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语言文字运用)两部分。
2.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题。
梵净山真正出众的不是外形,不是宗教,而是它所孕育的生命。亘古至今,人世间滚滚红尘,梵净山如同一座“孤岛”。它在危急时刻接连三次出手,助力生灵繁衍存续。正如生态学专家吉姆·桑赛尔在梵净山实地考察时所言:“梵净山就像一座生态‘孤岛’,有很多物种在里面生存、发展,它的周边就是人类活动的海洋。”
梵净山为周边区域内的最高峰。来自太平洋的东亚季风,与来自印度洋的南亚季风,翻山越岭,在此交汇。随季风而来的暖湿气流受山体阻碍向上爬升,遇冷凝结,山间云雾弥漫遂成为常态。蒸腾的气流转化为充沛的降水,梵净山年降水量高达1100~2600毫米。充沛的降水以山顶为中心,向四周孕育出放射状水系,四下奔流。仅落差在20米以上的瀑布就有23处之多。如此多的水流,如果是出现在梵净山周围的碳酸盐岩地区,则会大量下渗,并让地表的土壤冲刷流失,形成石质荒漠——“石漠”,非常不利于植被的生长。但在梵净山,难以溶蚀的变质岩使得降水多在地表汇聚形成溪水、河流,每年可以为周边地区提供上亿立方米的洁净淡水,这在石漠化严重的贵州是极为重要的。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层,再加上梵净山所处的亚热带环境,水热条件可谓优越,为动植物的生存栖息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据不完全统计,梵净山的野生植物有4394种,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优于周围的碳酸盐岩地区。这便是梵净山助力生命、突破石质荒漠困境的第一次出手。
第二次出手,则开始于寒冷的冰期。梵净山地处亚热带,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至山顶一带,年均温度只有5~6摄氏度。往往是山下郁郁葱葱,山上白雪皑皑。在数千米的垂直距离内,梵净山跨越了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四个温度带,相当于水平距离上几千千米的变化。不同海拔的温度带可以满足不同植被的生长需要。包括1300~14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带;1400~2200米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200~2570.5米的亚高山针阔混交林和灌丛草甸带。这便是山地的垂直自然带。260万年以来,每当冰期来临,全球温度都会大幅下降。一些动植物因为无法适应寒冷而消失。但在梵净山,垂直自然带开始发挥作用,原本生活在较高海拔地区的植物,逐渐向温暖的低处迁移。当冰期结束,气温回暖,它们又往较凉爽的高处回迁。一下一上之间,古老的物种得以延续,这便形成了所谓的“孑遗物种”。在这里,可以看见叶靓花美但颇为珍稀的鹅掌楸。其树木高大,可达40米。更为稀少的珙桐,居然在梵净山成片分布,树高可达20余米。每年春末夏初,珙桐花开,枝头大型的白色苞片随风摇曳,宛如飞翔的白鸽,因此它也被称为“中国鸽子树”。最为珍稀的是梵净山冷杉,它是梵净山的特有品种。幼年期生长缓慢,40年后才加速生长,树龄可达300多年。就这样,梵净山成了冰期生命的“挪亚方舟”。报春花属、龙胆属、吊钟花属、马先蒿属等,众多有着上千万年历史的生物得以延续生命。
第三次出手伴随着末次冰期的到来,现代人类的祖先在生存压力之下,向全球迁徙。在中国,人类的足迹遍布大地,形成新的汪洋大海。人们在梵净山周边垦殖农田,开采朱砂。密集的人类活动使得梵净山周边的生态环境被大肆破坏。原本连接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江南丘陵,直至台湾山地的山地生物廊道,彻底断裂。人类进逼而动植物退却,“孤岛”梵净山再次出手,大量灵长类动物避难于此。最著名的便是黔金丝猴,因为其他栖息地的破坏,梵净山成了它们最后的家园。黔金丝猴体长60~70厘米,尾巴又细又长,状如牛尾,非常醒目。与川金丝猴、滇金丝猴一样,黔金丝猴也属于仰鼻猴属,原来都居住于热带雨林,后来在迁徙中逐渐分化,黔金丝猴是其中数量最稀少的一种,目前仅存约800只。
三次危急时刻,“孤岛”三次出手相助。在国内生态环境普遍告急的今天,梵净山这样一座面积不大的“孤岛”中的自然植被还依然保持了相对原始的状态,成为6000多种动植物生存、繁衍、演化的场所。
(摘编自星球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这里是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最高峰的梵净山,阻碍了暖湿气流向上爬升,使蒸腾的气流转化为充沛的降水,年降水量高达1100~2600毫米。
B.梵净山为周边地区提供大量洁净淡水,突破石质荒漠困境,是因为它周围的碳酸盐岩地区能够汇聚地表降水。
C.“孑遗物种”指在梵净山垂直自然带的作用下,度过寒冷冰期,生命得以延续的鹅掌楸、珙桐、冷杉等古老珍稀植物。
D.在密集的人类活动影响下,灵长类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它们都避难于“孤岛”梵净山,这里成了它们最后的家园。
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它的周边就是人类活动的海洋”与“人类的足迹遍布大地,形成新的汪洋大海”都是比喻句,它们的本体相同。
B.梵净山有大量的动植物生存栖息,得益于其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层及亚热带环境所构成的优越水热条件。
C.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写部分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梵净山助力生命的“三次出手”,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D.作者通过本文不仅告诉我们梵净山助力生灵繁衍的重要意义,还表达了对人类活动大肆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满。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诗句最符合梵净山垂直自然带规律的一项是( )(3分)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2018年7月2日,贵州梵净山一举成为中国第53项世界遗产。为什么它能在众多名山中脱颖而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5.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严谨、准确的特点,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白雨白
吴昌勇
有些时候,雨是有颜色的。
我们老家人将夏天的雷阵雨,或者稍大一些的暴雨,统统称作白雨。酷暑天,提到白雨,老乡汗浸浸的脸会一下子清爽起来,像山风拂过。对于雨水,庄稼人有着一种特殊而纯粹的情感。上年岁的老人都说,夏季这茬庄稼,收的是雨水和天气,若是天上不落雨,颗粒无收也不是稀罕事。
冬盼瑞雪夏盼雨。落白雨,首先需要水汽充盈的云朵。常常是到了后晌,棉花一样的云朵从天际飘到一起,薄薄的积雪一样,很快消融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不大工夫,有新的云朵聚拢,接着又蒲公英一样四散。习惯在夏季抬头望天的老农,恨不能用竹竿将这些云朵拨到一起。要知道,在夏季,天空飘过的每一朵云都是信使,能从蓝天传递出某种讯息。“云朵扑,探雨路。”老农屏住呼吸,精光着膀子,和焦渴的大地一道,密切观察着头顶的天空。在他们心里,云朵是撒在天空的种子,是一粒粒白雨的种子。
一丝风也没有,天空板着脸,大地板着脸,树木和庄稼板着脸,像一场陷入僵局的谈判。渐渐地,云朵颜色变深变暗,天空像被淡墨泼染过一般。太阳隐去,云朵变成云团,云团又合抱在一起,隐隐约约能听见轰隆隆的雷声。
老乡们摇着蒲叶扇从屋里走出来,看乌云离山头越来越近,看发蔫的树叶一动不动,看庄稼一地的灰绿。雷声从云缝里挤出来了,好似一个巨大的石磨将云团碾碎。乡间的老人朴实地认为,打雷是天空的乌云推着笨重的石磨,即将落下的白雨是另一种颗粒状的米面。
山顶开始刮风,乌云开始涌动,抬起头能听见天空哗哗作响的水声。起初,风很小,像刚开始学步的娃娃跌跌撞撞。很快,天空和大地击掌为号,石磨般轰隆的天空电闪雷鸣,整个山头都晃动起来,树木在摇动,叶面竖起来。云层越沉越低,最后和大地相距了一座山的高度,已有了些许凉意的风灌进门窗紧闭的屋里,也灌进老农的心里。知了换了一种欢快的曲调,附和植物呼啸的嗓音,大雨来临之前,一座山、一棵树或者一座屋舍,都能被风吹出同一种响动。这千军万马奔腾的响动,让无数双耳朵如树叶般竖起来,集体等待白雨从天空倾斜而下。
最初落下的那一滴雨,像一颗钉子敲打着屋顶的瓦片,发出金属的声响。白雨马上要落下来了,老农终于可以丢下手中的扇子了。风稍微缓了一些,推开门,站在门口或者屋檐下,能看见银白色的雨雾老远扬过来,瓷实而饱满的雨滴落在地上,像淘气的孩子疯跑中摔疼了身子,然后起来拍一拍屁股,跑得老远。天地之间,挂着一道一道雨珠攒起来的帘子,被狂风一道道掀开。
雷声忽远忽近,天空白茫茫一片,雨下得认真而专注。老农开始祷告,白雨要稳当下呢,庄稼地透墒就好,别成灾了,毁了一茬收成呢。少则半个小时,多则一个钟头,太阳从云缝里挤出来,这时风早已停了,雨仍旧在下,只不过变成细雨丝。草木像喝醉了酒,打着趔趄,有经验的老农将食指插进庄稼地,用土办法测试墒情①,想知道庄稼有几成饱。不大会儿工夫,田边斜挎起一道彩虹,沟岔里传来阵阵蛙鸣,凉爽的风一阵阵吹过,坐在场院里的庄稼人,心中堆满丰年之喜。房前屋后的庄稼就着这场白雨沉沉入睡,梦里兴许下着另一场雨。
乡间农谚道:“白雨连三场,秋后不缺收。”意在炎炎夏日,连落三场白雨方能缓解旱情,焦渴的土地吃饱喝足之后,会把多余的雨水窖藏在大地深处。白雨之所以得名,就是这场能打动乡土的雨,下出了气势,下出了清凉,下得滂沱酣畅。“白雨白,黄土黄。一场雨,粮满仓。”这是乡间许多人挂在嘴边的歌谣,在百姓眼里,白雨就是白米细面,就是大地的乳汁。(节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8月7日)
①墒情:土壤湿度的情况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开头写“有些时候,雨是有颜色的”,既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自然引出下文对“白雨”的描写。
B.文章第二自然段交代何谓“白雨”以及庄稼人对白雨有着一种特殊而纯粹的情感,从而自然引出下文对农人祈盼白雨的叙写。
C.文章主要内容是生动描写了一场白雨降落的全过程,真实表现了庄稼人对于白雨既充满期待又怀着担忧的复杂心情。
D.文中写到乡间的老人认为“打雷是天空的乌云推着笨重的石磨”,而“落下的白雨是另一种颗粒状的米面”,符合人物身份,具有生活气息。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酷暑天,提到白雨,老乡汗浸浸的脸会一下子清爽起来,像山风拂过。”该句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地表现了“对于雨水,庄稼人有着一种特殊而纯粹的情感”。
B.“习惯在夏季抬头望天的老农,恨不能用竹竿将这些云朵拨到一起。”运用夸张的修辞,将老农渴盼白雨的急切心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文章第五自然段将“”“即将落下的白雨”喻为“”“另一种颗粒状的米面”,是为了表现白雨的重要性。
本文结尾两次引用有关“白雨”的农谚歌谣,具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8.文中写到“有经验的老农将食指插进庄稼地”,这个细节意蕴丰富。请分析这样写的用意。(6分)
9.作者说“在百姓眼里,白雨就是白米细面,就是大地的乳汁”,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其存君兴国,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与“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中“于”用法相同。
B.“平伐其功”与“自伐者无功”(《老子四章》)两句中“伐”字的意义相同。
C.“王怒而疏屈平”与“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而”字的用法不同。
D.“屈平属草稿未定”与“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两句中“属”字意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
B.屈原痛心楚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自己得不到重用,于是心生怨恨,写下了《离骚》。
C.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
D.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4.请根据文本概括屈原遭到子兰嫉恨的事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①
李白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注】①该诗是李白去朝(离开长安)居东鲁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天宝八载(749年)。这年春天,李白从兖州出发,东游齐鲁,在金乡遇友人韦八而作此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点明了此次送别之人、送别之地、所去之地,与诗人另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题特点相同。
B.开头交代了被送者的行踪,可以看出友人韦八应是暂时来金乡做客的,看似随意落笔,实则精心设计。
C.颈联两句直抒胸臆,以问句形式表达诗人及友人在离别之际所具有的复杂、强烈的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
D.尾联写诗人伫立凝望,目送友人归去的情景;“望”字重叠,既表明了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16.颔联中的“狂风”“咸阳树”两种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什么作用?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默写(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
(1)《将进酒》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 。
(2)《过秦论》中讲述战国诸雄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采取了“ , ”的外交策略。
(3)《〈老子〉四章》中,“ , ”两句说明一个对自己的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却可以万古长青。
第II卷 表 达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石榴树碧绿的叶片,泛着油亮亮的光泽,填满了枝丫间所有的缝隙。先是艳艳的花蕾,____①____,像少女抿着娇嫩的小嘴,羞涩地在绿叶丛中躲躲闪闪。然后是零星开放,绽吐金蕊,花红叶绿,____②____,搭配成世上最和谐不过的图画。最后便是____③____,满树泼彩。花的塔,花的楼,花的山,仿佛憋了一春的热情一下子迸发出来。
石榴树是花果同枝,这边花开得艳红,那边果子已有雏形,像一群调皮的孩子,红着脸,翘立枝头,随风嬉戏。果实稍大,便褪去了艳红,如十七八岁的小伙子,透着一股勃勃的生机。石榴真正成熟,要等到中秋节。胖胖的,圆圆的,红红的,小灯笼般挂在枝头,很远就能看到它的笑脸,感觉到它的招引。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处是几个短句,请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又胖又圆又红的石榴挂在枝头,很远就能看到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春雨绵绵是谷雨最主要的特点,可是,这个特点是怎样产生的呢?中国是东亚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依然是现代生活的重要坐标,对当前的生产生活还在发挥基础指导作用。 ① ,有许多描写它的谚语,如“谷雨打苞,立夏龇牙”“谷雨下秧,大致无妨”等。谷雨将谷和雨联系起来,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谷雨节气后,气温升高, ② ,是播种移苗、种瓜点豆的好时节。联合国中文日定在了谷雨这一天。为什么呢?据传说,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出了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上苍因仓颉_______③________,为其降下一场谷子雨,这就是“谷雨”的由来。把这一天定为联合国中文日,是为了纪念传说中“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21. 下列句子中的“其”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其一人夜亡D. 不厌其烦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天,兔子们谈起他们的生活,都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苦难和不幸,人、狗、鹰和别的猛兽,让他们整天提心吊胆。他们闷闷不乐地说着走着。草地上的小鸟,听到兔子的脚步声,拍打着翅膀飞向了天空。有一只兔子看到这种情景,大声对同伴说:“朋友们,我们为什么要忧愁呢?我们可以奔跑啊!”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C(A.“作为最高峰的梵净山”错误,根据原文“梵净山为周边区域的最高峰”可知,梵净山是“周边区域”的最高峰。B.“它周围的碳酸盐岩能够汇聚地表降水”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但在梵净山,难以溶蚀的变质岩使得降水多在地表汇聚形成溪水、河流”可知“碳酸盐岩地区”应为“变质岩地区”。D.①根据原文“大量灵长类动物避难于此”可知“它们都避难于‘孤岛’梵净山”中“都”过于绝对。②根据原文“最著名的便是黔金丝猴,因为其他栖息地的破坏,梵净山成了它们最后的家园”可知“它们”指黔金丝猴。故选C。)
2.D.(“还表达了对人类活动大肆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满”错误,原文没有依据。)
3.A(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写出了同一座山因海拔不同可以跨越四季,符合山地垂直自然带的规律。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意思是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于不知不觉中,一日已经行了八万里,适用于赤道地区。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反映从不同角度看事物得到的启示不同。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描写了深秋时节远望群山,山上一层层的树木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故选A。)
4.①孕育生命,助力生灵繁衍存续;②水热条件优越,为动植物生存栖息提供优良环境。
③山地垂直自然带满足不同植被的生长需要;④成为大量灵长类动物的避难所;⑤自然植被相对原始,成为动植物生存、繁衍、演化的场所。
5.①运用大量的数字。如“包括1300~1400米以下”“1400~2200米”等体现语言的准确;
②使用科学术语(科学概念),如“石漠”“垂直自然带”等术语体现语言的准确。
③使用修饰限制词语,如“梵净山为周边区域内的最高峰”的“周边区域”“据不完全统计”“大都”等修饰语体现语言的严谨。
④引用权威专家的观点,如引用了生态学专家吉姆·桑赛尔的观点,体现语言的严谨。
6.C(“既充满期待又怀着担忧的复杂心情”理解有误,文章主要表现的是庄稼人对白雨的期盼以及白雨降临时的激动高兴之情。)
7.A(不是比喻)
8.(1)这个细节符合老农的形象、身份,真实地表现了老农的“有经验”。(2)老农“将食指插进庄稼地”,是为了“测试墒情”,了解降雨量,表现了老农对庄稼的关心,照应了前文人们对白雨的期盼。(3)这个细节也照应了上文“雨下得认真而专注”的时候老农祷告“白雨要稳当下”,这一细节准确细腻地表现了老农渴盼白雨浇灌庄稼但又担心雨水过多毁了庄稼。
9.(1)这句话写出了百姓是把白雨和丰收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如果不下雨,“夏季这茬庄稼”,“颗粒无收也不是稀罕事”。反之,白雨若是“稳当”地下,就成了“大地的乳汁”,可以滋养庄稼,就预示着秋后的丰收。(2)这句话在结构上起到总括全文的作用。文章主要描写了庄稼人对于白雨的焦急期盼,倒数第二段还写到了白雨过后“坐在场院里的庄稼人,心中堆满丰年之喜”,这句话交待了庄稼人对白雨又是期盼又是喜悦的原因,总括了全文。
10.C
11.D
12.C
13.(1)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和君主,可以说到了困境了。
(2)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14.①对于怀王的秦国之行,屈原的意见与子兰相左。②对于怀王客死异国,屈原表现得悲伤愤恨。③屈原思念怀王,志在振兴国家。
15.C(“及友人在离别之际所具有的复杂、强烈的情感”错误,“此情不可道”指诗人的心情难以用语言来表达。颈联主要是诗人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而非友人的情感。)
16.①“狂风”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也使下文“我心”挂于咸阳树的描写水到渠成。“咸阳”指长安,“咸阳树”是诗人想象中的意象,是诗人“济苍生、安黎元”理想的外在形象化呈现,点明诗歌题旨。(4分)②该联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也由送别勾起自己的理想之思,抒写了诗人西望京华、思君念国之情。(2分)
17.(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2)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3)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18.示例:①含苞欲放(含苞待放)②相得益彰(相映成趣)③花团锦簇(繁花似锦)(每空1分。答案不唯一,不是成语不给分)
19. 褪去了艳红的稍大的果实如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般透着一股勃勃的生机。(4分)
20.①原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榴的成熟与可爱。②原句运用叠音词,突出了石榴成熟后又大又圆又红的特点,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③原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表达出人们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每点2分,共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 A(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其”是人称代词,他,指仓颉。A.人称代词,他。B.语气词,表期望、期许。此处可以翻译成“一定”。C.指示代词,其中。D.指示代词,这个,那样。)
22. ①关于谷雨 ②雨量增多 ③造字而感动
57,湖南省新邵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57,湖南省新邵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I卷两部分,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新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新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