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四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展开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美术鉴赏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本文由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和如何理解意象艺术?两个问题构成,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去思考意象艺术作品。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通过欣赏意象作品联系到前面所学的具象艺术使学生明白这是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同时为学习抽象艺术做好了铺垫,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意象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从初中的美术以及生活中的装饰品等视觉艺术中已经接触到不同的美术类型。他们能列举出中国画的写实性作品——工笔画,表现性作品——写意画等。但没有认识到意象美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艺术美缺少全面的了解,学生不能意识不同形态的作品表达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意图,不懂得“怪异”的艺术形象中包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艺术观念。高中学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勇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他们的洞察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题学习有研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以及新课标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能力目标: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所认识和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都是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表现形式,要使学生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难点是如何明白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以一位女士与马蒂斯的对话为例,指出美术作品并不是完全对现实的“如实”再现,他表达这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是意象艺术中更为突出。紧接着利用多媒体请同学们欣赏《教皇英诺森十世》(油画·1650年)委拉斯凯兹(西班牙)《马蒂斯夫人像》(油画·1905)马蒂斯(法国)这两
件名作,分组讨论,两幅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引出美术作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意象艺术。
(二)创设探究空间,学习新知
(1)多媒体展示梵高的《星月夜》;蒙克的《呐喊》;达利的《内战的预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意象艺术作品这么怪异?”指出意象艺术主要是与艺术家对现实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2)让学生欣赏塞尚的油画《圣维克多山》与实景照片相比较,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找到油画作品《圣维克多山》和实景照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从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艺术。
(3)知道了什么是意象艺术下面一起来探讨我们该如何理解意象艺术,这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如何鉴赏意象艺术的入门处。在这里首先以英国画家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与我们在前一课学习过的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的对比,来说明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就表现在它传递出的不是艺术家的“眼”中之“象”,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即“意象”。这种“意象”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另一个就是艺术家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来表现。为此,艺术家就要调动一切手段来表达这种感觉和意图,而不管是否与我们眼见的现实一致,从而产生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
(三)反馈练习:
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分组讨论,鉴赏和理解高更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鼓励学生敢于在小组、班上交流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这次的分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意象艺术。
(四)及时总结:
在同学讨论,并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后做出概括性的归纳总结:即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形象更集中、典型;整体上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延伸了我们对事物和现实的认识,使我们对事物和现实有了更为全面和宏观的把握。
六、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改变了过去欣赏课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力求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意象艺术的资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学生在思考与讨论的学习过程中运用课程资源,主动参与交流。
二是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学习方法探究不同美术类型的艺术特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美术知识,领悟研究的方法。高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强,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他们能独立探究解决。例如:在比较与研究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不同流派作品的比较,分辨出艺术家的主观表达意图,以及影响形成个人风格的主要因素。这种学习方式直观、感受快、启发效果好。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愿望。
三是通过诱导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对艺术多元性的理解、包容与接受,培养人文素养,从而达到以艺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比如:讲述凡高选择向日葵作为自己研究目标获成功的事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借鉴和启示作用。而达利创作《内战的预感》也说明了艺术家心里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挖掘出学生潜在的感知意识,引起共鸣。
四是通过倡导学生学以致用,联系现实生活,发现身边的意象艺术形象,并动手创作,学生亲身体验创作的心灵轨迹,尝试创作的滋味,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而朗诵散文,创设艺术情境,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来丰富美术教学,实践综合教学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一个亮点。
人美版 (2019)美术鉴赏主题一 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人美版 (2019)美术鉴赏主题一 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一等奖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美版 (2019)美术鉴赏主题一 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美版 (2019)美术鉴赏主题一 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精品教案设计,共3页。
2021学年主题一 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优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主题一 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优质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