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1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2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命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批判”一词来自德国古典哲学,特指人类勇敢地运用理性来解决自身面临的一切问题的崇高的“权衡较量”的思维活动,比如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
    鲁迅的“批判”也具有独特的哲思魅力,但并不囿于哲学和理论。竹内好认为,鲁迅一开始就不喜欢摆弄单纯的抽象理论,后来也无意于此。但这并不是说,鲁迅更偏重于“行动”。尽管鲁迅渴望“行动”,赞美“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摩罗诗人”,但他终于并不是行动家,他的小说、杂文和散文随笔无不显明他主要还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个批评家(批判者)。而且他的批判并不仰仗也并不追求高深玄妙的概念理论的架构,乃是整个生命(活泼的智慧、情感与意志)的全然投入。表现出来,更偏重于苏珊·朗格所谓“情感的形式”,也就是文学。
    鲁迅遗产也可以说就是批判的文学或文学的批判。
    这具体就是他所提倡的“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直接批判社会现实并进而批判一定的社会现实所依托的一定的精神传统。其核心,就是“批判国民劣根性”。
    为什么“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最后落实为对“国民性”或“国民劣根性”“坏根性”的批判?
    这是因为在鲁迅看来,社会现实的改造直至文明传统的更新,关键在“人”,“人”的关键在“精神”,即通常所谓“人心”。人心坏了,外在的社会设施乃至文明的一切其他内容不管涂抹得怎样漂亮,都不可能真正好转,反而越来越坏。他虽然经常从直接的乃至高度敏感的社会政治入手,虽然也像学问家们那样进行深入广泛的历史文化的阐释,但他的真正目标仍然是坚定不移地“直指本心”:“批判国民劣根性”。
    (摘编自郜元宝《鲁迅六讲(增订本)》)
    材料二
    鲁迅在写于世纪初的《文化偏至论》里,所要讨论的是新世纪的中国文化的战略选择问题,同时提出的是中国要建立什么样的“新文明”,也就是如何赶上世界新潮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的问题。为此,他对于“西方文明史”,特别是19世纪西方现代化道路,进行了专门的考察。针对当时流行的关于中国的“现代文明”的种种设想,他明确提出,无论是“以富有为文明”“以路旷(即科技——引者注)为文明”,还是“以众治(即以议会民主为代表的现代民主)为文明”,都是片面的,只抓住了“现象之末”,而放弃了“本原”;他因此提出“根柢在人”,中国在新世纪里,要“生存两间,角逐列国”,“其首在立人”,也即人的彻底解放,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出发点,也是最后的归宿。
    他又进一步回答了“怎样立人”的问题,指出:“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他的结论是:“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这就是说,鲁迅在思考中国所要建立的“现代文明”、所要实现的“现代化”目标时,他并非不重视民族国家的独立、富强与民主,但他更重视与强调“人的个体生命的精神自由”:他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本末之分”,因此他赋予后者以哲学上绝对的终极的意义与价值,同时在现实层面的现代化(“现代文明”)目标与道路上,强调“立人”是“立国”的前提与基础,逻辑与历史的起点与终点(最终要建立的现代国家是“人国”)。
    (摘编自钱理群《绝对不能让步》)
    材料三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要经过奴性、悟性、理性这三个阶段,一个民族直至整个人类同样也要经过这三个阶段。而民族和人类的精神自觉就需要本民族和全人类的思想家、文学家,对本民族的精神以至全人类的人性进行内审与反省,并以文学为途径把自己反思的结晶传达给人民,以改变本民族的精神和人类的人性。
    鲁迅毕生所致力的,就在于对中国人精神的反思,启悟中国人“悟己之为奴”,从奴性状态上升到悟性境界。这是鲁迅所承担的历史的职责,也是他恒久的一直延续到当代的最重要的价值。这不是从某个人或某个政治集团的角度得出的结论,而是从普世的,即中国人以至全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视角进行观照所总结出的鲁迅的当代价值。正因为鲁迅具有这样的价值,是从根柢上深刻反思中国人的精神和思维方式,所以必然触动了每个中国人的神经中枢,牵扯到所有文化论战的核心问题,因为种种文化论战争论的根柢,说到底也是应该怎样认识人类自己与外部世界的问题。因而至今总有人骂他,攻击他,也总有人推崇他,纪念他,每一次的文化论战也都要把鲁迅牵连进去。
    (摘编自张梦阳《鲁迅的科学思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迅主要通过思想文化领域的批评来唤醒“人心”,他的批判不涉及抽象的概念理论,借助的是“整个生命的全然投入”的文学形式。
    B.在思考中国建立的“现代文明”的目标时,鲁迅更重视“人的个体生命的精神自由”,甚至甚于“国家的独立、富强与民主”,他认为前者是“本”。
    C.从普世的层面进行观照,鲁迅的价值体现在他所承担的历史职责,即引导人们“悟己之为奴”,摆脱精神的奴役状态,重新回归理性境界。
    D.至今总有人骂他,攻击他,也总有人推崇他,纪念他,这是因为鲁迅是从根柢上深刻反思中国人的精神和思维方式,所以常招致误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则材料都谈到了对中国人精神的反思,不过三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鲁迅所提倡的“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的核心落实为“批判国民劣根性”。
    C.为了明确新世纪的中国文化的战略选择,鲁迅考察了西方的现代化道路。
    D.鲁迅对民族人性的内审与反省,深刻改变了本民族的精神和人类的人性。
    3.下列信息不属于鲁迅批判的“国民劣根性”的一项是(3分)( )
    A.鲁迅在《论照相之类》中提到S城就有利用照片的合成而制作的“求己图”:“一个自己傲然地坐着,一个自己卑劣可怜地,向了坐着的那一个自己跪着。”
    B.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写道:“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C.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写道:“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D.在《论睁了眼看》中,鲁迅说道:“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论证思路。(4分)
    5.鲁迅曾大声呼唤“精神界之战士”的到来,他的核心思想是“立人”。在刘和珍等青年牺牲后,鲁迅悲愤地写道:“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请给合这段文字,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鲁迅主张“立人”的原因。(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文本一: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
    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
    “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
    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的响。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
    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
    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
    “大娘!”
    “咳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
    “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
    “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
    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
    “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
    “在外边。我是跳墙进来的。”老李说。
    “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
    “来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
    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
    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
    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
    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
    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
    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
    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
    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
    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
    “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
    “老李呢?”
    “李连长死在河里了。”
    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光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
    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
    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
    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
    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
    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
    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有删改)
    文本二: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荷花淀》节选)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本一讲述了赵庄村普通村民赵老金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战士们被敌军围堵,大多命丧冰河,赵老金执著打捞战士遗体遗物的故事。
    B.文本一中母女俩夜间纺线前“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等细节照应上文“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暗示形势紧张。
    C.文本一中滹沱河是贯穿小说的物象,结尾处“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寄寓的是击退敌军的决心和信心。
    D.文本二中,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本一精心穿插多处环境描写,比如“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就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表露出大娘担忧战士的沉重心情。
    B.文本一两次写战士们跳进冰河的场景,一实一虚,强化了八路军战斗的艰苦和牺牲的悲壮,表现了赵老金的悲痛之情。
    C.文本一中写到多种声音,“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表明两军力量悬殊,暗示了八路军此次战败的结局。
    D.文本二中作者不是用一般小说的写法而是通过女主人们的所见所闻来写战斗,语言朴素无华,清丽畅达,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8.同为表现战士牺牲后群众的悲情,描写小菊悲情的语句能不能用在大娘身上,为什么?请结合小说具体分析。(6分)
    9.有评论认为《碑》是孙犁小说中具有艺术个性的一篇,它不同于以《荷花淀》为代表的清新明快的审美特征,而展现出一种符合战争残酷性的凝重悲壮的艺术风格。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文本一、文本二说明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文段一: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节选自《屈原列传》)
    文段二: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湣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楚人立之。
    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写出答案标号。(3分)
    王与太子A俱困B于诸侯C而今又倍王D命E而立F其庶子G不宜H乃诈赴于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齐与楚从亲”与“吾从而师之”(《师说》)两句中的“从”意思相同。
    B.婚姻,指儿女亲家,与《鸿门宴》中“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的“婚姻”意思相同。
    C.“欲往恐见欺”与“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两句中的“见”意思相同。
    D.“杀其父而劫其子”与“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两句中“劫”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秦昭王写信给楚怀王说明秦楚的关系,并希望和他相会。楚怀王看到信后,既想赴会,又不敢去,内心犹豫不决。
    B.对楚怀王前去秦国的态度,昭睢与子兰态度截然不同,但楚怀王听取了子兰的劝说去了秦国,结果被扣留。
    C.楚怀王从秦国逃跑,被秦国人发现,秦王派人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只好逃到赵国,但赵国人不敢接纳他,后来被秦国人追上。
    D.楚怀王去世后,秦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非常哀怜他,很悲伤。诸侯由此认为秦国的做法很不值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4分)
    (2)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4分)
    14.司马光认为楚怀王没有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请从文段一概括具体事实。(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小题。
    蝶恋花·早行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①将残,辘轳②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注】①更漏:即刻漏、漏壶,古代计时器。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②辘轳: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本词乃记别之词,起首三句由枕上所闻写曙色欲破之景,揭开“早行”序幕。
    B. 女子在睡梦中被唤起,双眸惺忪,离别时“泪花落枕”,烘托出伤别的气氛。
    C. 下片写送别,将离人去意彷徨、愁听别语情状刻画得十分细腻,缠绵动人。
    D. 全词画面连续,体现时间的推移,人物表情和动作贯串,充分体现了离情别绪。
    16. 请赏析“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两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 ,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起统摄全篇的作用,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7小题,14分)
    1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
    A.博闻强志(记) 幸蒙其赏赐(幸运地)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暗中)
    B.平伐其功(攻打) 治乱之条贯(条理)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
    C.会论虞常(判罪) 厚币委贽事楚(呈献)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痛心)
    D.私侯胜曰(拜访) 羝乳,乃得归(乳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困顿)
    1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②屈平属草稿未定:写 可谓穷矣:处境艰难
    B.争宠而心害其能:害怕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继承
    C.顷襄王怒而迁之:贬黜 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
    D.《国风》好色而不淫:过度、无节制 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B.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C.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D.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21.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离骚”者,犹离忧也B.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C.武父子亡功德 D.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22.下列选项中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外欺于张仪②举贤以自佐③为降虏于蛮夷④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⑤皆为陛下所成就⑥子卿尚复谁为乎⑦见犯乃死,重负国⑧战于蓝田⑨此不知人之祸也
    A.①⑥⑦/②/③⑤⑧/④⑨B.①⑤⑦/②⑥/③⑧/④⑨
    C.①③⑤/②/④⑥⑨/⑦⑧D.①③⑤⑥/②/④⑨/⑦⑧
    2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怀王”即为楚王的谥号。
    B.苏武牧羊中提到持节牧羊,古代的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利。
    C.单于,意为广大之貌,是少数民族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D.《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此书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重要史书,又称《前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反欲斗两主
    单于壮其节 B.王必欲降武
    C.其一人夜亡 D.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题。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当月亮升起来的时候院子里很干净也很凉爽”,与原文句式相比,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26.请用一句话概括孙犁小说的特点。(15个字以内)(3分)
    一般来说,革命或社会现实主义等文学话语中的民间具有更多的被动性和片面性。显然,就特定政治语境下的孙犁小说而言,借助民间思想资源有效统合了语义世界的多元矛盾与冲突,形成了革命乡土的丰富诗意况味以及整体诗化品格。由此,作为一种以革命与战争为“异在”的乡土诗化叙述,孙犁小说其实有着向民间倾斜的诗学必然性,民间生存智慧表现出了诗化传统、现代以及革命话语的意义通约性和开放性,对于多样精神资源的调和,说明革命语境下乡土诗意资源的获取与民间生存哲学之间某种必然的精神统一,而这一视野中的孙犁小说就此可以获得整体性的美学观照和阐释。
    四、写作(60分)
    27.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4.材料一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首先提出“批判”的概念,引出鲁迅的“批判”是一种文学的批判;再指出鲁迅的“批判”的核心是“批判国民劣根性”;最后分析得出这一论断的原因:“社会现实的改造直至文明传统的更新,关键在‘人’,‘人’的关键在‘精神’”,因此“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最后落实为“批判国民劣根性”。(4分)(意思对即可)
    5.“庸人”即平庸、无所作为的人,他们对反动派暴行有所不满,对烈士死难有所哀痛,但容易忘记历史的教训,止于悲凉,并不抗争,有显著的国民劣根性。(1分)因此,他主张“其首在立人”,实现人的彻底解放,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出发点,也是最后的归宿,唯此才能实现中国所要建立的“现代文明”。(1分)他要引领国民进行精神内省与反思,启悟中国人要由奴性状态上升到悟性境界,改变本民族的精神,担起自己的历史职责。(2分)(能抓住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关键信息即可)
    8.不能。①小菊矜持内敛。她听出李连长到来时只是“又惊又喜”而没有直接表达。战士牺牲后,她借“用力织布”“发呆”等含蓄传达深藏心中的悲愤和痛楚。②大娘热情直率。她听出李连长声音时“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在得知李连长的人马需要帮忙渡河时她大声催促老金;得知战士牺牲后,“哭得两只眼睛通红”,毫不掩饰内心的悲情,符合她直率的性格。所以描写小菊悲情的句子不能用在大娘身上。(6分)
    9.认同。①文本二中《荷花淀》选段对战斗场面的描写如“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显得轻松明快。重在描写战士们打捞战利品的情景,并未凸显战斗的残酷。②文本一战斗场面描写得惊心动魄,如“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那飞蝗一样的子弹”;多次写到天气恶劣、河水结冰、作战环境不利,如“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满天满地霜雪”;并重点刻画了战士们的牺牲以及老金一家的悲痛,渲染、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氛围,呈现出沉重壮烈的风格。(6分)
    10.CGH
    13.(1)太子欺凌杀死我的要臣,竟不道歉就逃走了,我确实愤怒之至,便派军攻打您的边境。(4分)
    (采分点:陵、谢、亡、诚)
    所以君主不致力于谋求治国之道而只想扩张势力,这正是国家处于危险境地的原因。
    (采分点:务、广、所以)(4分)
    14.①贪图秦国六百里土地。②轻信张仪而与齐绝交。③怒而轻率发兵攻秦,以致楚将被擒,楚兵被斩首八万。(3分)
    译文:
    秦国向楚国发动进攻,夺取八座城池。秦王派人送信给楚王说道:“当初我与大王约为兄弟,在黄棘立盟,你派太子来我国做人质,彼此关系非常融洽。谁知楚太子凌辱杀害了我的重臣,不辞而别,我实在气愤难忍,所以才派兵攻打你的边境。现在听说大王将太子送到齐国充当人质,求得和解。我国与楚国相邻接壤,相互通婚,结为婚姻亲家。如果今日秦国与楚国不能友好相处,就无法去号令别的诸侯。我希望与大王在武关会面,当面结成友好盟约,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啊。”楚怀王为此深感忧虑,想前往赴约,又担心上当受骗,想不去又担心秦国会更加愤怒。丞相昭睢说:“秦国如豺狼一般,有吞并各诸侯之心,不可以相信呀!”楚怀王的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去赴约,于是楚怀王到了秦国。秦国便把他扣留下来。楚国的大臣们都十分担忧,就一起商量说:“我们的君王被秦国扣留不能回国,还以割地相威胁,而太子又在齐国充当人质。假如齐国、秦国联合一起对付我们,那么楚国就要灭亡了!”于是打算拥立在国内的王子继承王位。昭睢说:“君王和太子都被困在国外,现在我们又违背君王的意愿去拥立他的庶子,不合适。”于是到齐国假称楚怀王去世,要迎太子回国即位。齐湣王召集群臣商量对策,有人建议:“不如扣留太子要求楚国割让淮河以北的土地。”齐国的丞相说:“不能这样做。如果我们扣留了太子,楚国就会另立新王,这样,我们就等于空守一个人质又在世人面前蒙受不仁不义的罪名。”那个主张扣留太子的人又说:“不见得。如果楚国拥立新王,我们就与新王做交易,说:‘让给我们下东国,我们替你杀掉太子。不然,将会联合秦、韩、魏三国共同出兵送太子回国继承王位。”齐湣王最后听取了丞相的意见,送楚太子回国,楚国便立他为楚王。
    十八年,楚怀王逃跑,准备回到楚国。结果被秦国人发现,秦王派人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只好从小路逃到赵国。此时赵主父在代郡,赵国人不敢接纳他。楚怀王又准备逃往魏国,却被秦国人追上,又被捉住送回秦国。周赧王延十九年,楚怀王生病,死在了秦国,秦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非常哀怜他,像是自己的亲人死了一样十分悲伤。各诸侯从此不再尊重秦国。
    臣司马光说:秦国太霸道无理了,不仅害死楚怀王,还威逼其子楚襄王;楚国太软弱无能,也太不争气了,忍受杀父之仇,又与自己的敌人通婚。呜呼!楚国的国君如果能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如果能任用贤能的大臣,秦国即使强大,又怎敢肆意凌辱楚国呢!所以作为一国的君主,不求治国之道而只想扩张势力,这正是国家处于危险境地的原因。
    16.①视听结合,描写北斗星横、鸡鸣报晓之时登楼遥看路长人远的别后景象,更突出旅途的寂寞,环境的凄清。
    ②以景结情,以别后失落远眺、行人渐行渐远之景,表现了楼上之人的天涯之思、远行之人的留恋之情,意蕴丰富,委婉沉郁,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一点如答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斗柄横斜,寒露袭人,鸡声四起,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亦可)(6分)
    17.(6分)(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18.C19.B20.D21.B22.B
    23. C 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24. B
    25. 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原文突出了劳动的时间、空间,不仅强调了环境的干净清爽,还侧面烘托出人物的勤快、利落。句式短促简洁,更符合小说整体风格,有生活气息,而改写后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言之成理即可)
    26.孙犁小说的特点是具有乡土诗意。
    27.作文:【参考立意】
    最佳立意:①幻想应有度,沉迷失良机;
    ②在幻想中释放心灵,在现实中付诸行动;
    其他立意:
    ①拥有幻想,就是拥有快乐;②沉湎于幻想,难以获得幸福;
    1
    2
    3
    6
    7
    11
    12
    15
    18
    19
    20
    21
    22
    23
    24
    B
    D
    B
    C
    D
    A
    D
    B
    C
    B
    D
    B
    B
    C
    B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