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海城中学—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考生须知:全卷共五大题。18小题,满分120分(含卷面3分)。考生须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时间120分钟。祝你成功!
一、品读古典,玩味语文(28分)
1. 叠词背后有别样汉语韵味。参照示例,调动积累,写一个含叠词的成语并加以品析。
[示例]
滔滔不绝:“滔滔”这一叠词让我联想到水之盛大、之湍急。仿佛一个人在发言时毫不间断,持续输出之态。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品析: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古诗遇见书画。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积累,补全积累卡。
(2)从积累卡中任选一句,用恰当的字体表达诗句意境,并简述理由。
(3)从辛弃疾或苏轼的词中选择合适的词句作为下图的配文。
3. 以下几位同学准备参加校园读书节,所选书目不恰当的一位是( )
A. 小瓯参加诗词大会,发现历代唐诗选本很多,于是他选择阅读流传最广的选本——《唐诗三百首》。
B. 小越对参赛倍感压力,他准备阅读印度诗人泰戈尔诗歌《新月集》,希望其中的哲理格言可以帮他走出人生困境。
C. 小文对“魏晋风骨”非常感兴趣,所以她打算研究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
D. 看完《画皮》电影,小语打算写一篇影评参加观后感大赛,于是她找到原著——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进行阅读。
4. 《水浒传》的悲剧结局令读者扼腕。请根据下列内容选择正确的选项。
(1)【甲】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 )
(2)【乙】对宋江说: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全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 )
(3)【丙】道:“贤弟,你听我说。我已单身,又无家眷,死却何妨。你今见有幼子娇妻,使其何依?”( )
(4)【丁】道:“此事无妨,自有囊箧,足以糊口。妻室之家,亦自有人料理。”两个大哭一场,双双悬于树上,自缢而死。( )
A 花荣 B. 李逵 C. 吴用 D. 武松
5. 班级在课下交流时讨论到某同学的观点——“鲁智深是潇洒之人”。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撰写一个议论性片段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1)160字左右;(2)观点鲜明,且要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二、赏读小说,关照自我(18分)
马背上的少年
王若冰
①少年想逃走,他为此做了足足半年的准备。
②阳光照在大地上,红土地便色彩缤纷起来。少年觉得自己的体温正在火速地上升,他的脸很烫,汗很快就淌下来。他用手胡乱地抹了一把,手上立刻黏糊糊,湿漉漉,他觉得整个身体都被太阳烤得失去了知觉。
③少年听到一声野马的嘶鸣,而后是逐渐清晰的马蹄踏在沙土上的声音。少年望着远方。在葱郁的树林里,树林中间的草地上,是野马的天堂。它们奔跑在草地上,它们驰骋在树林之间。少年抬头看看天,光线在树叶之间,在马与马之间,在树与草之间来回跳跃,形成了一道道斑驳、灿烂而又奇特的光景。
④那一瞬间,少年的心立刻就灿烂起来。
⑤少年又回头看看自己的家,不由得有些伤心。
⑥这时,一辆越野车停在离他十几米的土石路边。车上走下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他冲少年招招手,用典型的澳大利亚口音的英语说:“小伙子,你好。这里离加油站多远?”
⑦少年用手指了指西边,说:“在那个路口的拐角处。我不知道究竟有多远。”
⑧中年人的脸上浮现出一缕忧虑,说:“哦,真糟糕,我的车要没有油了。”
⑨少年问:“你要去哪里?”
⑩中年人说:“我要穿过中部沙漠,到达尔文去,我边走边看,游玩而已。你,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⑪少年说:“我的家在这里。”
⑫中年人说:“那么你的家人呢?你爸爸妈妈呢?他们有车吧?他们有没有多余的汽油?”
⑬中年人的目光满含期待。
⑭少年说:“我们家没有汽车。”
⑮中年人惊讶地说:“没有汽车?那你们不出去吗?你们不去购物买食品吗?”
⑯少年说:“我们住在山洞里,我们在森林里会找到需要的食物,我们不需要出去。”
⑰中年人仔细地看看少年的脸,说:“对对,我忘记了,你是土著,这是你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可是,外边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你还这么小,难道你还要继续像你的祖父辈一样,在山洞里过完一辈子吗?你真的不想出去吗?”
⑱中年人说了再见,坐上车,又摇下车窗探出头对他说:“我要去看更美的世界了,年轻人。”然后,车“呼”一下开出很远。少年望着车渐渐消失,他觉得似乎失去了什么。那匹冬红色的野马看到他,嗒嗒地走过来,用头蹭了蹭他的脸。少年将脸贴在枣红马的脸上,无声地流泪。几声清脆的鸟鸣划过天际,少年拍拍马,一跃而起,跳到了马背上。
⑲枣红马一声长鸣,带着少年朝红土地奔驰。
⑳少年的眼前浮现出很多画面:他从出生就一直居住的山洞,父母和他的一大群兄弟姐妹在山洞中生活起居,生活得很原始。少年记得有几次,有人来让他们去生活更方便一些的村庄住,他们说那里有学校,孩子们可以上学,有超市、加油站、医院等。少年听得津津有味,但是父母却一口拒绝了。父母说:“不去,这山林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世界,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为什么要离开呢?”少年望着父亲那张黑黝黝的脸、那一头卷在一起的乱糟槽的头发,又看看母亲,母亲的头发也打着卷儿,黏糊糊地披散在头上。少年很迷茫,少年就想一定要离开这个地方。
㉑少年爱山林树木、野马与草原。但是,少年对外边世界的向往,如野草一般在心头滋生、疯长。
㉒枣红马奔驰在草原,又未到红土地上,一直向南而去。少年骑在马背上,思绪随着马蹄声飞得越来越远。
㉓那天,少年很晚才回到山站,回到山洞里,他看到一家人已经横躺竖卧地在山洞里睡着了。少年却睡不着,他不知道中年人是否找到了加油站,他在想外边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那一夜,少年睁着双眼,一直到洞外射进丝丝缕缕的光。
㉔天亮后,少年离开了山涧,离开了山林。
㉕少年骑上枣红马,一路向南。枣红马奔驰了一程又一程,少年历经磨难,彻底走出了山洞,来到了墨尔本,在这个他做梦也想象不到的色彩缤纷的城市里,开启了另一段生活旅程。
㉖20年后,那个马背上的少年在墨尔本活出了一片新天地,娶妻生子,住起了别墅。偶尔,与妻子、儿女讲起山林里的时光,他总是能听到一阵嗒嗒的马蹄声在耳边响起。
㉗儿子此时已如彼时的少年,他说:“爸爸,你小时候的生活可真幸福啊!”
㉘已经是中年的他一愣,问:“为什么?”
㉙儿子说:“山林里多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树有鸟有草原,有各种动物,还有那么多野马,你为什么要跑出未呢?”
㉚儿子满脸的羡慕。
㉛他一愣,耳边再次响起嗒嗒的马蹄声,仿佛那匹枣红马正在向自己跑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减)
[探究详略]
6. 细读小说,补足以下探究任务单。
[推究细节]
7. 文中“马”的背后有哪些丰富的象征意味?借助以下问题,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审视自我]
8. 你是“马背上的少年”吗?联系生活体验,加以阐述。
三、体味诗境,撰写诗评(19分)
[提出问题]
如何评价王勃诗歌《山中》?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选自《唐诗三百首》)
[理论学习]
论诗境
钱穆
①今天我讲一点关于诗的问题。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现在拿来做我讲这问题的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②有个丫鬟很喜欢这一联,去问林黛玉。黛玉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首。得了了解以后,就会懂得作诗了。”这一段话讲得很有意思。
③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尽有人买一件古玩,烧一炉香,自己以为很高雅,其实还是俗。因为在这环境中,换进别一个人来,不见有什么不同,这就算做俗。高雅的人则不然,应有他一番特殊的情趣和意境。
④此刻先拿黛玉所举三人王维、杜甫、李白来说,他们恰巧代表了三种性格,也代表了三派学问。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红楼梦》作者,或是抄袭王渔洋以摩诘为诗佛,太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的说法。故特举此三人。摩诘诗极富禅味。禅宗常讲“无我、无住、无着”。后来人论诗,主张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作诗怎能不著一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呢?
⑤我们可选摩诘一联句来作例。这一联是大家都喜欢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⑥此一联拿来和上引放翁一联相比,两联中都有一个境,境中都有一个人。“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那境中人如何,上面已说过。现在且讲摩诘这一联。在深山里有一所屋,有人在此屋中坐,晚上下了雨,听到窗外树上果给雨一打,朴朴地掉下。草里很多的虫,都在雨下叫。那人呢?就在屋里雨中灯下,听到外面山果落,草虫鸣,当然还夹着雨声。这样一个境,有情有景,把来和陆联相比,便知一方是活的动的,另一方却是死而滞的了。
⑦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鸣”字。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大概是秋天吧,所以山中果子都熟了。给雨一打,禁不起在那里朴朴地掉下。草虫在秋天正是得时,都在那里叫。这声音和景物都跑进到这屋里人的视听感觉中。那坐在屋里的这个人,他这时顿然感到此生命,而同时又感到此凄凉。生命表现在山果草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雨声中。我们请问当时作这诗的人,他碰到那种境界,他心上感觉到些什么呢?我们如此一想,就懂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八个字的涵义了。正因他所感觉的没讲出来,这是一种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使接着在下面再发挥了一段哲学理论,或是人生观,或是什么杂感之类,那么这首诗就减了价值,诗味淡了,诗格也低了。
⑧但我们看到这两句诗,我们总要问,这在作者心上究竟感觉了些什么呢?我们也会因于读了这两句诗,在自己心上,也感觉出了在这两句诗中所涵的意义。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之体悟。亦即所谓欣赏。我们读上举放翁那一联,似乎诗后面更没有东西,没有像摩诘那一联中的情趣与意境。摩诘诗之妙,妙在他对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他虽没有写出来,但此情此景,却尽已在纸上。
9. 这是钱穆先生的讲稿,以下能形容这篇讲稿语言特点的一个成语是:( )
A. 气势磅礴B. 幽默风趣C. 言辞犀利D. 深入浅出
10. 钱穆对比陆游和王维的诗,本质上想告诉听众的是什么?以下同学梳理的观点中,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陆游的诗不好,要多读王维的诗。
B. 乙:高雅诗人应有他一番特殊的情趣和意境。
C. 丙:有意境的诗歌应该是“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的。
D. 丁:王维诗歌的妙,妙在他对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
11. 钱穆说“……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你会联想到李白和杜甫的哪几句诗?请简述理由。
12. 讲稿后半部分以“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二句为例谈论诗境,实则也在谈读诗的方法。整合文中相关观点,转化为一条“读诗策略”,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解释。
[解答问题]
13. 如何评价王勃的诗歌《山中》?联系上述学习体验,写一段话回答网友的问题。
四、(13分)
解读苏轼,理解“超然”
超然台记
[宋]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②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③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①哺糟啜醨:吃酒糟喝米酒。②葺:泛指修理房屋。③瀹:煮。
[疏文意]
14. 选出下列成语中的加点字与所给语句中的意思相同的选项。
(1)而斋厨索然( )A.不期而然 B.不以为然 C.荡然无存
(2)释舟楫之安( )A.冰消雪释 B.解疑释惑 C.爱不释手
15.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雨 雪 之 朝 风 月 之 夕 予 未 尝 不 在 客 未 尝 不 从。
[解意味]
16. 古文中的“也”字意蕴丰富,值得思考与品味。
(1)选出下列加点词表达的语气与例句一致的选项。
例句: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
A.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从“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中的“也”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意味?____
[辨“超然”]
17. 本文中苏轼是否已经达到“超然”境界,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
五、叩问词语,思辨写作(40分)
18. 根据要求写作文。
关联很多近义词或反义词进行思考,会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参照以下路径,从积累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中选择一组进行关联思考,并以思考得出的内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示例:
备选:听从—服从;快乐—高兴;孤独—喧闹;结束—开始……
要求: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②你可以选择备选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进行关联思考。也可自己确定一组近义词或反义词;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诗词积累卡
字体库
①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含弟》)
②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正莺儿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行香子》)
字体设计理由:_____
详略处理
详写
(1)作者详写了哪几件事?联系上下文,简要概述。
◎少年在炎热中听到野马嘶鸣,心情灿烂起来。
◎_______。
◎少年回想父母拒绝让他离开家乡的场景。
◎_______。
(2)作者这样安排详略意图是什么?联系小说,简述你的推断。______
略写
◎少年离开家乡的过程以及20年间的生活。
未写
◎少年的儿子以后的生活。
文中那些地方写到了“马”?
“马”这一形象在生活中给我什么感觉?
作者是如何称呼这匹马的?
文中的马和“我”本质上有何关联?
……
“超然物外”是成语,字典上指超脱于尘世之外,出自于苏轼《超然台记》。
苏轼真的“超然物外”了吗?我们来读读《超然台记》吧。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天河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天河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第一学期九年级12月质量检测3docx、第一学期九年级12月质量检测答案3docx、答题纸2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实知识之基,推开名著之门,感受诗歌之美,探究理趣之思,聆听古典之韵,打开写作之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瑞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瑞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