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导学案
展开【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大意】秋风劲急,秋日天高,猿啸悲哀凄清。水中的小渚上水清沙白,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赏析】首联着重刻画诗人眼前的具体景物,形、声、色、态一一展现。风、天、渚、沙、猿、鸟,构成了悲凉的秋景图,“哀”字为全诗定下了“悲秋”的基调。
【原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大意】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坠下,没有尽头的长江奔腾而来。
【赏析】颔联以仰视和俯视的视角,极写肃穆萧飒、空旷辽阔之景象,更赋予秋景以一种无穷无尽的时空感。
【原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大意】远离故乡,更添悲秋情绪。晚年百病缠身,而今又独自登临高台。
【赏析】颈联是对诗人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诗人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雄阔高浑的诗句之中。
【原文】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大意】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失意,刚刚停下消愁的酒杯。
【赏析】艰难,既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尾联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这是诗人潦倒不堪的根源,忧国伤时之情跃然纸上。
作 家 作 品
杜甫(712—770) 唐襄阳(今属湖北)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东北),字子美。杜审言孙。曾居长安少陵,自号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开元时,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结成忘年交。六载,应玄宗选贤诏,赴京应试,遭李林甫排斥,困居长安十年。后因献“三大礼赋”,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安史乱起,辗转至凤翔,谒肃宗,授左拾遗。返京后,因上疏援救房琯,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曾往返鄜、华、洛等地。适唐军兵溃相州,遂作“三吏”“三别”等诗。后漂泊至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曾入剑南节度使严武幕,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晚年贫病,携眷欲北归。大历三年(768)出蜀,闻北乱,转赴南方,病故湘江舟中。诗作揭露社会矛盾与统治集团昏庸腐朽,反映人民苦难均十分深刻,有诗史之誉。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注本甚多。中华书局出版有清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
创 作 背 景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当时诗人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川,那年他已经五十五岁,动荡的社会,漂泊的生活,已使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前后,他来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为了抒发心中深沉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后人给予这首诗极高的评价,胡应麟就曾说这首《登高》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这是毫不夸张的评价。
思 维 导 图
写 作 特 色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表面写景,实质写情。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其中又都暗含着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运用这种方法作文,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如《登高》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前后四句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全诗通过“望中所见,意中所触”,描绘了江边的深秋景色,抒发了诗人感事怀乡的悲郁情怀。
名 句 赏 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赏析 落叶茫无边际,萧萧而下,是诗人仰视所见;江水奔腾不息,滚滚而来,是诗人俯视所见。整个画面苍凉悲壮,气势雄浑,境界宏阔深远。“落木萧萧”有生命短暂之感,“无边”表现空间的普遍性;“不尽长江”含时间无穷之意,而“不尽”表现时间的永恒性。这两句形成对比:人生倏忽百年,而江山万古长在。诗人在写景的同时,也抒发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课 后 练 习
【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字_____,自号 _____,是唐朝伟大的_____主义诗人,被后人尊为“_____”。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被誉为“_____”。诗风_____,体裁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
2.给加粗字注音
江渚( ) 鬓角( ) 潦倒( )
3.理解性默写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 。
(2)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3)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 。
(4)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4.简答题
(1)简要赏析杜甫的《登高》。
(2)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人民疾苦的诗人。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你是如何理解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的?
【类文拓展】
西阁夜① 杜甫
恍惚寒江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释】①大历元年(776),诗人移居夔州,在西阁居住过一段时间。②击柝,敲梆子巡夜。③《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里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于时间,“风”“月”着眼于景物,富有层次感。
C.本诗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D.尾联直抒胸臆,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诗人仍关注时局,心忧百姓。
2.本诗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基础检测】
1.子美 少陵野老 现实 诗圣 诗史 沉郁顿挫
2.zhǔ bìn liá
3.(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2)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4)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4.(1)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2)观点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人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沉郁,正是感情的博大;顿挫,正是感情的深沉。
观点二:沉郁,应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应指感情抒发得深沉含蓄。如杜甫极善于运用反复、重叠、对比、衬托等手段,使沉郁之情巧妙地寓于顿挫中,把沉郁顿挫昭然揭示在人们的面前。
【类文拓展】
1.C
2.①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静月照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痛苦。②颈联借典抒情,重门击柝,暗喻战事;“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纷乱时局的忧虑。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精品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精品学案,共8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学案设计,共14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时安排,预习案 ,教材助读,知识复习,预习检测,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