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展开一、文言文(35分)
(一)默写(16分)
1. (1)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3)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杜甫《石壕吏》)
(4)____________,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典故抒发诗人感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但余钟磬音 ②.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③. 如闻泣幽咽 ④. 阡陌交通 ⑤. 怀旧空吟闻笛赋 ⑥. 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
【详解】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磬、阡陌、赋、柯”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
2. 阅读诗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但愿”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②. 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鉴赏。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意思是: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以及乐观旷达的胸襟。
(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
醉翁亭记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乙】
始在滁洲,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②,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都,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玩,故所至民便③之。或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选自《宋史》)
【注释】①阱:为防御或捕捉野兽或敌人而挖的坑。②润身:修身养性。③便:安逸、安适。
3. 【甲】【乙】中的“醉翁”是指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人名)。
4.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晚更号:_________ (2)未尝及文章:_________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6. 【甲】文中侧重“醉翁”_________________的为官理念:【乙】文中侧重“醉翁”“________________”的为官理念。
【答案】3. ①. 宋代 ②. 欧阳修
4. ①. 更改 ②. 涉及
5. ①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②凡他任职的几个郡,不显露治理事迹,不追求名声荣誉,为政宽松简易而不烦扰,因此所到的地方百姓都感到安逸。
6. ①. 与民同乐 ②. 为政宽简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醉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号。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晚年更改自己的号。更:更改。
(2)句意为:从不涉及文章的事。及:涉及。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有:
(1)翳:遮蔽;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2)数:几个;治迹:治理事迹。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甲文表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
根据“凡历数都,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玩,故所至民便之”可知,乙文表现了欧阳修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乙】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谪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当文人求见欧阳修时,他跟他们谈话,从不涉及文章的事,只谈论官吏治事的问题。他认为好的文章只在滋益自身的思想,而政事的好坏则关系到群众的利益。凡他任职的几个郡,不显露治理事迹,不追求名声荣誉,为政宽松简易而不烦扰,因此所到的地方百姓都感到安逸。有人问他:“为政宽简,而事情并不松弛失误,这是什么原因呢?”他说:“把放纵无度作为宽,把省略必要的东西作为简,那就使政事败坏,而且百姓也会受害。我所谓宽者,是不做苛刻急迫的事;简者,是不做繁碎扰人的事罢了。”
二、现代文(35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激发古典诗词的时代魅力
①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创新,古典诗词从文献与书本中走上荧屏,以生动新颖的方式走向大众,最近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便是其中代表。
②古人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重要载体,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一扇窗口。如何做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播让古典诗词与时代同行,对赓续文化根脉有重要意义。
③激发古典诗词的生命力在于挖掘常读常新的文化内涵以及真切动人的情感体验,利用这份共情可以有效助推古诗词传播。“中国诗词大会”选取“少年”“出发”等节目主题词,搭建出一个个思接千载、沟通古今的通道,让古典诗词的美学内涵走进当代人的审美世界。诗词节目中选取作品的题材非常广泛,自然山川、田国边塞、爱情婚烟、思亲怀乡、家国情怀……都流露着抒情主体真实丰厚的胸襟和性情。诗人们真诚地拥抱生活,坚韧面对多舛的命运,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再加上康震、郦波、蒙曼等专家学者的解读,使我们这些听者得到一种生生不已的力量。
④“中国诗词大会”邀请的非遗传承人、空军飞行员、缉毒警察、搜救犬训导员等时代传诵者,用自已的故事诠释古人的诗意、诠释古典诗词的力量。由贵州支教老师梁俊改编的清朝诗人袁枚的《苔》,以对原作的点化改写为主。袁枚的《若》本是一首咏物诗,经贵州山区的孩子们翻新流唱后,阐发出新的价值,成为对平凡而卓越的生命的祝福。“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所有黑暗,为天亮铺排”,新作给予山区孩子对抗卑微的勇气,深化了原作的内涵,感动了亿万国人。借助传诵者的风采,增强古典诗词的感染力,助推了古诗词的时代传播。
⑤当前,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媒体融合的环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多元的展示路径、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互联网时代,这种传播成为身边常事。随着微信被大众广泛使用,很多致力于古诗词创作、传播、研究的微信公众号也不断涌现。吟诵、赏析、推介诗歌,开展诗歌创作培训,力求打造高品质的古诗词微信公众号,让人们在繁忙xuān xiā的生活之余,感受文字的魅力,探寻诗意生活。在古典诗词传播与立体沉浸影像互动等视听技术的结合方面,期待看到更多节目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具新意的探索,让古典诗词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⑥文化传承必须注重与时俱进,如何在充分挖掘古典诗词生命力、感染力的基础上,用好传媒技术,准确生动地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需要在传播实践中持续探讨的话题。希望有更多优质的内容、精彩的创意、活化的手段被应用到文化记忆赓续传播之中,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有删改)
7. 根据拼音写汉字。
xuān xiā( )
8. 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根据第②—⑤段,完成下列填空。
(1)第②-⑤段围绕“_________”展开论述,首先第②段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接着第③④⑤段论述了激发古典诗词时代魅力的策略。
(2)③④⑤段不能调换顺序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 喧嚣 8. 由社会现象谈起,引发对本文话题的讨论。
9. ①. 古典诗词 ②. 做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播的重要意义 ③. 这三段按照逻辑顺序,分别从古典诗词内容、创意、手段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做好古典诗词的时代传播。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喧嚣:读音xuān xiā;声音杂乱,不清静;叫嚣,喧嚷。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首段作用。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创新,古典诗词从文献与书本中走上荧屏,以生动新颖的方式走向大众”是近年来的一种社会现象,由此种社会现象,引发对本文话题——激发古典诗词的时代魅力的讨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概括及论证顺序。
(1)根据第②段“如何做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播让古典诗词与时代同行,对赓续文化根脉有重要意义”可知,本段主要讲述做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播的重要意义;
根据题目可知“第③④⑤段论述了激发古典诗词时代魅力的策略”,综上可知,②——⑤段主要是围绕古典诗词展开论述的。
(2)根据第③段“激发古典诗词生命力在于挖掘常读常新的文化内涵以及真切动人的情感体验,利用这份共情可以有效助推古诗词传播”,“诗词节目中选取作品的题材非常广泛,自然山川、田国边塞、爱情婚烟、思亲怀乡、家国情怀……都流露着抒情主体真实丰厚的胸襟和性情”可知,本段主要从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即内容的方面来论述如何做好古典诗词传播的,是浅层次的论述;
根据第④段“由贵州支教老师梁俊改编的清朝诗人袁枚的《苔》,以对原作的点化改写为主”,“新作给予山区孩子对抗卑微的勇气,深化了原作的内涵,感动了亿万国人”等可知,本段主要从古典诗词的创新的方面来论述如何做好古典诗词传播的,是深层次的论述;
根据第⑤段“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媒体融合的环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多元的展示路径、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在古典诗词传播与立体沉浸影像互动等视听技术的结合方面,期待看到更多节目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具新意的探索,让古典诗词走入更多人的视野”可知,本段主要从传播手段的角度来论述如何做好古典诗词传播的,是对手段的论述;
由上可知,③——⑤段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不可改变顺序。
(二)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艾草,香如故
肖朵朵
①每当院子里那丛野生的迎春花爆出第一朵灿黄的小花时,我就知道,采艾叶的时节到了。在那个几乎没有零食的童年,当我的上下牙齿终于可以沉溺在柔软、香甜的艾草米果中,那些柔软中丝丝缕缕牵扯出的艾叶会在我的口腔里跳舞,让我因冬天阴寒而凝滞的血液开始温暖地奔腾起来。妈妈说过:“艾草米果是养胃的。”
②阳春三月,妈妈带着我们三姐妹走五里路去城郊采艾叶。【甲】直到现在,闭上眼晴,我仍能想起城郊那马尾松林拂过的松香,那时天上有一两只飞鸟掠过。我们把细嫩的艾草叶尖掐下以备做米果,绿色汁液染上我们的指尖。一路上,懂中医的妈妈轻声念叨着:“艾,在《尔雅》里叫冰台、艾嵩,在《名医别录》里叫医草,在《中药大辞典》里叫艾蓬、香艾……”这些富有草木气息的名字美得如此纯净,就像此时天空里大朵大朵的绵软白云。
③艾的气息萦绕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夜晚,我把双脚浸入艾草水中,让热气沿着穴位一路上扬。我在氤氲的热气中,走进艾草编织的大千世界。《诗经》中记载:“(1)_________”道出古人对艾的炽热依恋;屈原在《离骚》里说:“(2)_________”讲述古人将艾缠绕于腰际,甚至比高洁的幽兰还惹人亲近;孟子更是直接宣扬艾叶的治病疗效:“(3)_________”妈妈的这些叙述,总像轻灵的夏夜萤火虫一样在我的脑子里飞舞。
④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经常帮我悬灸,点燃的艾灸,升起一束笔直的青烟,慢慢弥散,燃烧艾条的热气暖暖地渗透进皮肤。我也这样为我的孩子做艾灸。生命的轮回和传承如此微妙,竟然是这不起眼的艾草,教会了我外婆熏禳毒气、教会了我母亲强身健体、教会了我祛病延年。不知道,我的儿子以后会不会喜欢艾,他生命中还会不会有艾相伴,但我一定会告诉他,艾是这片厚重土地上平淡而执着的存在。而他或许还会记得,年少时艾灸的热气像羽毛划过身体,淡淡的,暖暖的,犹如母爱。一如我边帮他艾灸边念着自己写的小诗:“在袅袅的艾烟中,你睡着了,你不知道,我坐在你身旁守候你的梦话……”
⑤那年春天,我们开车回到故乡,回到故乡那片我小时候采艾叶的马尾松林。我们下了车,雨下得又轻又软,墨绿的群山全被雨水濡湿成深青色,青草簌簌地拱动着生长,一层一层绒毛般的艾草已经布满山野。
⑥雨过天晴时,我带儿子去那里采艾叶。【乙】笔直的松树树干直指天宇,山风吹拂,鸟语啁啾,如雾如岚的水汽依旧弥漫在林中,阳光透射而过,碎金点点,营造出那个我曾那么热悉的世界。光阴流转,一户户人家已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播撒四方,好在,我们的根还扎在这故乡的土地上。而那一片片绿茸茸的艾草,总是在那里目送我们、等待我们。
⑦云过高天,正引领我们从天的一头走向遥远的另一头。而我们脚下的艾草,静默不动,香如故。
(有删政)
10. 在第③段的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诗句:(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
A.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B.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C.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11. 文中第③段中写到:“艾的气息萦绕在我成长的岁月里。”请概括印证这句话的具体事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13. 对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处是对同一处地方的环境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那片松林的喜爱之情。
B. 甲、乙两处均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恋,但乙处的情感更为丰富。
C. 甲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乙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D. 甲处是回忆中的故乡,是虚写;乙处是回到故乡后看到的景象,是实写。
14. 说说文章结尾段的含义。
【答案】10. ①. C ②. A ③. B
11. ①. 夜晚“我”用艾草泡脚。 ②. 妈妈帮“我”悬灸。 ③. “我”孩子做艾灸。
12. 与文章的题目相呼应。为下文作铺垫。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艾叶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3. D
14. 不管每个人的经历如何,怎样的变化,艾香却不会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和依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选择。
(1)结合“道出古人对艾的炽热依恋”句分析,第一个空应该选“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本句句意为: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明确的表达了对艾的炽热依恋;故选C;
(2)结合“讲述古人将艾缠绕于腰际,甚至比高洁的幽兰还惹人亲近”句分析,第二个空应该选“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这个句子中“以盈要”的“要”是通假字,同“腰”,意思是艾缠绕于腰;句意为:人人都把艾草挂满腰间,说幽兰是不可佩的东西;故选A;
(3)结合“孟子更是直接宣扬艾叶的治病疗效”句可知,第三个空应该选“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七年之病”指大病、难治之病;“三年之艾”指三年以上的陈艾,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导读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符合“宣扬艾叶的治病疗效”的语境,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艾的气息萦绕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句在第③段,起到总说的作用。事件可在以下内容中概括。
根据第③段“夜晚,我把双脚浸入艾草水中,让热气沿着穴位一路上扬。我在氤氲的热气中,走进艾草编织的大千世界”可知,此事件可概括为:夜晚,我用艾草泡脚;
根据第④段“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经常帮我悬灸,点燃的艾灸,升起一束笔直的青烟,慢慢弥散,燃烧艾条的热气暖暖地渗透进皮肤”可知,此事件可概括为:妈妈为我悬灸;
根据第④段“我也这样为我的孩子做艾灸”可知,我为孩子做艾灸。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的理解。
划线句子“当我的上下牙齿终于可以沉溺在柔软、香甜的艾草米果中”与文章的题目“艾草,香如故”相呼应;
“让我因冬天阴寒而凝滞的血液开始温暖地奔腾起来”一句为下文“夜晚,我把双脚浸入艾草水中,让热气沿着穴位一路上扬。我在氤氲的热气中,走进艾草编织的大千世界”(第③段),“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经常帮我悬灸,点燃的艾灸,升起一束笔直的青烟,慢慢弥散,燃烧艾条的热气暖暖地渗透进皮肤。我也这样为我的孩子做艾灸”(第④段)作铺垫;
“那些柔软中丝丝缕缕牵扯出的艾叶会在我的囗腔里跳舞”中“跳舞”是形容人的动作行为的,这里用来形容“艾叶”,是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艾叶的喜爱之情,结合下文中艾草、母亲、家人之间的关系可知,结合第⑥段“我们的根还扎在这故乡的土地上。而那一片片绿茸茸的艾草,总是在那里目送我们、等待我们”可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D.根据第⑤段“那年春天,我们开车回到故乡,回到故乡那片我小时候采艾叶的马尾松林”可知,乙处也是回忆,因此选项中“乙处是回到故乡后看到的景象,是实写”表述错误;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尾段含义。
结尾段“我们从天的一头走向遥远的另一头”的意思是人生中或由于工作,或由于住址,或由于其他方面总会有变化;“我们脚下的艾草,静默不动,香如故”句是说,不管每个人的经历如何,怎样的变化,艾香却不会变化。结合第⑥段“我们的根还扎在这故乡的土地上。而那一片片绿茸茸的艾草,总是在那里目送我们、等待我们”可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和依恋。
三、综合运用(20分)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所在的班级将结合这一学期的必读书目《文青诗选》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5. 筹备小组准备设计一些活动,有班刊专栏征稿、诗歌朗诵比赛等,请你也来出出主意,再补充两项活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6. 班刊准备发表一篇介绍《艾青诗选》的文章,细心的编辑发现文中有一处错误的说法( )
A. 艾青的诗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中心意象是士地和太阳,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B. 艾青的诗歌创作中明显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C. 艾青的诗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整齐划一,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读起来气韵通畅。
D. 艾青诗歌没有华丽的藻饰,也较少生硬的欧化句子,其语言朴素生动,富有生命力。
17. 班级要开展诗歌朗诵比赛,需要设计一张评价量表,下列不适合作为评价内容的一项是( ),请再补充一项恰当的评价内容_________________。
A.朗诵形式 B.资金投入 C.仪态动作 D.感情把握
18. 如果要编一本《爱与痛的诗行——艾青诗选》,下面四首艾青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哪两首更适合入选?( )
A. 《鱼化石》《北方》B. 《鱼化石》《刈草的孩子》
C. 《刈草的孩子》《我爱这土地》D. 《北方》《我爱这土地》
19. 读现代诗歌(包括汉译外国诗)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②品味诗歌的语言 ③把握诗歌的意象 ④体味诗歌的情感 ⑤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请就《艾青诗选》中你喜欢的诗歌(一首或多首),选择以上注意点中的1—2点写一段读书方法介绍。(100字左右)
【答案】15. ①. 示例:诗歌读后感交流会 ②. “学艾青”诗歌创作比赛 16. C
17. ①. B ②. 朗诵技巧 18. D
19. 示例:如阅读艾青的《盼望》,我们可以从“把握诗歌的意象”“诗歌的表现形式”入手。艾青的《盼望》这首诗用“洁白的浪花”和“铁链的喧哗”两个意象来表达了海员的两种“盼望”。“洁白的浪花”从视觉的角度抓住“起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出发的盼望;“铁链的喧哗”从听觉的角度抓住“抛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到达的盼望。形象地赞美了一种乐观豪迈、敢于斗争、勇于争取胜利的英雄气概。这首诗每行字数不一,但是主要押“a”韵,读起来很有节奏感,一个海员盼望出发,一个海员盼望到达,歌颂了海员们激情乐观、勇敢豪迈的精神。
【解析】
【15题详解】
考查设计活动。开放类试题,围绕着活动主题,适合学生开展,言之成理即可。如:为《文青诗选》设计封面,举行“艾青诗歌之我见”征文活动。
【16题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
C.“艾青的诗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整齐划一”有误。艾青的诗不拘泥于形式,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读起来气韵通畅。故选C。
【17题详解】
考查活动设计。
第一空:评价学生的朗诵水平,不应以“资金投入”为评价标准,这样会引起学生互相攀比。故选B。
第二空:可以将“资金投入”替换为“精神态度”“个人创意”等。
【18题详解】
考查名著赏析。
《北方》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2月创作的一首新诗。此诗中诗人既悲叹北方的贫瘠落后以及战争给北方民众带来的苦难,体现主题“痛”;又讴歌北国民众自古具有的不屈的生存意志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对国家的“爱”。
《鱼化石》为咏物诗,表面上是写鱼化石,实际上是在写人,借助对一种生物被无故尘埋的血淋淋事实的描述,写诗人的不幸遭遇,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抒发了对于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蕴含“痛”这一主题,但不包含“爱”的方面。
《刈草的孩子》写割草的孩子值得同情,他没能去上学,他没有在爹妈身边撒娇,从小就承担起劳动的重负。日暮时分他还没有回家,还在割草,生活艰辛。通过描写小孩刈草的艰辛、困苦,折射出社会的不公,体现时代特点: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困苦。这困苦甚至也直接压在了孩子身上。从孩子割草这件小事中,引起了诗人的联想和诗人内心的愤慨,能够体现“痛”的主题,但不包含“爱”的方面。
《我爱这土地》,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只鸟;“土地”为万物生长、繁衍提供营养,是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而现在的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风雨'是指祖国正被侵略者无情的践踏,祖国正在经受着苦难,体现了“痛”这一主题。作者身为一只鸟,看似身单力薄,却从未放弃对祖国热忱的爱,它“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达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它愿意将“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现了作者愿意为祖国而献身,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体现了“爱”这一主题。
故选D。
【19题详解】
考查名著阅读。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即可。如:
阅读《我爱这土地》,我们可以从“体味诗歌的情感”和“把握诗歌的意象”两个角度入手。这首诗写于1938年11月1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只鸟;“土地”为万物生长、繁衍提供营养,是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而现在的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风雨'是指祖国正被侵略者无情的践踏,祖国正在经受着苦难。“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中的“激愤、激怒”是中国人民看到祖国被侵略时内心的感受,愤怒并且进行着反抗,是不屈不挠的反抗战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中“黎明”代表光明与未来,代表“风雨”(苦难)终会过去,生机与希望还会回归这片“土地”,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而作者身为一只鸟,看似身单力薄的一只鸟,它从未放弃对祖国热忱的爱,它“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达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它愿意将“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现了作者愿意为祖国而献身,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
四、写作(60分)
20. 有位作家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请以“我记住的日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答案】范文:
我记住的日子
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我带着耳机听着歌,欢快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忽然,看到前方有个人影,走近一看,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爷爷。
“老爷爷,你一个人在这里干嘛呢,怎么不回家?”“我出来找我的老伴儿,我还带了她最喜欢的茉莉花。但我走了很长时间,也没看见我老伴,小姑娘,你可以帮帮我吗?”“好!”我爽快地回答。
我带着老爷爷走了将近半小时的路程,都没有发现老爷爷所说的老伴。忽然,我发现事情不大对劲:看着老爷爷的动作神情,应该是一个老年痴呆患者。老爷爷的嘴中一直传出“找老伴儿”的声音。我心想,这可怎么办呀?我忽然看到老爷爷的口袋里有一张卡片儿。我想拿出来看,可是老爷爷死活都不愿意给我。还说这是我老伴儿留给我的,谁都不能碰。过一会儿,老爷爷让我送他去某某医院,我很疑惑。但这是老爷爷的意图,我只好带着她去。
到了医院,只见老爷爷走进一间病房,躺在最里面的那张床上。怀里抱着那束茉莉花。嘴里念叨着:“老伴,我来了,还带了你最爱的茉莉花,你回来看看我好不好?我真想你呀。”老爷爷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看着老爷爷痛苦的表情,我鼻子不禁一酸。这时,我看到那张掉落的卡片,我悄悄地捡了起来,才发现到老爷爷的确是一个老年痴呆患者。我按照卡片的电话给他的家人打了电话,那人来了之后。我才知道,那卡片上的是老爷爷儿子的电话。
他儿子告诉我:“半个月前我母亲因病去世,我爸爸因过度悲伤患了老年痴呆,茉莉花是我妈妈最爱的花,那张床也是我母亲住院时的床。谢谢你小妹妹,是你帮助我找到了父亲。”
这次我帮助老爷爷的事情真的是让我难忘,难忘老爷爷对老奶奶的真情,难忘老奶奶对老爷爷的真情,难忘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不会随时间、随生命的流逝而消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一、审题。“我记住的日子”是特定的一天,是过去的一天,并且故事只能是“我记住的日子”的那一天发生的。限定了写作的时间范围,结合导语,最好选择自己的事情来写,一方面自己有真情实感,另一方面,让读者有亲近感。
二、选材。众里寻它求典型。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经历过无数的日子,到底选择哪一个“记住的日子”来写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记忆库中仔细寻觅。平平淡淡的材料流于俗套难以在考场作文中取胜,我们要搜索到典型的有自己独特体验的材料,所“记住的日子”一定有着特别的经历,一定有着非凡的意义,一定是让人刻骨铭心的。顺着这个方向,思路会渐渐明晰:我记住的日子里,发生了很多事情,例如我痛失了亲人、我成长了、我困惑了、我输(赢)了、我感动了、我被误会了、我被震撼了….…这样,我们就容易选择到有着独特体验和感悟的经历行文,文章自然能脱颖而出。
三、语言。文采斐然露才情。“我记住的日子”比较适合写记叙文,而平铺直叙语言平淡的文章显然难以出彩。有了好的材料,再在语言上润色,自然就多了看点,而美的语言来自深厚的积累,文采飞扬的文字总会让人流连忘返。在叙述的同时适当穿插议论抒情的句子,文章会夺人眼目。如在开篇处就来了一段精美题记,用以点题等,诗意化的语言穿插在文中意蕴丰厚耐人玩味,彰显了作者的才情。
四、立意。传情达意显深度。“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典型的材料,亮丽的语言,加上高远的主题,才是一篇上乘之作。作文中,同学不仅要交代清楚我记住的日子的那天的经历,而且要注意对主题的升华。那天的经历你到底收获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这才是文章的意旨。即使材料平淡也可以以小见大,或是以情感人,或是以理服人,或是以志励人。文章有了动人的情感,进取的力量,深刻的哲理,就不至于肤浅,就有了深度,有了嚼头。如:写那个日子在公交车上目睹一位母亲阻止不谙世事的孩童让座给一位老者,后来一中学生让座后老者心安理得地坐下来的经历,文章影射了生活中种种不良现象,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和“我”的困惑,这类针砭时弊的作文是发人深省的。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崇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模): 这是一份上海市崇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模),共7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