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派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
“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
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
(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
材料二:
“半截话”能提供广阔的联想空间。
“半截话”说一半留一半,其留下的空白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联想空间,接受者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去加以填补。如第九十八回对黛玉去世的一段描写:
紫鹃忙了,连忙叫人请李纨,可巧探春来了。紫鹃见了,忙悄悄的说道:“三姑娘!瞧瞧林姑娘罢!”说着,泪如雨下。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 两人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黛玉在红销香断的尽头拼尽全力呼喊宝玉的那“半截话”历来被认为是高鹗续书的神来之笔。
“半截话”具有含蓄蕴藉之美。
含蓄蕴藉,是我国传统美学的第一要义,为历代诗人和文艺评论家所推崇。刘勰《文心雕龙•隐秀》中提到:“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司空图《诗品》云:“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苏轼则曰:“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梅圣俞也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说。这些说法,字面不尽相同,但涵义却大体一致,皆是对“弦外音”“味外味”的认可和赞赏。正如刘熙载《艺概》中所言:“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半截话”有着无比丰富的潜在信息量,它跟中国诗画的空灵、轻淡和言语的含蓄、“意在言外”的美学意蕴是相通的,“半截话”修辞中的语义留白无疑是这种“无言之美”的极佳载体。
(张璇《论<红楼梦>人物语言之“半截话”修辞现象》)
材料三:
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白是被经常运用的一种。曹雪芹曾通过薛宝钗之口表达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但作为一个精通绘画的作家,曹雪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法”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而使其“不仅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有空白。
《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情节的省略及“不写之写”等以外,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模糊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这看起来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去推想这其中的缘由。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可见,作者笔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
这正是空白的妙处。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淡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创造了烟云模糊的意境,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
(曹金钟《“矛盾”与<红楼梦>中意境的创造手法》)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不写之写”艺术手法创设了大量的艺术空白点,借以体现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
B.红学研究的考证派和索隐派在对“不写之写”进行探究时,忽视了“不写之写”的美学意蕴,而以机械的方式理解其中的虚实空白艺术。
C.“写”和“不写”影响读者感受:“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人;若所有细节都交代清楚,作品就显得死板。
D.小说创作中制造空白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随意而为,而是对已有内容的适度限制和对未写内容的有意设置,具有更加含蓄隽永的审美意趣。
2.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的概括,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就“写”与“不写之写”而言,“不写之写”是建立在“写”的基础之上的,不能喧宾夺主;一者应主次分明,相得益彰。
B.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能对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写之写”等做出合理的联想、填补,就无法完全领会作品的意旨。
C.材料二中作者引用刘勰等人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半截话”中的语义留白是“无言之美”的载体。
D.材料三中通过“宝玉醉撵李奶奶”的情节,说明利用“矛盾”可以高妙地刻画人物形象。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不写之写”手法的一项是 ______
A.第三十三回,贾环忙上前拉住贾政的袍襟,贴膝跪下道:“父亲不用生气。此事除太太房里的人,别人一点也不知道。我听见我母亲说……”说道这里,便回头四顾一看。
B.第三十五回,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后文只写宋玉与莺儿闲话打络子一事,却不再对嬷嬷作其他描写。
C.第四十回,刘姥姥在宴会上逗笑,作者逐一展现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等人的情态,却没有写宝钗和迎春二人的反应。
D.第七十五回,中秋赏月,贾政要求限一“秋”字即景作诗。看了贾兰的诗,贾政“喜不自胜”并“讲与贾母听”;宝玉作完,贾政看了却只是“点头不语”。
4.材料二划线的句子中,林黛玉咽气之际声声叫着“宝玉!宝玉!你好……”堪称“不写之写”的典范,请结合《红楼梦》的理解,试分析“不写之写”背后所未尽的情感内涵。
5.“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巧用谐音,是《红楼梦》的一个突出特点。近日,一些政务平台利用“谐音”取名走红,如重庆市政务平台取名“渝快办”,广东省政务平台取名为“粤省事”,请任选一例咀嚼其中含义的妙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薄奠(节选)
郁达夫
五月中旬的有一天午后,我又无端感着了一种悲愤,本想上城南,但袋里连几个车钱也没有了,所以只好步行。
我走到胡同的西口,忽而从角上的一间破屋里漏出几声大声来。这声音我觉得熟得很,稍微用了一点心力,回想了一下,我马上就记起那个身材瘦长,脸色黝黑,常拉我上城南去的车夫来。我站住静听了一会,听得他好像在和人拌嘴。我坐过他许多次的车,他的脾气是很好的,所以听到他在和人拌嘴,心里倒很觉得奇怪。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五十多岁的光景,但他自己说今年只有四十二岁。他平常非常沉默寡言,不过你和他说话的时候,他却总来回答你一句两句。
有一天我在前门外喝醉了酒,往一家相识的人家去和衣睡了半夜,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弦月上升的时刻了。我雇车到西单牌楼后换车的时候,又遇见了他,半夜酒醒,一路上听了他许多不堪再听的话……他说这个年头儿真教人生存不得。他说洋车价涨了一两个铜子,而煤米油盐,都要各涨一倍。他说洋车出租的东家,真会挑剔,一根骨子弯了一点,一个小钉不见了,就要赔许多钱。他说他一天到晚拉车,拉来的几个钱还不够供洋车租主绞榨。他说他的女人不会治家,老要白花钱。他说他的大小孩今年八岁,二小孩今年三岁了……我默默坐在车上,看看天上惨淡的星月,经过了几条灰黑静寂的狭巷,细听着他的一条条诉说,觉得这些苦楚,都不是他一个人的苦楚。我真想跳下车来,同他抱头痛哭一场,但是我著在身上的竹布长衫,和盘在脑里的一堆教育的绳矩,把我的这种直率的情感缚住了。自从那一晚以后,我心里存了一种怕与他相见的心思,所以和他不见了半个多月。
我静听了一会,才知道他吵闹的对手,是他的女人。一时心情被他的悲惨的声音挑动,我竟不待回思,一脚就踏进了他住的那所破屋。我进去叫了他一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动气,他就把手一指,指着炕沿上的女人说:“这臭东西把我辛辛苦苦积下来的三块多钱,一下子就花完了。去买了这些捆尸体的布来……”
说着他用脚一踢,地上果然滚了一包白色的布出来。“我的心思,她一点儿也不晓得,我要积这几块钱干什么?我不过想自家去买一辆旧车来拉,可以免掉那车行的租钱呀!天气热了,我们穷人,就是光着脊肋儿,也有什么要紧?她却要去买这些白洋布来做衣服。你说可气不可气啊?”
我听了这一段话,心里虽也为他难受,但口上只好安慰他说:“做衣服倒也是要紧的,积几个钱,是很容易的事情,你但须忍耐着,三四块钱是不难再积起来的。”夏至以后,北京接连下了半个多月的雨。我因为一天晚上没有盖被睡觉,惹了一场很重的病,直到两礼拜前,才得起床。起床后第三天的午后,我看久雨新霁,天气很好,就出了门走往西边。走过那胡同角上的破屋的时候,我只看见门口立了一群人,在那里看热闹。屋内有人在低声啜泣。我以为那拉车的又在和他的女人吵闹了,所以也就走了过去。
我踏近前去一看,破屋里并没有拉车人的影子,只有他的女人坐在炕沿上哭。我向一个立在我旁边的中年妇人问了一番,才知道她的男人,前几天在南下洼的大水里淹死了。死了之后,她还不晓得,直到第二天的傍晚,拉车人的同伴认出了他的像貌,才跑回来告诉她。
我看看周围的人少了,就也踏了进去问她说:“你还认得我么?”
她抬起肿红的眼睛来,对我看了一眼,点了一点头。我趁此机会,就劝她说:“看养孩子要紧,你老是哭也不是道理,我若可以帮你的忙,总没有不为你出力的。”
她听了这话,一边啜泣,一边断断续续地说:“我……也……也不知他……他是自家沉河的呢,还是……”
她说了这一句又哭起来了。我没有办法,就从袋里拿出了皮包,取了一张五块钱的钞票递给她说:“这虽然不多,你拿着用吧!”
她听了这话,啜泣着对我说:“他……他活着的时候,老……老想自己买一辆车。你……老爷你心好,请你,请老爷你去买一辆好,好的纸车来烧给他罢!”
我听了这话,心里愈发觉得难受,对她说:“他是我的朋友,那纸糊的洋车,我明天一定去买了来,和你一块烧到他的坟前去。”
两天之后,那纸洋车糊好了,恰巧天气也不下雨,我早早吃了午饭,就雇了四辆洋车,同她及两个小孩一道去上她男人的坟。车过顺治门内大街的时候,因为我前面的一乘人力车上只载着一辆纸糊的很美丽的洋车和两包锭子,大街上来往的红男绿女只是凝目着我和我后面车上的那个眼睛哭得红肿、衣服褴褛的中年妇人。我被众人的目光鞭挞不过,心里起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诅咒的毒念,只想放大了喉咙向着那些红男绿女和汽车中的贵人狠命地叫骂:“猪狗!畜生!你们看什么?我的朋友,这可怜的拉车者,是为你们所逼死的呀!你们还看什么?”
一九二四年八月十四日作于北京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小说插叙“我”在一次酒后雇车时遇见车夫,并听了他许多不堪再听的话,其中有他对他妻子的抱怨,为后文写二人之间的吵闹做了铺垫。
B.“惨淡的星月”“灰黑静寂的狭巷”的环境描写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都烘托山此时“我”因细听车大的诉说与苦楚而感到心烦意乱。
C.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通过“我”的所见、所感、所为讲述故事,表现旧社会的苦难,更能激发读者情感共鸣,让读者感受更深刻。
D.小说通过真切的描述展开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友谊,借“我”的忧时伤世作低吟微诉,体现了苦闷、忧郁、感伤的“郁式风格”。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写“我”看车夫的样子“好像有五十多岁的光景,但他自己说今年只有四十二岁”,说明车大因饱经生活摧残而显得衰老憔悴。
B.“我”听了车夫的一条条诉说,认为这些苦楚不是他一个人的,说明车夫这一人物是那个年代底层劳动者的缩影,升华了小说的情感表达。
C.“我”想与车夫一起抱头痛哭,但被身上的长衫和“脑里的一堆教育的绳矩”束缚住,这体现了“我”的自我剖析,使主人公形象更加立体。
D.小说通过讲述“我”与车夫的交往经历,既交代了车夫悲惨结局的出现缘于当时恶劣的社会生存环境,同时也突出了“我”命运的凄婉。
8.小说塑造了一个善良、吃苦耐劳但命运悲苦的车夫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如何塑造这形象的。
9.小说最后一段写了上坟路上的情景,请结合全文分析结尾有哪些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魏郑公传
曾巩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①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 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 《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其戾也……然则焚稿者非欤?”余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选自《古代十大散文流派,有删改)
【注】①亮:同“谅”,忠信。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开。
太宗A末年B群下C既知此D意E而不言F渐不知G大下H之得失I至于J辽东K之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魏郑公在文中指唐朝政治家魏征,他被封郑国公,“公”是朝廷赐予他的爵位。
B.“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中的“事”指侍奉,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仰不足以事父母”的“事”意义相同。
C.“益暴其恶”中的“益”指更加,与《谏逐客书》中“损民以益仇”的“益”意思相同。
D.“区区”在文中指不重要,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中的“区区”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君臣之间应奉行的是“大公至正之道”,君王既不抹杀他人的话语用以掩盖自己的过失,臣子也不为了博取小信而去讨好自己的君王。
B.曾巩在文中认为后人应该正确地看待直言进谏,明确指出直言进谏不应当被掩饰,应当把直言进谏看作一件好事,如此,后人才会效仿前人。
C.伊尹、周公尽心辅佐君王,因为世人的口头相传,伊尹、周公良相的美名得以流传后世,后人才知晓他们的贤能和杰出,并效法他们直言进谏。
D.曾巩认为,近世为取得小信的人用焚稿来掩饰君王的过错,这会使后人看不到谏言奏章是否正确而认为过错通常在君主,这样做对君王无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
②《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共戾也。
14.唐太宗能够成为前代无人能比的贤君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项王庙壁
王象春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
玉玦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玉鼠。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本诗以历史为本,多角度对项羽、刘邦作了一番评说。
B.刘邦约法三章,如充沛的雨水下在秦川,深得百姓的拥戴,可谓真龙天子。
C.项羽入关后纵火烧阿房宫,虽之前英勇可称虎,但在此件事情上较刘邦而言稍有逊色。
D.诗人以项羽、刘邦对女人的沉迷为切入点来批判二人,读来新奇,立意不俗。
16.“项王真龙汉王鼠”,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7.默写。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既凸显了冉有谦虚谨慎、敦厚礼让的性格,更彰显了“礼乐”的重要性。
(2)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向太宗提出了“十思”,其中,“ ______ ”说察纳善言,“ ______ ”说远离小人。
(3) 《阿房宫赋》中表现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两句是“ ______ , ______ ”。
(4) 《答司马谏议书》中“ ______ , ______ ”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5) 《登岳阳楼记》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扩大,景色宏伟奇丽。
(6)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______ ”一句和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______ ”一句,以比喻手法分别表现了江水和湖水之美。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3月29日下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率先发布《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40亿,短视频成吸引网民“触网”首要应用,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个小时,微短剧受众规模大,19岁以下青少年用户占比最多。
手轻轻一滑,用户就可以体验到新奇多样的内容,不需要多加思考,就收获了即时的快乐。软件也会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测算,然后投其所好,推送相关内容。于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度过很多时间,没有耐心去读书,没有精力去思考,没有更多时间去提升自己。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眼睛发痒怎么办?眼睛进了小飞虫怎么办?眼睛酸胀疲劳怎么办?
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由眼球、视路、眼附属器三大部分组成。这些结构共同构成眼睛,维持着眼睛的功能和生理状态。当三个部分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出现冲击、病变、使用时间过长等情况时,①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睛里存在“异物感”。② ,有的同学不自觉地用手去揉搓眼睛。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手指指腹往往会携带一些病菌、病毒和螨虫。 拿指腹去揉搓眼睛时,不仅容易对眼皮造成伤害,还容易乘虚而入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导致眼睛的免疫防线受到攻击的结果。短时间的揉眼可能造成感染,③ ,最终甚至可能导致角膜上皮脱落损伤或者角膜弧度改变。这个时候,我们再想停下揉眼的“罪恶小手”,可就晚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21.文中加点处用“罪恶”修饰“小手”,有特别的修辞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D、C、B、、
【解析】(1)A.“借以体现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错误,原文是“《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逻辑混乱,选项前半部分的艺术空白点,并不是后半部分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产生的条件;
B.“机械的方式”错误,原文是“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派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于文无据;
C.“‘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错误,文本指出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的感知、认知。不是写得越少,联想的空间就越大。
D.正确。
故选D。
(2)C.“为了论证‘半截话’中的语义留白是‘无言之美’的最佳载体”错误,刘勰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含蓄蕴藉”是我国传统美学的第一要义,为历代诗人和文学评论家所推崇。
故选C。
(3)B.选项中的事件是从宝玉的“痴与傻”这个角度来写,并没有体现出“不写之写”。
故选B。
(4)要揣摩黛玉临终时“宝玉!宝玉!你好……”背后未尽的情感内涵,要从黛玉的心理、性格、宝黛的感情方面加以想象。
从黛玉的心理来看,黛玉之所以走到这一步,是因为听到傻大姐儿说宝玉娶宝钗的事,当时便迷了本性,及至见了宝玉回来,“此时反不伤心,惟求速死,以完此债”。黛玉此时并不清楚宝玉神魂已失,娶宝钗是被人摆布的,因此她心里对宝玉并不是毫无怨言的。由此推测,这内涵可以是“宝玉,宝玉,你好狠心!”“狠心”二字,可以将黛玉在获悉宝玉与宝钗的婚约之后万念俱灰、伤心欲绝的怨恨之情尽情传达。
还有一种理解,黛玉伤心并不是因为要和宝玉分开,而是为“惜其人”,是因为自己离开之后再没有人如此珍惜宝玉,黛玉走后宝玉必定伤心欲绝——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宝玉已经为了黛玉不爱惜自己身体,而黛玉又怎么能不千方百计为宝玉着想呢?“宝玉,宝玉,你好苦命!”苦命”二字,既写宝玉,又写自己,五味杂陈,融为一团,“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助之感自然流露。
第三种理解,黛玉已经和宝玉度过了最美好时光。贾母王夫人为了冲喜,为了贾府的未来,伤害了黛玉,这与宝玉无关。而且黛玉知道宝玉不爱宝钗,没了黛玉,宝玉的后半生会多么难熬。到了最后时刻,怎么还会去嫉恨这一辈子最爱的人?“宝玉,宝玉,你好好保重!”这更符合林黛玉的语气,和当时的气力,前半句,她花尽一生力气要责骂宝玉,但到了奄奄一息的时候,她忘记了恨,只有爱。对宝玉的担忧,这才是爱的真谛。
(5)广东省政务服务平台取名为“粤省事”,巧妙地利用了谐音艺术手法,广东省简称“粤”,而“粤”与“越”谐音,利用这一谐音,再结合“政务服务平台”的语言环境,“粤省事”就有了“省时省力”“越来越好”之意,表达了广东政务服务平台让大家办事轻松、方便,各种政务服务到家的题旨。
重庆市政务服务平台取名“渝快办”,巧妙地利用了谐音艺术手法,重庆市简称“渝”,而“渝”与“愉”谐音,有愉快之意,利用这一谐音,“渝快办”就有了“愉快办理”“快速办理”之意,生动形象地诠释了重庆市政务服务平台的办事效率及为民服务的暖心态度。
答案:
(1)D
(2)C
(3)B
(4)示例一“宝玉,宝玉,你好狠心!”“狠心”二字可以将黛玉在获悉宝玉与宝钗婚约之后万籁俱灰、伤心欲绝的怨恨之情尽情传达。
示例二“宝玉,宝玉,你好苦命!”“苦命”二字既写宝玉,又写自己,五味杂陈,融为一团,“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助之感自然流露。
示例三“宝玉,宝玉,你好好保重!”黛玉寄人篱下,孤苦无依,含蓄内敛,对宝玉一往情深,但在弥留之际,却只能留下斩不断的牵的丝丝牵挂,一生保重,万般不舍,可见一斑。
(5)①广东省简称“粤”,“粤省事”有“省时省力”“越来越好”之意,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政务服务平台让大家轻松享受到各种政务服务的决心。
②重庆市简称“渝”,“渝快办”有“愉快办理”“快速办理”之意,生动形象地诠释了重庆市政务服务平台的办事效率及为民服务的暖心态度。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和相应手法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手法,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及题干中的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及题干中的现象,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6~9.【答案】B、D、、
【解析】(1)B.“但都烘托出此时‘我’因细听车夫的诉说与苦楚而感到心烦意乱”错误。“惨淡的星月”“灰黑静寂的狭巷”烘托出的是“我”听了车夫的抱怨后,对这个剥削压迫底层人民的社会的失望、悲愤。
故选B。
(2)D.“同时也突出了‘我’命运的凄婉”错误。小说在对“我”与车夫的交往经历的叙述中,主要突出的是车夫命运的悲惨,文本内容并未表现“我”命运的凄婉。
故选D。
(3)根据“身材瘦长,脸色黝黑……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五十多岁的光景,但他自己说今年只有四十二岁”“他说这个年头儿真教人生存不得。他说洋车价涨了一两个铜子,而煤米油盐,都要各涨一倍。他说洋车出租的东家,真会挑剔,一根骨子弯了一点,一个小钉不见了,就要赔许多钱。他说他一天到晚拉车,拉来的几个钱还不够供洋车租主绞榨。他说他的女人不会治家,老要白花钱。他说他的大小孩今年八岁,二小孩今年三岁了”“他就把手一指,指着炕沿上的女人说……说着他用脚一踢”可知,直接描写,通过车夫外貌、语言、动作等突出他的勤劳和悲苦。
根据“天上惨淡的星月,经过了几条灰黑静寂的狭巷”“这个年头儿真教人生存不得”可知,环境的衬托,“惨淡的星月”“灰黑静寂的狭巷”,突出他的吃苦耐劳;社会环境“年头儿真教人生存不得”突出他生存的艰难。
根据“一个小钉不见了,就要赔许多钱”可知,通过他人的对比,车行老板的极度压榨,直接让他走向死亡。
(4)首先要明确,分析小说重要文段的作用一般可以从人物、情节、结构、主旨等方面入手;然后再回到原文,具体对原文最后一段进行分析。
从结构上看,最后一段“两天之后,那纸洋车糊好了,恰巧天气也不下雨,我早早吃了午饭,就雇了四辆洋车,同她及两个小孩一道去上她男人的坟”,讲的是“我”与车夫的家人带着纸糊的洋车和两包锭子去给车夫上坟,与文章的标题“薄奠”形成照应;
从人物上看,最后一段写了大街上来往的红男绿女看“我”和车夫的家人的情形,“大街上来往的红男绿女只是凝目着我和我后面车上的那个眼睛哭得红肿、衣服褴褛的中年妇人”,他们与车夫妻子“眼睛哭得红肿、衣服褴褛”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的冷漠与车夫妻子的悲伤形成对比,使车夫一家人的命运更具悲剧色彩;
从主旨上看,“猪狗!畜生!你们看什么?我的朋友,这可怜的拉车者,是为你们所逼死的呀!你们还看什么?”文章最后“我”想向着那些红男绿女和汽车中的贵人叫骂的内容直接表达了“我”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对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慨叹和同情,深化了文章主旨。
答案:
(1)B
(2)D
(3)①直接描写,通过车夫外貌、语言、动作等突出他的勤劳和悲苦,比如第二段中“身材瘦长,脸色黝黑”等。
②环境的衬托,第三段中“惨淡的星月”“灰黑静寂的狭巷”,突出他的吃苦耐劳;社会环境“年头儿真教人生存不得”。
③他人的对比,“一个小钉不见了,就要赔许多钱”,车行老板的极度压榨,直接让他走向死亡。
(4)①照应题目。最后一段写“我”买了纸糊的洋车和两包锭子与车夫的家人一起去祭奠车夫,照应了小说的标题“薄奠”。
②突出了车夫及其家人的悲惨命运。街上的红男绿女与车夫妻子的悲伤形成了强烈对比,更加凸显人物的悲惨命运。
③通过“我”直接的情感抒发深化主旨。最后一段写“我”想对大街上的红男绿女和汽车中的贵人狠命地叫骂,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控诉,以及对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了解作者常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描像来正面写人物,也会用景物烘托、他人烘托及评价等侧面描写人物。答题需要联系原文语句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结尾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0~14.【答案】C、C、、、
【解析】(1)“太宗末年”句前的时间状语,单独成句;“而”连接“知此意”和“不言”,表转折,“不言”后断句;“渐”作状语,“得失”做“不知”的宾语,其后断句。故在BFI三处断开。译文:太宗晚年,群臣已经知道了他掩盖进谏之事却不说,使得太宗慢慢地不知道天下的得失利害了。一直到了辽东战事失败。
(2)C.“意思相同”错误。“损民以益仇”中的“益”是“增加”的意思,两者不同。句意:使这几个国君的恶行更加显露于后世;减少人民来增加仇敌的力量。
故选:C。
(3)C.“因为世人的口头相传”错误。结合“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或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与”可知,后人知晓他们的直言进谏、贤能和杰出,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谏书被保存了下来。
故选:C。
(4)①“谏诤”,直言进谏;“掩”,掩饰;“为”,是。译文:认为直言进谏是应当掩饰的,这是把直言进谏当做不好的事情,那么后代谁还会去直言进谏呢?
②“讳”,掩饰隐瞒;“戾”,相反。译文:《春秋》记史的原则,是为君主、父母、贤德之人掩饰隐瞒过错,与你的说法正好相反。
(5)结合“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可知,我看到唐太宗常常委屈自己听从群臣的意见。由此可知,唐太宗善于纳谏,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结合“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诗,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可知,有魏郑公这些人敢于进谏。
答案:
(1)BFI
(2)C
(3)C
(4)①认为直言进谏是应当掩饰的,这是把直言进谏当做不好的事情,那么后代谁还会去直言进谏呢?
②《春秋》记史的原则,是为君主、父母、贤德之人掩饰隐瞒过错,与你的说法正好相反。
(5)①唐太宗善于纳谏,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②有魏郑公这些人敢于进谏。
参考译文:
我看到唐太宗常常委屈自己听从群臣的意见,而魏郑公这些人,为碰上了好时代而高兴,感激太宗知遇之恩,因此事情不论大小,没有不直言进谏的,虽然这是由于他们的忠诚,但也是因为能遇上圣明的君主的结果。那么我想唐代之所以是太平盛世,太宗之所以被称为贤君,前代的君主之所以比不上太宗,根本原因都出在这里啊。能够知道这些,是因为相关历史有记载。
君王任用臣子、臣子侍奉君王是怎样的呢?只是遵循公正罢了。公正,不是君王抹杀别人的话来掩盖自己的过失,不是臣子为博取小信而讨好自己的君主,这样做是不合适的。还有更不可以做的是,认为直言进谏是应当掩饰的,这是把直言进谏当做不好的事情,那么后代谁还会去直言进谏呢?况且前代的君主有纳谏的美德,可是后代看不见,那就不只是掩住一时的公正,还将使后代的君主,以为前代没有直言进谏的情况。这就开启了惰怠和忌讳进谏的风气。太宗晚年,群臣已经知道了他掩盖进谏之事却不说,使得太宗慢慢地不知道天下的得失利害了。一直到了辽东战事失败,太宗才开始憾恨郑公已经不在人世,还不曾知道令他悔恨的萌芽就产生于这件事情上。
那伊尹、周公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伊尹、周公恳切地劝谏自己的国君,他们的言辞极其深刻,并且当时的事情又非常紧迫。这些事保存在《尚书》里,不曾湮没。到现在人们还称颂太甲、成王是贤君,伊尹、周公是良相,是因为他们的谏书还见得到。假使当时就把谏书删减毁弃,成就不重要的小小谦让的名声,那么后世依据什么来直言进谏,又根据什么知道他们的贤能和杰出呢?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秦始皇灭亡,他们臣子的谏词就看不到,不是当时史官遗漏没记,而是天下人都不敢进言的结果。那直言进谏之事没有载入史册,这更加使这几个国君的恶行显露于后世。
有人说:“《春秋》记史的原则,是为君主、父母、贤德之人掩饰隐瞒过错,与你的说法正好相反……既然如此,是焚毁谏稿的人不对吗?”我说:“焚稿的人是谁?这不是伊尹、周公做的,而是近世的人为了博取一点点忠诚而干的,这种事情又不对。为什么?因为他们把焚稿当做替君主掩饰过错的美德,又在世上流传,这就使得后世看不到谏言奏章是否正确,一定认为过错通常在君主,而美德常常在焚稿者身上,怎么能说是爱他们的君主呢?”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与一词多义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5~16.【答案】D、
【解析】(1)D.“诗人以项羽、刘邦对女人的沉迷为切入点”错误,本诗是以项羽、刘邦都使女人哭泣为切入点。
故选D。
(2)分析诗人观点态度需要抓住关键诗句进行分析。“汉王真龙项王虎”直接表明了诗人的态度,他认为项羽是真龙,而刘邦是鼠。然后结合下文进行分析。结合《鸿门宴》可以理解“玉玦三提王不语”的意思,即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举起玉珏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但是项羽面对刘邦的诚挚道歉没有答应范增,说明项羽不耍阴谋诡计,为人正直,做事光明磊落,因此项王是真龙。
“鼎上杯羹弃翁姥”需要结合《项羽本纪》进行分析,当时楚汉争霸,项羽以刘邦的父母的性命要挟刘邦,让其退军,但是刘邦不顾父母性命安危,并告诉项羽说: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要烹掉你的父亲,记得分给我一杯羹。从中可以看出刘邦泼皮无赖的行径,故而诗人认为汉王是鼠。
答案:
(1)D
(2)①鸿门宴上,范增三提玉玦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王没有答应,表明项羽做人正直,不搞阴谋诡计,故而诗人认为项王是真龙。
②楚汉争霸时,项羽挟持刘邦的父母,威胁刘邦退军,刘邦竟然不顾父母安危,并扬言希望项羽分他一杯羹,表现出一副泼皮无赖的样子,故而诗人认为汉王是鼠。
译文:
约法三章就像一场春雨使秦地久旱复苏,进入潼关又肆意点燃了焚烧阿房宫的火炬,汉王是真龙而项王是猛虎。
拿起玉玦三次示意项王却不言语,请分鼎中一杯羹汉王甚至不顾老父,项王是真龙而汉王是老鼠。
垓下美人虞姬哭着唱起楚歌,定陶美人戚夫人哭着跳起楚舞,真龙是老鼠猛虎也是老鼠。
赏析:
第一段三句,写项羽、刘邦相约入关时,彼此都称得上英雄,但有等差。“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史载刘邦入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三章既沛秦川雨”一“沛”字极妙,既作动词用指雨量充沛,又双关“沛公”,使这个称谓有了“及时雨”的意味,以仁慈为本的英雄,诗人称之“真龙”。项羽入关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妇女而东。项羽与刘邦作法不同,但在推翻秦王朝统治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以武力征服的英锥,诗人称之为“虎”。“真龙”与“虎”虽略有差异,其为英雄则是一致的。
第二段三句写楚汉相争中,项羽的某些表现较刘邦为优。“玉玦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王鼠。”一是鸿门宴上,谋臣范增欲除刘邦,三举所佩玉玦示意,而项羽不忍心加害刘邦。向来被认为是“妇人之仁”,是失策,但诗人却予以欣赏。二是在楚汉交兵中,项羽一次以刘邦父母为人质,并威胁说要烹刘父,刘邦不但不与交涉,还言“幸分我一杯羹”,完全是一副无赖的样子。诗人对此表示轻蔑,相形之下,汉王见绌:“项王真龙汉王鼠!”这里项王不是“虎”,竟是“真龙”,亦以仁慈故,“鼠”则是孬种之谓也。
第三段三句写项羽、刘邦的结局,皆不尽人意,都十分可怜。“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当项羽被汉兵围困垓下,四面楚歌,叹大势已去,遂与虞姬泣别作歌,姬亦以歌相和。这就是“垓下美人泣楚歌”。而刘邦死前,其宠姬戚夫人请立其子赵王为太子,由于吕后使计,使刘邦感到太子羽翼已成,不便更改,遂语戚夫人“为我楚舞,吾为妆楚歌”以解释安慰之。戚夫人且泣且舞。刘邦死后,她竟为吕后惨害。这两个盖世英雄,到头来弄到连心爱者都无计保全的地步,实为“熊”。所以诗人最后一齐搋夺其英雄资格:“真龙亦鼠虎亦鼠!”
这首诗显然是一时兴到笔随,随意挥洒。诗人指点江山、裁判英雄的气度,使人觉得酣畅淋漓之至。至于诗人意见,早已积涌于胸,不过借此庙壁,一吐为快。其间“龙”“虎”“鼠”三字翻覆播弄变化莫测,句句用韵,更添音调流转,如玉珠走盘。读者在获得审美快感的同时,对历史人物常常兼有伟大和渺小这一事实,也感到困惑莫名,实可深长思之。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观点态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7.【答案】【小题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小题2】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正身以黜恶
【小题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小题4】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小题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小题6】千里澄江似练,玉鉴琼田三万顷
【解析】故答案为:
(1)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重点字:俟)
(2)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则正身以黜恶(重点字:壅)
(3)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重点字:钩)
(4)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重点字:度)
(5)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重点字:坼)
(6)千里澄江似练 玉鉴琼田三万顷(重点字:鉴)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名句辑录:
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问志时,采用温和自谦的话“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为弟子们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环境。
3.《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的句子是“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可以看出。
18.【答案】珍惜精力,为梦拼搏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每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而对于高三阶段的我们来讲,时间则显得更为宝贵。然而,部分同学依然难以抵御抖音等网络小视频的诱惑,在网络上耗费大量时间。时光不容虚度,生命岂可空耗?我们应当珍惜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为梦想而搏。
珍惜时光,不断提升自己。
刷多了小视频之后,我们会形成一种惯性:没有耐心去读书,没有精力去思考,如果我们只是选择靠这些软件去虚度时光,那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2018年度感动中国栏目中所介绍的程开甲院士在生命历程中不放过每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经常挑灯夜读,后来投身大漠,为祖国的崛起提供战略保障。即便已年过六旬,他依然坚持钻研,努力提升自己。“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身负国家未来与希望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向程老前辈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为国家奉献一份力量吗?我们一定要拒绝手机网络的诱惑,珍惜现在的时光,不断提升自己。
静下心来,积蓄成长力量。
尼尔•波兹昌曾言:“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无数的事例证明,唯有耐下心来负重前行,才能有所成就,不负自己。同学们,对于尚未真正成熟的我们而言,外面的世界广活而神秘,我们的心中也充满着好奇。但了解外界的前提是拥有辨别能力,不被外面的世界所裹挟。现在的我们正应该沉下心来,为成长积蓄力量。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曾有人卧薪尝胆,终功成名遂;曾有人凿壁借光,终金榜题名;曾有人忍辱胯下,终名震一方。为梦而搏,规划学习时间。
孟子论治国时曾说:“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信息化、现代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量的娱乐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我们若无节制、无目的地耗费生命浏览这些信息,则无异于慢性自杀。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我们,应当有一种忧患意识。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与娱乐方式,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在人生的关键点上打出漂亮的一仗,不要让日后的自己心怀懊悔。明天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梦而搏,为自己而奋斗吧!
尼采曾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希望大家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摒弃无节制的娱乐,相信我们终有一天会胸中有丘壑,扬眉望星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借《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了我国网络视听的发展规模、现状及其影响。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40亿,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个小时,19岁以下青少年用户占比最多。短视频凭借其新奇、快捷等特点,让人们不知不觉在其中度过很多时间,从而使人们没有耐心去读书,没有精力去思考,没有更多时间去提升自己,由此可见短视频确实有其优势,但沉迷其中,也会使人们虚度时光,缺乏耐心、思考与沉淀,其中利弊,应辩证分析、理性对待。材料警示我们,身处短视频盛行的时代,我们应警惕“娱乐至死”,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需要学习积累的人生阶段,更要自律自强,将更多地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提升自我上,如此才能成就精彩人生。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短视频的利弊,该如何正确对待短视频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如何正确对待短视频”时,可以使用并列式的结构,从不同角度切入辩证分析。如理性对待、不沉迷;辩证分析,取其精华;分清主次,于现实中提升自我,成就自我等。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引用莎士比亚的戏剧《暴风雨》中“我荒废了时间,时间便把我荒废了”一句,论证沉迷短视频、虚度时光的危害。也可以列举叶嘉莹潜心研究古典诗词成为一代大师,江梦南明确心中所想,专注提升自己,凭借自律、沉潜钻研成为清华博士的事例,论证当代青年待如何对待短视频,如何成就人生。
在论据的选择上,应注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综合使用。如可以引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作为道理论据,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也可以立足当下,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娱乐至死”、青少年沉迷网络等社会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提示:
1.莫让娱乐成为生活习惯。
2.何惧人生无路,只畏心陷娱乐。
3.在娱乐洪流中坚守本我。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19~21.【答案】(1)①后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睛里存在‘异物感’”是对此句话的具体解释,有“异物感”说明眼睛给我们发出了信号,可填:眼睛就会向我们发出“警报”。
②前面说眼睛有“异物感”,后面说“不自觉地用手去揉搓眼睛”,此处应是“揉眼睛”动作的目的,并与“异物感”有关,可填:为了缓解这种“异物感”。
③此处与“短时间”照应,应是指“长时间”;由“最终甚至可能导致角膜上皮脱落损伤或者角膜弧度改变”可知比“造成感染”造成危害严重,可填:长时间则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2)原句语病有:
中途易辙,语序不当,“还容易乘虚而入一些不干净的东西”主语与前面不一致,应改成“还容易让一些不干净的东西乘虚而入”;
句式杂糅,中途易辙,“导致眼睛的免疫防线受到攻击的结果”中“导致……的结果”句式杂糅;且此句主语为“眼睛的免疫防线”,与前面主语不一致,应改为“攻击眼睛的免疫防线”。
(3)“罪恶小手”中的“罪恶”指的是揉眼睛可能导致感染,甚至导致角膜上皮脱落损伤或者角膜弧度改变,这是个贬义词;而“小手”指的是揉眼睛的自己的“手”,用“小”字修饰有诙谐意味,语带褒义。这样“罪恶”与“小手”一贬一褒,感情色彩上形成反差,造成对比,突出人们揉眼的手对人体造成的损伤,表达善意的批评与劝诫,修辞新奇有趣。
答案:
(1)①眼睛就会向我们发出“警报”
②为了缓解这种“异物感”
③长时间则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补充答案:第二处:为了缓解这种“异物感”/为了消除这种感觉/因为不舒服/当产生这种感觉时/当这种“异物感”产生的时候;第三处:长时间则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伤害/长期有这种行为危害会更加严重
(2)拿指腹去揉搓眼睛时,不仅容易对眼皮造成伤害,还容易让一些不干净的东西乘虚而入,攻击眼睛的免疫防线。
(3)①“罪恶”指有罪而邪恶,为贬义;“小手”包含喜爱的情感态度,二者在感情色彩上形成反差,造成对比。
②突出人们揉眼的手对人体造成的损伤,更鲜明地表现出警示作用,语言风趣,吸引读者兴趣。、、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
(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找出有语病的地方,正确修改。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相关语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及语境进行分析。
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榆林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榆林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大联考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大联考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