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福建省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专题练习(鲁科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278034/0-170614491542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福建省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专题练习(鲁科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278034/0-170614491547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福建省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专题练习(鲁科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278034/0-170614491549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福建省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专题练习(鲁科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福建省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专题练习(鲁科版),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25℃时,用盐酸滴定氨水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已知:滴定剂与被滴定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滴定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溶液中水电离出的小于
B.温度升高,c点溶液的pH减小
C.滴定过程,溶液中不变
D.25℃时,的数量级为
2.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
B.明矾净水的原理是能杀菌消毒
C.农村推广光伏发电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
D.热的纯碱溶液可去除餐具的油污
4.下列事实中一定能证明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用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②溶液的
③等pH等体积的硫酸、溶液和足量锌反应,放出的氢气较多
④醋酸溶液恰好与溶液完全反应
⑤的溶液稀释至1000倍,
A.①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⑤
5.下列实验事实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工业上用SO2和O2制备SO3时,选择常压而不用高压
B.使用铁触媒能加快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C.平衡4CO(g)+2NO2(g)N2(g)+4CO2(g),加压气体颜色变深
D.将氯化铝溶液低温蒸干,最终得到氢氧化铝固体
6.25°C时,HA、HB两种溶液中酸分子的百分数δ(HR)(R代表A或B)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HA酸性比HB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N点的曲线代表的是HB
B.将pH相等的HA溶液与HB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前后酸的电离程度均不变
C.等浓度的NaA和NaB两种溶液的阴离子浓度之和:前者>后者。
D.将0.1ml·L-1的HB溶液与0.1ml·L-1的NaB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或“=”)。
(2)a点pH=x,则常温下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3)b点溶液中与的比值小于1的原因是 。
(4)c点溶液, (填“>”、“<”或“=”)。
(5)a、b、c三点中,水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
15.电解质溶液中存在多种平衡体系,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常温下FeS和CuS的溶度积分别为,。向FeS悬浊液中滳加溶液产生黑色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反应得平衡常数K= 。
(2)已知常温下HA的。常温下,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A与NaA的混合溶液显 (填“酸”“碱”或“中”)性,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若25℃时,0.10ml/L的的电离度为1%,则由醋酸电离出的约为水电离出的的 倍。
(4)已知在25℃时,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常温下,0.1ml/LNaOH溶液和溶液混合后(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溶液的pH=7。
① (填“>”、“、Ka (HB),则在相同pH时,δ(HB)大于δ(HA),因此δ(HB)曲线处于δ(HA )曲线的上方,故A正确;
B.由反应平衡常数公式HR的电离平衡常数,知,则当pH相同的HA和HB混合后,pH不改变,则不变,则混合前后酸的电离程度均不变,故B正确;
C.NaR溶液中,R-发生水解,离子方程式为:,溶液中存在的电荷守恒关系为:,阴离子浓度之和等于阳离子浓度之和。HA比HB的酸性强,越弱越水解,则相同浓度的NaA与NaB溶液相比,NaA溶液的水解程度较小,溶液中c(OH-)较小,c(H+)较大,而两溶液c (Na+)相同,所以NaA溶液中阳离子浓度之和即阴离子浓度之和较大,故C正确;
D.由知,当δ(HB)= 0.5时,Ka(HB)=c(H+),则电离常数Ka (HB) = 10-4.88,则水解常数Kb (NaB)= 10-9.12,在浓度相同时HB的电离程度大于NaB的水解程度。由0.1ml/L的HB溶液与0.1ml/L的NaB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后,如果不发生任何反应则δ(HB) = 0.5,有NaB水解反应和HB电离发生时,主要的反应为HB的电离,HB⇌H++B-,c(B)增大,根据物料守恒c(HB) +c(B- )不变,所以δ(HB )减少,δ(HB) < 0.5,由图可确定该溶液的pH > 4.88;故D错误;
故选D。
7.D
【详解】A.欲比较H2SO3与H2CO3的酸性强弱,应测试等物质的量浓度的2种酸的pH,由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溶解度不同,故它们的饱和溶液中H2SO3与H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故A错误;
B.快速压缩装有NO2、N2O4平衡混合气体的针筒活塞,则不管平衡是否移动、不管平衡朝哪个方向移动,气体浓度必定增大、气体颜色必定变深,则难以证明增大压强平衡向生成NO2的方向移动,故B错误;
C.向AgNO3溶液中先加入少量NaCl溶液,再加入NaBr溶液,则先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过量的AgNO3溶液必定与NaBr溶液反应生成浅黄色沉淀溴化银,不能证明氯化银转化成了碘化银,则难以比较Ksp(AgCl)与Ksp(AgBr)的相对大小,故C错误;
D. 2mL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因碳酸根水解呈红色,往其中加入少量CaCl2晶体,会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则碳酸根的消耗导致了溶液中氢氧根浓度的减少,也即水解平衡左移,故可以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故D正确;
答案选D。
8.C
【详解】A.Fe(OH)3和HI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I2、I2、H2O的反应:2Fe(OH)3+6H++2I-=2Fe2++I2+3H2O,A错误;
B.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在阳极上Cl-失去电子被氧化产生Cl2,在阴极上H2O电离产生的H+获得电子变为H2,同时溶液中的Mg2+与OH-结合形成Mg(OH)2沉淀,故电解反应方程式为:2Cl-+2H2O+Mg2+H2↑+Cl2↑+Mg(OH)2↓,B错误;
C.用Na2CO3溶液浸泡水垢,会发生沉淀转化形成CaCO3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q)+CaSO4(s)=CaCO3(s)+(aq),C正确;
D.Na2S水解程度是微弱的,存在水解平衡,且水解反应逐步进行,主要是第一步水解,该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H2OHS-+OH-,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9.B
【详解】A.由图可知,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时,氯化银的分布系数δ先增大后不断减小,说明氯化银的溶解度起始随着氯离子浓度增大而不断减小,当溶液中银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络离子时,随着氯离子浓度增大,氯化银的溶解度增大,A正确;
B.由图可知,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10-2.54ml/L时氯化银的分布系数δ最大,沉淀最彻底,则由溶度积可知,溶液中银离子浓度为=10-7.21ml/L,B错误;
C.由图可知,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10-2ml/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AgCl)>c(Ag+)>c(AgCl),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K=,由图可知,氯离子浓度为10-0.2ml/L时,溶液中c(AgCl)=c(AgCl),则平衡常数K==100.2,D正确;
答案选B。
10.D
【详解】A.反应①中沉淀是Ag2CrO4,存在溶解平衡:,选项A正确;
B.反应①中存在溶解体系,即①的上层清液中存在Ag+,加入NH3·H2O,先发生Ag++NH3·H2O=AgOH↓+,继续滴加NH3·H2O,发生AgOH+2NH3·H2O=[Ag(NH3)2]OH+2H2O,因此溶液显变浑浊,再变澄清,选项B正确;
C.浊液中加入KCl,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为AgCl,选项C正确;
D.根据实验,加入KCl的浓度为2ml·L-1,比K2CrO4的浓度大的多,当c(Ag+)×c(Cl-)>Ksp时,就会有AgCl沉淀产生,因此本实验不能证明沉淀可以转化为AgCl沉淀,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D。
11.C
【详解】A.a点和c点溶液中pH相同、氢离子浓度相同,但温度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Kw增大, c点的Kw大,Kw=c(H+)·c(OH-),所以a点溶液的c(OH-)比c点溶液的小,故A错误;
B.碳酸氢钠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根据图示可知,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水解过程大于电离过程,Kh()=>Ka2(H2CO3),所以Kw>Ka1(H2CO3)·Ka2(H2CO3),故B错误;
C.随着温度升高,Kw增大,中性溶液的pH比7小,故b点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2c()+c(OH-),由于碱性溶液c(H+)<c(OH-),所以c(Na+)>c()+2c(),故C正确;
D.碳酸氢钠溶液中存在电离和水解2个过程,而电离和水解均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了电离和水解的两个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A.和会剧烈完全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错误;
B.pH=1的溶液为酸性较强溶液,各离子之间相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选项B正确;
C.水解呈较强酸性,中性溶液不能存在,选项C错误;
D.水电离出的的溶液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碱性,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3.(1)③>①>②
(2) OH-+ H2C2O4=H2O+HC2O c(HC2O)>c(C2O)>c(H2C2O4) 2c(HC2O)+2c(H2C2O4)+2c(C2O) ⑤
(3)4.7×10-8
【详解】(1)电离平衡常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H3COOH>H2CO3>HCN>HCO,电离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其盐溶液的水解程度越小,盐溶液的pH越小,则浓度均为0.1ml•L-1的①NaCN②CH3COONa③Na2CO3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③>①>②。
(2)①25℃时,用0.10ml•L-1KOH溶液滴定•L-1H2C2O4溶液,H2C2O4是二元弱酸,当V<10mL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 H2C2O4=H2O+HC2O;
②25℃时,用0.10ml•L-1KOH溶液滴定•L-1H2C2O4溶液,H2C2O4是二元弱酸,当V=10mL时,得到KHC2O4溶液,该溶液pHc(C2O)>c(H2C2O4);
③25℃时,用0.10ml•L-1KOH溶液滴定•L-1H2C2O4溶液,H2C2O4是二元弱酸,当V=20mL时,得到K2C2O4溶液,该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K+)=2c(HC2O)+2c(H2C2O4)+2c(C2O);
④H2C2O4的存在会抑制水的电离,而K2C2O4的存在会促进水的电离,所以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K2C2O4浓度最大的⑤。
(3)已知:Ksp(AgI)<Ksp(AgCl),所以先生成AgI,再生成AgCl,当出现AgCl沉淀时,c(Ag+)==1.8×10-9ml/L,得此时c(I-)==4.7×10-8ml/L。
14.(1)<
(2)或
(3)b点溶液中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溶液呈碱性,因此的电离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使得小于,其比值小于1
(4)>
(5)c
【分析】氨水中逐渐滴入等浓度的盐酸,碱性逐渐减弱,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由于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温度在逐渐升高,后来温度又逐渐下降,水的离子积常数会发生变化。
【详解】(1)根据a、d两点对应的温度,d点温度高,因此d点水的离子积常数大即水的离子积(a) <(d);故答案为:<。
(2)a点pH=x,则1.000 ml∙L−1氨水中氢氧根浓度为,则常温下;故答案为:或。
(3)b点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和一水合氨且两者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由于溶液显碱性,一水合氨电离程度大于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因此铵根离子浓度大于一水合氨的浓度,则与的比值小于1的原因是b点溶液中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溶液呈碱性,因此的电离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使得小于,其比值小于1。
(4)c点由于温度高于25℃,溶液pH=7,,说明溶液呈碱性,根据电荷守恒得>;故答案为:>。
(5)从a点到c点逐滴加入盐酸,溶液碱性逐渐减弱,抑制水的能力逐渐减弱,水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因此a、b、c三点中,水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故答案为:c。
15.(1) FeS+Cu2+=CuS↓+Fe2+
(2) 碱 c(Na+)平>c平(A-)>c平(OH-)>c平(H+)
(3)108
(4) < 180
【详解】(1)溶度积较大的沉淀可转化为溶度积较小的沉淀,则向FeS悬浊液中滳加溶液产生黑色沉淀的方程式为:FeS+Cu2+=CuS↓+Fe2+;该反应得平衡常数K=;
(2)常温下,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A与NaA的混合溶液中A-的水解平衡常数Kh==1.6×10-5>6.0×10-10=Ka,说明A-的水解程度大于HA的电离程度,所以溶液显碱性;A-水解产生HA,由于A-水解大于HA电离作用,所以溶液中c平(A-)<c平(HA);盐NaA电离产生Na+、A-,A-水解消耗,则c(Na+)>c平(A-);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则c平(OH-)>c平(H+),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远大于弱电解质水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所以c平(A-)>c平(OH-),故该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平>c平(A-)>c平(OH-)>c平(H+);
(3)若25℃时,0.10 ml/L的CH3COOH的电离度为1%,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0×1%=1×10-3ml/L,则该溶液的pH=3;醋酸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10-11ml/L,醋酸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等于水电离出的c(H+),所以由醋酸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10-3:10-11=108:1;
(4)①若V1:V2=2:1,则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显碱性,反应后溶液显中性,所以CH3COOH就得稍过量一些,因此V1:V2
(3)减小
(4)0.05
(5)增大
(6)ABDC
【详解】(1)等物质的量的一元酸和一元碱恰好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的盐溶液呈碱性说明该酸是弱酸,生成的盐能水解导致溶液中c()>c(),溶液的pH>7,水解方程式为:。
(2)该盐含有弱酸根离子能促进水电离,氢氧化钠是强碱能抑制水电离,所以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 0.1ml·L-1 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3)将混合溶液从25 ℃升温至30 ℃,溶液中,根据水解平衡常数,升高温度促进盐类的水解,Kh增大,将减小。
(4)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 (HA)+c (A-)=0.05ml·L-1
(5)0.1 ml·L-1HA溶液,,加入少量水,促进电离,n(A-)增大,c(A-)减小,不变,那么将增大。
(6)NH4A溶液为中性,说明相同条件下,氨水和HA的电离程度相同;将HA溶液加到Na2CO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说明HA的酸性比碳酸的强,NH4HCO3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小于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NH4)2SO4和NH4Cl是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但水解的个数多,所以氯化铵溶液的pH值大于硫酸铵;四种盐溶液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ABDC。
18.(1)④②③①
(2)⑥④⑤⑦
(3)c(Cl-)>c()>c(Na+)>c(OH-)>c(H+)
(4)>
【详解】(1)①硫酸 ②醋酸 ③氢氧化钠 ④氯化铵四份溶液中,前三份直接电离出H+或OH-,抑制水电离,④氯化铵发生水解,促进水电离;①硫酸 ②醋酸 ③氢氧化钠中,①硫酸电离出的H+浓度最大,对水电离的抑制作用最强,③氢氧化钠为一元强碱,发生完全电离,②醋酸为一元弱酸,只发生部分电离,所以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④②③①。答案为:④②③①;
(2)④氯化铵 ⑤醋酸铵 ⑥硫酸氢铵 ⑦氨水四份溶液中,④氯化铵 ⑤醋酸铵 ⑥硫酸氢铵都能完全电离出,而⑦氨水只能部分电离出,所以浓度最小。在④氯化铵 ⑤醋酸铵 ⑥硫酸氢铵中,④氯化铵只发生水解,⑤醋酸铵发生双水解反应,⑥硫酸氢铵电离出的H+将抑制水解,所以④、⑤、⑥、⑦四种溶液中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⑥④⑤⑦。答案为:⑥④⑤⑦;
(3)将③氢氧化钠、④氯化铵按体积比1:2混合后,此时所得溶液为NaCl、NH4Cl、NH3∙H2O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溶液,此溶液显碱性,则表明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Cl的水解程度,从而得出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Cl-)>c()>c(Na+)>c(OH-)>c(H+)。答案为:c(Cl-)>c()>c(Na+)>c(OH-)>c(H+);
(4)已知t℃,Kw=1×10-13,在t℃时将pH=11的NaOH溶液aL与pH=2的H2SO4溶液bL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从而得出,所以a>b。答案为:>。
【点睛】Kw=1×10-13>1×10-14,则温度高于25℃。
19. < Fe3++3H2OFe (OH)3+3H+ Fe2O3 A 5.0×10-11 c(A-)>c(Na+)>c(H+)>c(OH-) 0.1 2.5×10–8
【详解】(1)FeCl3为强酸弱碱盐,则其溶液的pH<7,原因是Fe3++3H2OFe (OH)3+3H+。把FeCl3溶液蒸干灼烧过程中,HCl挥发,Fe(OH)3分解,最终得到的主要产物是Fe2O3,故答案为:<;Fe3++3H2OFe (OH)3+3H+;Fe2O3;
(2)A.上述实验能判断出温度升高,pH减小,则溶液的酸性增强,氯化铁的水解程度增大,A正确;
B.实验2相当于实验1升高温度,水解平衡右移,c(H+)增大,pH减小,实验3相当于实验1增大FeCl3浓度,c(H+)增大,pH减小,所以表格中x最大,B不正确;
C.增大盐的浓度,虽然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但水解程度减小,C不正确;
故选A;
(3)25℃时,0.1ml·L−1HA(298K时Ka=4.0×10–7)溶液中c(H+)= ==2.0×10-4ml·L-1,则由水电离出的c(H+)= c(OH-)=ml·L-1=5.0×10-11,故答案为:5.0×10-11;
(4)在X点时,溶液中n(NaA)=0.005ml,n(HA)=0.005ml,溶液呈酸性,表明主要发生HA的电离,所以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c(A-)>c(Na+)>c(H+)>c(OH-),故答案为:c(A-)>c(Na+)>c(H+)>c(OH-);
(5)在K点时,依据电荷守恒,溶液中c(OH-)+c(A-)-c(H+)=c(Na+)= =0.1ml·L−1,故答案为:0.1;
(6)25℃时,NaA的水解平衡常数Kh===2.5×10–8,故答案为:2.5×10–8。
20. 2.5 2.8×10-3 6×10-3 0.62 2.0×10-5 5×10-3
【详解】(1)在610K时,将0.10mlCO2与0.40mlH2S充入2.5L的空钢瓶中,反应达到平衡后H2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设转化得到COS为x,则
=2%,解得x=0.01ml,H2S的平衡转化率=×100%=2.5%,反应平衡常数K==2.8×10-3,故答案为2.5;2.8×10-3;
(2)NH3•H2O的Kb=1.8×10-5,若氨水的浓度为2.0ml•L-1,由Kb=可知c(OH-)=ml/L=6.0×10-3ml/L,当c(OH-)降至1.0×10-7ml•L-1时,c(H+)=1.0×10-7ml•L-1,H2SO3的Ka2=6.2×10-8,由Ka2=可知==0.62,故答案为6.0×10-3;0.62;
(3)当溶液中Cl-完全沉淀时,即c(Cl-)=1.0×10-5ml/L,依据Ksp(AgCl)=2.0×10-10,计算得到c(Ag+)===2.0×10-5ml/L,此时溶液中c(CrO)==ml/L=5.0×10-3ml/L,故答案为2.0×10-5;5.0×10-3。
21.(1)
(2)
(3)加入最后一滴标准碘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4)31.6%
(5)AB
(6) pH>7 氯水颜色变浅
【分析】亚硫酸钠中滴加70%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通入和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4SO2+2Na2S+Na2CO3=3Na2S2O3+CO2,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完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据此分析。
【详解】(1)和均为强碱弱酸盐,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水解方程式为: 、。
答案为:。
(2)和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制备的方程式为:4SO2+2Na2S+Na2CO3=3Na2S2O3+CO2,则理论上和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2。
答案为:。
(3)步骤②中溶液注入锥形瓶,加入2~3滴淀粉溶液,用标准碘溶液滴定,根据反应原理,滴定终点时硫代硫酸钠反应完全,碘遇淀粉变蓝,滴定终点的现象为:加入最后一滴标准碘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答案为:加入最后一滴标准碘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4)由表格数据计算可知,第一次消耗碘的体积误差偏大,应舍去,计算可得平均消耗碘的体积为20.0mL,根据反应原理:2~I2,n(I2)=,则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为:31.6%。
(5)A.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导致读数偏低,V(I2)偏低,产品含量偏低,故A正确;
B.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振荡过于剧烈,有少量溶液溅出,溶质偏少,消耗碘的量偏小,产品含量偏小,故B正确;
C.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碘溶液润洗,标准碘的浓度偏低,消耗碘的体积偏大,结果偏大,故C错误。
答案为:AB。
(6)为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若用pH试纸测,若pH>7,说明假设1不成立;从化合价的角度,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具有强还原性,与新制氯水中的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氯水颜色变浅,则假设2成立。
答案为:pH>7;氯水颜色变浅。
22.(1)加热、搅拌、适当增大硫酸浓度
(2)
(3)
(4)10
(5)水浴加热
(6)煅烧
【分析】工厂烟灰中加入稀硫酸进行浸取,其中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不与稀硫酸反应,其余金属氧化物均溶解生成盐溶液,过滤后滤渣为二氧化硅,继续向滤液中加入尿素调节pH,反应生成Mg(OH)2、Al(OH)3、Cu(OH)2、Ni(OH)2沉淀,晶化后过滤得到滤饼,洗涤、干燥、焙烧得到对应的氧化物,在500°C温度下用氢气还原得到产品。
【详解】(1)加热、搅拌、适当增大硫酸浓度可加快浸取速率。
答案为:加热、搅拌、适当增大硫酸浓度。
(2)结合上述分析,滤渣为二氧化硅。
答案为:。
(3)尿素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水解时发生的方程式为:+H2O=CO2+2NH3。
答案为:。
(4)根据以上分析,悬浊液中含有Mg(OH)2、Al(OH)3、Cu(OH)2、Ni(OH)2, ,根据,可得c(OH-)=1.010-4,则溶液的10。
答案为:10。
(5)“晶化”过程中,需保持恒温70℃,采用的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
答案为:水浴加热。
(6)结合上述分析,干燥后煅烧分解生成氧化物。
答案为:煅烧。
23.(1) 酸度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福建省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专题练习(鲁科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7化学实验基础--福建省2023-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专题练习(鲁科版),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6物质结构与性质--福建省2023-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专题练习(鲁科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