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微专题4基因分离定律的特例分析
展开1.[2024眉山检测]如果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杂交,F1的花色是粉红色。有人认为这符合融合遗传理论,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完全显性遗传的结果。为探究上述问题,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
A.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再杂交一次,观察后代的花色
B.让F1进行自交,观察后代的花色
C.对F1进行测交,观察测交后代的花色
D.让F1与纯种红牡丹杂交,观察后代的花色
解析
由表分析可知,只有A项无法区分这两种遗传,故选A。
2.[2024绵阳检测]某生物实验室现有数量足够多的甲、乙两组小鼠,甲组全为黑鼠,乙组有黑鼠和褐鼠。已知甲、乙两组小鼠为亲子代关系,且亲代鼠的杂交组合有多种,小鼠毛色黑色(A)对褐色(a)为显性,亲本黑鼠只有一种基因型,且隐性纯合子无繁殖能力。推测不合理的是(B )
A.若甲组为亲本,则乙组黑鼠有两种基因型
B.若甲组为亲本,则乙组小鼠自由交配,子代中褐鼠占1/4
C.若乙组为亲本,则甲组黑鼠的基因型只有AA一种
D.若乙组为亲本,则乙组黑鼠基因型一定为AA
解析 若甲组为亲本,甲组黑鼠只有一种基因型,乙组出现褐鼠,则甲组黑鼠的基因型为Aa,乙组黑鼠的基因型为AA、Aa,A合理;若甲组为亲本,由A项分析可知,乙组黑鼠的基因型为AA、Aa,由题干信息可知,褐鼠无繁殖能力,乙组小鼠自由交配,则配子A的概率为2/3,a的概率为1/3,子代中褐鼠占1/9,B不合理;若乙组为亲本,由题干信息可知,褐鼠无繁殖能力,则只能由黑鼠间交配产生子代,若黑鼠的基因型是Aa,子代出现褐鼠,与题干信息不符,故亲本黑鼠的基因型只有AA一种,且子代黑鼠的基因型也是AA,C、D合理。
3.[2023枣庄三中检测,多选]人类的秃顶和非秃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结合表中信息,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CD )
A.秃顶的两人婚配,后代女孩可能为秃顶
B.非秃顶的两人婚配,后代女孩可能为秃顶
C.非秃顶男与秃顶女婚配,为避免子代秃顶,应选择生女孩
D.秃顶男与非秃顶女婚配,后代男孩和女孩均有可能为秃顶
解析 秃顶的两人婚配,亲本基因型组合有两种情况:Bb和bb、bb和bb,所以后代女孩的基因型是Bb或bb,其中bb为秃顶,A正确;非秃顶的两人婚配,即BB和B_,后代的基因型为B_,女孩不可能为秃顶,B错误;非秃顶男(BB)与秃顶女(bb)婚配,后代中男孩都是秃顶,女孩都正常,因此为避免子代秃顶,应选择生女孩,C正确;秃顶男与非秃顶女婚配,如果基因型组合是bb×Bb或Bb×Bb,则后代男孩和女孩均有可能为秃顶,D正确。
4.[2023贵阳质监]某二倍体雌雄同花植物的花色有多种,经研究发现:其花色深浅是由细胞核中的显性基因决定的,无显性基因的个体开白花,每个显性基因的作用效果相同且每个显性基因的作用效果会累加。若该植物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研究人员让该植物种群中的红花植株和粉花植株作为亲本随机传粉,产生的F1中白花占1/36。不考虑突变和互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 )
A.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和Aa
B.亲本中红花植株占的比例是2/3
C. F1植株只有粉花和白花两种花色
D.粉花植株自交子代的表型比例为3:1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红花、粉花、白花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aa,A错误;假设亲本产生的雌雄配子a的比例均为x,随机传粉后子代中白花所占比例为x2=1/36,解得a的概率为1/6,那么A的概率为5/6,进而求出亲本粉花植株(Aa)占1/3,红花植株(AA)占2/3,B正确;该植物种群中有红花植株(AA)和粉花植株(Aa),随机传粉,后代会出现AA、Aa和aa3种基因型,因此F1植株有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花色,C错误;粉花植株(Aa)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1:2:1,D错误。
5.[2023蓉城名校联考]某同学发现一种植物的圆叶(N)对锯齿叶(n)为显性,据查得的数据,推测有致死现象。为探究推测是否正确,他选用杂合子自交,得F1。下列相关假设和分析错误的是(A )
A.若F1中圆叶:锯齿叶=3:1,则一定不存在配子致死现象
B.若F1中圆叶:锯齿叶=2:1,则可能是显性纯合子致死导致的
C.若含基因n的花粉一半不育,则F1中圆叶:锯齿叶=5:1
D.若含基因N的花粉一半不育,则F1中圆叶:锯齿叶=2:1
解析 如果各种雌雄配子都致死一半,F1中圆叶与锯齿叶的比例仍然等于3:1,A错误;Nn×Nn→NN:Nn:nn=1:2:1,若显性纯合子致死,F1中圆叶:锯齿叶=2:1,B正确;若含基因n的花粉一半不育,则杂合子产生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N:n=1:1,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N:n=2:1,因此F1中圆叶:锯齿叶=(1-1/2×1/3):(1/2×1/3)=5:1,C正确;若含基因N的花粉一半不育,则杂合子产生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N:n=1:1,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N:n=1:2,因此F1中圆叶:锯齿叶=(1-1/2×2/3):(1/2×2/3)=2:1,D正确。
6.[2024焦作检测]研究小组发现,水稻(雌雄同花)中存在“自私基因”R,它编码的毒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使不含R基因的雄配子50%致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 )
A.基因型为RR的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全为RR
B.基因型为Rr的植株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2:3:1
C.基因型比例为Rr:rr=1:1的群体产生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1:3
D.基因型比例为Rr:rr=1:1的群体产生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2:3
解析 “自私基因”R编码的毒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使不含R基因的雄配子50%致死,故基因型为RR的植株产生花粉时不受影响,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全为RR,A正确;基因型为Rr的植株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及比例为R:r=1:1,精子基因型及比例为R:r=2:1,所以后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2:3:1,B正确;R基因不影响雌配子比例,基因型比例为Rr:rr=1:1的群体产生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1:3,C正确;基因型比例为Rr:rr=1:1的群体中,基因型为rr的个体产生雄配子r的比例为1/2,基因型为Rr的个体产生雄配子R的比例为1/2×1/2=1/4,产生雄配子r的比例为1/2×1/2×1/2=1/8,则相对于群体而言,R:r=2:5,D错误。
7.[融合新概念/2024宁波检测]“卵子死亡”是我国科学家发现的一种由PANX1基因突变引起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PANX1基因在男性中不表达,在女性中表现为不孕。某女子婚后不孕,确诊为该病患者,家庭遗传系谱图如图,基因检测显示1、4、6号含有致病基因,2、3、5号不含致病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 )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父方
C.1号和2号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
D.3号和4号生一个含有致病基因孩子的概率为1/4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PANX1基因在男性中不表达,在女性中表现为不孕,患者中只有女性,男性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但不会患病。基因检测显示1、4、6号含有致病基因,2、3、5号不含致病基因,因为1号含有该基因,且该基因传递给4号后在其体内进行了表达,而5号不含该基因,说明该基因不位于X染色体上;1号为该基因杂合子,2号不含该基因,因此4号为该基因杂合子,并且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致病基因来自父方,A、B正确。设控制该病的基因用A、a表示,则1号基因型为Aa,2号基因型为aa,再生一个患病孩子(女儿)的概率为1/2×1/2=1/4,C正确。设控制该病的基因用A、a表示,则3号基因型为aa,4号基因型为Aa,生一个含有致病基因孩子的概率为1/2,D错误。
8.[2023南阳一中检测]椎实螺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一般进行异体受精,但分开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已知椎实螺外壳的旋向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是显性,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而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对以下杂交后结果的推测(设杂交后全部分开饲养)错误的是(C )
A.♀DD×♂dd,F1全是右旋,F2也全是右旋
B.♀dd×♂Dd,F1全是左旋,F2中右旋:左旋=1:1
C.♀dd×♂DD,F1全是左旋,F2也全是左旋,F3中右旋:左旋=3:1
D.♀DD×♂dd,F1全是右旋,F2也全是右旋,F3中右旋:左旋=3:1
解析 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这样就形成了母本的基因型控制子代的表型的现象(只控制子代)。若母本的基因型为DD,父本的基因型是dd,F1的基因型是Dd,表型全是右旋,F2的基因型为DD、Dd和dd,受母性影响,表型全是右旋,A正确;若母本的基因型为dd,父本的基因型是Dd,F1的基因型是Dd、dd,表型全是左旋,这样F2中以Dd为母本的个体出现右旋性状,以dd为母本的个体出现左旋性状,且比例为1:1,B正确;若母本的基因型为dd,父本的基因型是DD,F1的基因型是Dd,表型全是左旋,F2的基因型为DD、Dd和dd,受母性影响,表型全是右旋,C错误;若母本的基因型为DD,父本的基因型是dd,F1的基因型为Dd,都表现右旋,F2个体表型全为右旋,有三种基因型,即DD:Dd:dd=1:2:1,所以F3表现出右旋:左旋=3:1,D正确。
9.[2024湖北重点高中联考]某小鼠毛色受三个复等位基因(AY、A、a)控制,AY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AY纯合时会导致小鼠在胚胎时期死亡,AY对A、a为显性,A对a为显性,现用AYA和AYa两种鼠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得F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 )
A.该鼠种群中的基因型有5种
B.F2中黄鼠所占比例为1/2
C.F2中A的基因频率是3/8
D.F1中雄鼠产生的不同种类配子的比例为1:2:1
解析 AYA和AYa两种黄鼠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AYAY(死亡)、AYA(黄色)、AYa(黄色)、Aa(灰色),F1中黄鼠:灰鼠=2:1,AY配子所占比例为1/3,A配子所占比例为1/3,a配子所占比例为1/3;F1自由交配得F2,由于基因AY纯合时会导致小鼠在胚胎时期死亡,故F2中基因型为AYA的个体(黄鼠)所占的比例为2×(1/3)×(1/3)÷[1-(1/3)×(1/3)]=1/4,基因型为AYa的个体(黄鼠)所占的比例为2×(1/3)×(1/3)÷[1-(1/3)×(1/3)]=1/4,基因型为Aa的个体(灰鼠)所占的比例为2×(1/3)×(1/3)÷[1-(1/3)×(1/3)]=1/4,基因型为AA的个体(灰鼠)所占的比例为(1/3)×(1/3)÷[1-(1/3)×(1/3)]=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黑鼠)所占的比例为(1/3)×(1/3)÷[1-(1/3)×(1/3)]=1/8。因此F2中黄鼠:灰鼠:黑鼠=4:3:1。由于基因AY纯合时会导致小鼠在胚胎时期死亡,故该鼠种群中的基因型有AYA、AYa、AA、Aa、aa,共5种,A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F2中黄鼠:灰鼠:黑鼠=4:3:1,因此F2中黄鼠所占比例为1/2,B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F2的基因型为1/4AYA、1/4AYa、1/8AA、1/4Aa、1/8aa,A的基因频率=(1/4)×(1/2)+(1/8)+(1/4)×(1/2)=3/8,C正确;F1中雄鼠的基因型为AYA、AYa、Aa,基因型比例为1:1:1,F1中雄鼠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Y:A:a=1:1:1,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0.[12分]限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在一种性别中表达,而在另一种性别中不表达的现象。某甲虫的有角与无角即表现为限性遗传(其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表)。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外耳道多毛症是由位于人体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只在男性中表现。从基因位置的角度分析,甲虫有角、无角遗传与外耳道多毛症最主要区别是 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有角、无角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
②若要确定无角雌性的基因型,最好选用 无角 (填“有角”或“无角”)雄性与它进行交配,观察后代 雄性 (填“雌性”或“雄性”)的表型。
③纯合的有角雄性和纯合的无角雌性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有角:无角=1:1 。基因型均为Tt的多对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有角:无角为 3:5 。
(2)该甲虫为ZW型性别决定方式,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进行孤雌生殖,即卵细胞与来自同一个卵原细胞的极体结合产生子代个体(自然界不存在WW的个体),则由此产生的后代中雌性:雄性为 4:1 。
解析 (1)①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甲虫有角、无角的遗传虽然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由表格信息可知,无角雌性的基因型是TT、Tt、tt,其与无角雄性杂交,观察子代雄性的表型比例,如果基因型是TT,则子代雄性都是中有角;如果基因型是Tt,则子代雄性中有角:无角=1:1;如果基因型是tt,则子代雄性都表现为无角。③纯合的有角雄性的基因型是TT,纯合的无角雌性的基因型可能是TT或tt,如果纯合无角雌性的基因型是TT,杂交后代基因型为TT,雄性表现为有角,雌性表现为无角,有角:无角=1:1;如果纯合无角雌性的基因型是tt,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Tt,雄性为有角,雌性为无角,有角:无角=1:1。基因型均为Tt的多对雌雄个体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TT:Tt:tt=1:2:1,雄性中有角:无角=3:1,雌性全表现为无角,因此后代中有角(T_雄性):无角(tt雄性+T_、tt雌性)为3:5。(2)该甲虫为ZW型性别决定方式,雌性的性染色体是ZW,如果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和3个极体的性染色体分别是Z、Z、W、W,进行孤雌生殖,产生子代的性染色体是ZZ:ZW=1:2,如果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及3个极体的性染色体分别是W、W、Z、Z,进行孤雌生殖产生子代的性染色体是WW:ZW=1:2,由于WW不存在,因此进行孤雌生殖产生的后代的性别比例是ZW(雌性):ZZ(雄性)=4:1。
11.[12分]果蝇的翅型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决定,但是也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如表一),现在用6只果蝇进行三组杂交实验(如表二),其中雄性亲本在室温长大,分析表格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表一
表二
(1)亲代雌果蝇中 ⑤ (填表二中序号)一定是在低温(0 ℃)的条件下饲养的;亲代果蝇中③的基因型一定是 Aa 。
(2)果蝇翅型的遗传说明了生物性状是 基因与环境 共同调控的。
(3)为确定亲本①的基因型,请完善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将Ⅰ组的子代进行随机交配得F2,把F2幼体放在 室温(20 ℃) 的条件下饲喂,观察统计F2表型及比例。预测结果及结论:
若F2正常翅与残翅的比例为 7:9 ,则果蝇①的基因型为Aa;若F2正常翅与残翅的比例为 3:1 ,则果蝇①的基因型为AA;若F2全为 残翅 ,则果蝇①的基因型为aa。
(4)若Ⅱ组的亲本③与亲本④杂交,子代在室温(20 ℃)的条件下饲喂,子代只有两只果蝇成活,则子代果蝇都为残翅的概率是 1/4 。
解析 (1)雄性亲本在室温(20 ℃)长大,分析Ⅰ组,由于子代饲喂条件为低温(0 ℃),因此亲代雌果蝇①无法判断是在低温(0 ℃)还是室温(20 ℃)的条件下饲养的;分析Ⅱ组,亲代雌果蝇③表现为正常翅,因此亲代雌果蝇③是在室温(20 ℃)的条件下饲养的;分析Ⅲ组,根据⑤残翅与⑥正常翅杂交,在室温条件下,子代果蝇出现正常翅:残翅≈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⑤表现为残翅,因此亲代雌果蝇中⑤一定是在低温(0 ℃)的条件下饲养的。由于亲代果蝇中③是正常翅,其基因型为AA或Aa,与④残翅杂交后代中正常翅:残翅=1:1,说明亲本间杂交为测交,所以③基因型一定是Aa。(2)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在室温条件下都表现为正常翅,而在低温条件下都表现为残翅,说明生物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调控的。(3)亲代①为残翅,其子代又在低温条件下饲喂,所以无法直接判断其基因型,其基因型可能是AA、Aa或aa。可将Ⅰ组的子代进行随机交配,且把F2幼体放在室温(20 ℃)的条件下饲喂,最后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由于雄性亲本在室温(20 ℃)下长大,因此②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若①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则子一代基因型和比例为Aa:aa=1:1,A配子占1/4,a配子占3/4,故子二代中aa占3/4×3/4=9/16,则A_占1-9/16=7/16,把F2幼体放在室温(20 ℃)的条件下饲喂,表型和比例为正常翅:残翅=7:9。若①的基因型为AA,则子一代基因型均为Aa,子一代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二代中A_:aa=3:1,室温条件下培养后表现为正常翅与残翅的比例为3:1。若①的基因型为aa,则子一代基因型均为aa,子一代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二代均为aa,室温条件下培养后均表现为残翅。(4)若Ⅱ组的亲本③Aa与亲本④aa杂交,子代在室温(20 ℃)的条件下饲喂,后代中正常翅(Aa):残翅(aa)=1:1。如果子代只有两只果蝇成活,则都为残翅的概率是1/2×1/2=1/4。融合遗传(花色)
不完全显性遗传(花色)
纯红×纯白
粉红
粉红
F1自交
粉红
1红:2粉红:1白
F1×纯白
比粉红更浅
1粉红:1白
F1×纯红
介于纯红、粉红之间
1红:1粉红
项目
BB
Bb
bb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有角
无角
雄
TT、Tt
tt
雌
TT、Tt、tt
基因型
饲喂条件
AA
Aa
aa
室温(20 ℃)
正常翅
正常翅
残翅
低温(0 ℃)
残翅
残翅
残翅
组别
雌性亲本
雄性亲本
子代饲喂条件
子代表型及数量
Ⅰ
①残翅
②残翅
低温
全部残翅
Ⅱ
③正常翅
④残翅
室温
正常翅91,残翅89
Ⅲ
⑤残翅
⑥正常翅
室温
正常翅152,残翅49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微专题4基因分离定律的特例分析题型1性状显隐性的相对性: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微专题4基因分离定律的特例分析题型1性状显隐性的相对性,共2页。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微专题4基因分离定律的特例分析题型3复等位基因: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微专题4基因分离定律的特例分析题型3复等位基因,共2页。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微专题4基因分离定律的特例分析题型5表型模拟现象: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微专题4基因分离定律的特例分析题型5表型模拟现象,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概念,实例,常考题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