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商洛市柞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商洛市柞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河南省商洛市柞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河南省商洛市柞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商洛市柞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洛市柞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乙图中看不到的地理事物是,日本排放核废水会直接影响,据上表,以下天气播报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8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电影《地心毁灭》中“地心航员”茜贝卡·柴德中校计划驾驶一艘前所未有的地心航舰,载者一群科学家,从美国洛杉矶出发,深入地心引爆核弹,让地球核心再度转动,避免地心毁灭导致世界末日的到来。完成下面小题。
    1.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认识了地球的形状,下列哪种说法不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
    A.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下B.“神舟十六号”拍摄的地球照片
    C.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D.“科学号”海洋科考船环球航行成功返回
    2.如果蕾贝卡·柴德中校一行保持直线前进直达地心,那么他们“遁地”穿行的距离约为( )
    A.16371千米B.40000千米
    C.12742千米D.6371千米
    读中国地图(甲图)和北京市地图(乙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图判断方向的依据是( )
    A.根据经纬网判断B.无方向标,根据上南下北,左西右东判断
    C.有方向标,根据方向标判断D.无法判断方向
    4.甲图与乙图相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比例尺较大B.乙图表示的内容简略
    C.甲图表示的范围较大D.乙图中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km
    5.乙图中看不到的地理事物是( )
    A.运河B.铁路C.沙漠D.省界
    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对世界海陆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任意半球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D.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7.2021年3月23日,台湾运输船“长赐”号在驶入苏伊士运河后搁浅,导致航道堵塞,该运河位于图中(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23年8月,日本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开始将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完成下面小题。
    8.日本排放核废水会直接影响( )
    A.海洋生物B.海底地形
    C.陆地地形D.海陆分布
    9.你对日本随意排放核污染废水的态度是( )
    A.距离我国很远,不会受影响B.严禁排放核污水,防止地球环境遭破坏
    C.已经经过初步处理了,污染性不是很强了D.海洋那么大,少排放些没关系
    读柞水某一周中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天气状况和空气质量指数表,完成下面小题。
    10.据上表,以下天气播报正确的是( )
    A.星期一小雨转大雨B.星期二多云转晴,气温回升
    C.星期三晴转多云,气温回升D.星期五是阴天
    11.下列几天中,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天是( )
    A.星期一B.星期三C.星期四D.星期五
    12.下列行为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A.燃放烟花B.推广使用大排量汽车
    C.市民出行鼓励选择公共交通D.燃烧农作物秸秆
    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中所要测定的常规要素之一。某地理兴趣小组某日开展了气温的测定和记录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气温观测前,老师给学生强调了几点注意事项,以下属于老师强调内容的是( )
    A.观测仪器需放在百叶箱上方B.记录2时、8时、14时、20时气温
    C.观测仪器需要受到太阳照射D.需测定离地面2米处的气温
    14.测量的数据中( )
    A.①为20时的气温B.②为12时的气温C.③④时温差为3℃D.当日最高气温为12℃
    15.当天的日均温是( )
    A.13.5℃B.9.5℃C.7.5℃D.9℃
    读某大洲局部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6.甲、乙、丙、丁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丰富的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17.导致乙、丁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
    C.人类活动D.地形因素
    世界上有三大主要人种,有数千种语言,文化差异较大。完成下面小题。
    18.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汉语B.英语C.阿拉伯语D.西班牙语
    19.(承上)使用该语言的主要人种是( )
    A.白色人种B.黑色人种C.黄色人种D.混血人种
    土掌房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中部和东南部的高山和河谷地带,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不开窗或二层开小窗,屋内设有火塘。全村房屋墙连墙,下一家的屋顶即为上一家的场院,层层而上,直达山顶,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读土掌房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景观的聚落形式及主要的生产方式是( )
    ①城市聚落 ②乡村聚落 ③从事农业生产 ④从事工业生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1.根据土掌房平台房顶的特点可判断当地( )
    A.降水较少B.土壤肥沃
    C.气候湿热D.地势起伏小
    22.为保护“活着”的文化遗产,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
    ①保护古建筑,将居民全部外迁 ②全部拆除,建设新城镇
    ③适度发展旅游,增加经济收入 ④建设成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38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8分)
    23.【关注生活 勤于思考】柞水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地理老师安排了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请结合实践过程和你的学习经历,完成下列问题。
    实践活动材料:2米长的竹竿1根、量尺1个、绘图工具1套。
    【物影日变化】
    一天中,即从日出到日落,地面物体影长不断发生着变化。
    活动1:晴朗的日子,学校操场上,同学们分别在9点、12点、15点测量,并记录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一天中上述三个时刻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示意图。
    (1)正午12点,竹竿影子的朝向是 。
    【物影年变化】
    一年中,物体的影长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
    活动2:在北半球夏至日和冬至日前后,同学们测量并记录正午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绘制A、B两图。
    (2)AB两图是某组同学的测绘结果。他们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根据你的经验,B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北半球 (填节气名称)前后,那时太阳直射 (填特殊纬线的名称)。
    (3)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半球正午,物体的影长越来越 (填“短”或“长”),此现象与地球的 (填“自转”或“公转”)运动有关。
    【物影与生活】
    同学们进行实践活动后,深刻地认识到地理与生活密切相连,于是他们积极观察生活现象,勤于思考现象背后的地理奥秘。
    活动3:北半球冬至日这一天,柞水(33.6°N)的小亮邀请家住广州(23°N)的小宇一起测量相同高度的两栋楼的正午影子长度,绘制甲、乙两图。
    (4)阅读图文材料,判断甲图代表的城市是 。
    (5)由此推理,为了更好的采光,与广州相比,商洛的楼间距应该更 (填“大”或“小”)一些。
    24.西安市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展开了对海陆变迁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帮他们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材料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考察时,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材料二:科学家在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发现了大量的三叶虫化石。
    (1)由材料可知,喜马拉雅山脉和落基山脉在地质时期都是 (填“陆地”或“海洋”)。
    【分析原因】
    (2) (填“地壳的运动”或“人类活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学以致用】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9月11日7时46分(当地时间9月11日9时46分)在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南纬6.30度,东经146.55度)发生7.6级地震,震源深度70千米;2022年9月17日21时41分在中国台湾台东县(北纬23.05度,东经121.21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世界板块分布图。
    (3)图中地震发生地中,为2022年9月11日发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是 (填字母)处,从发生地的位置看,两次地震均发生在板块 (填“交界”或“内部”)地带。
    (4)在甲、乙、丙、丁四地中,也属于地震多发区的有 ,你判断的理由是 。
    (5)如果在高楼教室里正在上课,突发地震,你该怎么做?
    25.【气候与人类】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气候息息相关,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课后开展了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探究。读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图1)和①、②、③三地的气候资料图(图2),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1)甲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该半岛以 气候为主,其气候特征为 。
    【气候与农业】
    (2)图1中①、②、③三地的气候类型与图2中B气候类型相对应的是 地,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夏季的气候特征为 。根据上图资料卡中的三种经济作物的生长习性判断,B气候区盛产的是 。
    【气候与生活】
    (3)寒假即将来临,柞水的王芳要随父母到位于热带的印度尼西亚去旅游,从气候的角度出发,你认为她出发前要准备哪些物品?
    26.【环游世界】亮亮同学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名为“环游世界”的网络学习活动。通过上网收集、分析资料,逐步加深对世界各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认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面图1为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下表为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统计表,图2示意人口分布比例随海拔的变化。

    学习主题1——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亮亮发现图1中A、B、C、D四地均属于人口稠密区,这四大人口稠密区都位于北半球 (填“中低”或“中高”)纬度地区;E地区人口分布很稀疏,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2)亮亮同学分析表格和图2内容发现,地球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是 (填“热带”“温带”或“寒带”)地区,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 (填地形类型)地区。
    学习主题2——探究人口问题
    材料二: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截止2022年7月1日,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中国,人口数达14.26亿,印度人口紧随其后,达14.17亿。
    材料三:2021年5月31日,中国实施了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在此之前中国实行过“独生子女”政策、“全面二孩”政策等计划生育政策。
    (3)当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高,说出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给印度带来的不利影响。(至少答出两点)
    (4)据材料三分析,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反映出世界人口应该怎样发展?
    27.【亚太合作 共享繁荣】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构。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7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旧金山莫斯科尼中心闭幕。会议发表了《2023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旧金山宣言》。宣言强调,亚太经合组织必须利用技术和经济进步,继续释放本地区的巨大潜力和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所有环境挑战。
    材料二:下图为亚太经合组组织成员国分布图。

    (1)APEC成员国有21个之多,分布广泛,除 洲和 洲外,其余大洲均有分布。
    【成员国差异】
    (2)各成员国之间经济、文化等差异显著,按经济发展水平,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属于 国家;中国、菲律宾等国属于 国家。宗教文化方面,泰国居民主要信奉 教,加拿大居民主要信奉 教。
    【优势互补】
    (3)右上图为APEC成员国服装生产—销售模式示意图。读图可知,在APEC成员国服装生产—销售过程中,各国的优势得以突出。澳大利亚拥有优质的 ,中国可以发挥工业基础好、市场等优势,越南具有 优势,这样的生产模式也使各国的消费者获得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从“原料”、“技术”、“劳动力价格”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填空)。
    【互惠共利】
    《2023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旧金山宣言》指出,亚太经合组织强调致力于以市场驱动方式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包括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议程。为此,亚太经合组织将加强能力建设和技术合作,支持本组织经济体参与地区全面和高质量发展事业。同时宣言指出,亚太经合组织各经济体需要加大力度,在考虑最新科学发展和不同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加快清洁、可持续、公正、可负担、包容性的能源转型,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左右全球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4)简述APEC成员国积极融入亚太区域合作的重要意义。(至少答出两点)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2.D
    【解析】1.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下,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A不符合题意;“神舟十六号”拍摄的地球照片,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B不符合题意;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与地形有关,不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C符合题意;“科学号”海洋科考船环球航行成功返回,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如果蕾贝卡·柴德中校一行保持直线前进直达地心,那么他们“遁地”穿行的距离接近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拨】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但得到这一正确认识却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过程。
    3.A 4.C 5.C
    【解析】3.由图可知,甲图有经纬网,可根据经纬网中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来作为判断方向的依据,A正确,D错误;图中有经纬网,不需要根据“上南下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B错误;图中没有指向标,不能根据方向标判断方向,C错误。故选A。
    4.由图可知,甲图比例尺为1:80000000,乙图比例尺为1:4000000,乙图的比例尺较大,A错误;乙图的比例尺较大,表示的内容详细,B错误;甲图的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C正确;甲图比例尺为图上1cm表示实际距离800km,乙图比例尺为图上1cm表示实际距离40km,D错误。故选C。
    5.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乙图中看不到的地理事物是沙漠,C符合题意;运河、铁路、省界等地理事物都能在乙图中看到,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拨】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详细,精确度高;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简略,精确度低。
    6.D 7.C
    【解析】6.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东半球、北半球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AB错误;任意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C错误;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71%,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D正确。故选D。
    7.①为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A错误;②是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B错误;③是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C正确;④是亚洲和大洋洲的分界线,D错误。故选C。
    【点拨】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8.A 9.B
    【解析】8.日本排放核废水会直接影响海洋生物,会污染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使海洋生物受到核辐射的影响,A正确;核废水排放到海洋中,对海底地形、陆地地形、海陆分布没有直接影响,BCD错误。故选A。
    9.日本排放的核污染废水会污染海水,扩散到世界各地,我国会受到影响,A错误;核污染废水具有放射性,排放到海洋中会污染海水,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害人类健康,我们应该严禁排放核污水,防止地球环境遭破坏,B正确;核污染废水具有放射性,即使经过处理,仍然具有放射性,C错误;核污染废水排放到海洋中会污染海水,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害人类健康,“海洋那么大,少排放些没关系”的态度是不正确的,D错误。故选B。
    【点拨】核废水的危害来源于其中含有的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会通过自身的衰变释放出α、β和γ射线。这些射线能够穿透生物体的细胞,并有可能对染色体产生电离作用,从而破坏细胞乃至整个生物体的正常机能。
    10.D 11.A 12.C
    【解析】10. 从表格数据可知,星期一为中雪转大雪,A错误;星期二为雾转晴,B错误;星期三为晴转多云,但星期三的气温较星期二的气温略有下降,并不是回升,C错误;星期五有雾,D正确。故选:D。
    11.这五天中,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天是星期一,因为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星期一、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的空气质量指数分别为45、112、220、260,星期一的空气质量指数最低,故星期一的空气质量最好,故选:A。
    12.燃放烟花,容易产生大量的硫化物、磷化物等有害气体,污染空气,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A错误;推广使用大排量汽车,会导致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对改善空气质量不利,B错误;市民出行鼓励选择公共交通,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C正确;燃烧农作物秸秆,也导致产生大量烟雾,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D错误;故选:C。
    【点拨】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是用于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它综合考虑了不同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并将其转化为一个单一的数值。这个数值反映了空气对健康的影响程度。空气质量指数越低,空气质量越好。
    13.B 14.C 15.D
    【解析】13.本题考查气温测定的注意事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气温测定时,需将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观测仪器放入百叶箱内使空气自由流通,防止太阳对仪器的辐射,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AC错误。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各进行一次,B正确。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D错误。故选B。
    14.本题考查气温的判读。①为四次测定中的最低气温,应该表示2时的气温;②气温为6℃,应该表示早上8时的气温;③测得的气温为15℃,是当日最高的气温,应该是表示14时的气温;④气温为12℃,为20时的气温;③④温度差为3℃。故选C。
    15.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当天的日均温=(3℃ +6℃+15℃+12℃)/4= 9℃,故选D。
    【点拨】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
    16.B 17.D
    【解析】16.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乙地年降水量最丰富,在2000毫米以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图中乙、丁地处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两地纬度大致相同,所处纬度盛行西风,乙处于盛行风的迎风坡,因此降水多,多地形雨,丁处于盛行风的背风坡,因此降水少,故造成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D正确;纬度因素、海陆因素、人类活动都不是导致乙、丁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ABC错误。故选D。
    【点拨】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两侧的水分、气温状况也会产生差异。比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使西侧沿海平原的湿润景观与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荒漠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8.A 19.C
    【解析】18. 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A正确;全球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B错误;阿拉伯人主要位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北部,多信仰伊斯兰教,语言为阿拉伯语,CB错误;西班牙语主要是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居民使用。故选A。
    19.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北非、大洋洲、北美洲等地,A错误;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大洋洲西北部,B错误;汉语分布区的主要人种是黄种人,主要位于亚洲,C正确;混血人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D错误。故选C。
    【点拨】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20.C 21.A 22.C
    【解析】20.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非农业生产。由题干可知,土掌房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中部和东南部干旱少雨的高山和河谷地带,全村房屋墙连墙,下一家的屋顶即为上一家的场院,层层而上,直达山顶。故图中景观的聚落形式及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乡村聚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排除ABD。故选C。
    21.土掌房平台房顶的特点是平台房顶可以晾晒粮食,堆放柴草,养牲畜,做饭,储存粮食,下一家的屋顶即为上一家的场院,这说明当地降水较少,晴天多,A正确;土掌房平台房顶的特点与土壤肥沃、气候湿热、地势起伏小无关,BCD错误。故选A。
    22.我们要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适度发展旅游,增加经济收入,建设成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C③④正确;将居民全部外迁和全部拆除都是错误的做法,①②错误,排除ABD。故选C。
    【点拨】文化遗产是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我们要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
    23.(1)北方
    (2) 夏至日 北回归线
    (3) 长 公转
    (4)柞水
    (5)大
    【分析】本大题以地球运动相关实验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正午影子方向、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解答】(1)正午12点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故影子朝向正北方向。
    (2) A图影子长,正午太阳高度低,位于冬至前后;B图影子短,正午太阳高度高,位于夏至前后。B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夏至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度是23.5°N。
    (3) 北半球冬至日时,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远,影子最长,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时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近,影子最短,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影子逐渐变长,地球的公转导致太阳高度的变化,导致影子长短的变化
    (4)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甲地影子长,距离太阳直射点远,位于33.6°N的柞水距离直射点远,故甲地为柞水;乙地影子短,距离太阳直射点近,位于23°N的广州距离太阳直射点近,故乙地为广州。
    (5)因为商洛距离太阳直射点远,影子长,为了更好采光,楼间距应该更大。
    24.(1)陆地
    (2)地壳的运动
    (3) B 交界
    (4) 乙丁 位于板块交界处
    (5)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快速离开教室,跑到 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
    【分析】本题以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个小题,涉及六大板块分布、板块运动的影响、海陆变迁的例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解答】(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短时间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由材料可知,喜马拉雅山脉和落基山脉在地质时期都是陆地。
    (2)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许多,其中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主要原因,其次人类活动比如围海 造田、填海造陆也能引起海陆变迁。
    (3)由题干可知,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经纬度为南纬6.30度,东经146.55度,对应B地;A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纬度为北纬,为发生在中国台湾的地震;两次地震均发生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4)读图可知,甲丙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乙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处,丁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处,均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地壳活跃,属于地震多发区;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5)当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快速离开教室,跑到 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等。
    【点拨】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25.(1) 热带沙漠 全年炎热干燥
    (2) ③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油橄榄
    (3)单衣、雨具、太阳帽、防晒霜,防暑药等
    【分析】本题以兴趣小组课后开展了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探究,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图1)和①、②、③三地的气候资料图(图2)为材料,共设置3道小题,涉及气候类型、生长作物等知识,考察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1)阿拉伯半岛位于热带,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特征是全年炎热干燥。
    (2) 由图2可知,B图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代表了③地的气候,气候区盛产的是油橄榄;A全年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代表了①地的气候;C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代表了②地的气候。
    (3)印度尼西亚位于马来群岛,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出发前要准备好单衣、雨具、太阳帽、防晒霜,防暑药等。
    【点拨】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6.(1) 中低 气候湿热
    (2) 温带 平原
    (3)对环境、资源产生巨大压力;就业、就学、就医困难,居住条件差;交通堵塞等
    (4)人口的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分析】本大题以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统计表、人口分布比例随海拔的变化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世界人口分布及原因、人口问题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答】(1)读图分析,A是北美洲东部,B是欧洲西部,C是亚洲东部,D是亚洲南部,这四大人口稠密区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E地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人口分布很稀疏。
    (2)读图分析,地球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是温带地区,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3)由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当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高,所以人口学家预测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人口数量的增长不利影响是人口增长会对环境、资源产生巨大的压力,出现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交通堵塞等问题。
    (4)由材料可知,2021年5月31日,中国实施了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在此之前还有“独生子女”政策、“全面二孩”政策等,适应新的人口发展形势,世界人口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27.(1) 南极 非
    (2) 发达 发展中 佛 基督
    (3) 原料 劳动力价格
    (4)加强各成员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国际合作,带来战略效益等
    【分析】本大题以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分布图、APEC成员国服装生产—销售模式示意图等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亚太经合组织的分布、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信仰、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服装生产—销售模式及成员国积极融入亚太区域合作的重要意义等内容,考查学生对图文资料的分析运用能力。
    【解答】(1)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APEC成员国有21个之多,分布广泛,除非洲和南极洲外,其余大洲均有分布。
    (2)APEC各成员国之间经济、文化等差异显著,按经济发展水平,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中国、菲律宾等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宗教文化方面,泰国居民主要信奉佛教,加拿大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
    (3)据图分析可知,在APEC成员国服装生产—销售过程中,各国的优势得以突出。澳大利亚拥有优质的原料(羊毛),中国可以发挥工业基础好、市场等优势,越南具有劳动力价格较低等优势,这样的生产模式也使各国的消费者获得了物美价廉的商品。
    (4)APEC成员国积极融入亚太区域合作的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加强各成员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带来战略效益;还有利于巩固和发展亚太地区及周边国家的关系,促进共同发展。
    星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天气状况
    -3~4℃
    -1~9℃
    -4~7℃
    -3~9℃
    -2~7℃
    空气质量指数
    45
    11
    112
    220
    260
    生命障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49℃
    >29℃
    >24℃
    18℃-24℃

    相关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鹤壁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鹤壁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