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园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园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改善空气的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螃蟹膏满黄肥之时。苏州阳澄湖是中国最为著名的大闸蟹产地,而保持良好水质是阳澄湖大闸蟹养殖的第一制约因素。下列有关保护阳澄湖水质的做法,不适合的是( )
A. 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立排污口
B. 适量种植金鱼藻、水花生等水草
C. 出台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条例
D. 大量使用明矾等净水剂净化水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立排污口,可以保护水源,不符合题意;
B、适量种植金鱼藻、水花生等水草,可以改善水质,不符合题意;
C、出台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条例,可以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D、明矾中含有钾元素,大量使用明矾等净水剂,会使水体富营养化,不利于水资源保护,符合题意。
故选D。
2. 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树根”变“根雕”B. “玉石”变“印章”
C. “水果”变“果汁”D. “葡萄”变“美酒”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树根“变”根雕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玉石“变”印章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水果“变”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葡萄“变”美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3.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铜B. 金刚石C. 氯化钠D. 干冰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铜属于金属,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D、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呼吸作用B. 蜡烛燃烧C. 铁的生锈D. 米饭变馊
【答案】B
【解析】
【详解】A、呼吸作用属于缓慢氧化,A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属于剧烈氧化,B符合题意;
C、铁的生锈属于缓慢氧化,C不符合题意;
D、米饭变馊属于缓慢氧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化学实验操作中也有“横平竖直”之美。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 横B. 平
C. 竖D. 直
【答案】C
【解析】
【详解】A、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不符合题意;
B、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应与桌面呈45°角,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符合题意;
D、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下列问题:
工业上一般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大量氧气,液态氧通常储存在钢瓶里。在实验室中,常用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木炭、硫粉等物质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1)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
(2)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组装仪器B. 检查气密性
C. 加热固体D. 氧气验满
(3)在双氧水制取氧气实验中,一定不需用到的仪器是
A. 集气瓶B. 水槽C. 锥形瓶D. 酒精灯
(4)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代表氧气B. t2时刻,O2开始产生
C. 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 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硫燃烧”实验,探究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尾气中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B.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 该实验装置的优点之一是在同一装置中可以观察两个不同的实验现象
D. 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①,然后用鼓气囊鼓入空气,再点燃酒精灯②
【答案】(1)B (2)B (3)D (4)C (5)D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78%,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故应选B;
【小问2详解】
A、在组装仪器时,试管不能抵在桌面上,防止试管破损,故A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将导管口伸入到到水中,双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B操作正确;
C、加热固体时,试管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故C操作错误;
D、氧气验满时,带火星的小木条不能伸入试管中,应靠近试管口,故D操作错误;
故应选B。
【小问3详解】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应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反应过程中不需要加热,所以一定用不到酒精灯,故应选D;
【小问4详解】
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锰、锰酸钾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作为氯酸钾的催化剂,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和氯化钾,所以a代表的是氯酸钾,b是高锰酸钾,c表示的是氯化钾,故A错误;t1时高锰酸钾开始分解,开始生成氧气,故B错误,C正确;随着高锰酸钾开始分解,开始产生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的质量不断增加,直到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将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应选C;
【小问5详解】
A、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硫反应,所以烧杯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尾气中的SO2,防止污染空气,故A不符合题意;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装置的优点之一是在同一装置中可以观察两个不同的实验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要探究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实验开始时先用鼓气囊鼓入空气,同时点燃酒精灯②至硫燃烧,观察现象;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点燃酒精灯①,故D符合题意;
故应选D。
7. 下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能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构成物质的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氨气由氨分子构成,一个氨气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所以选A。
8. 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 用托盘天平称取5.62g蔗糖B. 用10mL量筒量取4.82mL水
C. 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D. 用品尝的方法区分糖水和石灰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托盘天平精确度为0.1g,故只能称量5.6g蔗糖,故A错误;
B、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故只能量取4.8mL水,故B错误;
C、肥皂水可用来鉴别软水和硬水,硬水浮渣多泡沫少。故C正确;
D、实验室中禁止品尝任何药品,故D错误。故选C。
9. 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石墨有金属光泽,可用作干电池电极
B. 氮气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制造氮肥
C. 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可用作电光源
D. 固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干电池电极,故A选项错误;
B、氮气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充气包装食品等,故B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可用作电光源,故C选项正确;
D、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可用于人工降雨,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0. 化学实验中常展现出颜色变化之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 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蓝色
B. 硝酸银溶液与碘化钾溶液混合,溶液中产生黄色沉淀
C. 给铜绿加热,固体颜色由绿色变为黑色
D. 铜绿中加入稀盐酸后,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A实验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
B、硝酸银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碘化银黄色沉淀。B实验的颜色变化符合实验事实。
C、给铜绿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所以固体颜色由绿色变为黑色。C实验的颜色变化符合实验事实。
D、铜绿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铜溶液为蓝色溶液,所以铜绿中加入稀盐酸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D实验的颜色变化符合实验事实。
综上所述:选择A。
11. 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如图)。下列关于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原理类似于蒸馏过程
B. 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
C. “筛掉”氯化钠的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
D. “筛掉”氯化钠的过程是个物理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蒸馏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再变为液态,而该过程只是水分子的过滤,无三态变化,故选项错误;
B、该过程可以除去海水中的盐类物质,可用于淡化海水,故选项正确;
C、“筛掉”氯化钠的过程,除去水中的杂质,类似于过滤操作,故选项正确;
D、该过程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A
12. 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个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资料: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 )
A. 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
B. 乙实验有利于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
C. 甲实验只根据“固体消失”这一现象,能说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D. 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知,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加热碳酸氢铵会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A、甲实验直接把生成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不如乙实验环保,正确;
B、乙实验在出口依次放置了无水硫酸铜、酚酞液棉球、澄清石灰水可以分别说明有什么生成物,有利于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正确;
C、甲实验只根据“固体消失”这一现象,不能说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有可能只是挥发了,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错误;
D、反应后,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生成物中有水,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说明有氨气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产生,正确。
故选C。
13.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转化观:O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结构观:氢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 守恒观:10mL酒精中加入10mL水后,体积变为20mL
【答案】A
【解析】
【详解】A.O2和碳在点燃条件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在阳光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CO2气体和水合成为葡萄糖,同时生成O2,故A正确;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
C.氢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化学性质也不相同,故C错误;
D.分子间存在间隔,所以10mL酒精中加入10mL水后,体积小于20mL,故D错误。
故选:A。
14.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现有24g镁粉,则这些镁粉中含有镁原子的个数为(相对原子质量Mg:24)
A. 6.02×1023B. 5.02×1025C. 6.02×1026D. 5.02×1022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求出一个镁原子的实际质量为:,则24g镁粉中含有镁原子的个数为,故选C。
15. 高锰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种生产高锰酸钾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Ⅰ中发生了物理变化B. 步骤Ⅱ中氮气是生成物之一
C. 步骤Ⅲ中水是反应物之一D. 上述流程中KOH可以循环利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析步骤Ⅰ的流程可知,MnO2和KOH只是进行了混合,形成了熔融物,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正确;
B、分析步骤Ⅱ的流程可知,箭头进入的物质是MnO2和KOH和空气(参加反应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它们是反应物,箭头指出的物质是K2MnO4、H2O,是生成物,而氮气是空气中原有物质,且性质稳定,并未参加反应,而是作为杂质被分离除去,B错误;
C、分析步骤Ⅲ的流程信息可知,参加反应的是的物质是K2MnO4、H2O,H2O是反应物之一,C正确;
D、分析上述流程可知,KOH在步骤Ⅰ加入,在步骤Ⅲ又生成,因此可以循环利用,D正确。
故选B。
16. 氢能是未来最理想能源,如图是利用ZnO和Fe2O3为催化剂分解水制取氢气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验中,需要不断加入ZnO和Fe2O3
②反应1和反应2均为分解反应
③该方法制氢涉及的能量转化是由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④实验中,将ZnO和Fe2O3粉碎,目的是使原料充分接触,提高氧气产量
A. ①B. 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ZnO和Fe2O3是催化剂只加一次即可。错误。
②反应1反应物有水、氧化锌、四氧化三铁多种物质,反应2反应物有氧气和ZnFe2O4。反应物都有多种,都不是分解反应。错误。
③该方法制氢涉及的能量转化是由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正确。
④实验中,将ZnO和Fe2O3粉碎,目的是使原料充分接触,但不能提高氧气产量。
③正确,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60分)
17. 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钙元素俗称人体中的“钢筋”,请用化学用语表示:2个钙离子__________。
(2)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3)吃烧烤时不小心将食品烤焦变黑,说明这些食品中都含有__________。(写名称)
【答案】(1)2Ca2+ (2)煮沸
(3)碳元素
【解析】
【小问1详解】
钙离子的离子符号为Ca2+,则2个钙离子表示为2Ca2+;
【小问2详解】
生活中常用的将硬水软化的方法为加热煮沸;
【小问3详解】
吃烧烤时不小心将食品烤焦变黑,说明食物被碳化,则这些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
18.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点11℃。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 ClO2。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ClO2和0.085%Na2CO3的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lO2取代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1)请你模仿“CO2的名称为二氧化碳”,试写出ClO2的名称是__________。
(2)下列消毒剂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84消毒液(含NaClO)B. 双氧水C. 氯气D. 过氧乙酸(C2H4O3)
(3)ClO2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写出任一点即可)。
(4)下列有关ClO2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0℃时,ClO2为黄绿色气体
B. 常温下,100g水中大约能溶解0.29gClO2
C. 用棕色试剂瓶盛装ClO2并置于冷暗处保存
(5)ClO2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lO)、氯气(双原子分子)和一种具有助燃性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
【答案】(1)二氧化氯 (2)BD
(3)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 (4)BC
(5)ClO2+H2OHClO+Cl2+O2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化学式的读法从右读到左,ClO2的名称是二氧化氯,故填:二氧化氯;
【小问2详解】
A、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NaClO由Na、Cl、O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含氯消毒剂,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双氧水是由H、O元素组成,不属于含氯消毒剂,故选项符合题意;
C、氯气是由氯元素组成,属于含氯消毒剂,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过氧乙酸(C2H4O3)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含氯消毒剂,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D;
【小问3详解】
ClO2的化学性质有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故填: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
【小问4详解】
A、在通常情况下,ClO2的沸点11℃,所以在0℃时,ClO2为液体,选项说法错误;
B、因为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 ClO2。所以常温下,100g水中大约能溶解0.29g ClO2,选项说法正确;
C 、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所以用棕色试剂瓶盛装ClO2并置于冷暗处保存,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
小问5详解】
ClO2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lO)、氯气(双原子分子)和一种具有助燃性的气体单质。具有助燃性的气体单质是氧气,故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lO2+H2OHClO+Cl2+O2,故填:ClO2+H2OHClO+Cl2+O2。
19. 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电解时,水中常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的。
(2)1783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高温铁质枪管,产生黑色固体______________和一种可燃性气体,从而探究了水的组成,上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3)自来水厂净水流程中,常用活性炭吸附,下表列出了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每立方厘米活性炭所能吸附的常见气体的体积。
请找出一条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
(4)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甲。其中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直饮水机使用很方便: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
(5)单位体积的不同状态水的微观模型如图2所示:
①模型图A、B、C中代表水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从微观角度判断B到C属于物理变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6)水在实验室中应用也很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A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水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②实验B中向瓶中倾倒入水后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发现软塑料瓶变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③实验C中排水集气法中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 氢元素和氧元素
(2) ①. 四氧化三铁##Fe3O4 ②. Fe+H2OFe3O4+ H2
(3)活性炭容易吸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气体活性炭容易吸收沸点高的气体
(4)杀菌消毒 (5) ①. A ②. 没有生成新分子
(6) ①. Fe+O2Fe3O4 ②.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③. 二氧化碳溶于水,瓶内压强减少,软塑料瓶变瘪 ④. 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收集到纯净的气体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的导电性很弱,电解时,水中常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其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氢元素和氧元素;
【小问2详解】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所以黑色固体为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Fe+H2OFe3O4+ H2,故填:四氧化三铁或Fe3O4;Fe+H2OFe3O4+ H2;
【小问3详解】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规律:活性炭容易吸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气体,活性炭容易吸收沸点高的气体,故填:活性炭容易吸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气体或活性炭容易吸收沸点高的气体;
【小问4详解】
图中③紫外线能杀灭细菌,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故填:杀菌消毒;
【小问5详解】
①分子间的间隔:气体分子>液体分子>固体分子,所以模型图A、B、C中代表水的是A,故填:A;
②从微观角度判断B到C属于物理变化的依据是只是分子间隔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分子,故填:没有生成新分子;
【小问6详解】
①实验A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Fe+O2Fe3O4;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不均,会发生炸裂,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故填:Fe+O2Fe3O4;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②实验B中向瓶中倾倒入水后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发现软塑料瓶变瘪,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瓶内压强减少,软塑料瓶变瘪,故填:二氧化碳溶于水,瓶内压强减少,软塑料瓶变瘪;
③实验D为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收集到纯净的气体,故填: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收集到纯净的气体。
20. 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制备初中常见的气体,并进行相关性质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若用装置G收集甲烷,利用了甲烷_____________的物理性质,且气体应从导管__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3)①D、E、F的实验中,装置E中蜡烛熄灭,同时装置F中溶液变浑浊,则装置D中反应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时装置E中蜡烛燃烧更旺,则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③装置D中小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打开或关闭K时,可以使装置D中的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b.形成液封,防止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④实验结束后,要将F中的混合物变得澄清,可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将混合物过滤 b.向其中加肥皂水 c.向其中加入稀盐酸
(4)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利用下列流程分离并回收充分反应后的剩余固体(已知氯化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m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____。
②在分离并回收剩余固体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_____________(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剩余固体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答案】(1) ①. A ②. KMnO4K2MnO4+MnO2+O2
(2) ①. 难溶于水 ②. b
(3) ①. CaCO3+HCl→CaCl2+H2O+CO2 ②. 氧气##O2 ③. H2O2H2O+O2 ④. b ⑤. ac
(4) ①. 引流
②. AC
【解析】
【小问1详解】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为KMnO4K2MnO4+MnO2+O2,故填:A;KMnO4K2MnO4+MnO2+O2;
【小问2详解】
用装置G收集甲烷,是利用了甲烷难溶于水的物理性质,甲烷的密度比水小,气体应从导管b端,故填:难溶于水;b;
【小问3详解】
①D、E、F的实验中,①装置E中蜡烛熄灭,同时装置F中溶液变浑浊,则装置D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aCO3+HCl→CaCl2+H2O+CO2,故填:CaCO3+HCl→CaCl2+H2O+CO2;
②若实验时装置E中蜡烛燃烧更旺,则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装置D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故填:氧气或O2;H2O2H2O+O2;
③装置D中小试管的作用是形成液封,防止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选b;
④实验结束后,要将F中的混合物变得澄清,可用的方法有将混合物过滤(除去难溶于水的物质)、向其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ac;
【小问4详解】
①操作m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其操作名称为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故填:引流;
②在分离并回收到剩余固体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目的是提高实验效率,且后来需要加热蒸发水分,能节约能源,故选AC。
21. CO2对人类生存、生活有着重大影响,某小组同学对CO2的相关知识作如下探究。
(一)CO2的利用
(1)据悉,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当前最先进的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实现CO2循环利用和碳排放几乎为零。固态CO2能制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该技术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
(二)CO2的制备
(2)小组同学用图1装置制备二氧化碳。该发生装置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该装置制备CO2时,若关闭弹簧夹,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用字母e、f、g对图2所示现象进行排序)。
(三)CO2的性质
(3)为制得CO2的水溶液,CO2应从图3装置的_______(填“m”或“n”)端通入。将CO2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并组装装置如图4所示,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当试管内液面如图所示时,试管内气体压强_____________(填“>”“=”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22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的使用能够达到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化学一模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水净化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