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当堂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
A.空气污染指数B.首要污染物C.空气质量级别D.空气湿度
2.下列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的是( )
A.NO2B.CO2
C.SO2D.可吸入颗粒物
3.要除去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里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可用燃烧除去氧气的方法,下列物质可选用的是( )
A.氮气 B.蜡烛 C.木炭 D.红磷
4.下列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 )
①冰水混合物 ②洁净的空气 ③液氮 ④石灰水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博物馆的贵重画册常会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以防止画册氧化。上述使用氮气的原因,主要是考虑氮气具有下列何种性质( )
A.密度较大B.比热较小
C.沸点较大D.性质稳定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盐水B.二氧化碳C.雪碧D.洁净的空气
7.如图所示,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混合物都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B.纯净物只是有一种物质组成
C.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冰水属于混合物
9.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最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的成分是( )
A.纯净的氮气 B.五氧化二磷
C.主要成份为氮气的混合气体 D.主要成份为氮气和氧气
10.博物馆的贵重字画常常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这种方法利用了氮气性质中的( )
A.无色、无味B.难溶于水
C.密度略小于空气D.化学性质不活泼
二、科普阅读题
1.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1)空气的用途: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在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填化学符号)。
(2)空气的成分:老师利用装置甲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①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②t2时打开止水夹,最终集气瓶中水平面大约上升至刻度 处。
③结合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一个有趣的实验,请完成有关问题:
(1)甲同学实验如图所示,观察到铁丝燃烧的明显现象,铁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 ;该实验明显错误之处是 。
(2)乙同学做实验时,铁丝没燃起来,可能的原因是 。
(3)丙同学用老师给的“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便剧烈燃烧,并产生一种红色固体。结合甲的实验,丙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填序号)。
A 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对反应有影响 B 物质间能否反应与温度无关
C 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3.如图1所示侧装置图所示仪器测定空气中O2体积含量
A为标有将容积分成五等份标线的集气瓶,B为固定一燃烧匙的双孔胶塞,烧杯中盛红墨水,通过下列实验步骤,①打开夹子K;②点燃匙中红磷;③夹紧K夹;④将B按进A瓶口,塞紧.
回答;
(1)实验步骤顺序为
(2)打开K夹的时间应为
(3)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答一点即可);
(4)若水进入A瓶量达不到1/5标线,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答一点即可);
(5)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同步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空气,现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北京课改版第一节 空气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