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同步单元AB卷 +期中+期末(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名校单元双测AB卷 期中测试(B卷·能力提升)(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名校单元双测AB卷 期中测试(B卷·能力提升)(原卷版+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测试范围:人教版八上:1.1——3.4。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甲、乙两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10题图
A.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m/s
C.4s时,乙在甲前方5m处D.5s时,甲、乙两小车的速度相等
2.如图是甲、乙两车的s﹣t图像,已知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甲、乙两车运动了8s后,之间的距离大于5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线a可能是乙车的运动图像 B.图线a一定是甲车的运动图像
C.图线b可能是甲车的运动图像 D.图线c一定是乙车的运动图像
3.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开幕,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如图,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8m;若冰壶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18m,则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为( )
A.1.8m/sB.2.0m/sC.2.4m/sD.3.6m/s
4.如图是不同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不同B.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C.乙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D.丁声音属于噪声
5.现在的智能手机大都带有录音功能,而且新功能不断开发,有一款手机录音软件具有“听声识人”的功能,即可将多人录音自动分离对话,对手机录音功能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着手机说话时人的声带振动
B.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不能录音,是因为发出的是次声波
C.手机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将不同人的声音分离对话
D.人发出的声音和手机录的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6.观察者静止在路旁,一列动车以速度v向观察者驶来,动车发出的鸣笛声频率为f0,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为f,声音的速度为u,f与f0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C.D.
7.黑龙江漠河以北最低气温达到,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 )
A.水银温度计或酒精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D.酒精温度计
8.“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汉乐府•长歌行》诗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9.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3℃,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3℃。用这支温度计测得该烧杯中水的温度是66℃,则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
A.56.7℃B.70℃C.73.3℃D.75℃
10.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温度降低,不会沸腾
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第Ⅱ卷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1.如图中金属片的长度是 _____cm。
12.如图所示,该停表的读数是 ___________s。
13.当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时,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一个人要想从听觉上把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区分开,人至少要离高墙___________米远。
14.某人在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长铁管另一端人听到两次声音间隔为1.4s,求长铁管的长度为______m(声音在空气中、钢铁中传播速度分别是340m/s、5100m/s)。
15.有一支刻度均匀但刻度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6℃,用它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86℃,如果这支温度计的读数为26℃,则实际温度为_____℃。
16.夏日炎炎,小亮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_吸热所致;他从开着空调的更衣室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造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7.《长津湖》电影描述的真实历史场景是在零下40多度的极端天气下,英勇的志愿军战士有的被冻成“冰雕”,凭着钢铁意志,致美国节节败退。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由下表判断,此温度计玻璃泡内物质可能是______,该温度计能否在做萘熔化实验时使用?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18.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
(2)小车从甲到丙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3)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4)实验中若让小车过了起始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全程的平均速度偏_____(选填“大”或“小”)。
19.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1)敲击金属管时,声音是由金属管振动发声,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金属管,则金属管发出声音的________将不同;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号管;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
请说明你的理由。答:________(能/不能);理由:________;
(4)要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关系。他怎么操作:________。
20.某同学探究影响蒸发散热情况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记录了三个示数,其中a温度计示数 _____℃;
(2)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 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蒸发快慢与 _____有关,从分子热运动的角度来看,空气流动促进了酒精分子向空气扩散;
(4)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但天气不同的情况下,三根温度计示数有时差别不大,有时差别却很大。请你结合材料提出一个与本实验有关的猜想: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1(6分).成都快速公交“BRT”已经建成通车。二环高架一周全长约为28.2km。据测算,“BRT”全程平均速度约为30km/h。求:
(1)“BRT”二环高架全程运行一周需要多少小时?
(2)若“BRT”在某一地段运行时,先以60km/h的速度运行1分钟,停车12s,再以50km/h的速度运行36s,求“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2.(9分)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经3s后,司机听到回声,求:
(1)在3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的距离;
(3)汽车开到山脚下还需要的时间。(此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340m/s)
23.(7分)过去的这个冬天不是一般的冷,黄冈赛洛天然气的室内供暖业务很火爆。假设房间向环境传递热量的速度正比于房间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暖气片向房间传递热量的速度也正比于暖气片与房间之间的温度差。暖气片温度恒定为T0,当环境温度为﹣5℃时,房间温度保持为22℃;当环境温度为﹣15℃时,房间温度保持为16.5℃。
(1)求暖气片的温度T0;
(2)研究发现,如果给房子加一层满足某种指标的保温材料,结果使得温差一定时房间散热速度较未加保温材料时明显下降,测得环境温度为﹣15℃时房间的温度为20.4℃,则加了保温材料后房间散热速度较末加保温材料时下降了多少?(用百分数表示)物质
水银
酒精
水
铅
萘
熔点/℃
-38.8
-117
0
328
80.5
沸点/℃
357
78.5
100
1740
218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0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上学期期中测试卷B卷(人教版)
八年级 物理·全解全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甲、乙两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m/s
C.4s时,乙在甲前方5m处D.5s时,甲、乙两小车的速度相等
【答案】B
【解析】AB.由图可知,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运动的距离是15m,内,乙处于静止状态,,乙的平均速度为
故A错误,B正确;
C.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
4s时,甲运动的距离为
4s时,乙运动的距离为15m,4s时,乙在甲前方
故C错误;
D.5s时,甲的速度是3m/s,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2.如图是甲、乙两车的s﹣t图像,已知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甲、乙两车运动了8s后,之间的距离大于5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线a可能是乙车的运动图像
B.图线a一定是甲车的运动图像
C.图线b可能是甲车的运动图像
D.图线c一定是乙车的运动图像
【答案】B
【解析】由图像可知,时间t=4s时,a、b、c通过的路程分别为5m、2m、1m;由可知,va>vb>vc;由题意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甲乙可能是a、b,也可能是b、c,还可能是 a、c;a、b、c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s=vt可知,t=8s时,a、b、c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0m、4m、2m;此时a、b间的距离为
sa﹣sb=10m﹣4m=6m>5m
a、c间的距离为
sa﹣sc=10m﹣2m=8m>5m
b、c间的距离为
sb﹣sc=4m﹣2m=2m<5m
可见甲一定是a,乙可能是b、c,综合可知,图线a一定是甲车的运动图像,图线b、c可能是乙的运动图像。
故选B。
3.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开幕,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如图,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8m;若冰壶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18m,则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为( )
A.1.8m/sB.2.0m/sC.2.4m/sD.3.6m/s
【答案】C
【解析】设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为,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即;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即,则冰壶的滑行距离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
当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为 时,冰壶的滑行距离 则
若冰壶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设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为v2,则
解得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如图是不同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不同B.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C.乙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D.丁声音属于噪声
【答案】A
【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甲和乙音调相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声音的振幅最小,响度最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和丙振幅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看出,丁图是无规则的振动,所以丁声音属于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现在的智能手机大都带有录音功能,而且新功能不断开发,有一款手机录音软件具有“听声识人”的功能,即可将多人录音自动分离对话,对手机录音功能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着手机说话时人的声带振动
B.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不能录音,是因为发出的是次声波
C.手机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将不同人的声音分离对话
D.人发出的声音和手机录的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答案】A
【解析】A.人说话时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人用很小的声音说话时,手机不能录音,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太小,手机接收不到,所以无法录音,故B错误;
C.手机能听声识人,从而将不同人的声音分离对话,是因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人发出的声音和手机录的音都是在空气中传播,所以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6.观察者静止在路旁,一列动车以速度v向观察者驶来,动车发出的鸣笛声频率为f0,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为f,声音的速度为u,f与f0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C.D.
【答案】B
【解析】动车发出的鸣笛声频率为f0,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为f,当波以速度u通过接收者时,时间t内通过的完全波的个数为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为
波源朝向观察者以速度v运动,由于波长变短为λ0=λ﹣vt,而使得单位时间内通过波的个数增多,即
则
故选B。
7.黑龙江漠河以北最低气温达到,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 )
A.水银温度计或酒精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D.酒精温度计
【答案】D
【解析】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漠河以北的最低气温达到,酒精的凝固点是,在时不会凝固,因此是可以使用的;而水银和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和,在时已经凝固,因此不能选用水银和煤油温度计。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汉乐府•长歌行》诗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答案】C
【解析】A.雾凇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C。
9.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3℃,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3℃。用这支温度计测得该烧杯中水的温度是66℃,则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
A.56.7℃B.70℃C.73.3℃D.75℃
【答案】B
【解析】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
温度计测量某种水的温度为66℃时,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0.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温度降低,不会沸腾
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答案】D
【解析】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烧瓶内封住了大量的水蒸气;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烧瓶壁而液化,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同时烧瓶内的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用来完成水在低沸点时的沸腾,水会再次沸腾。
故选D。
第Ⅱ卷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1.如图中金属片的长度是 _____cm。
【答案】2.80
【解析】由图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以5.50cm作为“零刻度”,物体末端对应的刻度线为8.30cm,所以物体的长度即为两点的刻度值差
12.如图所示,该停表的读数是 ___________s。
【答案】310
【解析】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5”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1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0s,即秒表的读数为
13.当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时,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一个人要想从听觉上把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区分开,人至少要离高墙___________米远。
【答案】17
【解析】设人至少要离高墙的距离为s,由题意可知,一个人的拍手声传递到人耳,可以看作是瞬间到达,忽略其时间,接下来是拍手声经过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要求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声音的速度为340m/s,声音传递经历的时间为0.1s,声音来回一趟,走的路程为2s,则可知道
解得,即人至少要离高墙17m。
14.某人在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长铁管另一端人听到两次声音间隔为1.4s,求长铁管的长度为______m(声音在空气中、钢铁中传播速度分别是340m/s、5100m/s)。
【答案】510
【解析】设铁管的长度是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
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是
因为声音在空气中需要时间比声音在铁管中传播多1.4s,则有
t1-t2=1.4s
即
解得
s=510m
故长铁管的长度为510m。
15.有一支刻度均匀但刻度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6℃,用它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86℃,如果这支温度计的读数为26℃,则实际温度为_____℃。
【答案】25
【解析】由题意可知,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用它测得温水的温度为26℃时,液体的实际温度
液体的实际温度为25℃。
16.夏日炎炎,小亮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_吸热所致;他从开着空调的更衣室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造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汽化 液化
【解析】[1]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蒸发吸热,带走身上的热量造成的,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2]从开着空调的更衣室走到室外时,室外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镜片,在镜片上液化成小水滴造成的。
17.《长津湖》电影描述的真实历史场景是在零下40多度的极端天气下,英勇的志愿军战士有的被冻成“冰雕”,凭着钢铁意志,致美国节节败退。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由下表判断,此温度计玻璃泡内物质可能是______,该温度计能否在做萘熔化实验时使用?______
【答案】 热胀冷缩 -42 酒精 不能
【解析】[1]常用的温度计下端有玻璃泡,玻璃泡中装有液体,液体吸热或放热时,体积膨胀或收缩,所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制成的。
[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图中刻度越往下越大,所以0刻度在上方,液柱的位置在-40℃下2格,所以温度计示数为-42℃。
[3]由于温度计可以测量-42℃,所以玻璃泡中液体凝固点在-42℃以下,由表中数据发现,只有酒精可以满足要求,故此温度计玻璃泡内物质可能是酒精。
[4]由表中数据发现,萘的熔点在80.5℃,酒精的沸点在78.5℃,所以萘还没有熔化,酒精就开始沸腾了,所以不能用该温度计做萘熔化实验。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18.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
(2)小车从甲到丙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3)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4)实验中若让小车过了起始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全程的平均速度偏_____(选填“大”或“小”)。
【答案】 0.15 变速直线运动 大
【解析】(1)[1]本实验测量平均速度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用路程和时间之比求平均速度,所以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2)[2]由图可知,甲到丙的距离
s甲丙=90.00cm=0.9m
甲到丙的时间
t甲丙=00:05:10-00:05:04=6s
则小车从甲到丙的平均速度
(3)[3]由图可知,甲到乙的距离
s甲乙=90.00cm-64.50cm=25.50cm=0.255m
甲到乙的时间
t甲乙=00:05:06-00:05:04=2s
乙到丙的距离
s乙丙=64.50cm=0.645m
乙到丙的时间
t甲乙=00:05:10-00:05:06=4s
则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
小车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
比较可知,v甲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名校单元双测AB卷期末测试(B卷·能力提升)(原卷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名校单元双测AB卷期中测试(B卷·能力提升)(原卷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发光二极管,关于热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名校单元双测AB卷综合复习测试(B卷·能力提升)(原卷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下列四幅图中,解释不合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