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孙疃中心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孙疃中心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舌尖上的冬奥会,自然少不了火锅,据图说明,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图示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不包括,敦煌的气候类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678道菜品中,中餐和西餐的比例为3:7,中餐中不乏各地美食。据此完成1-2题。
1.冬奥会菜品中鲁菜、粤菜、湘菜等均榜上有名,下列四种菜系与省级行政区及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 )
A.粤菜——福建——广州 B.湘菜——湖南——武汉
C.苏菜——江苏——南京 D.鲁菜——山西——济南
2.舌尖上的冬奥会,自然少不了火锅。中国火锅最具历史的当属川渝老火锅,川渝两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是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读中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图,完成3~4题。
3.据图说明,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 ( )
A.海拔较低的平原
B.风景秀美的山地
C.气温较低的高原
D.开阔坦荡的高原
4.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该区域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
A.气候温和湿润,适合人类生存
B.生产力落后,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C.地势起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D.开发较早,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读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完成5~6题。
5.位于此图中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汉族 B.蒙古族 C.藏族 D.壮族
6.图示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不包括
A.沟通了东西部的水上交通
B.利于发展旅游业、采矿业和耕作业等多种经营
C.便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D.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敦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读敦煌位置示意图,完成7~9题。
7.据图可知,该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由东北向西南递增
B.由西南向东北递增
C.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D.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8.敦煌壁画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
A.气候高寒 B.经常修缮
C.气候干燥 D-人烟稀少
9.敦煌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李白描述黄河和太行山脉的诗句。下图示意黄河和太行山脉的位置。读图,完成10~12题。
10.“欲渡黄河冰塞川”反映黄河的水文特征是 ( )
A.含沙量大
B.有结冰期
C.流量大
D.流速快
11.推测诗中情景反映的月份是 ( )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
12.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分界山脉,它位于 ( )
A.l月O℃等温线上 B.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
C.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上
D.河北省与山东省的分界线上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人与自然息息相关。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此完成13~15题。
13.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
A.煤炭 B.太阳能 C.天然气 D.核能
14.为减少空气污染,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应该降低下列哪种发电的比重 ( )
A.煤电 B.水电 C.风电 D.太阳能发电
15.下列行为没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是 ( )
A.自带购物袋,绿色购物节能源
B.用完电器拔插头,省电又安全
C.出门骑自行车,绿色环保出行
D.使用一次性餐具,卫生又方便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农业的地区差异显著。读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图,完成16~18题。
16.图中①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交通用地
17.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省级行政区主要分布在 ( )
A.湿润、半湿润区
B.半湿润、半干旱区
C.湿润、干旱区
D.干旱、半干旱区
18.影响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技术
赣深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434千米,设计速度为350千米/小时。读赣深高铁路线图,完成19~20题。
19.与飞机相比,乘坐赣深高铁的优势是 ( )
A.速度更快
B.运量更小
C.受天气影响更小,更准时
D.价格更高
20.图中赣深高铁南端对接的工业基地是 (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
C.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21.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长江发源于 高原,自西向东注入 海。
(2)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从气候方面分析长江水量丰富的原因:
(3)长江南岸的支流比北岸的支流较 (早/晚)进入汛期。
(4)人们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请从地形和气候方面,分析长江航运价值高的原因。(4分)
(5)长期以来,长江流域围湖造田现象较为严重,你是否赞成?请写出理由。(4分)
22.每年春天,都有一抹耀眼的金黄,自南向北缓缓掠过神州的原野。下方图片反映了中国油菜花分布状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我国最佳观赏油菜花的地点主要分布在A (山脉)一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我国油菜分布密集区主要位于 (温度带)。
(2)摄影爱好者小华为某杂志拍摄一期油菜花专辑图片,他需要追逐不同花期的油菜花进行拍摄。试分析青海门源油菜花较江西婺源油菜花开花晚的主要原因。(4分)
(3)据图可知,我国大部分油菜花区集中分布在 流域,这里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
(4)上方照片中的景观为小华拍摄的某三角洲油菜花田。请你就如何充分利用油菜花资源发展相对应的产业,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2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要想国富民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地理课上,老师布置了“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的探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探究报告。(14分)
【区域定位】(1)图中①②③④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探究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2)①和③工业基地都发展钢铁工业,但不同的是①工业基地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③工业基地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两个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归纳整理】(3)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等。(4分)
【拓展提升】
(4)目前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都面临着转型升级问题,为使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
24.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探究。探究主题:江西于都的辣椒产业。(16分)
材料一:辣椒喜温暖、不耐低温,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当温度高于30℃或低于15℃时生长受限制,当温度低于5℃时易受冻死亡。
材料二:江西人民喜食辣椒。江西省于都县梓山镇的农民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通过种植辣椒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材料三:下图为于都县地形及气候资料图。
(1)于都县海拔较 (高/低),全年降水较 (多/少)。(2)于都县盛产辣椒,试分析该县适宜辣椒生长的自然优势条件。(4分)
(3)某农业企业在梓山镇建造了辣椒生产加工基地,吸纳了当地许多农民就业。从社会因素方面简要说明该企业选择在这里种植辣椒的原因。(4分)
(4)有人建议将周边的山地都修筑成梯田,连同现有的耕地,一起用来种植辣椒。这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请你分析此建议遭到反对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B 3.A 4.D 5.C 6.B 7.D 8.C 9.D 10.B 11.A
12.C 13.B 14.A 15.D 16.C 17.A 18.B 19.C 20.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21.(16分)
(1)青藏 东
(2)流域内降水丰富
(3)早
(4)地形方面: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水流平稳,江面开阔。气候方面: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4分)
(5)不赞成;湖泊失去调节径流量的作用,易发生洪涝灾害,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等等。(4分)
22.(14分)
(1)秦岭 亚热带
(2)海拔高,纬度较高,气温低。(4分)
(3)长江 水稻
(4)推广蜜蜂养殖,发展旅游业,利用线上网络平台进行销售,等等(写出一条即可)
23.(14分)
(1)沿海分布
(2)煤、铁资源丰富 消费市场广阔(或科技水平高)交通运输便利(3)资源、交通、市场(写出两个即可,4分)
(4)制定优惠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持;鼓励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人才引进,扩大工业人才队伍;改善环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等(写出一条即可)
24.(16分)
(1)低 多
(2)气候温暖,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等等。(写出两条即可,4分)
(3)江西人民喜食辣椒,消费市场广阔;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等等。(4分)
(4)在山地修筑梯田种植辣椒会造成水土流失;现有耕地全部用来种植辣椒,会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结构单一,会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下降;等等。(写出两条即可,4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孙疃中心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孙疃中心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孙疃中心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