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1-35每小题1分,35-40每小题2分,共45分)
    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等
    B.自主神经系统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一般不受意识支配
    C.支配躯体运动的全部神经就是外周神经系统
    D.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具有修复等功能,二者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2.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错误的是( )
    A.B.
    C.D.
    3.打喷嚏是一种重要的呼吸反射,感受器存在于鼻黏膜,传入神经是三叉神经,反射中枢主要是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喷嚏与机体呼吸、心脏跳动一样受脑干的调控,主观意识控制力较差
    B.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的识别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三叉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相关肌肉共同构成了喷嚏反射的效应器
    D.喷嚏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能提高机体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4.排尿既受脊髓的控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某人因车祸高位截瘫,导致小便失禁,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排尿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引发膀胱收缩
    B.排尿反射中存在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C.小便失禁的原因可能是脊髓和大脑皮层之间的神经受损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
    5.人类对糖的热爱是一种天性,因为糖类与口腔中的甜味受体结合后,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最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让人体产生愉悦感,题图所示为该过程神经细胞上的部分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分子作用于甜味受体,激活Ca2+通道,导致Ca2+从膜内运往膜外
    B.蔗糖分子作用于甜味受体,导致神经细胞兴奋,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C.多巴胺从突触前膜释放,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人不断产生愉悦感
    D.正常机体中,蔗糖分子引起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6.下列关于种群的研究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B.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C.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法常常适用于植物而不适用于蚜虫
    D.调查一些特殊种群的种群密度,也可用遇见率、鸣声等作为调查标准
    7.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时,曾引用孟子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因此作物种植篇“不违农时”
    B.“数罟不入湾池”可保证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斧斤以时入山林”可保证各树木种群数量保持在K值,以持续获得木材的最大产量
    D.“山林”群落垂直结构可以显著提高群落中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8.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患恶苗病的水稻叶片汁液喷洒到正常水稻幼苗上,结实率会降低
    B.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含生长素、不含细胞分裂素时,易形成多核细胞
    C.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说明矮壮素的生理效应与赤霉素的相同
    D.高浓度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可作为除草剂使用
    9.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干扰雌雄交尾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B.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但是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
    C.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D.种群的特征②逐渐增加,则种群特征⑤是一定是增长型
    1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汉字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字母表示丙中的部分生物,数字代表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碳元素在群落中的生物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流动
    B.丁为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C.图中生物B灭绝,短时间内生物D的数量一定减少
    D.图中①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③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11.梨小食心虫是果园的主要害虫之一,为控制其危害,需要多次喷药防治,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科研人员利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在田间高剂量、多位点释放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掩盖雌虫释放的性信息素气味,使雄虫无法找到雌虫,降低成虫交配概率,以达到防治目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多次、大量喷施农药会导致梨小食心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
    B.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通过改变梨小食心虫的性别比例来降低其出生率
    C.梨小食心虫的性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属于生物防治
    D.性信息素影响梨小食心虫的交配,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12.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级越高,生物个体所含能量越低
    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C.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往往是单向的
    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具有相同的特点
    13.研究人员根据某地主管部门提供的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13年的数据变化,绘制出的λ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前4年间,田鼠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第4年到第5年间,田鼠种群数量仍在增长
    C.第5年到第9年间,田鼠种群数量达到K/2值
    D.第10年到第11年间,田鼠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1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许多至今仍在实践中应用。据《农桑辑要》有关棉花种植的记载;“苗长高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旁条长尺半,亦打去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直待棉欲落时为熟。”此现象与生长素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冲天心”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在整个棉花植株中最低
    B.“尺半的旁条”中的色氨酸在核糖体上可合成生长素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均能促进开花以及果实发育成熟
    D.生长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对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产生影响
    15.下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局部),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B2+C2+D2)
    B.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为(A2+B2+C2+D2)
    C.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2+C2+D2)/D1×100%
    D.图中B1为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16.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某动物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E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电位变化如乙、丙、丁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组织液中K+浓度比细胞内高,N+浓度比细胞内低
    B.乙图,E液中Na+、K+两种离子的浓度都要比组织液高
    C.丙图,E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Na+浓度比组织液低
    D.丁图,E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高,Na+浓度与组织液相同
    17.某研究人员发现: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传出神经)后可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同时心脏活动加速;如果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能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但心脏活动不加速。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使尾巴上的毛竖立的过程属于反射
    B.心肌细胞可能属于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所支配的效应器
    C.猫尾毛竖立的同时心脏活动加速,可能因为交感神经释放的物质由静脉回流至心脏
    D.本实验说明经静脉回流引起心脏活动加速的物质一定是由交感神经释放的
    18.生境碎片化将亚洲象种群在空间上分隔成多个局域种群。各局域种群分布在不同的生境斑块中,其种群数量变动很大,部分种群甚至会消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境斑块的存在为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提供了条件
    B.生境破碎化会影响亚洲象的生存和繁衍,导致其环境容纳量下降
    C.建立生态廊道联系碎片化生境,可增加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D.自然选择决定了局域种群内亚洲象可遗传变异的方向
    19.下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
    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
    D.DE段兔群的增长率几乎为0
    20.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刺激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的防御行为。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中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以下叙述不符合该实验的是( )
    A.本实验对照组的海蜗牛不需要注射RNA
    B.有助于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
    C.不能说明RNA直接决定动物记忆的形成
    D.说明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
    21.北京第24届冬奥会的理念是“绿色、共享、开放和廉洁”,处处体现出环保理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无水免冲智慧生态厕所”将排泄物发酵成优质有机肥料,实现能量循环利用
    B.利用秸秆、玉米渣等可再生资源制成可降解餐具,解决了废弃物污染的问题
    C.利用赛区资源建立融于自然的冬奥“山林场馆”,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D.首次使用氢燃料火炬闪烁着“绿色冬奥”的火光,传递低碳环保的奥运理念
    22.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环境因素的调节,其中光、温度和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被激活后其结构会发生改变
    B.光敏色素不仅能吸收红光和远红光,还能感受蓝光的刺激
    C.植物对重力的感受可能是通过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
    D.树木上年轮的形成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23.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不同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X、Y(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C点后种群数量降低,则可能与培养液中代谢废物的积累等有关
    B.曲线X、Y是实验小组建立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物理模型
    C.只要保证培养液中营养充足,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一定是X
    D.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其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低
    24.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求,积极干预自然生态系统,依靠土地资源而形成的半自然人工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农田中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B.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低
    C.农田生态系统通过技术手段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实现产量的大幅增长
    D.农田生态系统的产品大部分需要输出,因此应及时进行物质的补充
    25.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
    B.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
    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26.我国古书有“旱极而蝗”的记载,就是说大旱之后通常会有蝗灾肆虐。在干旱的年份,土壤变得坚实,地面植被稀疏,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和孵化场所,蝗虫数量大大增加;而阴湿多雨的环境易使蝗虫间流行疾病,青蛙的数量增加,发生蝗灾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天敌青蛙和传染病都属于蝗虫种群的密度制约因素
    B.温度、水分等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蝗虫的种群密度
    C.利用样方法调查蝗虫卵的密度能及时监控和预报蝗灾
    D.只有密度制约因素才能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27.处理后的核废水中仍残留大量3H、14C、131I等放射性元素,这些同位素难降解且更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研究显示,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核废水一旦排入太平洋,从排放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个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核废水已经过稀释处理,因此对海洋生物和人类无毒无害
    B.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核污染将会影响全球的水资源安全
    C.核废水排放入海后会提高生物变异概率,定会增加生物多样性
    D.放射性物质集中在海洋生物中,不食用海产品就不会影响人类
    28.体温调定点理论认为:恒温动物有一个确定的体温调定数值,如人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该数值为37℃。如果体温偏离这个数值,则通过反馈系统将信息传回体温调节中枢,此中枢会整合这些信息并与调定点比较,相应地调节散热机制或产热机制,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体温调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正常人体可因病毒感染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而进一步引起发热,一段时间后退热。该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上升期,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会产生炎热的感觉
    B.高温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正常水平
    C.体温下降期,人体的毛细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增加
    D.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可清除病毒并将体温调节至正常水平
    29.研究人员为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草群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某马场设置4个大小相同的不同放牧程度的处理区。放牧一段时间后,在每个处理区均随机选取5个1m×1m的样方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牧的轻重程度可能会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速度
    B.实验选用的牧马应种类相同、体重相近,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C.不同程度的放牧均没有对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产生影响
    D.据表分析,中度放牧有利于生态系统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30.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进入受体细胞,引起受体细胞兴奋或抑制
    C.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某些麻醉药可以通过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发挥作用项;共8页
    31.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金字塔中的每一个层级均代表一个营养级,其中不包括分解者
    B.海洋中某时刻可能会出现如图甲所示的上宽下窄倒置的生物量金字塔
    C.消费者个体大,生产者个体小的生态系统常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数量金字塔
    D.根据能量流动特点,生态系统通常出现如图乙所示的上窄下宽的能量金字塔
    32.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
    A.a>b+cB.a=b+cC.a

    相关试卷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试题,共1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