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5.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15B.乙一定是化合物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之比是4:3
2.丙烷是一种气态燃料,若丙烷燃烧,可生成 CO2 和 H2O,从元素守恒的角度分析,关于丙烷中的组成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定存在氧元素B.可能存在氧元素
C.一定存在氢元素D.一定存在碳元素
3.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一定是催化剂 B.反应中a与c的质量变化之比一定为25:14
C.a物质是生成物 D.反应中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14:11
4.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内含氧气)密封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
A.B.
C.D.
5.艾的应用距今已有 2000 多年历史,其中艾草中含有黄酮素(C15H10O2)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关于黄酮素说法正确的是
A.黄酮素相对分子质量是 212B.黄酮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黄酮素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5:1D.黄酮素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 H2O
6.现有 8gA 和足量 B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 22gC 和 18gD, 则参加反应的 A 和 B 的质量比是( )
A.4: 11B.1 :2C.1 :4D.11 : 9
7.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B.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甲物质的化学式为NH3,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8.某反应2A+2B→2C,其中A和C有如图所示的质量关系.当有20g C生成时,消耗B的质量为(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 )
A.10gB.5gC.15gD.13g
9.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刻度纸所示(例如:甲的质量为16g,丙的质量为5g),充分反应后,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再次记录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Ⅰ向左移动16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一定是催化剂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反应后丁的质量为11g
D.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2:3
10.下列物质中不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河水B.空气C.CO2D.O2
11.现将10gA和10gB混和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要使剩余的B完全反应掉,还需增加A的质量是( )
A.40gB.50gC.20gD.25g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关于该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可能含有C、H、O元素
二、非选择题
1.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在A图中将“反应中”的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A图所示的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点燃的条件下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1个氢原子和 。
(3)B图中“反应后”的物质属于化合物中的 (填物质分类)。
(4)对比A图和B图可以总结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 (填字母)。
A.一定改变 B.可能改变 C.一定不变
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某种催化剂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的无毒成分。请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丁的化学式为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从该变化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体现的一条宏观信息是 。
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我 (填“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 。
(3)小红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作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反思交流】
①若用镁条代替红磷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进入水的体积会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②空气中的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合理的解释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5
40
10
30
反应后质量/g
m
75
10
15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5
16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5
30
26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 ,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5.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5.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5.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