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六章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六章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1页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六章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页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六章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六章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展开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六章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烟草花叶病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4大同检测]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B )
    A.生物圈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烟草花叶病毒等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解析 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
    2.[2024鹤岗模拟]下列与遗传物质探索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格里菲思的实验中肺炎链球菌转化的实质是R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S型细菌的DNA中
    B.艾弗里等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S型肺炎链球菌主要的遗传物质
    C.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现象的分析,证明果蝇的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
    D.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设计对比实验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解析 格里菲思的实验中肺炎链球菌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A错误。艾弗里等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S型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B错误。摩尔根等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并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3.[2024恩施模拟]格里菲思通过实验发现S型肺炎链球菌的某种“转化因子”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在此基础上,艾弗里等进一步通过多组实验对比分析,证明了“转化因子”就是DNA,从而证明DNA才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如图表示艾弗里实验的部分实验流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 )
    A.步骤①中,酶处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底物被完全水解
    B.从步骤①②可知,本实验对自变量的控制采用的是加法原理
    C.在步骤④中,进入R型细菌的S型细菌DNA表达的直接产物是荚膜
    D.在步骤⑤中,通过观察菌落或鉴定细胞形态可得到实验结果
    解析 步骤①的目的是除去S型细菌匀浆中的蛋白质或DNA,需要将底物完全水解,A错误。从步骤①②可知,本实验对自变量的控制是通过酶解法除去蛋白质或DNA,因而采用的是减法原理,B错误。在步骤④中,进入R型细菌的S型细菌DNA表达的直接产物是蛋白质,肺炎链球菌的荚膜是多糖,C错误。在步骤⑤中,通过观察菌落或鉴定细胞形态可得到实验结果,依据的原理是R型细菌和S型细菌长出的菌落不同,D正确。
    4.[2023自贡检测]图甲是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 )
    A.图甲中S型细菌和R型细菌增殖的方式都是有丝分裂
    B.图乙中上清液中的放射性高于沉淀物
    C.图甲中的实验可以证明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D.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所得子代噬菌体没有放射性
    解析 图甲中S型细菌和R型细菌均为原核生物,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A错误;图乙中的噬菌体被35S标记,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所以经过搅拌和离心后,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高,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较低,B正确;图甲中的实验可以证明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但无法判断该物质是不是DNA,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由于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所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所得子代噬菌体中部分具有放射性,D错误。
    5.[2024东莞模拟]将充分稀释的T2噬菌体稀释液接种到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固体培养基上,一个T2噬菌体侵染并裂解大肠杆菌后,可形成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区域——噬菌斑,由噬菌斑数量即可检测出噬菌体数量。利用相关实验材料进行如表所示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 )
    A.甲组培养基上的噬菌斑数量会随恒温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
    B.因一个大肠杆菌可被多个噬菌体侵染,故测得的噬菌体数比实际值偏小
    C.恒温培养一段时间后,甲组部分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出放射性
    D.乙组子代噬菌体均能检测出放射性,表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固体培养基上长满黑色大肠杆菌,噬菌体可侵染大肠杆菌并在大肠杆菌内进行增殖,裂解大肠杆菌后可形成噬菌斑,由于大肠杆菌的数量有限,故甲组培养基上的噬菌斑数量不会一直增加,A错误。据题意可知,噬菌体数量是通过噬菌斑数量进行检测的,而噬菌斑是由大肠杆菌裂解后形成的,由于一个大肠杆菌可被多个噬菌体侵染,即多个噬菌体侵染一个大肠杆菌后仍只形成一个噬菌斑,故测得的噬菌体数比实际值偏小,B正确。甲组中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而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故甲组子代噬菌体均没有放射性,C错误。乙组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故乙组子代噬菌体只有部分含有放射性,D错误。
    一、选择题
    6.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花叶病毒(HRV)是两种亲缘关系较近的RNA病毒。将TMV和HRV的RNA与蛋白质分离后,用两种RNA分别感染烟草植株的叶片,叶片上出现不同形状病灶,用两类蛋白质分别感染,则叶片上均不出现病灶。将一种病毒的RNA与另一种病毒的蛋白质重组,得到两种杂交体,再用杂交体分别感染烟叶,烟叶上也出现病灶,病灶类型与杂交体的RNA种类有关而与蛋白质种类无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
    A.实验结果说明病毒RNA也可独立完成完整的生命活动
    B.因两种病毒的亲缘关系较近,故二者的核苷酸含量相同
    C.在被杂交体感染的烟叶上所形成的病灶中能收集到子代杂交体
    D.实验证明了RNA是TMV和HRV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解析 病毒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所以病毒的RNA也不能独立完成完整的生命活动,A错误;虽然TMV和HRV亲缘关系较近,但二者遗传物质不同,所以无法判断二者核苷酸的含量,B错误;由于病灶类型与杂交体的RNA种类有关而与蛋白质种类无关,所以被杂交体感染的烟叶上所形成的病灶中不能收集到子代杂交体,只能收集到TMV或HRV,C错误;题干信息“将TMV和HRV的RNA与蛋白质分离后,用两种RNA分别感染烟草植株的叶片,叶片上出现不同形状病灶,用两类蛋白质分别感染,则叶片上均不出现病灶”,说明RNA是TMV和HRV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D正确。
    7.[2024安顺模拟]“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亲代噬菌体已被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
    A.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的普通培养基直接培养T2噬菌体,即可获得含有35S标记的亲代噬菌体
    B.②表示搅拌过程,其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充分分离
    C.C中仍然含有少量放射性,其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
    D.欲证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则还需设计一组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实验
    解析 噬菌体属于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生长和繁殖,因此要先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的普通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让噬菌体侵染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这样才能获得含有35S标记的亲代噬菌体,A项错误。②表示搅拌过程,其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充分分离,B项正确。本实验是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未能与细菌完全分离,C项正确。欲证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则还需设计一组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者相互对比,才能得出结论,D项正确。
    8.[情境创新/2024重庆八中模拟]K1荚膜大肠杆菌可引发脑膜炎,研究小组使用荧光标记某种噬菌体(遗传物质为双链DNA)快速检测K1荚膜大肠杆菌,其操作过程为:用荧光染料标记的噬菌体与K1荚膜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离心后取菌液制成装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
    A.荧光染料与噬菌体核酸结合
    B.离心后从上清液中吸取菌液
    C.子代的噬菌体均会发出荧光
    D.培养15min后检测效果最佳s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该过程与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类似,题中图示可转化为荧光标记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进入内部→裂解释放,据此推测荧光物质标记的是噬菌体内的核酸,A项正确。离心处理的目的是分离细菌和其他成分,细菌一般分布在沉淀物中,而非上清液中,B项错误。荧光标记亲代噬菌体的核酸,由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故只有含有亲代DNA链的噬菌体才会发出荧光,C项错误。从结果来看,培养5min后荧光现象较明显,此时检测效果最好,D项错误。
    9.[角度创新/2023辽宁名校联考]为研究肺炎链球菌中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时是否需要二者直接接触,研究人员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两类菌株分别加入U形管左、右两臂内,U形管中间隔有微孔滤板。在U形管右臂端口对培养液缓慢吸压,让两菌株共享培养液。已知吸压过程会导致两臂内少量菌体破裂。一段时间后取U形管两臂菌液分别培养,观察菌落形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装置中的微孔滤板应允许DNA分子通过而不允许肺炎链球菌通过
    B.左臂菌液和右臂菌液培养后都产生两种菌落才能证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时不需要二者直接接触
    C.R型细菌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导致其形成的菌落比S型细菌形成的菌落粗糙
    D.S型细菌的DNA可能与R型细菌发生基因重组从而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解析 装置中的微孔滤板应允许DNA分子通过而不允许肺炎链球菌通过,因此吸压导致少量菌体破裂后,释放的少量DNA可通过微孔滤板,A正确;若左臂菌液培养后产生一种菌落(S型细菌的菌落)、右臂菌液培养后产生两种菌落(S型和R型细菌的菌落),则证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时不需要二者直接接触,B错误;R型细菌没有多糖类的荚膜,S型细菌有多糖类的荚膜,因此R型细菌形成的菌落比S型细菌形成的菌落粗糙,C正确;S型细菌的DNA能诱导R型细菌发生基因重组从而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0.[12分]新发现一种感染家禽的病毒Q,经过检测分析得知,病毒Q的组成成分是RNA和蛋白质,为探究病毒Q的组成成分RNA和蛋白质的遗传效应,某兴趣小组设计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研究病毒Q,则应该将病毒Q培养在活细胞培养基上,原因是 病毒营寄生生活,其繁殖只能在宿主细胞中进行 。
    (2)该兴趣小组利用实验材料蛋白酶、RNA酶、活鸡胚培养基等完成相关实验设计。
    ①实验设计思路: 用蛋白酶和RNA酶分别处理病毒Q,用处理后的病毒Q分别感染活鸡胚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活鸡胚中是否存在病毒Q。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a.若只在用蛋白酶处理过的病毒Q感染的活鸡胚中检测到病毒Q,则说明病毒Q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是 RNA 。
    b.若只在用RNA酶处理过的病毒Q感染的活鸡胚中检测到病毒Q,则说明病毒Q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是 蛋白质 。
    c.若在 用RNA酶和蛋白酶分别处理过的病毒Q感染的活鸡胚中都检测到了病毒Q ,则说明病毒Q中的 RNA和蛋白质都具有遗传效应 。
    解析 (1)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中生存,因此,若要研究病毒Q,则应该将病毒Q培养在活细胞培养基上。(2)根据上述原理,设计实验探究病毒Q的遗传物质并预测结果和结论。在探究遗传物质的成分时,通常需要把待检测的物质彼此分离开,然后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据此得出相应的结论。①实验设计思路:用蛋白酶和RNA酶分别处理病毒Q,用处理后的病毒Q分别感染活鸡胚,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活鸡胚中是否存在病毒Q。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a.若只在用蛋白酶处理过的病毒Q感染的活鸡胚中检测到病毒Q,则说明病毒Q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是RNA。b.若只在用RNA酶处理过的病毒Q感染的活鸡胚中检测到病毒Q,则说明病毒Q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是蛋白质。c.若在用RNA酶和蛋白酶分别处理过的病毒Q感染的活鸡胚中都检测到了病毒Q,则说明病毒Q中的RNA和蛋白质都具有遗传效应。组别
    大肠杆菌材料
    T2噬菌体材料
    处理方式及检测指标

    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35S标记的T2噬菌体
    恒温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噬菌斑数量,检测子代T2噬菌体的放射性

    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32P标记的T2噬菌体
    细菌表面形成清晰的环状荧光
    细菌表面环状荧光模糊,但内部出现荧光
    大多数细菌表面的环状荧光不完整,细菌附近出现荧光小点

    相关试卷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六章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六章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共2页。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六章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3基因的表达: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六章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3基因的表达,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六章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2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六章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2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