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考点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学案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4体液调节的过程考点1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学案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6免疫调节考点2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学案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微专题11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题型3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实验探究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微专题12以下丘脑为核心构建生命活动调节模型题型1下丘脑在稳态中的作用模型 试卷 0 次下载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6免疫调节考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展开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教材补遗[选必1P68“相关信息”]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它既可以游离,也可以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胞上,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2.免疫的类型及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提醒(1)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溶菌酶可由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非免疫细胞产生。
(2)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血浆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
(3)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
基础自测
1.人体免疫系统只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2.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
3.细胞因子、抗体、抗生素、溶酶体等都是由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并且都具有特异性。(× )
5.免疫系统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主要针对外来病原体。(× )
6.体内衰老细胞和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
7.有溶酶体参与的免疫属于第二道防线。(× )
8.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9.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会有持续的病毒感染或肿瘤发生[2022辽宁,T7C]。( √ )
10.[题干信息说明: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VZV感染引发机体的 特异性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2021河北,T21(2)节选]。
情境应用
1.为什么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
提示 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缺失,失去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导致体内出现的癌变细胞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清除,所以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
2.骨折后植入人体内的钢板可成为抗原吗?抗原都是外来异物吗?
提示 钢板不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不能成为抗原。抗原一般是外来异物,如病原体、移植的组织或细胞等;抗原也可能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如癌变的细胞。
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
命题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
1.[高考组合]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2023江苏,T11A]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
B.[2023江苏,T11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相同
C.[2023新课标,T3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
D.[2023新课标,T3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解析 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有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除了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有分布外,血液中也有免疫细胞分布,A错误;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一般认为,这3种细胞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不相同,B错误;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等具有识别作用,这些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C正确;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一些淋巴细胞,如B淋巴细胞可呈递抗原,D错误。
2.[2021湖南]鸡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
A.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
B.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雏鸡出现免疫功能衰退
C.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会影响该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
D.雏鸡感染IBDV发病后,注射IBDV灭活疫苗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缩
解析 鸡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它是鸡的免疫器官,A正确;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说明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雏鸡出现免疫功能衰退的症状,B正确;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雏鸡失去了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会影响该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C正确;注射IBDV灭活疫苗应在雏鸡感染IBDV之前,雏鸡感染IBDV发病后,注射疫苗不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缩,D错误。
3.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TLR是位于其细胞表面的一种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其途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C )
A.树突状细胞的形成过程能体现细胞膜有流动性
B.树突状细胞能识别病毒
C.树突状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D.图中病毒相当于抗原
解析 由题图可知,树突状细胞有许多突起,其形成过程可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树突状细胞通过其表面的TLR受体识别病毒,B正确;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有效激发T细胞的免疫应答,C错误;病毒作为外来异物,被树突状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相当于抗原,D正确。
命题点2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辨析
4.[天津高考]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C )
解析 皮肤和黏膜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所以改变T细胞的数目,会影响特异性免疫,B正确;B细胞和抗体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C错误、D正确。
5.下列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特异性免疫
B.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属于特异性免疫
C.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
解析 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是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是因为体内含有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使人体产生针对麻疹病毒的特异性免疫,B正确;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发生了变化,是不正常的细胞,可看作抗原,机体清除它们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等)和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这种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接触病原体后获得的,D正确。
命题点3 免疫系统的功能分析
6.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机体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B.免疫系统通过免疫自稳功能识别体内突变的肿瘤细胞
C.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但不是越强越好
D.免疫自稳功能由非特异性免疫实现,免疫监视功能由特异性免疫实现
解析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时,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免疫自稳功能异常时易发生自身免疫病,A错误;免疫系统通过免疫自稳功能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通过免疫监视功能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的肿瘤细胞,B错误;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但不是越强越好,当免疫反应过强时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等问题,C正确;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由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实现,D错误。
7.[2023济宁联考]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感染。当我们体内上呼吸道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这些现象都与免疫系统有关。下面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B )
A.皮肤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既能进行非特异性免疫,又能进行特异性免疫
B.扁桃体、淋巴结为免疫器官,内含免疫细胞,可阻止和消灭病原体,具有防御功能
C.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淋巴细胞,该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开始分裂、分化的
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等,它们都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
解析 皮肤和黏膜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只能进行非特异性免疫,不能进行特异性免疫,A错误;扁桃体、淋巴结为免疫器官,内含很多免疫细胞,可阻止和消灭病原体,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B正确;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免疫细胞,它们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等,它们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合成、分泌的,D错误。课标要求
核心考点
五年考情
核心素养对接
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
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3.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023:江苏T11、海南T12、浙江6月T14AB;
2022:北京T10、江苏T22(3)、辽宁T7、河北T11CD;
2021:湖南T6、山东T18D
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免疫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免疫系统受损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异常。
2.科学思维——比较与归纳:比较各种免疫细胞的特点、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模型与建模:构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模型,培养模型分析能力与建模的思维习惯
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2023:辽宁T16、天津T2、湖南T11C、广东T14、新课标T3;
2022:广东T17(1)(2)、河北T11A、浙江1月T25、全国甲T30;
2021:山东T18BC、海南T22、湖北T20、重庆T17;
2020:江苏T28(1)(2)、全国ⅢT4;
2019:海南T14、全国ⅢT30、江苏T31、北京T29(2)
命题分析预测
1.高考常结合文字叙述或图示信息,考查免疫调节的过程,近几年有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内容考查频率较高。试题以选择题居多,但也可能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预计2025年高考仍可能延续往年的考查形式及特点,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及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相关知识。另外,将免疫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某些社会热点问题等相联系也是未来高考命题的一种趋势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
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后天性免疫
结构基础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9] 溶菌酶 )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主要由淋巴细胞参与
特点
先天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作用弱,范围广,时间短
后天性;对特定抗原起作用;作用强,范围小,时间长
联系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免疫功能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
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4体液调节的过程考点2血糖调节: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4体液调节的过程考点2血糖调节,共7页。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3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点1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3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点1兴奋的产生和传导,共10页。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4体液调节的过程考点1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4体液调节的过程考点1激素与内分泌系统,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