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天津市北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天津市北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2023年5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太阳翼展开B. 两舱组装C. 点火升空D. 自主交汇对接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太阳翼展开,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两舱组装,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点火升空,包含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自主交汇对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牛奶B. 雪碧C. 食醋D. 干冰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牛奶中有水、蛋白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雪碧由水和溶于水的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食醋中有醋酸、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3. 硒具有防癌、抗癌作用,这里的“硒”是指
A. 元素B. 原子C. 单质D. 离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硒具有防癌、抗癌作用,这里的“硒”是指元素。故选A。
4. 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的是
A. 一氧化碳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氮D. 臭氧
【答案】B
【解析】
【分析】空气成分: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
【详解】A 、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组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物,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D、臭氧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OB. SiC. AlD. Fe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故选:C。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B. 取用粉末固体
C. 塞紧橡皮塞D. 倾倒液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故A所示操作错误;
B、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B所示操作正确;
C、塞紧胶塞,应该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手不能放在导管上,故C所示操作错误;
D、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D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7. 新制的蒸馏水不宜养金鱼,因为新制的蒸馏水中含有较少的
A. 氧元素B. 氧原子C. 氧分子D. 氢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制的蒸馏水中含有较少的氧分子,氧气是动物呼吸必需的物质。故选C.
8. 下列不能体现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的是
A. 氧气有助燃——氧炔焰焊接金属B. 氮气性质稳定——用于医疗手术
C. 酒精有可燃性——作燃料D. 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氧炔焰焊接金属,不符合题意;
B、液氮汽化吸热,可用于医疗手术,符合题意;
C、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香味扑鼻—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分子种类相同
C.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
D. 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香味扑鼻,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选项说法正确;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 下列物质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B. 木炭在氧气瓶燃烧时,生成黑色粉末
C.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D.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A
【解析】
【详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而不是黑色粉末,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1. 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
A. 核电荷数不同B. 核外电子数不同C. 元素符号不同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元素的定义可知元素之间不同的是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不同,即一种元素与另一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不同。
故选:A。
12. 下列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化合价最低的是
A. COB. CC. CO2D. CH4
【答案】D
【解析】
【详解】A、C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得:(-2)+x=0,则x=+2价,可得CO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
B、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以C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
C、C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得:(-2)×2+x=0,则x=+4价,可得CO2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
D、CH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得:(+1)×4+x=0,则x=-4价,可得CH4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
比较化合价可知,这四个含有碳元素物质中化合价最低的是CH4。
故选: D。
13. 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依据是
A 氧气和氮气化学性质不同
B. 氧气和氮气密度的不同
C. 氧气和氮气在水中溶解性的不同
D. 氧气和氮气沸点的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是先将空气液化,然后依据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故选D。
14.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 氦气B. 氧气C. 水D. 氯化钠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5. 某班学生利用下图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完毕后,发现氧气所占与空气的体积比小于1/5。对于实验结论解释有如下说法:①红磷不足 ②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③开始没夹紧弹簧夹 ④插入燃烧匙速度太慢 ⑤没有冷却至常温就打开弹簧夹读数 ⑥装置漏气。其中解释正确的个数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红磷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尽,导致结果偏小;
②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实验,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虽然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变化不明显,导致结果偏小;
③开始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会使测量结果偏高,
④插入燃烧匙速度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会使测量结果偏高;
⑤没有冷却至常温就打开弹簧夹读数,由于瓶内气体温度偏高,气压偏大,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⑥装置漏气,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故①②⑤⑥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给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给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给分)
16. 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药品
B. 先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拿出水槽,再盖上玻璃片
C. 先预热,再用外焰对药品加热
D. 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导管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试管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正确;
B、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集气瓶盖上玻璃片,从水中拿出,再从水中拿出,正放在桌面上,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使用酒精灯加热,应先预热,再用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C。
17. 下列关于NO2、SO2、C2H4O2三种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都含有氧分子B. 都含有氧元素C. 都含有两个氧原子D. 都属于氧化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NO2是由二氧化氮分子构成的,C2H4O2是由C2H4O2分子构成的,SO2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所以三个物质中都没有氧分子,错误;
B、NO2、C2H4O2、SO2都含有氧元素,正确;
C、物质是宏观概念,物质中含有大量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可能是两个氧原子,错误;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NO2、SO2是氧化物,但C2H4O2是含三种元素的纯净物,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故选:B。
18. 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证明分子的运动
C. 探究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D. 证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如图所示,推动注射器,会使空气由长导管进入装置,随后由短导管导出,故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选项错误;
B、如图所示,氨气的分子运动到A中遇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是酚酞变红,从而证明分子的运动,选项正确;
C、如图,在烧杯内会出现小水滴,则会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但无法证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选项错误;
D、水蒸发后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玻璃片会变为小水滴,从而证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选项正确;
故选:BD。
19. 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B.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C. 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D.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应由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是0,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20.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水和双氧水:加二氧化锰B. 二氧化碳和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C.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看颜色D. 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而水中加入二氧化锰后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方法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故B方法错误;
C、氯化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能根据颜色鉴别,故C方法正确;
D、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都无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现象相同,无法区分,故D方法错误。
故选:AC。
21. 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 ② ③H2O ④ ⑤2CO ⑥ ⑦
A.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②⑥B.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⑤⑦
C.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④D. 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①③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在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错误;
B、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⑤⑦,正确;
C、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④表示的是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错误;
D、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①表示原子个数,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所以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正确。
故选:BD。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 用足量的红磷除去氮气中混有的氧气
C. 空气中体积分数含量由大到小物质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
D. 铁丝和硫磺在氧气中燃烧都需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所起作用是相同的
【答案】AB
【解析】
【详解】A、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故A说法正确;
B、红磷本身是固体,能与氧气点燃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红磷不能与氮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可以用足量的红磷除去氮气中混有的氧气,故B说法正确;
C、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所以空气中体积分数含量由大到小的物质为: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故C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底部的水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污染空气,集气瓶底部的水能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作用不同,故D说法错误。
故选:AB。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B.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碳原子和氧原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还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以原子不是最小的粒子,说法错误;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说法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说法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说法正确。
故选D。
24. 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资料: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质量不变)
A. 生成氧气的质量
B.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C. 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D.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反应开始进行,氯酸钾分解完毕后各量都不再改变;
【详解】A、生成的氧气质量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错误;
B、反应生成氧气逸出装置,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然后不变,故正确;
C、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会改变,故错误;
D、固体质量逐渐减小,钾元素的质量不变,故其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错误;
故选B。
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种化合物一定只能组成一种物质
B. 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一定只能显示一种化合价
C. 原子的结合方式发生改变,表明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一定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答案】AC
【解析】
【详解】A、一种化合物只含有一种分子,同一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所以一种化合物一定只能组成一种物质,说法正确;
B、同种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以显不同的化合价,同种元素在同一种物质中也不一定显相同的化合价,如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5、-3两种,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为分子,原子的结合方式发生改变,表明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法正确;
D、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但是混合物中不一定含有两种元素,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有氧元素,说法错误。
故选AC。
三、填空题(共15分)
26. 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氢原子___________。
(2)镁离子___________。
(3)氮分子___________。
(4)氧单质___________。
(5)硫离子___________。
(6)氢氧化亚铁___________。
(7)标出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8)氯酸钾中的阴离子为___________。
【答案】(1)2H (2)Mg2+
(3)N2 (4)O2
(5)S2- (6)Fe(OH)2
(7)
(8)
【解析】
【小问1详解】
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个数为1时,1省略,故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
【小问2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镁离子表示为Mg2+。
【小问3详解】
氮分子的化学符号表示为N2。
【小问4详解】
氧单质为气体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表示为O2。
【小问5详解】
若表示多个离子,则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相应数字,1个时1要省略,故一个硫离子表示为S2-。
【小问6详解】
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硝酸根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故氢氧化亚铁表示为Fe(OH)2。
【小问7详解】
锰酸钾(K2MnO4)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钾元素化合价为+1,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价之和为0,则(-2)×4+(+1)×2+x=0,x=+6。元素化合价的书写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小问8详解】
氯酸钾中的阴离子为氯酸根离子,符号为。
27.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1)某些含氟化合物有利于保护牙齿。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氟属于金属元素B. 核内有9个质子
C. 氟单质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D. 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g
(2)下图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与E原子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相同;写出由A与D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用A、D表示)
②上述粒子中,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___。
③B粒子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___周期。
【答案】(1)BC (2) ①. 得到 ②. 最外层电子数 ③. DA2 ④. B ⑤. 二##2
【解析】
【小问1详解】
A、氟元素名称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氟的原子序数为9,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则氟的质子数为9,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氟元素名称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气态元素,形成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但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C;
【小问2详解】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核外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从原子结构上分析,A原子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A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故A元素一般显-1价,D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故D元素一般显+2价,书写化学式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故两者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DA2;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上述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ABCE,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层2为)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选B;
元素的周期数=原子的电子层数,B粒子为原子,核外有2层电子,故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四、简答题(共15分)
28. 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镁条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
(3)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___________。
【答案】(1)
(2)
(3)
【解析】
【小问1详解】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2详解】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29.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组成角度看:
五氧化二磷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2)从微粒角度看:
氨气(NH3)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答案】(1)氧元素、磷元素
(2) ①. 氨分子 ②. 钠离子、氯离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物质宏观上由元素组成,所以从组成角度看:五氧化二磷是由氧元素、磷元素组成的;
【小问2详解】
从微粒角度看: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30. 用A、B、C、D、E五个圆表示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B、C均为黑色固体,D、E均为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写出A→B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
(3)B→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C与D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O2
(2)
(3)分解反应 (4)
【解析】
【小问1详解】
A、B、C、D、E五个圆分别表示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B、C均为黑色固体,D、E均为气体,据图可知,B加入无色液体M生成D,则M是过氧化氢,B是二氧化锰;D是氧气;C与D反应,则C是碳;C、D都能生成E,则E是二氧化碳;A能生成B和D,则A是高锰酸钾。上述结论代入图中,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D是氧气,化学式为O2。
【小问2详解】
A是高锰酸钾,B是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A→B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B是二氧化锰,D是氧气,M是过氧化氢溶液,B→D即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小问4详解】
C是碳,D是氧气,所以C在D中反应是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
五、实验题(共20分)
31. 九年8班三位学生为第一次化学检测进行化学实验复习。
小贤取液体药品时,标签被腐蚀
小辰量取10毫升水时,实际量取11毫升
小禹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未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课代表小宁对他们进行了指导,请写出这三名学生实验失败原因:
小贤___________;
小辰___________;
小禹___________。
【答案】 ①. 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②. 仰视读数 ③. 铁丝未除锈(或氧气不纯或铁丝未绕成螺旋状或未用火柴引燃等)
【解析】
【详解】小贤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导致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小辰量取10毫升水时,实际量取11毫升的原因是:进行量筒读数时,仰视会使读数偏小,实际量取液体体积偏大;
小禹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未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①铁丝未除锈;②氧气不纯;③铁丝未绕成螺旋状;④未用火柴引燃;都会导致铁丝不能燃烧,看不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3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制取并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若该方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若实验还没有结束就关闭弹簧夹,B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若用F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____端进气(用“a或b”填空,下同)。若用F来检验二氧化碳,则F中所放试剂为___________,气体从___________端进气。
(5)氯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取。发生装置不选择B的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1)试管 (2) ①. ②. AD或AE或AF
(3) ①. E
②. 未等到集气瓶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就收集气体 ③. 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长颈漏斗下端液面上升
(4) ①. b ②. 澄清石灰水 ③. b
(5)无法加热(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制取需用固固加热仪器,故发生装置选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收集装置可选D或E或F;
【小问3详解】
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需采用排水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E;若该方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是未等到集气瓶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就收集气体;若实验还没有结束就关闭弹簧夹,锥形瓶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B中出现的现象是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长颈漏斗下端液面上升;
【小问4详解】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空气应从上方排除,若用F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b端进入;检验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若用F来检验二氧化碳,则F中所放试剂为澄清石灰水,为了使二氧化碳与其充分反应,气体从b端进气;
【小问5详解】
氯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取,发生装置需要用到酒精灯,故不选择B的理由是无法加热(合理即可)。
33. “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1)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氧化铁___________(填“能”或“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提出问题:催化剂的质量是否对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产生影响?
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压强传感器测不同质量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在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了、、、、二氧化锰,测得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请观察图回答问题:
本实验中,兴趣小组同学用图2中曲线的___________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快慢;
②根据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一定范围内,二氧化锰用量越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越快
B.反应容器的气密性,对实验所测数据的精确度有影响
C.称量的二氧化锰质量的精确度对实验装置中最终的压强有影响
(3)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除了氧化铁以外,我们还可以用___________代替二氧化锰催化剂。(填一种即可)
【答案】(1) ①. 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②. 过氧化氢溶液 ③. 能
(2) ①. 斜率大小 ②. AB
(3)CuSO4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以A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因为B试管中过氧化氢常温下分解缓慢,生成氧气的量很少,所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②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试管中均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说明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在氧化铁的催化下产生了氧气;
实验①证明氧化铁能改变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实验②中带火星的木条仍能复燃,说明氧化铁化学性质未变;实验③发现氧化铁的质量未变,则氧化铁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小问2详解】
①分析图二,同体积同浓度的双氧水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用量越多,压强变化越明显,说明双氧水分解越快,则该曲线的斜率越大;
②A.分析图像,一定范围内,二氧化锰用量越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越快,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容器的气密性,对实验所测数据的精确度有影响,该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图像,称量的二氧化锰质量的精确度对实验装置中最终的压强大小没有影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AB。
【小问3详解】
CuO、CuSO4、马铃薯等也可以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填一种即可)。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分别量取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的现象:
___________
②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___________,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③将实验②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
所得固体质量仍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天津市北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天津市北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9月月考试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武清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