. 镁条与稀硫酸反应
C. 氢氧化钠与醋酸反应D. 氧化铜与木炭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反应放出氨气为吸热反应,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选;
B.镁条与稀硫酸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不选;
C.氢氧化钠与醋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不选;
D.氧化铜与木炭反应是吸热反应,且Cu和C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A。
2. 已知:C(s)+O2(g)=CO2(g) △H1=-395kJ/ml,
CO(g)+1/2O2(g)=CO2(g) △H2=-283kJ/ml,
则反应C(s)+1/2O2(g)=CO(g)的反应热△H3等于
A. -112 kJ/mlB. -395 kJ/mlC. + 112 kJ/mlD. -283 kJ/ml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C (s) + 1/2 O2 (g) = CO (g) 的反应热△H3=△H1-△H2 =-395kJ/ml-(-283kJ/ml)=-112 kJ/ml ,故选A。
3. 对于反应A+BC,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 增加A的物质的量
B. 升高体系的温度
C. 减少C的物质的量.
D. 增加体系的压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增加反应物浓度、增大压强(针对于气体)、提高温度、加入催化剂等。
【详解】A.若A是固体,固体没有浓度,增加A的物质的量不会引起速率的变化, A错误;
B.升高体系的温度所有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均加快, B正确;
C.若C是固体,固体没有浓度,减少C的物质的量不会引|起速率的变化, C错误;
D.若A、B、C不是气体,固体或液体不受压强变化的影响,改变压强不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外因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压强只影响气体参加的反应,浓度只影响有浓度概念的体系,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是每一个反应都有相应的催化剂,因此只有温度可以影响所有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
4. 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致力于研究合成氨与催化剂表面积大小关系的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能增大氨气的产率
B. 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能加快合成氨的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C. 采用正向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使反应明显加快
D. 工业生产中,合成氨采用的压强越高,温度越低,越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C
【解析】
【详解】A.催化剂以及固体的表面积大小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移动,所以氨气的产率不变,故A错误;
B.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能加快合成氨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B错误;
C.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C正确;
D.温度低,催化剂的活性低反应速率慢,产量降低,所以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故D错误;
答案: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注意把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对工业生成的指导意义,易错选项A。
5. 在100mL0.1ml/LCH3COOH溶液中,欲使CH3COOH的电离程度和溶液的pH都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加少量的1ml/LNaOH溶液B. 加少量1ml/L盐酸
C. 加少量CH3COONa固体D. 微热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入NaOH,与氢离子反应,氢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A正确;
B.加入1ml/L盐酸溶液,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减小,B错误;
C.加入醋酸钠固体,实际增加了醋酸根离子的浓度,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醋酸电离程度减小,C错误;
D.醋酸电离吸热,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D错误;
故选A。
6. 下列关于盐的水解应用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室配制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晶体溶于硫酸,然后再加水稀释
B. 溶于水加热制备
C. 利用可溶性铝盐、铁盐做净水剂
D. 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实验室配制氯化铁溶液,需要抑制Fe3+的水解,为了不引入杂质,应将氯化铁晶体溶于盐酸,然后再加水稀释,故A错误;
B.水解是吸热反应,加热促进水解,且生成的氯化氢挥发,使水解几乎完全,生成的氢氧化物再分解可以得到,故B正确;
C.可溶性铝盐、铁盐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而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则可利用可溶性铝盐、铁盐做净水剂,故C正确;
D.草木灰中CO水解生成的OH-能和铵态氮肥中的NH结合生成NH3,造成肥分的损失,所以不能混合施用,故D正确;
答案选A。
7. 化学反应的方向问题对于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时,熵减小
B. 恒温恒压下,且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C. 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D. 反应 能自发进行,原因是熵增效应大于焓增效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转变为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则熵减小,A正确;
B.恒温恒压下,且的反应在任何条件下均有,即且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B正确;
C.中,常温下能自发进行,由,可得该反应的,C错误;
D.反应 的,,反应能自发进行,应满足,因此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熵增效应大于焓增效应,D正确;
故选C。
8. 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
A. 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减小, c(H+)减小
B. 将水加热,Kw增大,pH变小
C. 向水中加入少量HCl气体平衡逆向移动,c(H+)减小,c(OH-)减小
D. 向水中分别加入0.1ml/L盐酸与0.1ml/LNaOH溶液,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氨水是弱碱,会抑制水的电离,使平衡逆向移动,c( OH-)增大,c(H+)减小,故A错误;
B.水的电离是吸热的,将水加热,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Kw增大pH变小,故B正确;
C.向水中加入少量HCl气体,会抑制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H+)增大,c(OH-)减小,故C错误;
D.加酸加碱均能抑制水的电离,向水中分别加入0.1ml•L-1盐酸与0.1ml•L-1NaOH溶液,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相同,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9. 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
B. 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
C. 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电镀液的浓度保持不变
D. 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因原电池反应与电镀时所发生的反应为不同的两个反应,故电镀过程不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A错误;
B. 电解过程中确实存在电能转化成热能的情况,但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析出的锌的量存在确定的关系,与能量的其他转化无关,B错误;
C. 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即单位时间内转移的电子数恒定,则消耗的反应物与产生的生成物的量恒定,也就是反应速率恒定,与温度无关,C正确;
D. 镀锌层破损后,能形成锌铁原电池,铁为正极,锌为负极,同样起到保护铁的作用,D错误;
答案选C。
10. 柠檬酸是天然防腐剂和食品添加剂,它是一种有机三元酸,常温下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柠檬酸钠(用Na3Y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柠檬酸电离方程式为H3Y3H++Y3-
B. pH=2的H3Y溶液c(H+)=0.03ml•L-1
C. Na2HY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保持不变
D. Na3Y溶液的pH随着c(Na3Y)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柠檬酸属于三元弱酸,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为,A错误;
B.pH=2的溶液,应为,B错误;
C.温度恒定,的水解平衡常数不变,为定值,加水稀释时,减小,应增大,C错误;
D.水解使溶液呈碱性,随增大,溶液碱性越强,溶液的pH增大,D正确;
答案选D。
11. 用惰性电极电解的水溶液,当阴极质量增加a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L氧气(标准状况下)、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标准状况下生成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根据电子守恒知,析出的M的物质的量为,阴极增加的质量即为析出的M的质量,则M的摩尔质量=,g‧ml-1,即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C。
12. 一定条件下,某含碳钢腐蚀情况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随pH的升高,含碳钢腐蚀速率逐渐加快
B. pH<4,发生析氢腐蚀
C. pH为14,其负极反应为2H2O+Fe-3e-=+4H+
D. pH为7时,负极反应为Fe-3e-=Fe3+,生成的Fe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2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表可知,随pH的升高,含碳钢腐蚀速率先减慢后逐渐加快,故A错误;
B.当pH<4时,含碳钢主要发生析氢腐蚀,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B正确;
C.在pH=14时,含碳钢发生吸氧腐蚀,负极反应为4OH-+Fe-3e-=FeO+2H2O,故C错误;
D.pH为7时,负极反应为Fe-2e-=Fe2+,生成的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2O3,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3. 全钒氧化还原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池,不同价态的含钒离子作为正极和负极的活性物质,分别储存在各自的酸性电解液储罐中。其结构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放电时,右槽中的电极反应为:V2+-e-=V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充电时,每转移1ml电子,电解液中n(H+)的变化量为2ml
B. 充电时,阴极电解液pH升高
C. 放电时,右槽发生氧化反应
D. 放电时,左槽的电极反应式:VO2++2H++e-=VO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VO2++H2O-e-=VO2++2H+,每转移1 ml电子,电解液中n(H+)的变化量为2ml,A正确;
B.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V3++e-=V2+,阳离子H+向阴极移动,因此溶液的pH会降低,B错误;
C.放电时,右槽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正确;
D.放电时,左槽的电极为负极,发生的反应式:VO2++2H++e-=VO2++H2O,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4. 常温下,向含有、、的工业废水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pM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pM表示或或]。
已知:,。若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曲线①表示与pH的关系
B. 时,溶液中
C. 时,可认为沉淀完全
D. 时,
【答案】B
【解析】
【分析】,==,当pH=5时,该式入Ka,可知,可知曲线②是表示;当c(Cu2+)=,c(OH-)=,此时pH=6.5,故曲线①表示,曲线③表示;
【详解】A.当c(Cu2+)=,c(OH-)=,此时pH=6.5,故曲线①表示,A项正确;
B.曲线②是表示,当pH=5时,>0,<1,则故溶液中,B项错误;
C.当c(Cu2+)=,c(OH-)=,此时pH=6.5,故时,可认沉淀完全,C项正确;
D.曲线③表示,线上b点(5.85,0),代入计算可知,当c(Fe2+)=1ml/L时,pH=5.85,此时c(OH-)=10-8.15,则Ksp[Fe(OH)2]= c(Fe2+)×c2(OH-)=1×10-16.3,故时,,D项正确。
故答案选B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5~19题,共5题)
1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一种化学冰袋中含有Na2SO4∙10H2O和NH4NO3,使用时将它们混合搓揉即可制冷,原因是NH4NO3溶于水吸热、_______.
(2)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碳酸氢钠与柠檬酸反应的热效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
①不适合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
②若观察到烧杯中产生气泡,_______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填“一定能”或“不能”)。
(3)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的破坏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已知:键能是指气态分子中1ml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
已知:,用电子式表达NH3中共价键的形成过程_______,a的数值为_______
(4)图Ⅱ表示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的能量相对大小。
①D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B→A+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答案】(1)Na2SO4∙10H2O脱水吸热
(2) ①. Ⅲ ②. 一定能
(3) ①. ②. 391
(4) ①. ②. -117 kJ∙ml-1
【解析】
【分析】在装置Ⅰ、Ⅱ中,碳酸氢钠与柠檬酸反应后,若放出热量,则锥形瓶内气体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烧杯内有气泡逸出;若吸收热量,则U形管内液面左高右低,烧杯内水倒吸。装置Ⅲ中,反应产生的气体直接从长颈漏斗内逸出,烧杯内无现象。
【小问1详解】
Na2SO4∙10H2O中的结晶水被NH4NO3吸收,相当于发生分解反应,会吸收热量,则使用时混合搓揉即可制冷,原因是:NH4NO3溶于水吸热、Na2SO4∙10H2O脱水吸热。答案为:Na2SO4∙10H2O脱水吸热;
【小问2详解】
①由分析可知,装置Ⅲ中,反应产生的气体直接从长颈漏斗内逸出,无现象产生,所以不适合选用的装置是Ⅲ。
②具支试管内加入少量混合物,Ⅲ中烧杯内无现象产生,若观察到Ⅱ中烧杯内产生气泡,则表明气体体积膨胀,则一定能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答案为:Ⅲ;一定能;
【小问3详解】
电子式表达NH3中共价键的形成过程:;945+436×3-6a=-93,a=391。答案为:;391;
【小问4详解】
①D中Cl元素显+7价,则D是。
②B→A+C反应中,△H=63 kJ∙ml-1-60 kJ∙ml-1×3=-117kJ∙ml-1热化学方程式为 △H=-117 kJ∙ml-1。答案为:;-117 kJ∙ml-1。
【点睛】△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16. 下图是用0.1000ml/L的盐酸滴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示意图和某次滴定前、后盛放盐酸的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盐酸的体积读数:滴定前读数为_______mL。
(3)取20.00mL待测NaOH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_______(石蕊、甲基橙、酚酞中只选一种)作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
(4)某实验小组同学的三次实验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标准溶液盐酸的平均体积为_______,待测NaOH溶液的平均浓度是_______ml/L(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5)对下列几种假定情况进行讨论(填“无影响”“偏高”或“偏低”):
①取待测液的滴定管,取液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取液后气泡消失,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
②若滴定前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
③标准液读数时,若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
【答案】(1)酸式滴定管
(2)0.80 (3) ①. 甲基橙 ②. 当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标准液,溶液由黄色变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4) ①. 22.00mL ②. 0.1100
(5) ①. 偏低 ②. 无影响 ③. 偏高
【解析】
【小问1详解】
该滴定管的下端是玻璃活塞,所以仪器的名称为酸式滴定管,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
【小问2详解】
滴定前,滴定管中的液面读数为0.80mL,滴定后,滴定管中的液面读数为22.80mL,故答案为:0.80;
【小问3详解】
用强酸滴定强碱,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当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标准液,溶液由黄色变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故答案为:甲基橙;当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标准液,溶液由黄色变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小问4详解】
三次滴定消耗的体积为:22.02mL、28.00mL、21.98mL,第二组数据与其他两组差别较大,属异常值,应舍去,则平均消耗V (NaOH)= 22.00 mL,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故答案为:22.00mL;0.1100;
【小问5详解】
①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小,导致标准液的体积偏小,根据,分析可知造成待测液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②若滴定前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标准液体积也不变,可知不影响待测液浓度,故答案为:无影响;
③标准液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标准液物质的量偏大,可知造成待测液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17.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
(1)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0.2mlCO与0.4mlH2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B两点对应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A__PB(填“>、<、=”)。
②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是__。
③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填代号)。
a.H2的消耗速率是CH3OH消耗速率的2倍
b.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CO和CH3OH的物质的量之和保持不变
(2)在P1压强、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再加入1.0mlCO后重新到达平衡,则CO的转化率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T1℃、1L的密闭容器内发生上述反应,测得某时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CO:0.1ml、H2:0.2ml、CH3OH:0.2ml,此时v(正)__v(逆)(填“>、<或=”)。
【答案】 ①. < ②. KA=KB>KC ③. ab ④. 100 ⑤. 减小 ⑥. >
【解析】
【详解】(1)①反应CO(g)+2H2(g)CH3OH(g),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加压反应物转化率增大,所以PA
③a.H2的消耗速率是CH3OH消耗速率的2倍,属于不同方向反应速率,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选;
b.CH3OH的体积分数在反应未达到平衡时会不断增大,当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选;
c.容器体积和气体质量始终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不选;
d.CO和甲醇的化学计量数都为1,所以CO和CH3OH的物质的量之和始终保持不变,所以这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不选;
故答案为:ab;
(2)在P1压强、T1℃时,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0.2ml CO与0.4ml H2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CO的转化率为0.5,Δc(CO)==0.05ml/L,Δc(H2)=2Δc(CO)=0.1ml/L,Δc(CH3OH)=0.05ml/L,则平衡时c(CO)=0.1ml/L-0.05ml/L=0.05ml/L,c(H2)=0.2ml/L-0.1ml/L=0.1ml/L,c(CH3OH)=0.05ml/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0;在P1压强、T1℃时,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1.0ml CO,CO的浓度增大,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正向移动,但CO的浓度始终增大,CO的转化率减小,故答案为:100;减小;
(3)温度不变,K不变,T1℃、1L的密闭容器内发生上述反应,测得某时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CO:0.1ml、H2:0.2ml、CH3OH:0.2ml,此时Qc===50
18. 化学反应原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首,食醋的主要成分为醋酸。已知:25℃时的电离常数,的、。请回答:25℃时,浓度均为的和的缓冲溶液,,该缓冲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等浓度的、两种溶液的碱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
(2)亚磷酸(H3PO3)是二元弱酸。已知25℃时,,,属于______(填“酸式盐”或“正盐”);溶液显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在25℃下,将的硫酸氢钠和等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的pH=________。
(4)现有浓度均为的几种溶液:① ② ③④⑤⑥,以上溶液中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填序号)。
【答案】(1) ①. ②.
(2) ①. 正盐 ②. 酸性
(3)13 (4)⑥>⑤>④>②>③>①
【解析】
【小问1详解】
25℃时,浓度均为的和的缓冲溶液,,呈酸性,即c(H+)>c(OH-),电荷关系为c(H+)+c(Na+)=c(OH-)+c(CH3COO-),所以该缓冲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5℃时的电离常数,的,硫离子的水解能力更强,等浓度的、两种溶液的碱性较强的是。故答案为:;;
【小问2详解】
亚磷酸(H3PO3)是二元弱酸。已知25℃时,,,属于正盐(填“酸式盐”或“正盐”);H2PO水解平衡常数Kh==10-12<Ka2,说明H2PO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所以溶液显酸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故答案为:正盐;酸性;
【小问3详解】
在25℃下,将的硫酸氢钠c(H+)=0.2ml/L,等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中c(OH-)=0.4ml/L,两者混合后碱过量,溶液显碱性,故混合后溶液中的c(OH-)=ml/L=0.1ml/L,故溶液中的c(H+)=ml/L=10-13ml/L,故溶液的pH=-lgc(H+)=13,充分反应后溶液的pH=13。故答案为:13;
【小问4详解】
现有浓度均为的几种溶液:① ② ③④⑤⑥,①为弱电解质的水溶液,NH离子浓度最小,⑥中H+浓度最大,NH的水解程度最小,NH浓度最大,④碳酸铵为弱酸弱碱盐,碳酸根离子与NH发生互促水解,浓度最小,④⑤⑥中浓度大于②、③,醋酸铵为弱酸弱碱盐,CH3COO-与NH发生互促水解,铵根离子浓度小,则以上溶液中由大到小的顺序⑥>⑤>④>②>③>①(填序号)。故答案为:⑥>⑤>④>②>③>①。
19. 在25℃时,有关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1)请写出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
(2)常温下,将体积为10mLpH=2的醋酸溶液与体积为10mLpH=2亚硫酸溶液分别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稀释后溶液的pH,前者___________后者(填“>”、“<”或“=”)。
(3)一定条件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I随加水体积V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a、b、c三点溶液醋酸的电离程度由小到大为___________。
(4)下列离子在溶液中结合的能力由大到小的关系为___________。
(5)体积相同、相同的①;②HCl;③三种酸溶液分别与同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6)常温下的溶液在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表达式数据增大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答案】(1)
(2)< (3)a(4)
(5)①>②=③ (6)C
【解析】
【小问1详解】
H2SO3电离产生H+和,电离常数表达式为Ka=,故答案为。
【小问2详解】
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其酸性越强,pH相同的醋酸和亚硫酸稀释相同的倍数,较强酸的pH变化较大,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醋酸的酸性小于亚硫酸,pH相同的醋酸和亚硫酸稀释相同倍数后,亚硫酸的pH变化大,即:醋酸的pH小于亚硫酸,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一定条件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I随加水体积V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加水越多,电离程度越大,故电离程度a<b<c,故答案为a<b<c。
【小问4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酸性强弱顺序为:H2SO3>CH3COOH>H2CO3>>,酸根离子对应酸的酸性越强,该酸根离子结合氢离子能力越弱,则、、、在溶液中结合H+的能力由大到小的关系为,,故答案为:。
【小问5详解】
c(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中和碱的能力相同,而c(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因为醋酸是弱电解质,则醋酸中和碱的能力强,所以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①>②=③,故答案为①>②=③。
【小问6详解】pH
2
4
6
6.5
8
13.5
14
腐蚀快慢
较快
慢
较快
主要产物
Fe2+
Fe3O4
Fe2O3
化学键
键能/ kJ∙ml-1
436
a
945
实验编号
待测NaOH溶液体积/mL
滴定前盐酸的体积读数/mL
滴定后盐酸的体积读数/mL
1
20.00
1.20
23.22
2
20.00
1.21
29.21
3
20.00
1.50
23.48
化学式
电离平衡常数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Si,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2L×2ml/L=0, 设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用NaCl固体配制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Si-28 Fe-56,6 kJ·ml-1B,2 kJ·ml-1D, 已知,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ml/L、=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Si-28 Fe-56,6 kJ·ml-1B,2 kJ·ml-1D, 已知,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ml/L、=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