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水循环教案设计
展开重点内容架构:
自然界的
水循环
相互联系的水体
水循环过程和意义
存在形态:固体、液体、气体
存在空间:海洋、陆地、大气
陆地水体:地表水、地下水
动力:太阳辐射、重力能
类型:海陆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
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意义
维持水量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调节纬度间的热量收支平衡
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塑造地貌
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塑造地貌
(设计意图:以板书的形式总结全文能够帮助学生系统的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有助于课后笔记的整理和记忆)
水循环是地理环境中最为重要的物质运动过程之一,对于沟通四大圈层、促进水体更新有着重要意义。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把落脚点放在陆地是哪个,对陆地各水体间的关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响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上岗以来第一次正式在学校上公开课,在上课之前做了很多准备,通过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经过小组讨论、分享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同学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氛围活跃,学习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态方面还不够自然,语言缺乏激情,语速稍快;在有效提问、引导学生方面还很欠缺,时机把握不好,提了很多问题是无效的;讲解过渡方面还应该更加自然顺畅,不能太过生硬。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学章节】 :高一年级地理 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课 题】: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 型】:新授型
【课标解读】
1.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分析课标:
(1)根据课标的要求,学生应能够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2)课标上不要求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课标要求的重点
(4)课标要求把落脚点放在陆地水,因此要综合考虑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
【教材分析】
1.教材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各种相互联系的水体,并指出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为学习水循环打下基础。
2.教材第二部分通过水循环示意图,详细展示了各个循环的主要环节,并且以活动的形式说明了水循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单元教材紧紧围绕水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为本节主要介绍地球上水的种类、水循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后两节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作铺垫,打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学会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要了解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不多,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学情分析】
1.本节是本章的开篇,学生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的存在形态,能够概括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特点。已有的技能是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不会的知识是河流的补给和水循环,河流的补给学生不易理解全面,但这不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少花费时间。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特别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难点,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完成。
3.本节的学习为后面课程中学习海水的运动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基础,也为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埋下伏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2)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3)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体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依据:本章内容都是围绕自然界的水循环来讲解的,只有理解水循环才能正确的学习 后面海水的运动,也才能为我们开展节约用水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依据: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在全球水的类型、分布、补给及水循环的基础上讲,同学们只有准确理解了前面的知识,才能全面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
1.地理讲授法
2.地理图解直观法
3.练习法
设计理念:要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1.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习惯。用形象化的手段使抽象的水循环具体化;紧扣新课标要求利用图形,学会读图识图,创设情境让同学们在讨论中互相交流学习; 2.快乐学习: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利用活动让同学体会到快乐学习知识的乐趣;3.高效学习:源于学生的主动接受。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用丰富的知识、形象的图表、可行的活动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知识。
【教 具】:多媒体、教案、课件
【课时安排】:40分钟
【教学过程】
2min[新课导入]
播放一些自然界中水资源存在的形式美图,和一个简短视频。
教师:当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会是什么呢?
学生:学生齐答“水!”
教师: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设计意图:以“水”为话题,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突出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探索水体)
[教师活动]:播放PPT第一页,并且板书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2min(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教师: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读图3.1“水圈的构成”,了解水体的构成:
3min [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明确河流水体的补给可能涉及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理解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河流→湖泊;而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湖泊→河流。这就是河流与湖泊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湖泊对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库会起削减洪峰的作用(案例:洞庭湖对长江水的调蓄作用)。
2min[学生讨论]:(略)
(设计意图:通过河流和湖泊的关系为例,体现了陆地上各种水体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知识与技能目标1的体现)
4min教师补充:
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接来源,所以,我国东部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与降水量季节变化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时间与降水出现的季节一致。但是一定要注意:汛期都在雨季,而非夏季,因为不同的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并非都在夏季(如地中海式气候,雨季在冬季)。
在内陆地区,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直接的相关性,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但是应该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因此,在冬季,我国大多数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
[问题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是为什么没有用完呢?
预设回答(因为地球上的水处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本节课的重点)
1min教师: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是自然环境中主要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过程之一。
5min1.阅读教材图3.37《水循环示意图》,思考以下问题: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其海陆大循环。知识与技能目标2的体现)
(1)水循环发生在哪些水体之间?
(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哪些?(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3)水循环的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的环节?
3min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归纳主要环节: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水-地表、地下径流汇入大海。
5min2.学生活动:让学生画出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以练习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利用简图的方式表现出来,也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体现)
附:练习巩固
(设计意图:巩固加深学生的知识体系,帮助掌握水循环的内容。)
3min(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循环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联系各个圈层,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水循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但要明确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等方面都产生深刻影响。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共3页。
高中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10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