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微专题7多角度突破基因定位问题题型3判断某特定基因是否位于特定染色体上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微专题7多角度突破基因定位问题题型3判断某特定基因是否位于特定染色体上第1页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微专题7多角度突破基因定位问题题型3判断某特定基因是否位于特定染色体上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微专题7多角度突破基因定位问题题型3判断某特定基因是否位于特定染色体上

    展开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微专题7多角度突破基因定位问题题型3判断某特定基因是否位于特定染色体上,共5页。

    5.[10分]基因定位是遗传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基因定位的方法很多,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系谱分析法能够判断基因位于性染色体或常染色体上。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则该致病基因位于 常 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女性患者的父亲正常(双亲正常,女儿患病) 。
    (2)非整倍体测交法可以用来测定基因是否位于某条常染色体上。已知植物的单体和三体产生的配子均为可育配子且后代均存活。如测定一对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
    方法一:用隐性突变型植株和野生型单体(4号染色体少一条)杂交,若子代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之比是 1:1 而不是1:0,则说明该突变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方法二:用隐性突变型植株和野生型三体(4号染色体多一条)杂交,让子一代中的三体个体再和隐性亲本杂交。请预测杂交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若子代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之比是5:1,则说明该对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若子代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之比是1:1,则说明该对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或若子代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之比是5:1而不是1:1,则说明该对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
    (3)体细胞杂交法可将基因准确定位在某条染色体上。已知人的体细胞和小鼠的体细胞(2N=40)杂交(融合)后,杂种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人的染色体逐渐地丢失,最后仅保留少数几条。由于人染色体的丢失是随机的,因此不同的杂种细胞会保留不同的人染色体。如测定不同的杂种细胞中人胸苷激酶的活性,结果如表所示。由表分析:人胸苷激酶基因位于 17 号染色体上。
    解析 (1)系谱图显示,双亲均正常,其女儿患病,为隐性遗传,据此可推知: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假设相关基因用E、e表示。方法一:若突变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隐性突变型植株的基因型为ee,野生型单体的基因型为EO(“O”表示缺少的4号染色体),二者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野生型(Ee):突变型(eO)=1:1。方法二:若突变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隐性突变型植株的基因型为ee,野生型三体的基因型为EEE;二者杂交,子一代三体的基因型是EEe,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EE:Ee:E:e=1:2:2:1;将子一代的该三体(EEe)植株与隐性亲本(ee)杂交,则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EEe:Eee:Ee:ee=1:2:2:1,表型及比例为野生型:突变型=5:1。若突变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不是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隐性突变型植株的基因型为ee,野生型三体的基因型为EE;二者杂交,子一代三体的基因型是Ee,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E:e=1:1;将子一代的该三体(Ee)植株与隐性亲本(ee)杂交,则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Ee:ee=1:1,表型及比例为野生型:突变型=1:1。综上分析,在方法二中,若子代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之比是5:1,则说明该对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若子代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之比是1:1,则说明该对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3)表中信息显示:只有杂种细胞2和5中的人胸苷激酶有活性,而2和5共有的是17和21号染色体,但具有21号染色体的杂种细胞1中的人胸苷激酶无活性,据此可推知人胸苷激酶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上。
    6.[2023湖南师大附中模拟,14分]科研工作者将苏云金杆菌的Bt抗虫基因导入普通品系棉花,获得了三个纯合抗虫品系甲、乙和丙。将三个抗虫品系与普通品系棉花杂交,F1均抗虫,且F1自交所得F2中抗虫:不抗虫均为3:1。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Bt基因时,需先将Bt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 T-DNA 上。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甲、乙、丙三个品系中Bt基因均已整合到棉花的 染色体或核DNA 上,其遗传遵循 分离 定律。
    (2)将三个品系相互杂交,所得F1自交,得到F2,结果如下:
    甲×乙→F1抗虫→F2抗虫:不抗虫≈15:1
    乙×丙→F1抗虫→F2抗虫:不抗虫≈15:1
    甲×丙→F1抗虫→F2抗虫:不抗虫≈99:1
    判断甲、乙、丙三个品系中Bt基因所插入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是 甲和乙、乙和丙的Bt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甲和丙的Bt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让甲、乙杂交所得的F1与乙、丙杂交所得的F1杂交,后代中抗虫:不抗虫= 15:1 。
    (3)通过基因工程另获含一对纯合抗虫基因的丁品系,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丁品系中的Bt基因是插入到新的染色体上,还是和甲、乙或丙的Bt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请完善。
    ①实验思路: 让丁与甲(丙)、乙分别杂交,所得F1自交,得F2,统计F2中抗虫与不抗虫个体所占的比例 。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两组的F2中抗虫:不抗虫均约为15:1,则丁品系的Bt基因插入到新的染色体上。若甲(丙)、丁杂交组的F2中抗虫:不抗虫约为15:1,乙、丁杂交组的F2几乎都抗虫,则丁品系的Bt基因与乙的位于一条染色体上;若甲(丙)、丁杂交组的F2中几乎都抗虫,乙、丁杂交组的F2中抗虫:不抗虫约为15:1,则丁品系的Bt基因与甲(丙)的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
    解析 (1)因为农杆菌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所以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目的基因(Bt基因)时,需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上。将三个抗虫品系与普通品系棉花杂交,F1均抗虫,说明在甲、乙、丙三个品系中Bt基因均已整合到棉花的染色体或核DNA上。F1自交所得F2中抗虫:不抗虫均为3:1,说明在甲、乙、丙三个品系中,Bt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2)甲×乙得F1,F1自交所得F2中抗虫:不抗虫≈15:1(9:3:3:1的变式),说明甲和乙的Bt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同理可知乙和丙的Bt基因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甲×丙得F1,F1自交所得F2中抗虫:不抗虫≈99:1,说明甲和丙的Bt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设甲品系中插入的Bt基因用A表示,乙品系中插入的Bt基因用B表示,丙品系中插入的Bt基因用C表示,据题中信息可知,甲、乙、丙为三个纯合抗虫品系,则甲品系的基因型为AAbbcc,乙品系的基因型为aaBBcc,丙品系的基因型为aabbCC,其中A/a、C/c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b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甲和乙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A/a、B/b基因独立遗传),乙和丙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B/b、C/c基因独立遗传)。让甲、乙杂交所得F1与乙、丙杂交所得F1杂交,后代中不抗虫个体(aabbcc)占1/2×1/4×1/2=1/16,抗虫个体占1-1/16=15/16,即后代中抗虫:不抗虫=15:1。(3)要想确定丁品系中的Bt基因是插入到新的染色体上,还是和甲、乙或丙中的Bt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可让丁与甲(丙)、乙分别杂交,所得F1自交,得F2,统计F2中抗虫与不抗虫个体所占的比例。如果丁品系的Bt基因插入到新的染色体上,设丁品系中插入的Bt基因用D表示,则甲(丙)、丁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Dd(aabbCcDd),F1自交所得F2中抗虫:不抗虫约为15:1,乙、丁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Dd,F1自交所得F2中抗虫:不抗虫约为15:1。若丁品系的Bt基因与甲(丙)的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丁与甲(丙)杂交得F1,F1自交所得F2几乎都抗虫,丁与乙杂交得F1,F1自交所得F2中抗虫:不抗虫约为15:1;若丁品系的Bt基因与乙的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丁与甲(丙)杂交得F1,F1自交所得F2中抗虫:不抗虫约为15:1,丁与乙杂交得F1,F1自交所得F2几乎都抗虫。
    7.[12分]三体细胞减数分裂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三体玉米减数分裂一般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一类是n+1型,即配子中含有两条该同源染色体;一类是n型,即配子中含有一条该同源染色体,n+1型配子若为卵细胞可正常参与受精,若为花粉则不能参与受精。
    (1)已知玉米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现有基因型为Bb的母本植株与基因型为BB的父本植株杂交产生基因型为BBB的三体子代,若父本减数分裂正常,写出此三体产生的原因 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B基因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进入同一子细胞,形成基因型为BB的异常卵细胞 。
    (2)以第(1)问中的基因型为BBB的三体玉米作为母本,基因型为bb的普通玉米为父本杂交,F1的基因型为 Bb和BBb ;取F1中三体玉米为父本,与染色体数正常的感病普通玉米为母本杂交,则子代中抗病与感病的比例为 2:1 。
    (3)现有2号染色体三体且纯合抗病玉米和染色体数正常的感病普通玉米,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抗病基因是位于2号染色体还是其他染色体上,可进行如下实验。
    ①实验思路:
    a.以 感病普通玉米 为父本,其与 2号染色体三体且纯合抗病玉米 的母本杂交;
    b.从F1中选出三体植株作为母本与感病普通玉米进行杂交;
    c.分析F2中抗病与感病的比例。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F2表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 1:1 ,则感病基因在其他染色体上;
    若F2表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 5:1 ,则感病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Bb的玉米作为母本,其与基因型为BB的玉米(父本)杂交,产生基因型为BBB的三体子代;若父本减数分裂正常,父本产生的精子为B,则此三体产生的原因是母本(Bb)产生了BB的卵细胞,而母本产生BB的卵细胞的原因是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B基因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进入同一子细胞,形成基因型为BB的异常卵细胞。(2)基因型为BBB的三体玉米作为母本,其可以产生BB、B两种配子,与基因型为bb的父本普通玉米杂交,F1的基因型有Bb和BBb;取F1中三体玉米BBb为父本,可以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B:Bb:BB:b=2:2:1:1,因为含n+1型配子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所以能受精的配子B:b=2:1,因此与感病普通玉米bb为母本杂交,则子代中抗病(Bb)与感病(bb)的比例为2:1。(3)①根据实验思路的b步骤得知,F1得到了三体,因为含n+1型配子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故应以感病普通玉米为父本,与2号染色体三体且纯合抗病玉米为母本杂交。②若等位基因(B、b)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而在其他染色体上,只考虑抗病/感病这对性状,则母本的基因型为BB,父本的基因型为bb,从F1中选出三体植株作为母本,其抗病基因型为Bb,其与感病普通玉米bb进行杂交,后代中表型及比例为抗病(Bb):感病(bb)=1:1。若等位基因(B、b)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母本的基因型为BBB,其产生B、BB两种卵细胞,父本的基因型为bb,产生b一种精子,F1中三体是由BB的卵细胞和b精子形成的,其基因型是BBb;F1中的三体植株作为母本,可以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2:1,感病普通玉米基因型为bb,产生b一种精子,则后代中表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5:1。杂种细胞
    保留人染色体
    酶活性
    1
    5、9、12、21

    2
    3、4、17、21

    3
    3、9、18、22

    4
    1、2、4、7、20

    5
    1、9、17、18、21

    相关试卷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微专题4基因分离定律的特例分析题型3复等位基因: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微专题4基因分离定律的特例分析题型3复等位基因,共2页。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微专题3基因分离定律的重点题型题型3基因型与表型的推断: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微专题3基因分离定律的重点题型题型3基因型与表型的推断,共2页。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微专题7多角度突破基因定位问题题型1一对等位基因位置关系的判定: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微专题7多角度突破基因定位问题题型1一对等位基因位置关系的判定,共4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