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1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2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题一、选择题1.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两片雪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2.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变小 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3.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4.下列同学对原子和原子核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5.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有限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核电荷数为2),以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  )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带电的粒子都称为离子B.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C.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7.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下列关于R原子和R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相同B.电子层数相同C.相对原子质量相同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8.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从元素周期表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元素符号 B.原子序数C.相对原子质量 D.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10.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硼为金属元素B.碳的原子序数是12.01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D.三种原子中质量最大的是铝1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水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B.生成物为混合物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元素的种类在反应前后不变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l-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B.“Cu”可以表示铜原子,也可以表示铜元素C.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可推知其核外电子数为53D.铝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13.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C.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1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性质不同B.在干冰中,分子因相互作用而静止不动C.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15.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二、填空题16.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a、b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请回答:(1)a、b物质均属于        (填物质分类),从微观角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是               ; (2)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17.已知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每个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每个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则1个水分子里有       个质子,        个原子核,        个电子,整个水分子      (填“显”或“不显”)电性。 1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你据表回答问题。(1)原子序数为52的元素符号为    ,它的核内有    个质子,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表中所列的稀有气体元素有   种。 (3)表中有两种元素的符号书写有误,请指出来,并更正:           。 (4)已知同一族中自上而下,各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呈一定规律性递变,如熔点、沸点逐渐升高。又已知氧气是气体,单质硫是固体,请你推断单质硒、碲的状态是     (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5)元素周期表中隐含了很多规律,仔细研究你发现的规律有:①                   ; ②                   。 三、简答题19.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试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1)“加压时,6 000 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有什么性质:     。 (2)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①教材实验(如图1):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 ②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入部分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2所示。小明做的实验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      。如果继续完成图3实验操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③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    。 20.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①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 000倍;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 μm,重叠了3 000层左右的原子;③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1 μm金箔包含了3 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