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全国各省,市,县,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商洛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商洛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简帛书是一门新的学科。自 20世纪初敦煌等地陆续发现简牍以来,学术界对简帛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王国维把简牍列为中国近代考古四大新发现(即殷墟甲骨、汉晋木简、敦煌写经、内阁档案)之一。简帛出土方百余年岁月,历经兵燹、盗掠和人为破坏,损失不可估量。但先辈学者不遗余力的保护,使得很多宝贵的简帛得以幸存。简帛书研究对中国学术史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改写或重写中国学术史。
简帛书的发现与研究,对中国书法史意义同样重大,它填补和改写了书法史的空白和不足。我们很少看到隋唐之前的墨迹,特别是魏晋时期的翰札,多是唐代的钩摹复制品。后代少见古人真实的用笔痕迹以及用墨等,只能从摹品中去探寻古人用笔的奥秘。对书法研究学习者来讲,这无疑是蒙上了一层纱。
简帛承载着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竹木简牍与丝质的缯帛,是中国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主要使用的书写载体。 20世纪以来,简帛陆续出土,数量巨大,书迹的风格差别也很大,特别是战国至魏晋时期的简帛书迹,风格多样,异彩纷呈。不同的审美趣味、地域风俗、书写水平、职业、书写工具和书写方式都在影响着书法的形体造型和书写的效果。
简帛书法对文字的形体演变,对草书、楷书书体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谓“汉人隶书之秘,尽泄于此……篆、隶、草、楷无不相通,学书能悟乎此,其成就之易已无俟详论!”简帛作为古代书法最基本的表现载体,却构成了古代书法最高的审美表现。简帛书法在当代的呈现,体现了书法艺术的质朴美、素材美以及文字自然书写的形态美。其恣肆率意的结字形态与用笔的简约之美,构筑起中国书法在这一时期独特的美学表现形式。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简牍帛书的轻松随意和我行我素,比较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的心态。
简帛学的研究,使得人们对诸多学科有了新认识。当下的书法理论体系实际上已很难诠释简帛书法中书体演变的复杂性。简帛书之美,是当代需要继续深入挖掘和研究的课题。简帛书同时作为考古材料与古文字材料,从史料内容、文字考证到书法面貌都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人们研究简帛书法艺术,系统整理简帛书法艺术,将推动书学研究暨书法创作开启新的领域。
(摘编自刘照剑《研究简帛书的意义》)
材料二:
简帛书主要包含木简、竹简以及帛书等类型。简帛书中最原始的篆书和草书是隶书的雏形,并且简帛书中古代隶书的写法,对于当今的隶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认真分析中国简帛书的特点及其对隶书发展的现实影响,掌握简帛书的发展历史,为当今隶书的创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简帛书的研究,我们认识到了简帛书的优势以及简帛书与当代隶书创作的联系。简帛书已经成为当代隶书创作的重要历史源头,对当代隶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认真分析简帛书的特点,并从中汲取能量,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养分。
简帛书是当代隶书创作的历史源头,许多书法家通过对简帛书的研究和揣摩,创作出了新的隶书书写方式,为当代隶书的发展以及隶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新的创作源泉。因此,做好简帛书的研究和分析,对提高当代隶书创作质量和满足隶书创作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代书法家对简帛书研究和分析之后,创作出了新的隶书书写形态,使得当代隶书创作出了许多新的作品,形成了新的流派。因此,简帛书推动了当代隶书创作不断推陈出新,使当代隶书创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当代隶书创作提供了有力的素材支持和内容支持,同时也丰富了当代书法家的创作思路,使当代书法家能够在隶书创作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摘编自张志新《中国简帛书对隶书发展的现实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简帛书是一门新的学科,简帛书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在某种意义上这项研究可以改写或重写中国学术史。
B.简帛书法用笔简约,字体形态恣肆率意,体现出书法艺术的质朴美、素材美和文字自然书写的形态美,审美价值高。
C.简帛书包含诸多类型,简帛书中最原始的篆书和草书是隶书的雏形,而古代隶书的写法又影响着当今的隶书创作。
D.当代书法家们通过对简帛书的研究和分析,不仅创作了新的隶书书写方式,而且用新的书写形态创作了众多新作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主要是在竹木简牍与丝质的缯帛上书写,所以透过简帛能了解到悠久的中华文明史。
B.简帛书法中书体演变非常复杂,这是当下书法理论体系很难诠释的,除非对这一课题继续深入挖掘研究。
C.只要研究我国简帛书的特点,分析它对隶书发展的现实影响,熟悉其发展历史,当今隶书的创作就能取得丰硕成果。
D.在当代社会,做好简帛书的研究和分析,无论是书法家还是我国的书法创作,还有相关学科,都将受益匪浅。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______
A.四川省青川县战国秦墓中出土的木牍,字体属古隶,篆书的体势平正并趋向隶书的扁势,波磔已有萌芽迹象,表明汉字隶变过程的开始,至少应当不晚于战国时代。
B.20世纪后半期,西汉简牍大量破土而出,其书写内容主要是各种著作和随葬品的目录,以此打破了“西汉无书”的历史困惑,展现了西汉书法艺术的伟大成就。
C.秦汉简帛书清晰地向人们还原了“捷”的书写特性,鲍贤伦的隶书用现代的笔墨条件再现了古人的这种绝妙书写,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气息,实属难能可贵。
D.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与传播工程制订了未来5年规划:一套10卷本的《中国简帛书法艺术大系》、一套5卷本的《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一个简帛书法艺术数据库。
4.两则材料都是关于中国简帛书的,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分别简要说明。
5.近年的书法展览中,能够展现古人书法真实模样的马王堆汉代简帛书呈井喷式亮相,取法马王堆简帛书的书法家也越来越多。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六病室(节选)
契诃夫
那是秋天的一个早晨,伊万•德米特里奇在一条小巷里,遇见两个戴镣铐的犯人,有四个带枪的兵押着他们走。不知什么缘故,他忽然觉得他也可能戴上镣铐,像那样走过泥地,被人押送到监狱里去。
在回家的路上,他碰见一个他认识的警官。那人跟他打招呼,两人并排顺着大街走了几步,不知什么缘故,他觉得这很可疑。
他回到家里,那一整天都没法把那两个犯人和荷枪的兵从脑子里赶出去,一种没法理解的不安心理搅得他没法看书,也没法集中脑力思索什么事。到傍晚他没有在自己屋里点上灯,一晚上也睡不着觉,不住地暗想:他可能被捕,被戴上镣铐,被送进监牢里去。他知道自己从来没做过什么犯法的事,而且能够担保将来也绝不会杀人,不会放火,不会偷东西。不过,话说回来,偶然在无意中犯下罪,不是很容易吗?而且受人诬陷,最后,还有审判方面的错误,不是也可能发生吗?在眼下这种审判程序下,审判方面的错误很有可能,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凡是对别人的痛苦有职务上、业务上的关系的人,例如法官、警察、医师等,时候一长,由于习惯的力量,就会变得麻木不仁,即使有心,也不能不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当事人;在这方面,他们跟在后院屠宰牛羊却看不见血的农民没有什么不同。法官既然对人采取敷衍了事、冷酷无情的态度,那么为了剥夺无辜的人的一切公民权,判他苦役刑,就只需要一件东西,那就是时间。只要有时间来完成一些法定手续(法官们正是因此才拿薪水的),就大功告成了。事后,你休想在这个离铁路线有二百俄里远的、肮脏的、糟糕的小城里找到正义和保障!再者,既然社会认为一切暴力都是合理而适当的必要手段,各种仁慈行为,例如宣告无罪的判决,会引起沸沸扬扬的不满和报复情绪,那么,就连想到正义不也可笑吗?
到早晨,伊万•德米特里奇起床,满心害怕,额头冒出冷汗,已经完全相信他随时会被捕了。他想,既然昨天的阴郁思想这么久都不肯离开他,可见其中必是有点道理的。的确,那些思想绝不会无缘无故钻进他脑子里来。
有一个警察不慌不忙地走过他的窗口,这可不会没有来由。那儿,在房子附近,有两个人站着不动,也不言语。为什么他们沉默呢?
从此,伊万•德米特里奇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凡是路过窗口或者走进院子里来的人,他都觉得是间谍和暗探。中午,县警察局局长照例坐着一辆双马马车走过大街,从近郊的庄园到警察局去,可是伊万•德米特里奇每回都觉得他的车子走得太快,而且他的脸上有一种特别的神情:他分明急着要去报告,说城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犯人。门口有人一拉铃,一敲门,伊万•德米特里奇就打一个冷战,每逢在女房东屋里碰到生客,就坐立不安。他一遇见警察和宪兵就微笑,打呼哨,为了显得满不在乎。他一连好几夜担心被捕而睡不着觉,可又像睡熟的人那样大声打鼾、呼气,好让女房东以为他睡着了。因为,要是他睡不着,那一定是他在受良心的煎熬:这就是了不起的罪证!
他开始过隐居的生活,躲开人们。他早先就讨厌他的职务,现在他简直干不下去了。他深怕他会被人蒙骗,上了什么圈套,趁他不防备往他口袋里塞一点贿赂,然后揭发他,或者他自己一不小心在公文上出了个错,类似伪造文书,再不然丢了别人的钱。奇怪的是在别的时候他的思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灵活机动、千变万化过,他每天想出成千种不同的理由来认真担忧他的自由和名誉。可是另一方面,他对外界的兴趣,特别是对书的兴趣,却明显地淡薄,他的记性也非常靠不住了。
春天,雪化了,有人在墓园附近的一条山沟里发现了两具尸体,尸体都带着因伤致死的痕迹。城里人不谈别的,专门谈这两个死尸和没有查明的凶手。伊万•德米特里奇为了不让人家认为是他杀了人,就在街上走来走去,微微笑着,一遇见熟人,脸色就白一阵红一阵,开始表白说再也没有比杀人更卑鄙的罪行了。可是这种作假的行为不久就弄得他厌烦了,他略略想了一阵,就决定处在他的地位,他最好是躲到女房东的地窖里去。他在地窖里坐了一整天,后来又坐上一夜,和一个白天,实在冷得厉害,挨到天黑就像贼那样悄悄溜回自己的房间里去了。他在房间中央呆站着,一动也不动地听着,直到天亮。
大清早,太阳还没出来,就有几个修理炉灶的工人来找女房东。伊万•德米特里奇明明知道这些人是来翻修厨房里的炉灶的,可是恐惧却告诉他说,他们是假扮成修理炉灶工人的警察。他悄悄溜出住所,没穿外衣,没戴帽子,满腔害怕,沿着大街飞跑。狗汪汪叫着在他身后追来,一个农民在他身后什么地方呼喊,风在他耳朵里呼啸,伊万•德米特里奇觉得在他背后,全世界的暴力合成一团,正在追他。人家拦住他,把他送回家,打发他的女房东去请医师。医师吩咐在他额头上放个冰袋,要他服一点儿稠樱叶水,忧虑地摇摇头,走了,临行对女房东说,他不再来了,因为人不应该打搅发了疯的人。伊万•德米特里奇在家里没法生活,也得不到医疗,不久就给送到医院里去,安置在一个病室里。他晚上睡不着觉,任性胡闹,搅扰病人,不久就由安德烈•叶菲梅奇下命令,转送到第六病室去了。
过了一年,城里人已经完全忘掉了伊万•德米特里奇,他的书由女房东堆在一个敞棚底下的一辆雪橇上,被小孩子陆续偷走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伊万•德米特里奇与认识的警官并排而走,这让他觉得很可疑。回到家后,他再也没法安心看书,也没法安心入睡了。
B.虽然伊万•德米特里奇从没有做过犯法的事,并且担保将来也绝不会主动犯法,但他还是很担心有被押送进监狱的可能。
C.无论是经过窗口的警察、路过大街的警察局局长,还是女房东家里碰到的生客、路上遇到的宪兵,都令伊万•德米特里奇提心吊胆。
D.伊万•德米特里奇开始过隐居的生活,躲开人们,但为了洗刷自己杀人的罪名,他走上街头控诉杀人的恶劣行为,以示清白。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伊万•德米特里奇本来是一个正常人,但一件小事打击了他,从此他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惶恐之中,直到变成了一个“疯子”。
B.伊万•德米特里奇认为,法官、警察、医师等人因为职业的习惯,已经对别人的痛苦麻木不仁,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
C.伊万•德米特里奇常常因为担心被捕而一连好几夜睡不着觉,却还要装成像睡熟的人那样打鼾、呼气,表现了伊万•德米特里奇多疑的形象。
D.伊万•德米特里奇明知道来人是修理工而不是警察,他还是被吓得衣着单薄地跑出门,这种好笑的描写中又透着普通小市民的可怜、可悲。
8.伊万•德米特里奇回家后,小说对他的心理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9.伊万•德米特里奇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疯子”,其心理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翼而飞,毛而走,呿①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乏以浆;蹋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晋有刘琨、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
饮有粗茶、散茶、茶饼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②。或用葱、姜、枣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于戏! 天育有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所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之;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阴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膻鼎腥瓯,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飞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碧粉缥尘,非末也。操艰搅遽,非煮也。夏兴冬废,非饮也。
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座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③补所阙人。
(选自陆羽《茶经•茶之饮》,有删改)
文本二:
李溥为江淮发运使, 每岁奏计,则以大船载东南美货结纳当途,莫知纪极。章献太后垂帘时,溥因奏事,盛称浙茶之美,云:“自来进御,唯建州饼茶,而浙茶未尝修贡。本司以羡余钱买到数千斤,乞进入内。”自国门挽船而入,称“进奉茶纲”有司不敢问。所贡余者,悉入私室。 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例每发运使入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予出使淮南时,见有重载入汴者,求得其籍,言“两浙笺纸三暖船”,他物称是。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浙江茶纲》,有删改)
[注]①呿,张口。②痷茶,指夹生茶。③按经《茶经》云:第二沸,留热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者,名曰隽永。—[明]闻龙《茶笺》。隽永是指为了煮第二炉茶在壶中所留的茶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例/每发运使入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
B.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例/每发运使入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
C.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例/每发运使人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
D.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例/每发运使入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不已”的“已”指停止,与《荀子•劝学》中“学不可以已”中的“已”含义相同。
B.鼎是古代的炊器,鼎腹一般为圆形,下有三足,文中是指用来制茶的容器。
C.茶纲指官府通过水陆运输的茶叶。纲,唐、宋时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
D.“称是”文中指认为正确、同意对方提出的观点。与现代汉语中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陆羽认为“喝”和“吃”一样有着重要的意义,饮茶可以让人们提神醒脑,驱除困倦。
B.陆羽认为一一炉茶最多倒五碗,喝茶要遵循“茶礼”,六个人喝要按照七个人行碗。
C.李溥趁上奏公事时赞美浙茶,表面是向皇帝推荐好茶,其最终的目的是中饱私囊。
D.沈括叙述了浙茶成为贡茶的历史渊源,同时叙事中也凸显了沈括对浙江茶纲的态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育有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
②每岁奏计,则以大船载东南美货结纳当途,莫知纪极。
14.陆羽从哪两方面指出人们在处置“茶”时存在的欠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枕上作①
陆游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②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着句写清愁。
[注]①这首诗写于宋宁宗庆元六年,这时陆游七十六岁,被罢官闲居家中已多年。②郑虔:唐玄宗时士人,文才很高,其诗、书、画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嗜酒如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诗人夜卧扁舟,想起万里关河,产生无限豪情,表现了他爱国的一面。
B.五更时分,群山上浓重的秋意和船外紧密的风雨更烘托了诗人的伤感。
C.颈句中“自笑”和“何妨”为诗眼,表现了诗人自我宽慰的坦荡心胸。
D.“卧扁舟”紧扣诗歌标题,下启颔联的孤枕之梦,诗歌脉络十分清晰。
16.这首诗尾联中的“清愁”一语包含诗人的哪些隐约难言的愁绪?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使几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的志向的两句是“ ______ , ______ ”。
(2) 杜牧《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只是感叹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的两句是“ ______ , ______ ”。
(3)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奇谭》里的小猪妖说:“我想离开浪浪山,跟着大王是挺好,可是这一辈子待在浪浪山也是无趣,是不是该出去闯闯。”
人生有时就会面临这种两难处境,是在原地徘徊还是离开熟悉舒适的“浪浪山”呢?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袁行霈的课堂是北大的一道“风景线”——他的课堂从来不用担心出勤率,因为座位上坐满了人,过道、讲台边甚至窗户外都站满了人。这样的情景使他兴奋、喜悦、感激……一向寡言的① 地讲出一连串自己也觉得新鲜的话语。
师生间的切磋琢磨,一直被袁行霈视为乐事。“斗室中六七人促膝而坐,往复辩难,于一字一句一典故一名物亦不敢苟且”。这是袁行霈在一篇文中写到的情景。他认为教书有很多快乐,有了心得跟学生们分享,学生们再提问启发新的思路,这样的② ,让他始终“享乐”其中。
1992年,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09年国际汉学家研究基地成立, 袁行霈主持两个机构,为中华文化的弘扬做了大量工作。他认为,起源最早的文明并不是中华文明,却是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他希望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到来的,是“文明的自主、馈赠”,是“多元文明的“繁荣”。
走进书斋,袁行霈是书卷气息很浓的文人,温厚清雅。诗意的人生是他追求的生活方式,但书斋亦不会困囿住他。袁行霈始终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传播③ 地奔走,倾尽了全部智慧。
19.请在文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听觉方面的科学研究始于达尔文。他试图通过对着含羞草演奏大管来促进它的叶子闭合,结果没有成功。达尔文在实验记录中说,这是一个“愚蠢的实验”, 他认为植物“听不见”音乐。
歌唱家雷塔拉克坚信,优美的古典音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而嘈杂的摇滚乐则会抑制植物的生长。① ,她选取了几株不同种类的植物,分别将它们置于滚动播放着古典音乐和摇滚乐的环境中。几周后,她发现,“听”摇滚乐的植物生长状态明显变差;而“听”古典音乐的植物生机勃勃。于是她得出结论:“听”古典音乐的植物比“听”摇滚乐的植物长得好。
这个实验设计有对照,结果也与众人的认知相符,似乎没什么问题。不过,若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② :实验前,没有比较植株原本的生长状况;实验使用的植株数量太少,无法进行统计分析等。因此,雷塔拉克的这一实验不能算严谨的科学实验,其结果也不能说明问题。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符合科学规范的相关实验均不能证明植物可以对外界的音乐做出反应。所以从科学的角度看,我们目前③ 。
21.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文中画横线句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B.我曾经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也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C.徐悲鸿的马,正如评论家所说的,“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这些无耻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所谓“文明”的面具。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3.简述文本的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语言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A、C、C、、
【解析】(1)A.“简帛书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错误。由原文“自20世纪初敦煌等地陆续发现简牍以来,学术界对简帛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可知,原文是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即“20世纪初敦煌等地陆续发现简牍以来”。
故选:A。
(2)C.“当今隶书的创作就能取得丰硕成果”错误。由原文“为当今隶书的创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知,选项混淆了条件,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
故选:C。
(3)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简帛书的研究对当代隶书的发展及创作方面具有现实影响。
A.是说汉字隶变过程的开始时间;
B.是说西汉简牍大量破土而出的意义;
C.是说简帛书的研究对当代隶书的发展及创作方面具有现实影响;
D.是说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与传播工程的五年规划。
故选:C。
(4)材料一第一段说到“简帛书研究对中国学术史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改写或重写中国学术史”,所以是从简帛书的发现和研究的角度谈简帛书对中国学术史的重大意义。第二段说到“简帛书的发现与研究,对中国书法史意义同样重大,它填补和改写了书法史的空白和不足”,第三段说到“20世纪以来,简帛陆续出土,数量巨大,书迹的风格差别也很大,特别是战国至魏晋时期的简帛书迹,风格多样,异彩纷呈”,第四段说到“简帛书法对文字的形体演变,对草书、楷书书体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五段说到“人们研究简帛书法艺术,系统整理简帛书法艺术,将推动书学研究暨书法创作开启新的领域”,所以二、三、四、五段是从简帛书的发现和研究的角度谈简帛书对中国书法史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第一段说到“简帛书中最原始的篆书和草书是隶书的雏形,并且简帛书中古代隶书的写法,对于当今的隶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二段说到“通过对简帛书的研究,我们认识到了简帛书的优势以及简帛书与当代隶书创作的联系”,第三段说到“简帛书是当代隶书创作的历史源头,许多书法家通过对简帛书的研究和揣摩,创作出了新的隶书书写方式,为当代隶书的发展以及隶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新的创作源泉”,第四段说到“当代书法家对简帛书研究和分析之后,创作出了新的隶书书写形态,使得当代隶书创作出了许多新的作品,形成了新的流派”,所以材料二侧重于论证简帛书的研究对当代隶书的发展及创作方面具有现实影响。
(5)由原文“简帛书的发现与研究,对中国书法史意义同样重大,它填补和改写了书法史的空白和不足。我们很少看到隋唐之前的墨迹,特别是魏晋时期的翰札,多是唐代的钩摹复制品。后代少见古人真实的用笔痕迹以及用墨等,只能从摹品中去探寻古人用笔的奥秘”可知,以往人们看到的墨迹多是钩摹复制品,而马王堆汉代简帛书能让书法研究学习者真正接触到古人真实的用笔痕迹以及用墨。
由原文“20世纪以来,简帛陆续出土,数量巨大,书迹的风格差别也很大,特别是战国至魏晋时期的简帛书迹,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可知,受多种因素影响,简帛书法的形体造型和书写效果风格多样,异彩纷呈。
由原文“简帛书法在当代的呈现,体现了书法艺术的质朴美、素材美以及文字自然书写的形态美。其恣肆率意的结字形态与用笔的简约之美,构筑起中国书法在这一时期独特的美学表现形式。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简牍帛书的轻松随意和我行我素,比较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的心态”可知,简帛书独具的美学风格符合现代社会中快节奏下的人的心态。
由原文“简帛书同时作为考古材料与古文字材料,从史料内容、文字考证到书法面貌都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人们研究简帛书法艺术,系统整理简帛书法艺术,将推动书学研究暨书法创作开启新的领域”可知,研究简帛书,对于书学研究和书法创作都会产生开拓性价值。
答案:
(1)A
(2)C
(3)C
(4)①材料一侧重于从简帛书的发现和研究的角度谈简帛书对中国学术史尤其是中国书法史的重大意义。
②材料二侧重于论证简帛书的研究对当代隶书的发展及创作方面具有现实影响。
(5)①以往人们看到的墨迹多是钩摹复制品,而马王堆汉代简帛书能让书法研究学习者真正接触到古人真实的用笔痕迹以及用墨。
②受多种因素影响,简帛书法的形体造型和书写效果风格多样,异彩纷呈。
③简帛书独具的美学风格符合现代社会中快节奏下的人的心态。
④研究简帛书,对于书学研究和书法创作都会产生开拓性价值。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需要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思路,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
(4)本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的行文脉络,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归纳。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的行文脉络,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归纳。
文字类选择题解答步骤:
第一步:细读选项,抓关键。
此类题4个选项,答题区域涉及文本的各个角落,因此需要仔细阅读选项,把握选项中的部分关键词语,给第二步打好基础。
第二步:精准定位,找区间。
根据选项中的关键性词语,迅速浏览文本,找与之匹配的关键词,从而确定选项的答题区间。
第三步两相比较,问三问。
两相比较就是把选项和相关区域的原文进行比较,在具体比较时可以“问三问”:选项有没有篡改内容,有没有混淆逻辑,有没有主观臆想;是否篡改了原文中表范围、程度、时间等的内容;是否混淆了原文中几个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原文中有没有此类信息。选项命制时加入了命题者的臆想,主观臆想的选项内容往往是无中生有的。
6~9.【答案】D、A、、
【解析】(1)D.“但为了洗刷自己杀人的罪名”错误。伊万•德米特里奇是为了不让人家认为是他杀了人,而不是“为了洗刷自己杀人的罪名”。
故选D。
(2)A.“一件小事打击了他”错误。应该是“但一件小事引起了他的忧虑”。
故选A。
(3)由原文“不过,话说回来,偶然在无意中犯下罪,不是很容易吗?而且受人诬陷,最后,还有审判方面的错误,不是也可能发生吗?在眼下这种审判程序下,审判方面的错误很有可能,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事后,你休想在这个离铁路线有二百俄里远的、肮脏的、糟糕的小城里找到正义和保障”可知,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有利于向读者展示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在当时那种审判程序下,审判错误是很有可能的,且不可能在那个偏僻、糟糕的小城里找到正义和保障。
伊万•德米特里奇只是在一条小巷里,遇见两个戴镣铐的犯人,有四个带枪的兵押着他们走,于是他回到家里,那一整天都没法把那两个犯人和荷枪的兵从脑子里赶出去,一种没法理解的不安心理搅得他没法看书,也没法集中脑力思索什么事。到傍晚他没有在自己屋里点上灯,一晚上也睡不着觉,不断地胡思乱想,所以通过对伊万•德米特里奇的心理描写有利于塑造伊万•德米特里奇胆小多疑的形象。对伊万•德米特里奇的心理进行详细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胆小多疑的一面。
正是因为伊万•德米特里奇在一条小巷里,遇见两个戴镣铐的犯人,有四个带枪的兵押着他们走这件小事引起了伊万•德米特里奇的忧虑,才有了他回到家里对他的心理描写,正是因为这种忧虑、恐惧的心理,才有了后文他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并且开始过隐居生活,躲开人们,就连在墓园附近的一条山沟里发现了两具尸体,伊万•德米特里奇是为了不让人家认为是他杀了人走上街头控诉杀人的恶劣行为,以示清白,当几个修理炉灶的工人来找女房东翻修厨房里的炉灶,但恐惧却告诉他说,他们是假扮成修理炉灶工人的警察,于是悄悄溜出住所,没穿外衣,没戴帽子,满腔害怕,沿着大街飞跑,最终被转送到第六病室。所以对伊万•德米特里奇心理的描写有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正是由于伊万•德米特里奇产生了种种担忧、恐惧的心理,才有后面许多匪夷所思的行为。
(4)由原文“伊万•德米特里奇在一条小巷里,遇见两个戴镣铐的犯人,有四个带枪的兵押着他们走。不知什么缘故,他忽然觉得他也可能戴上镣铐,像那样走过泥地,被人押送到监狱里去”可知,伊万•德米特里奇偶遇被押的犯人,开始怀疑自己也会被捕。
由原文“不过,话说回来,偶然在无意中犯下罪,不是很容易吗?而且受人诬陷,最后,还有审判方面的错误,不是也可能发生吗?在眼下这种审判程序下,审判方面的错误很有可能,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事后,你休想在这个离铁路线有二百俄里远的、肮脏的、糟糕的小城里找到正义和保障”可知,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伊万•德米特里奇对现实和正义感到失望,乃至绝望。
由原文“从此,伊万•德米特里奇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可知,伊万•德米特里奇满心害怕,每天提心吊胆。
由原文“他开始过隐居的生活,躲开人们。他早先就讨厌他的职务,现在他简直干不下去了”“他每天想出成千种不同的理由来认真担忧他的自由和名誉。可是另一方面,他对外界的兴趣,特别是对书的兴趣,却明显地淡薄,他的记性也非常靠不住了”可知,伊万•德米特里奇开始躲避人们,担忧自由和名誉,对外界兴趣淡薄。
由原文“可是这种作假的行为不久就弄得他厌烦了,他略略想了一阵,就决定处在他的地位,他最好是躲到女房东的地窖里去”可知,伊万•德米特里奇厌恶自己走上街头表白的作假行为,再次躲避人们。
由原文“伊万•德米特里奇明明知道这些人是来翻修厨房里的炉灶的,可是恐惧却告诉他说,他们是假扮成修理炉灶工人的警察。他悄悄溜出住所,没穿外衣,没戴帽子,满腔害怕,沿着大街飞跑”可知,见到修理工,伊万•德米特里奇感到极度恐惧,跑向大街。
答案:
(1)D
(2)A
(3)①有利于向读者展示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在当时那种审判程序下,审判错误是很有可能的,且不可能在那个偏僻、糟糕的小城里找到正义和保障。②有利于塑造伊万•德米特里奇胆小多疑的形象。对伊万•德米特里奇的心理进行详细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胆小多疑的一面。③有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正是由于伊万•德米特里奇产生了种种担忧、恐惧的心理,才有后面许多匪夷所思的行为。
(4)①伊万•德米特里奇偶遇被押的犯人,开始怀疑自己也会被捕。②伊万•德米特里奇对现实和正义感到失望,乃至绝望。③伊万•德米特里奇满心害怕,每天提心吊胆。④伊万•德米特里奇开始躲避人们,担忧自由和名誉,对外界兴趣淡薄。⑤伊万•德米特里奇厌恶自己走上街头表白的作假行为,再次躲避人们。⑥见到修理工,伊万•德米特里奇感到极度恐惧,跑向大街。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心理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心理描写在文中的运用以及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0~14.【答案】B、D、B、、
【解析】(1)句意:李溥晚年因为贿赂遭查处落败,被贬官流放到海州,然而他首开的茶贡从此成为江淮发运司每年例行的进贡。每当发运使入奏茶纲进京,长长的大船遮蔽河面,从泗州连行七日到达京城。
“窜谪”为一个词,贬官放逐的意思,不断开,排除AD;
“遂”连词,于是,连接“为发运司岁例”,不断开,排除C。
故选:B。
(2)A.“学不可以已”句意: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D.“称是”中“称”意为“相称、差不多”,文中“称是”意为“(船上所载的其他货物)与这些清单所列出的货物差不多”,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
故选:D。
(3)B.“六个人喝要按照七个人行碗”错,根据文本一末段“若六人,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可知,如果是六个人喝茶,就按五个人行三碗茶,壶中所留茶汤给多出来的那个人,而非按七个人行碗。
故选:B。
(4)①“至”,极,最;“工”,善于,擅长;“猎”,追求,此处意为“做事”。
译文:上天哺育万物,都有它最精妙的地方,人们擅长的,只是那些浅显易做的事情。
②“奏计”,年终向中央奏报所掌地方的财政等情况;“当途”,朝中当权的大臣;“纪极”,限度。
译文:每年的年底进京奏报财务情况,就用大船装载东南地区珍贵土产交结贿赂朝中当权大臣,没有限度(不知收敛)。
(5)根据文本一第三段“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可知,作者认为人们在煮茶时所遵循的方法是不恰当的。
根据文本一第四段“人之所工,但猎浅易”可知,人们对与茶相关的知识知之甚浅,后面的内容通过“屋精极”“衣精极”“食与酒皆精极”与“茶有九难”做对比,进一步论证了这一点。
答案:
(1)B
(2)D
(3)B
(4)①上天哺育万物,都有它最精妙的地方,人们擅长的,只是那些浅显易做的事情。
②每年的年底进京奏报财务情况,就用大船装载东南地区珍贵土产交结贿赂朝中当权大臣,没有限度(不知收敛)。
(5)①人们的煮茶方法不当。
②人们对与茶相关的知识知之甚浅(不懂饮茶)。
参考译文:
文本一:
禽鸟有翅膀能飞翔,兽类有皮毛能跑动,人开口能说话,这三者都生活在天地之间,依靠喝水、吃东西来维持生命。可见喝饮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啊!为了解渴,则要喝水;为了消解愁闷,则要喝酒;为了提神并解除困倦,则要喝茶。
茶作为饮料,开始于神农氏,由周公旦做文字记载被大家了解,春秋时齐国的晏婴,汉代的扬雄、司马相如,晋代的刘琨、左思等人都爱喝茶。(后来喝茶的习惯)随着时间一天天广泛流传,逐渐成为风气,到了我唐朝,达到非常盛行(的程度),在西安、洛阳两个都城和江陵、重庆等地,家家户户把茶当作饮品。
茶的种类,有粗茶、散茶、茶饼。(要饮用饼茶时)用刀砍开,炒,烤干,捣碎,放到瓶缶中,用开水冲灌,这叫作“夹生茶”。有时加葱、姜、枣等,煮开很长的时间,把茶汤扬起变清,有时还要煮好后把茶上的“沫”去掉,这样的茶无异于倒在沟渠里的废水,可是一般人们都习惯这么做而不知道改正。
啊!上天哺育万物,都有它最精妙的地方,人们擅长的,只是那些浅显易做的事情。住的是房屋,房屋构造精致极了;穿的是衣服,衣服做得精美极了;填饱肚子的是饮食,食物和酒都精美极了;茶有九难:一是制造,二是识别,三是器具,四是火力,五是水质,六是炙烤,七是捣碎,八是烤煮,九是品饮。阴天采,夜间焙,是制造不当。凭口嚼辨味,鼻闻辨香,是鉴别不当。用沾染了膻气的锅与腥气的盆,是器具不当。用有油烟的柴和烤过肉的炭,是燃料不当。用流动很急或停滞不流的水,是用水不当。烤得外熟内生,是炙烤不当。捣得太细,成了绿色的粉末,是捣碎不当。操作不熟练,搅动太急,是烧煮不当。夏天才喝,而冬天不喝,是饮用不当。
属于珍贵鲜美、馨香浓郁的茶,(一炉)只有三碗,其次是五碗。假若喝茶的客人达到五人,就舀出三碗传着喝;达到七人,就舀出五碗传着喝;假若是六人,不必管碗数(意谓照五人那样舀三碗),只不过缺少一人的罢了,那就用“隽永”来补充缺的那个人。
文本二:
李溥为江淮发运使,每年的年底进京奏报财务情况,就用大船装载东南地区珍贵土产交结贿赂朝中当权大臣,没有限度(不知收敛)。章献太后垂帘听政时,李溥利用奏事的机会,大肆夸赞浙江茶叶的美味精致,又说:“自来向皇宫进贡的,只有建州的饼茶,而浙江茶不曾成为贡品。我用节余的钱买到数千斤浙江茶,请求允许贡入内宫。”(他所调度的运茶船)直接从京城大门下的汴水道牵挽到城里,号称“进奉皇帝的茶纲”,有关部门都不敢盘查。那些进贡剩余的茶叶,他都装入了私囊。李溥晚年因为贿赂遭查处落败,被贬官流放到海州,然而他首开的茶贡从此成为江淮发运司每年例行的进贡。每当发运使入奏茶纲进京,长长的大船遮蔽河面,从泗州连行七日到达京城。我出使淮南时,见有满载着货物准备入汴京的船只,曾设法弄到这些船只的货物单,上面虽写着“两浙笺纸三暖船”,其实所运送的其他贡物或私载的货物,都不亚于簿子上所登记的物品的数量。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要结合出处、语境,整体把握语句含意,从易入手,各个突破。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进行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抓住关键词,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
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15~16.【答案】A、
【解析】(1)A.“想起万里关河,产生无限豪情”错误。“万里关河”是出现在诗人梦境之中的,产生的是愁绪。颔联意为万里河山出现在梦中,醒来只有五更的秋风秋雨和四面山围中浓重的秋意。
故选A。
(2)“死尽中朝旧辈流”意思是当年朝中那些和我意气相投、以恢复中原相期许的老朋友,都已经与世长辞了。所以诗人为朝中那些和自己意气相投的“旧辈”不断辞世而充满哀伤和忧愁。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意思是万里河山出现在孤梦中,醒来只有五更的秋风秋雨和四面山围中浓重的秋意。所以诗人梦到万里关河,醒来因国土难收、山河飘零而忧愁满怀。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意思是郑虔生活贫困沉溺于酒,依然自得其乐。李广屡建奇功到死都不得封侯。又有何妨?唐玄宗时郑虔文才很高,他的诗、书、画,曾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而嗜酒。汉将李广长于骑射,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战,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最后自杀。陆游自信文可以比郑虔,武可以比李广,而自己晚年的遭遇也与郑、李相仿佛。所以表达了诗人两鬓斑白,年事已高,壮志难酬,内心忧伤。
答案:
(1)A
(2)①朝中那些和自己意气相投的“旧辈”不断辞世,诗人为此而充满哀伤和忧愁。②诗人梦到万里关河,醒来因国土难收、山河飘零而忧愁满怀。③诗人两鬓斑白,年事已高,壮志难酬,内心忧伤。
译文:
满头白发卧躺在小船里,当年朝中那些和我意气相投、以恢复中原相期许的老朋友,都已经与世长辞了。
万里河山出现在孤梦中,醒来只有五更的秋风秋雨和四面山围中浓重的秋意。
郑虔生活贫困沉溺于酒,依然自得其乐。李广屡建奇功到死都不得封侯。又有何妨?
况且还有少年时的风味积习,可以自由的用纸挥洒书写自己的心情。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在不寐之夜对周围环境的感受。诗的后四句,由回首往事生发开去,以豪放洒脱之词,抒发出深沉激烈之情。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哀。全诗脉络分明,针线细密,无懈可击。
陆游的山阴故居,乃水乡泽国,家中备有小船,所以他可以“萧萧白发卧扁舟”,酣然入梦。老诗人的身体躺在家乡的小船里,可心中仍在思虑着国家大事。当年和他意气相投,以恢复万里关河期许的朋友,有不少已经与世长辞。六年前,范成大卒;五年前,陈亮卒;四年前,赵汝愚自杀;是年初,朱熹卒。——这便是“死尽中朝旧辈流”所指。“中朝”,即朝中,朝廷。韩愈《石鼓歌》有“中朝大官老于事”。朋辈凋零殆尽,诗人自己也已是风烛残年,只落得“老病有孤舟”。
但是,他那颗时刻不忘恢复中原故土的赤子之心,仍在顽强地跳动。身临前线虽不可能,可“故国神游”却谁也挡不住。据赵翼《瓯北诗话》统计,陆游记梦的诗有九十九首之多。对统一大业的热切盼望,使他朝思夜想,形诸梦寐。“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也许,诗人从军南郑时“铁衣上马蹴坚冰”“飞霜掠面寒压指”的生活,又出现在梦境。也许,诗人悬想过多次的“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的景象,又呈现在脑海。也许,诗人一向怀抱的夙愿“关河可使成南北,豪杰谁堪共生死”(《猎罢夜饮示独孤生三首》),因朋辈的殒折和年华的流逝而益渺茫,才在梦中一展宏图。“孤枕梦”之“孤”,自是实写,然又恰与上联之“死尽”相对,照应极严。秋风秋雨声惊醒了诗人的美梦,把他从梦寐以求的万里关河天气了,四山的秋色和着雨丝风片一齐向他袭来。回思梦中的情景,再看看自己现在的处境,他不由得想起两位古人——郑虔和李广。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唐玄宗时郑虔文才很高,他的诗、书、画,曾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而嗜酒。汉将李广长于骑射,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战,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最后自杀。陆游自信文可以比郑虔,武可以比李广,而自己晚年的遭遇也与郑、李相仿佛。就在写此诗的前一年,他已被准予致仕,实差和祠官一并勾销,不再食俸。“生理虽贫甚”(《致仕后述怀》),但“绿樽浮蚁狂犹在”(《题庵壁》),酒还是不能少的,只好自己酿造(见《村舍杂书》)。这两句的“自笑”和“何妨”,是句中的诗眼,透露出诗人的心曲。“自笑”,非自我解嘲,而是欣慰之情的表现。当他出于政治斗争的考虑,决定辞官时,曾写过一首《病雁》诗,其中说:病雁“不辞道路远,置身湖海宽”;而自己“虽云幸得饱,早夜不敢安”,于是“乃知学者心,羞愧甚饥寒”。忍饥寒而免羞愧,故有欣慰之“自笑”。“何妨”者,境界颇高,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正可作为注脚。诗人所关心的,决非自己的名位权势。大而言之,是国家的统一;小而言之,是品德的高洁。既不能进而兼济天下救苍生,便退而独善其身持操守,纵未封侯拜相,也无所谓。况且,在内心的坦然、村酿的陶醉之外,还有少年时的风味积习,增添了无限的情趣——“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着句写清愁”。
这里的“清愁”既是前面所写“孤枕梦”的余波,也是秋风秋雨的阴影。梦里的万里关河,醒来变为一叶孤舟,梦中的驰骋沙场,醒来变为老病卧床,集中到一点,就是“白头不试平戎策,虚向江湖过此生”的终生遗憾,“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清愁”之情与“清秋”之景交融,情景相生。
全诗脉络分明:首联中之“卧扁舟”,对上而言,紧承诗题《枕上作》之“枕上”,对下而言,内启“孤枕梦”的出现,外启“四山秋”的环境描写;风雨惊觉后,梦境变为实境,但思绪未断,由想象中的“我”,回到了现实中的“我”;于是乃有“自笑”“何妨”之论;尾联“吴笺着句”云云,再回应题目《枕上作》,重点则在“作”。堪称针线细密,无懈可击。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义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17.【答案】【小题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小题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解析】故答案为:
(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重点字:礼)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重点字:鉴)
(3)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重点字:绿)
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
《阿房宫赋》名句积累: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18.【答案】跳出舒适圈
对小猪妖来说,浪浪山虽安稳舒适,却终究无趣。其实,“浪浪山”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那个“舒适圈”,保护着我们,却也圈养着我们。那么,是停留在“舒适圈”轻松自在,还是在“非舒适圈”接受挑战更好地激发潜能?
一个人当前的能力决定了他现在舒适圈的大小,舒适圈不断扩大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我们要勇于挑战现有非舒适圈,把它变成将来的舒适圈,实现自我成长。跳出舒适圈意味着打破习惯,扩大行为范围和适应范围,在更大的范围内感到舒适。
我们为什么需要跳出舒适圈?因为我们需要不断把非舒适圈变成自己的舒适圈,就像将军开疆扩土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经由磨砺而获得成长。如同马云,金融、电商是他的舒适圈,国产芯片是他的非舒适圈,他用“平头哥”精神去做这件事,这个过程一定是不舒适的,但是,只有突出重围,才能获得成功。为什么要成长?因为我们都期待过更好的生活,期待自我实现。同时,我们会发现,跳出舒适圈是不容易的。避难就易是人的本性,困难和容易之间,我们总是习惯选择后者。组织行为学教授安迪•莫林斯基在《进化》中,提到:逃避令我们害怕的场合和任务,是世上最自然不过的事。当我们逃避时,可能会暂时缓解焦虑和恐惧,但同时也失去了把这件事收归舒适区的机会,下次遇见还是焦虑、恐惧和逃避,没有成长。对此古人早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说,前者是非舒适圈,后者是舒适圈。清王朝处于天朝上国的舒适圈中,最后被外敌用坚强利炮强行拖出舒适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跳出“舒适圈”,接受新挑战。人们往往渴望始终呆在舒适圈,可惜,世易时移,时代大潮翻涌,哪有永远不变的舒适圈?“海上钢琴师”技艺高妙,可惜,他始终不敢走出“维珍尼亚号”这个熟悉的“舒适圈”,最终,随着被炸毁的邮轮葬身波涛;方仲永少时才高,名动四乡。可惜,他得意于“环谒于邑人”这个“舒适圈”,而难有寸进,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的结局;唐庄宗早年凭着智慧与勇气,成就一代伟业,晚年却沉溺与自己亲手打造的“舒适圈”难以自拔,终亡其国……欧阳修言:“忧劳可以兴国免豫可以亡身。”古之人诚不我欺也,走出舒适圈,才能感受多彩生活,实现人生价值。
这不是鼓动每个人都变成盲目战斗,无所敬畏的“平头哥”吗?时代风云变幻,我们“不要陷入奋斗的盲区,不要在战斗中迷失自我”,既要战斗,也要享受,既要奋斗去生存,也要学着去生活。
跳出舒适圈,寻找更大的舒适圈,获得更大的提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引自《中国奇谭》,第二部分是由第一部分引发的对现实的思考:人生有时就会面临这种两难处境,是在原地徘徊还是离开熟悉舒适的“浪浪山”呢?学生审题时要弄清楚材料中的“浪浪山”到底意味着什么。舒适圈里的生活平淡如水也罢、热热闹闹也罢,时间久了,总会让人生出一种一成不变的感觉。外面的世界新鲜奇特,总让人心生好奇,无比向往。正如我们经常感慨“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于是就有许多人远离舒适圈,到更广阔的世界中一展拳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同时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当那些勇敢的年轻人在饱经风霜雨雪、品尝世态炎凉之后,是否会怀念曾经那个“浪浪山”呢?不得而知。
分析台词之后我们发现,台词的蕴意深刻,这里面小妖猪的台词其实是我们很多人的写照。我们很多人也有过类似的心理。我们对现状不满,我们有探索外面世界的想法,但是又有犹豫和担忧,即使犹豫和担忧,还是要自己去闯一闯,哪怕失败也不留遗憾。因此,写作时可以从以上分析立意,可以写人应该勇于打破现状,人不应该因为害怕失败而停止探索的脚步,无论什么样的结果,只要我做过,我努力过就不后悔。
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观点:人不要因为害怕失败就停止探索的脚步。主体可以采用分论点的形式。分论点一,唐僧四人没有因为西天取经路上妖怪多就停止脚步;分论点二,爱迪生没有因为寻找适合电灯灯丝的材料失败而停止探索的脚步;分论点三,航天人没有因为前进的过程有过失败就停下探索的脚步。最后再照应开篇,重申观点。
立意提示:
1.人要勇于打破现状。
2.我们不应该惧怕失败就停下探索的脚步。
3.努力过就不后悔。
4.待在“浪浪山”——“心之安处是吾乡”。
5.不管是停留还是离开,努力生活最重要。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19~20.【答案】(1)①根据“讲出一连串自己也觉得新鲜的话语”可知,此处形容他话很多,可填“滔滔不绝”。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②根据“有了心得跟学生们分享,学生们再提问启发新的思路”可填“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③根据“倾尽了全部智慧”可知,此处形容他使出全部力量来传播中华文明,可填“不遗余力”。不遗余力:指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
(2)原句语病有:
搭配不当,“主持两个机构”改为“主持两个机构的工作”;
语序不当,“起源最早的文明并不是中华文明”改为“中华文明并不是起源最早的文明”。
答案:
(1)①滔滔不绝
②教学相长
③不遗余力
(2)袁行霈主持两个机构的工作,为中华文化的弘扬做了大量工作。他认为,中华文明并不是起源最早的文明,却是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结合语境读懂句段的意思,根据前后联系,选用意思相符的成语。
(2)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要求考生熟练掌握高考命题辨析病句的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根据类型的特征去排查病因。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21~23.【答案】B、、
【解析】(1)画横线句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A.“木叶”引号表示强调的内容;
B.“科学家”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C.“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表示引用的内容;
D.“文明”引号表示讽刺。
故选B。
(2)第①处,根据前文可知,雷塔拉克坚信,音乐对植物的生长有作用,再结合后文可知,雷塔拉克做实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这一看法。故可填“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之类的语句。
第②处,根据横线后列举的雷塔拉克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再根据横线后的冒号,语句应是对后文内容的概括说明,应填“这个实验其实存在诸多问题”之类的语句。
第③处,根据前文“实际上到目前为止,符合科学规范的相关实验均不能证明植物可以对外界的音乐做出反应”,应填“仍然认为植物是不具备听力的”之类的语句。
(3)整个文本的话题是“植物能否听见音乐”。第一段是达尔文的观点,“他认为植物‘听不见’音乐”;第二段是雷塔拉克通过实验认为植物是能够听见音乐的;第三、四段是作者对雷塔拉克实验的分析,作者认为该实验不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最后得出结论:从科学的角度看,植物是听不见音乐的。
根据以上,可概括出如下要点:①达尔文认为植物听不见音乐;②雷塔拉克认为植物能听见音乐;③作者认为,从科学的角度看,植物听不见音乐。
题干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要点中的①②完全相反,可用“但”“却”等关联词语连接。最后根据字数要求组织句子。
答案:
(1)B
(2)①为了证明这一观点
②这个实验其实存在诸多问题
③仍然认为植物是不具备听力的
(3)达尔文认为植物听不见音乐,但雷塔拉克与他的观点相反,从科学的角度看,达尔文是正确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正确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相关内容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段,结合具体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补写语句题答题技巧:①阅读语段,把握语段大意。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句子主要内容,弄清补写句子在句中的位置,弄清它和前后文句的联系,这样可以让补写的句子不偏离语境。这是准确补写句子的基础。
②分析语段的特征。有得语段是记叙语段,有的语段是议论段落,有的语段是说明语段,有的是描写语段,有的是抒情语段,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语段特点,抓住相应的相应要素。然后我们要抓住语段内部的结构特征,看语段内部是什么关系。看语段内部的结构是总分、并列还是对照等,找出语句在语段内部的位置。最后我们要分析文中的关联词、代词、体现层次的语句、修辞句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句子前后的照应补写出句子。
③检查句子是否符合要求,将拟写句子写在语段的相应位置。看是否前后连贯,是否有语病,是否简洁。如有问题进行修改,如满意无问题,写到答题卡上。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榆林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语言表达,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